改型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5114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型自动变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改型自动变速器,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定向离合器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改型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定向离合器属于自动变速器中的一大类别,定向离合器专用于离合;自动变速器 含概了定向离合器,不仅可应用于离合,还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传动、变速、离合。本实用新 型是从具体到下位概念的定向离合器着眼,从上位概念的自动变速器着手,以解决变速器 总体上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具体到定向离合器来说,目前常用的定向离合器均为直齿 齿轮传动加四齿星轮定向离合器,存在着传动平稳性差、承载能力低、噪音大、耗材多、成本 高的不足、缺陷与弊端。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根据奇数 理论与斜齿循序渐进切入平稳咬合的特点,采取“三星奇数星的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合” 的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改型自动变速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三星奇数星的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合”的关键技术,其包箱 与输入轴、桥轴、输出轴均轴承活连接,桥轴与A星轮、输出轴与B星轮、输出轴与F齿轮均 平键固定,A星轮与D齿轮、B星轮与E齿轮均套装活连接,A星轮两侧与A及B隔板、B星 轮两侧与C及D隔板均固定;A及B星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弹簧、弹簧外端段均套装弹簧套、 弹簧套外端面处均放滚柱,A齿轮与D齿轮、B齿轮与E齿轮、C齿轮与F齿轮均咬合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三星奇数星的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 合”的关键技术,提供改型自动变速器新产品;②、使得“改型自动变速器”的设计科学合理、 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平稳可靠;③、使“改型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高、噪音 小、耗材少、成本低;④、从总体上使“改型自动变速器”不仅可应用于离合,还可应用于各种 类型的传动、变速、离合,应用范围广,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型自动变速器,由包箱、输入轴、桥轴、输出轴、A齿轮、B齿轮、C齿轮、A星 轮、D齿轮、A隔板、B隔板、B星轮、E齿轮、C隔板、D隔板、F齿轮、滚柱、弹簧套、弹簧构成;所述改型自动变速器,其包箱与输入轴的两端、桥轴的两端、输出轴的两端均通过 轴承活连接,其桥轴与A星轮、输出轴与B星轮、输出轴与F齿轮均由平键固定连接,其A星 轮的星轮外圆面与D齿轮内圆构成的轴面、B星轮的星轮外圆面与E齿轮内圆构成的轴面 均套装活连接,其A星轮的一侧与A隔板而另一侧与B隔板、B星轮的一侧与C隔板而另一 侧与D隔板均固定连接;其A星轮上及B星轮上设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置有弹簧、弹簧的外 端段均套装有弹簧套、弹簧套封闭端的外端面处均放置有滚柱,即A星轮上及B星轮上的弹 簧孔洞底面与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套封闭端的内底面、弹簧套封闭端的外底 面与滚柱的一侧、滚柱的另一侧与D齿轮或E齿轮内圆构成的轴面均以相互顶压的方式相连接;其A齿轮与D齿轮、B齿轮与E齿轮、C齿轮与F齿轮均咬合连接。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所述包箱为设置有箱盖的箱体状结构,所述输入轴为设 置有A与B两个齿轮的轴,所述桥轴为设置有C齿轮的轴,所述输出轴为直轴,所述A齿轮、 B齿轮、C齿轮、D齿轮、E齿轮、F齿轮均为斜齿轮,所述A星轮、B星轮均为三齿星状的轮、 该所述三齿每个齿的跟部均设置有弹簧的孔洞,所述A隔板、B隔板、C隔板、D隔板均为板 状结构,所述滚柱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弹簧套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弹簧为压力弹
ο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所述滚柱、弹簧套、弹簧均各为6个。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三星奇数星的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合”的关键技术①、 充分体现了奇数理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试验证明,在圆体上设置的结构数目,以3、5、7、
9......的奇数要比2、4、6、8、10......的偶数更科学合理、承载均衡、运转平稳、耐受力
强、节约能源、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的A星轮与B星轮均采用了奇数的数目设计,即均由 奇数的三个齿共同构成了星状的轮,充分体现了奇数理论的优越性。②、充分体现了斜齿循 序渐进切入并以此获得平稳咬合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齿轮均为斜齿轮的 结构,充分体现并发挥了斜齿轮优越性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本实 用新型在使用时既有顺时针旋转、又有逆时针旋转,正如说明书附图所示,①、当输入轴顺 时针旋转时,输入轴上的A齿轮、B齿轮同时转动。首先叙述A齿轮的转动所引发的状况, 输入轴上的A齿轮传动D齿轮转动,D齿轮虽然在不停的转动,但在滚柱、弹簧套、弹簧的作 用下,D齿轮只是处于空转状态(空载),D齿轮在空转状态下不会带动A星轮转动,A星轮 不转动桥轴就不会转动,桥轴不转动C齿轮就不转动,C齿轮也就不会带动输出轴上的F齿 轮的转动,F齿轮不转动也就不会使输出轴转动,即输出轴不转动;其次再叙述B齿轮的转 动所引发的状况,与此同时,在输入轴顺时针旋转时,输入轴上的B齿轮传动E齿轮转动,同 样的道理,E齿轮虽然在不停的转动,也是在滚柱、弹簧套、弹簧的作用下,E齿轮只是处于 空转状态(空载),E齿轮在空转状态下不会带动B星轮转动,B星轮不转动输出轴就不会 转动,即同样表明了输出轴不转动。②、当输入轴逆时针旋转时,情况就不同了,虽然仍是A 齿轮、B齿轮同时转动,但都是负载的转动,即在滚柱、弹簧套、弹簧以上所述的相反作用下 (因为输入轴由顺时针旋转改变为了逆时针旋转),即A齿轮带动D齿轮转动、D齿轮带动A 星轮转动(D齿轮为负载转动),A星轮带动桥轴转动,桥轴使C齿轮转动,C齿轮带动F齿 轮转动,F齿轮使输出轴转动;与此同时,即与A齿轮同时转动的B齿轮带动E齿轮转动,E 齿轮带动B星轮转动(E齿轮为负载转动),B星轮的转动也同时使输出轴转动。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三星奇数星的 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合”的关键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包箱与输入轴、桥轴、输出轴均 轴承活连接,桥轴与A星轮、输出轴与B星轮、输出轴与F齿轮均平键固定,A星轮与D齿轮、 B星轮与E齿轮均套装活连接,A星轮两侧与A及B隔板、B星轮两侧与C及D隔板均固定; A及B星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弹簧、弹簧外端段均套装弹簧套、弹簧套外端面处均放滚柱,A 齿轮与D齿轮、B齿轮与E齿轮、C齿轮与F齿轮均咬合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与已有公知 技术相比,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①、提供了“改型自动变速器”新产品;②、本实用新型“改 型自动变速器”的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平稳可靠;③、本实用新型“改型自动 变速器”的传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高、噪音小、耗材少、成本低;④、从总体上可使“改型自
4动变速器”不仅能应用于离合,还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传动、变速、离合,应用范围广,有利 于广泛推广应用;⑤、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图中的部分剖面特意对滚柱、弹簧套、 弹簧进行了体现。图2为图1的A-A展开示意图。由于图1中的部分剖面特意对滚柱、弹簧套、弹簧 进行了体现,所以在本图中鉴于图面狭小的原因,就没有再对滚柱、弹簧套、弹簧进行体现。图中的标号1、包箱,2、输入轴,3、桥轴,4、输出轴,5、A齿轮,6、B齿轮,7、C齿轮, 8、A星轮,9、D齿轮,10,A隔板,1KB隔板,12,B星轮,13,E齿轮,14,C隔板,15,D隔板,16、 F齿轮,17、滚柱,18、弹簧套,1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一种改型自动变速器,由包箱1、输入轴2、桥轴3、输出轴4、A齿轮5、B齿轮6、C 齿轮7、A星轮8、D齿轮9、A隔板10,B隔板1KB星轮12,E齿轮13,C隔板14,D隔板15、 F齿轮16、滚柱17、弹簧套18、弹簧19构成;所述改型自动变速器,其包箱1与输入轴2的两端、桥轴3的两端、输出轴4的两 端均通过轴承活连接,其桥轴3与A星轮8、输出轴4与B星轮12、输出轴4与F齿轮16均 由平键固定连接,其A星轮8的星轮外圆面与D齿轮9内圆构成的轴面、B星轮12的星轮 外圆面与E齿轮13内圆构成的轴面均套装活连接,其A星轮8的一侧与A隔板10而另一 侧与B隔板11、B星轮12的一侧与C隔板14而另一侧与D隔板15均固定连接;其A星轮 8上及B星轮12上设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外端段均套装有弹簧套 18、弹簧套18封闭端的外端面处均放置有滚柱17,即A星轮8上及B星轮12上的弹簧孔洞 底面与弹簧19的一端、弹簧19的另一端与弹簧套18封闭端的内底面、弹簧套18封闭端的 外底面与滚柱17的一侧、滚柱17的另一侧与D齿轮9或E齿轮13内圆构成的轴面均以相 互顶压的方式相连接;其A齿轮5与D齿轮9、B齿轮6与E齿轮13、C齿轮7与F齿轮16 均咬合连接。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所述包箱1为设置有箱盖的箱体状结构,所述输入轴2为 设置有A与B两个齿轮的轴,所述桥轴3为设置有C齿轮的轴,所述输出轴4为直轴,所述 A齿轮5、B齿轮6、C齿轮7、D齿轮9、E齿轮13、F齿轮16均为斜齿轮,所述A星轮8、B星 轮12均为三齿星状的轮、该所述三齿每个齿的跟部均设置有弹簧的孔洞,所述A隔板10、B 隔板11、C隔板14、D隔板15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滚柱17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弹簧套18 为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所述弹簧19为压力弹簧。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所述滚柱17、弹簧套18、弹簧19均各为6个。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凡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作出演变的 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改型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由包箱(1)、输入轴(2)、桥轴(3)、输出轴(4)、 A齿轮(5)、B齿轮(6)、C齿轮(7)、A星轮(8)、D齿轮(9)、A隔板(10)、B隔板(11)、B星 轮(12)、E齿轮(13)、C隔板(14)、D隔板(15)、F齿轮(16)、滚柱(17)、弹簧套(18)、弹簧 (19)构成;所述改型自动变速器,其包箱(1)与输入轴(2)的两端、桥轴(3)的两端、输出轴(4) 的两端均通过轴承活连接,其桥轴(3)与A星轮(8)、输出轴(4)与B星轮(12)、输出轴(4) 与F齿轮(16)均由平键固定连接,其A星轮(8)的星轮外圆面与D齿轮(9)内圆构成的轴 面、B星轮(12)的星轮外圆面与E齿轮(13)内圆构成的轴面均套装活连接,其A星轮(8) 的一侧与A隔板(10)而另一侧与B隔板(11)、B星轮(12)的一侧与C隔板(14)而另一侧 与D隔板(15)均固定连接;其A星轮(8)上及B星轮(12)上设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置有 弹簧(19)、弹簧(19)的外端段均套装有弹簧套(18)、弹簧套(18)封闭端的外端面处均放 置有滚柱(17),即A星轮(8)上及B星轮(12)上的弹簧孔洞底面与弹簧(19)的一端、弹 簧(19)的另一端与弹簧套(18)封闭端的内底面、弹簧套(18)封闭端的外底面与滚柱(17) 的一侧、滚柱(17)的另一侧与D齿轮(9)或E齿轮(13)内圆构成的轴面均以相互顶压的 方式相连接;其A齿轮(5)与D齿轮(9)、B齿轮(6)与E齿轮(13)、C齿轮(7)与F齿轮 (16)均咬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箱(1)为设置有箱盖 的箱体状结构,所述输入轴(2)为设置有A与B两个齿轮的轴,所述桥轴(3)为设置有C齿 轮的轴,所述输出轴⑷为直轴,所述A齿轮(5)、B齿轮(6)、C齿轮(7)、D齿轮(9)、E齿 轮(13)、F齿轮(16)均为斜齿轮,所述A星轮(8)、B星轮(12)均为三齿星状的轮、该所述 三齿每个齿的跟部均设置有弹簧的孔洞,所述A隔板(10)、B隔板(11)、C隔板(14)、D隔 板(15)均为板状结构,所述滚柱(17)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弹簧套(18)为一端封闭的管 状结构,所述弹簧(19)为压力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型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柱(17)、弹簧套 (18)、弹簧(19)均各为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改型自动变速器涉及机械技术领域。采取“三星奇数星的星轮与斜齿切入平稳咬合”关键技术,其包箱与输入轴、桥轴、输出轴均轴承活连接,桥轴与A星轮、输出轴与B星轮、输出轴与F齿轮均平键固定,A星轮与D齿轮、B星轮与E齿轮均套装活连接,A星轮两侧与A及B隔板、B星轮两侧与C及D隔板均固定;A及B星轮的弹簧孔洞内均放弹簧、弹簧外端段均套装弹簧套、弹簧套外端面处均放滚柱,A齿轮与D齿轮、B齿轮与E齿轮、C齿轮与F齿轮均咬合连接。用于各种类型的传动、变速、离合。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使用平稳可靠、传动平稳性好、承载能力高、噪音小、耗材少、成本低、扩大了应用范围、利于推广。
文档编号F16D41/066GK201866131SQ2010205146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日
发明者黄鑑滔 申请人:黄鑑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