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车用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器,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减震器是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最重要的性能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 车行驶的平顺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现有的减震器包括上端敞开、下端中部具有通孔的减震 壳体,减震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端盖,以及一端位于减震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壳体 下端中部的通孔伸到减震壳体外的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上端盖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 端部之间的减震弹簧,这样的结构在减震器减震时,所有的减震功能只通过设置在上端盖 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端部之间的减震弹簧来实现,其减震弹簧总是承载着第一时间的 压力、受到冲击力较大、缩短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减震器,其具有缓冲结构,能够 避免减震弹簧承载第一时间的压力,降低对震弹簧承的冲击力,从而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 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车用减震器,包括上端敞开、下端中部具有通孔的减震壳体,减震壳体的上端螺纹 连接有上端盖,以及一端位于减震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壳体下端中部的通孔伸到减震 壳体外的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上端盖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端部之间的减震弹簧,所 述减震杆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体,还包括缓冲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减震杆体内第二 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减震杆体与减震杆体封闭端内壁之间的第二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体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下端盖,下端盖中部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二 减震杆体从让位孔中穿过。位于减震杆体内的第二减震杆体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直径大于让位 孔的直径。采用上述方案,在原有的减震结构中添加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包括设置在减震 杆体内第二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减震杆体与减震杆体封闭端内壁之间的第二减震弹 簧。这样在减震器实现减震功能时,车体的压力以及冲击力通过第二减震杆体传递给第二 减震弹簧,再通过第二减震弹簧传递给减震杆体,最后传递给减震弹簧实现减震器的减震 功能,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减震弹簧承载第一时间的压力,降低对震弹簧承的冲击力,从而 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减震壳体,2为上端盖,3为减震杆体,4为减震弹簧,5为限位盘,6为第二减震杆体,7为第二减震弹簧,8为下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车用减震器,包括上端敞开、下端中部具有通孔的减震壳体1,减震壳 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端盖2,以及一端位于减震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壳体下端中部 的通孔伸到减震壳体外的减震杆体3,以及设置在上端盖2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端部 之间的减震弹簧4,减震杆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体,还包括缓冲结构,其包括设置在 减震杆体内第二减震杆体6,以及设置在第二减震杆体6与减震杆体封闭端内壁之间的第 二减震弹簧7。减震杆体的开口端螺纹连接有下端盖8,下端盖8中部开设有让位孔,第二 减震杆体6从让位孔中穿过。位于减震杆体内的第二减震杆体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盘5,限 位盘5的直径大于让位孔的直径。
权利要求1.车用减震器,包括上端敞开、下端中部具有通孔的减震壳体,减震壳体的上端螺纹连 接有上端盖,以及一端位于减震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壳体下端中部的通孔伸到减震壳 体外的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上端盖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端部之间的减震弹簧,其特 征在于所述减震杆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体,还包括缓冲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减震 杆体内第二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减震杆体与减震杆体封闭端内壁之间的第二减震弹簧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杆体的开口端螺纹连接 有下端盖,下端盖中部开设有让位孔,所述第二减震杆体从让位孔中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减震杆体内的第二减震杆体 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直径大于让位孔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减震器,包括上端敞开、下端中部具有通孔的减震壳体,减震壳体的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端盖,以及一端位于减震壳体内、另一端穿过减震壳体下端中部的通孔伸到减震壳体外的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上端盖与减震壳体内的减震杆体端部之间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杆体为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体,还包括缓冲结构,其包括设置在减震杆体内第二减震杆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减震杆体与减震杆体封闭端内壁之间的第二减震弹簧。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减震弹簧承载第一时间的压力,降低对减震弹簧承载的冲击力,从而延长减震器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F7/00GK201875035SQ201020628649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7日
发明者王佳 申请人: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