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348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及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能够产生制动力的位置)为止的间隙。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设有顶杆及能够与该顶杆一起移动的引导构件,该顶杆在其外表面形成有凹凸面。而且,在引导构件与顶杆之间的空间中配置有卡合于凹凸面的0型环,在对引导构件施加规定以上的力时,0型环越过凹凸面的凸部,从而自动调 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这样,由于间隙调整机构由凹凸面和卡合于该凹凸面的0型环构成,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实现具有容易调整、管理滑动阻力的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另一方面,公知有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一种与上述不同的、具有未使用0型环的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的间隙调整机构中设有圆筒状鞘棒及顶杆,该鞘棒借助轴承相对于活塞旋转自由地支承在该活塞上,并在外周形成有直线键槽及螺旋键槽,该顶杆安装于顶杆座,该顶杆座螺纹接合于鞘棒的内周。另外,通过与爪卡合而被限制了旋转方向的棘轮机构的齿轮的齿嵌入到鞘棒的各键槽中。于是,在进行制动动作时,在活塞的行程为规定的行程以上的情况下,爪与棘轮齿轮的卡合位置会错开。由此,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7 - 1312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61 - 59158号公报由于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的上述间隙调整机构是利用0型环的弹性变形的机构,因此,在间隙调整机构工作时,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使用由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的特殊材质形成的0型环来构建间隙调整机构,会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制动缸装置中的间隙调整机构并未使用0型环,因此,几乎不需要用于对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抑制的成本。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间隙调整机构的情况下,在与配置于作为顶杆的顶端侧的前方侧的制动输出部相反的那一侧、即作为活塞侧的后方侧,需要旋转自由地支承鞘棒的轴承。因而,会成为在谋求内部供活塞配置的缸主体的后方侧的直径尺寸小型化时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能够使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另夕卜,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第I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包括缸主体,其内部形成为空心;活塞,其在上述缸主体内划分出压力室,并且受到活塞弹簧的施力,通过向上述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该活塞克服上述活塞弹簧的施力而相对于上述缸主体移动;制动输出部,其以能够与上述活塞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或者以能够借助随着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使产生于该活塞的力增加的增力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且该制动输出部能够向自上述缸王体关出的制动方向和接近该缸王体的反制动方向移动;螺纹轴,其连结于上述制动输出部,并且在其外周形成有螺纹;引导管,其安装于上述活塞或者上述增力机构,并且其内部用于收纳上述螺纹轴;推力弹簧(pusher spring),其以能够对上述螺纹轴朝向上述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引导管或者上述活塞;离合器螺母,其螺纹接合在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配置在比上述缸主体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位置;前方离合器,其以在比上述离合器螺母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即前方侧的位置 能够与该离合器螺母抵接的方式配置;后方离合器,其以在比上述离合器螺母靠与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相反的那一侧、即后方侧的位置能够与上述前方离合器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的方式配置;止挡件,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及上述引导管沿着上述螺纹轴的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上述缸主体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调整弹簧,其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并且能够对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反制动方向施力。采用本发明,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向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活塞克服活塞弹簧的施力而移动,借助引导管、后方离合器、离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使制动输出部向制动方向移动,输出制动力。另外,在设有增力机构的情况下,来自活塞的力经由增力机构传递。另一方面,通过排出压力室的压力流体,活塞在活塞弹簧的施力的作用下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借助引导管、前方离合器、离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使制动输出部向反制动方向移动,解除制动。而且,在由制动衬块的磨损等导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变大时,利用包括离合器螺母、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螺纹轴、引导管、推力弹簧、止挡件、调整弹簧的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上述的间隙。在调整间隙时,首先,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限制止挡件的移动范围,在调整弹簧中将能够对离合器螺母向反制动方向施加的力蓄积为调整弹簧的储蓄力。然后,在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时,若引导管开始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则由于利用推力弹簧对螺纹轴向制动方向施力,因此,产生如下的状态螺纹轴及制动输出部未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利用调整弹簧的储蓄力对离合器螺母向反制动方向施力。此时,产生离合器螺母与后方离合器的抵接被解除、并且也未抵接于前方离合器的状态,成为离合器螺母能够相对于螺纹轴旋转的状态。然后,在调整弹簧的储蓄力的作用下,离合器螺母以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螺纹轴旋转。然后,离合器螺母与前方离合器抵接,成为离合器螺母不能旋转的状态,随着引导管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与前方离合器、离合器螺母及螺纹轴一起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制动被解除。这样,由于在制动解除动作的途中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因此,在螺纹轴的位置是比制动解除动作之前的状态向制动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位置,结束制动解除动作。即,过渡到与制动动作之前的状态相比螺纹轴及制动输出部移动到自缸主体突出的位置的状态。由此,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间隙调整机构包括离合器螺母、前方及后方离合器、螺纹轴、引导管、推力弹簧、止挡件、调整弹簧。因此,并不是利用橡胶等的弹性变形来调整间隙的制动缸装置,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构造。而且,由于在将引导管安装于活塞或者增力机构的构造中不需要设置轴承,因此,能够谋求缸主体的后方侧的直径尺寸的小型化。因而,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根据第I技术方案的第2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以朝向与上述制动输出部相反的那一侧开口的方式将内部形成为空心,上述推力弹簧通过从内侧对上述螺纹轴施力而对螺纹接合于该螺纹轴的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前方离合器施力。采用本发明,对螺纹轴施力的推力弹簧配置在形成为空心构造的螺纹轴的内侧,对螺纹接合于螺纹轴的离合器螺母朝向前方离合器施力。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制动缸装置的空间来配置推力弹簧。由此,在制动缸装置中,能够提高空间效率,能够进一步谋求小型化。根据第2技术方案的第3发明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形成为以能够与上述引导管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轴状的部分,用于插入到设置为螺旋状弹簧的上述推力弹簧的内侧来限制该推力弹簧的压曲方向的变形,上述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螺纹轴的内侧滑动自由地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内侧。采用本发明,设有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在螺旋状的推力弹簧内侧延伸,用于限制推力弹簧的压曲方向的变形。因此,作为间隙调整机构,即使在所调整的间隙尺寸变大而需要较长的推力弹簧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防止该推力弹簧的压曲。另外,能够与引导管一起移动地设置的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滑动自由地配置在螺纹轴的内侦U。因此,利用设有轴状的推力弹簧引导件这样的简单的构造,能够容易地实现将螺纹轴与活塞的位置关系维持成在相同轴线上位移的关系的构造。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第4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方离合器与上述后方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形成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上述引导管。采用本发明,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引导管。因此,需要将配置在离合器螺母的前后的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进行结合。同样,也不需要将前后配置有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的离合器螺母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进行结合。由此,能够简化与前方离合器、后方离合器及离合器螺母相关的构造,结果,制动缸装置整体上能够谋求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是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分别是一体的独立构件且固定于引导管的构造,因此,能够设定为使前方离合器的内周及后方离合器的内周更接近螺纹轴的外周的尺寸构造,从而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第4技术方案的第5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前方离合器及上述后方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个离合器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采用本发明,分别形成为一体的独立构件的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个离合器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内周。因此,对于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前方离合器及后方离合器,在维护时的更换变得容易,能够谋求提升维护性。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技术方案6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调整套筒,该调整套筒设置为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周围且具有挠性的筒状的构件,且被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的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朝向上述反制动方向施力,通过形成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卡合部与形成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被卡合部卡合,上述离合器螺母与上述调整套筒构成为一体。采用本发明,调整弹簧配置在止挡件与配置在螺纹轴的周围的筒状调整套筒之间,随着调整套筒相对于止挡件移动,在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调整弹簧会蓄积使离合器螺母相对于螺纹轴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的力。而且,调整套筒设置为具有挠性的构件,通过调整套筒侧的卡合部与离合器螺母侧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因此,通过使具有挠性的调整套筒暂时弹性变形,能够使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从而不使用另外的连结构件就能够将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这样,在使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一体化的构造中,由于不需要另外的连结构件,因此,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根据第6技术方案的第7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套筒的上述卡合部从内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离合器螺母的内周侧的上述被卡合部,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内周与上述螺纹轴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小 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采用本发明,调整套筒从离合器螺母的内侧卡合,调整套筒的内周与螺纹轴的螺纹牙顶部之间的间隙尺寸被设定得小于卡合部与被卡合部的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的径向尺寸(凹凸部分在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重叠量)。因此,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离合器螺母与螺纹轴之间配置有具有挠性的调整套筒的卡合部,并且设定成能够防止调整套筒的卡合部向螺纹轴侧变形而脱离被卡合部的尺寸关系。由此,尽管是简单的卡合构造,仍能够将调整套筒与离合器螺母牢固地一体化。根据第7技术方案的第8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调整弹簧以其另一端侧对安装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弹簧座施力的方式配置,上述弹簧座以形成在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该引导管的径向上的尺寸几乎为零的方式配置,或者以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采用本发明,由于弹簧座以其与引导管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或者滑动接触于引导管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借助弹簧座将螺纹轴支承于引导管,从而能够防止螺纹轴相对于引导管倾斜。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8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第9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弹簧座中包含有轴承。采用本发明,由于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借助弹簧座中的轴承对调整套筒施力,因此,在利用调整弹簧的储蓄力对调整套筒施力时,离合器螺母会与调整套筒一起顺畅地旋转并向制动方向移动。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9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第10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用于将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的一端侧进行位移而使该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采用本发明,设有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将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时的位移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以便进行用于间隙调整动作用的蓄力。因此,在不会产生制动力那样的动作(若在制动缸装置应用于盘形制动器的情况下,则是制动衬块不会抵接于盘那样的动作。另外,由于间隙调整是利用因制动衬块抵接于盘而产生的力进行的,因此,若未抵接就不能进行间隙调整)、即所谓的空转状态下的动作中,即使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也能够利用弹簧止挡件来限制调整弹簧的行程。因此,调整弹簧不会被过度地压缩或者伸长,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另外,为了容易地进行制动衬 块的更换作业,将间隙扩大到能够进行间隙调整的范围以上,因此,若是以往,则在进行制动衬块的更换作业时,需要手动地对每I台逐一进行间隙调整。但是,采用本发明,如上所述,调整弹簧不会被过度地压缩或者伸长,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因此,通过以车辆或者加挂车辆整体一举反复进行多次相当于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动作,能够自动调整所有的制动缸装置的间隙。由此,在更换了制动衬块时,也不需要手动地对每I台制动缸装置逐一进行间隙调整,对于车辆或者加挂车辆的所有制动缸装置,能够统一自动地进行间隙调整,在伴随制动衬块的更换的作业中,能够大幅度地削减劳力和时间、作业量,能够谋求较高的效率化。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10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第11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前方离合器的与上述离合器螺母相对的面和上述离合器螺母的与上述前方离合器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前方离合器与上述离合器螺母卡合的齿。采用本发明,在前方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抵接而未实施制动的状态下,前方离合器与离合器螺母借助形成在彼此相对的面上的齿卡合,因此,能够防止由振动等导致的离合器螺母的旋转。而且,即使在反复进行间隙调整动作而成为间隙调整量增加、且推力弹簧的施力降低的状态(在推力弹簧为压缩弹簧时成为弹簧伸长的状态)的情况下,在未实施制动时,也能够防止由振动等导致的离合器螺母的旋转。根据第I技术方案 第11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第12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螺纹轴在顶端部设有能够与操作用的工具卡合的操作用卡合部,并且该顶端部以贯穿上述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该制动缸装置还设有用于与上述螺纹轴的顶端部的外周螺纹接合、并用于使该螺纹轴与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的螺母构件。采用本发明,通过螺母构件螺纹接合于螺纹轴的顶端部,使螺纹轴与制动输出部卡合,该螺纹轴的顶端部以贯穿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并设有操作用卡合部。因此,通过松开螺母构件而解除螺纹轴与制动输出部的卡合,并利用操作用的工具旋转操作螺纹轴,从而能够手动地使螺纹轴旋转,能够容易地使螺纹轴与离合器螺母的位置关系恢复到调整间隙之前的状态、即初始状态。
另外,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还能够构成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即,第13技术方案的盘形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盘形制动装置包括第I技术方案 第12技术方案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制动缸装置、装备有该制动缸装置且以能够相对于车辆沿车轴方向位移方式安装的卡钳主体,通过上述制动缸装置工作,利用安装于上述卡钳主体的一对制动衬块夹住车轴侧的盘而产生制动力。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地提供一种包括设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盘形制动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采用本发明,能够廉价地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该制动缸装置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另外,能够廉价地
提供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形制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I所示的盘形制动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从箭头C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制动输出部、螺母构件及螺纹轴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图5是将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局部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未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而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7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未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而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8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未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而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9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0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1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2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3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4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15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6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7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在空转的状态下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8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在空转的状态下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19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在空转的状态下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20是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是用于对在空转的状态下进行间隙调整 动作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2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用于铁路车辆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的制动缸装置及具有该制动缸装置的盘形制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以相当于设计图的精度制成的。第I实施方式图I是从车轴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形制动装置I的侧视图。另外,图2是从上方观察图I所示的盘形制动装置I的俯视图。图I及图2所示的盘形制动装置I包括制动缸装置2 ;卡钳主体11,其用于装备该制动缸装置2,并以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100沿车轴方向进行相对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车辆主体100 对衬板(12、12),其是制动块保持部,用于分别保持作为制动块的一对制动衬块(13、13)。一对制动衬块(13、13)借助衬板12安装于卡钳主体11。而且,盘形制动装置I通过制动缸装置2工作而利用一对制动衬块(13、13)夹住随着铁路车辆的车轮(未图示)旋转而旋转的作为车轴侧的盘的圆板状的制动盘101,从而产生制动力。另外,制动盘101形成为圆板状,具有以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式形成的表面/背面的制动面(101a、101a)。于是,通过制动缸装置2工作,制动衬块(13、13)以沿着与制动盘101的旋转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从两侧夹住制动盘101的方式被按压于制动面(101a、101a)。卡钳主体11包括结合构件14和一对制动杆(15、15)。结合构件14借助摇动销14a以能够绕与车辆行进方向平行的轴相对于支架IOOa摇动的方式安装于支架100a,该支架IOOa被固定于车辆主体100的底面。而且,一对制动杆(15、15)借助一对支点销15a相对于该结合构件14能够摇动且相对于该结合构件14大致对称地设置于该结合构件14。该支点销15a以在从盘形制动器10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时沿着与摇动销14a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一对制动杆(15、15)在其一端侧借助缸支承销15b安装有制动缸装置2,利用该制动缸装置2驱动该一端侧。而且,一对制动杆(15、15)中的与安装有制动缸装置2的一端侧隔着支点销15a的另一端侧分别安装有用于保持制动衬块13的一对衬板(12、12)。衬板12借助与支点销15a平行地延伸的支承销12a相对于制动杆15摇动自由地安装于该制动杆15。在上述盘形制动装置I中,如后所述,在一个制动杆15上安装有制动缸装置2的缸主体20,在另一个制动杆15上安装有制动输出部21,利用制动缸装置2的工作,使制动输出部21相对于缸主体20进行突出或接近的动作。由此,一对制动杆(15、15)的缸支承销15b附近被驱动而互相分开或接近。通过如上所述地驱动,盘形制动装置I进行动作,使得一对制动杆(15、15)以支点销15a为支承轴进行动作,利用制动衬块13夹住制动盘101。而且,此时,在一对制动杆(15、15)中,设置于一个制动杆15的一个制动衬块13会首先接触制动盘101的制动面IOla0并且,另一个制动杆15利用自接触制动面IOla的一个制动衬块13受到的反作用力将另一个制动衬块13按压于制动盘101的制动面101a。由此,利用一对制动衬块(13、13)夹住制动盘101,并利用在制动衬块(13、13)与制动面(101a、IOla)之间产生的摩擦 力对制动盘101的旋转进行制动,从而对与制动盘101同轴设置的铁道车辆的车轮的旋转进行制动。接着,对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制动缸装置2的剖视图。另外,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2虽与图I及图2所示的制动缸装置2同样地构成,但对外形的一部分变更而图示。制动缸装置2的在制动工作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与缸支承销15b连结。而且,该制动缸装直2包括缸王体20、制动输出部21、活塞22、活塞弹黃23、螺纹轴24、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止挡件30、调整弹簧31、推力弹簧引导件32、调整套筒33、弹簧止挡件34、螺母构件38和轴承40等。上述构成要件中的、除调整套筒33以外的构件由例如铁系材料等金属材料形成,调整套筒由例如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在图3中,对于螺纹轴24的一部分、止挡件30的一部分、螺母构件38等,并未图示截面而是图示了外形。缸主体20由第I外壳部35和第2外壳部36构成,其内部形成为空心。在缸主体20的内部收纳有活塞22、活塞弹簧23、螺纹轴24的一部分、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止挡件30、调整弹簧31、推力弹簧引导件32、调整套筒33和弹簧止挡件34等。另外,第I外壳部35形成为具有底部的大致杯形状,利用螺栓将第2外壳部36以封闭该第I外壳部35的开放侧的方式固定。另外,第I外壳部35的端部利用缸支承销15b连结于一个制动杆15。另外,在第2外壳部36中设有平板状部分36a和筒状的部分36b,该平板状部分36a以封闭第I外壳部35的方式形成为凸缘状,该筒状的部分36b形成为与该平板状部分36a垂直地突出的筒状。活塞22以将缸主体20内部分隔的方式配置,其与第I外壳部35的内周面气密地滑动接触,并以能够相对于第I外壳部35沿轴向滑动的方式设置。利用由该活塞22与第I外壳部35划分成的空间在缸主体20内形成压力室37。在该压力室37中,经由未图示的连通路径来供给及排出作为压力流体的压缩空气。活塞弹簧23设置成在缸主体20内隔着活塞22配置在与压力室37相反的那一侧的螺旋状的弹簧,活塞弹簧23配置在活塞22与第2外壳部36的平板状部分36a之间。另夕卜,活塞弹簧23以在缸主体20内朝向压力室37侧对活塞22施力的方式配置。于是,通过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活塞22克服活塞弹簧23的施力而相对于缸主体20进行相对移动,向制动方向(图3中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从压力室37排出压缩空气,活塞22在活塞弹簧23的施力的作用下向与制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反制动方向(图3中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21借助后述的螺纹轴24、引导管25等连结于活塞22,以能够与活塞22 —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由此,制动输出部21以能够向自缸主体20突出的制动方向(箭头A方向)和接近缸主体20的反制动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另外,制动输出部21利用缸支承销15b连结于另一个制动杆15。另外,在制动输出部21与缸主体20之间,作为保护罩设有以覆盖第2外壳部36的筒状的部分36b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折皱构造。螺纹轴24设置为连结于制动输出部21并在外周形成有螺纹24a的轴状的构件。而且,螺纹轴24以朝向与制动输出部21相反的那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活塞22侧)开口的方式将内部形成为空心。即,螺纹轴24的内部的空心区域设置为沿着轴向延伸的轴向孔24b,且仅在与制动输出部21相反的那一侧开口。
图4是表示从图3中的箭头C方向观察制动输出部21、螺母构件38及螺纹轴24的顶端部的状态的图。如该图4所示,螺纹轴24在其顶端部设有能够与操作用的工具(例如六角扳手)卡合的作为操作用卡合部的六角孔24c。而且,在制动输出部21的中心部分有形成贯穿孔,螺纹轴24的顶端部以贯穿制动输出部21的贯穿孔并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另外,螺母构件38设置为与形成在螺纹轴24的顶端部的外周的外螺纹部分螺纹接合的构件。另外,螺纹轴24的顶端部及螺母构件38配置在凹部21a中,该凹部21a以在制动输出部21的端面开口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制动输出部21的贯穿孔的靠缸主体20侧的开口的边缘部分设有卡合齿21b。另一方面,在螺纹轴24的以与制动输出部21相对而扩径的方式设置成台阶状的台阶部设有卡合齿24d。制动输出部21侧的卡合齿21b与螺纹轴24侧的卡合齿24d相对配置,并相互卡合。于是,通过在以贯穿制动输出部21的贯穿孔的方式配置的螺纹轴24的顶端部的外周螺纹接合螺母构件38,使卡合齿24d与卡合齿21b卡合,并使螺纹轴24与制动输出部21卡合。另外,螺纹轴24的设有卡合齿24d的台阶部例如设置为从制动方向的端部侧插入并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主体部分的螺母状构件。引导管25形成为圆筒状的构件,其一个端部固定并安装于活塞22,并且以贯穿缸主体20的第2外壳部36的筒状的部分36b的方式配置。在该引导管25中,在固定于活塞22的端部安装有底板25a,以与制动输出部21相对的端部开口的方式设置。而且,引导管25在其内部的空间区域中收纳有螺纹轴24。另外,在引导管25的周壁上,在圆筒轴向的中途位置设有以狭缝状贯穿形成的一对狭缝孔(25b、25b)。上述的一对狭缝孔(25b、25b)以配置在沿着圆筒状的引导管25的直径方向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并形成为供后述的止挡件30从内侧朝向外侧贯通地配置的开□。推力弹簧26设置为螺旋状的弹簧,配置在螺纹轴24的轴向孔24b中。另外,在轴向孔24b中设有朝向内侧(日文奥側)去而以台阶状缩径的台阶部。而且,推力弹簧26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以一个端部抵接于轴向孔24b的台阶部、另一个端部抵接于引导管25的底板25a的方式配置。由此,推力弹簧26以能够从内侧对螺纹轴24朝向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于引导管25。
推力弹簧引导件32固定于引导管25的底板25a,形成为以能够与引导管25 —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轴状的部分。而且,推力弹簧引导件32以朝向螺纹轴24的轴向孔24b突出的方式配置,并插入到推力弹簧26的内侧。由此,推力弹簧引导件32限制推力弹簧26在压曲方向上变形。另外,推力弹簧引导件32以其顶端部与螺纹轴24的轴向孔24b中的在内侧缩径而成的孔的部分滑动接触的状态插入螺纹轴24的轴向孔24b中的在内侧缩径而成的孔的部分。由此,推力弹簧引导件32的顶端部相对于螺纹轴24的内侧滑动自由地配置于螺纹轴24的内侧。图5是将图3所示的制动缸装置2局部放大表示的放大剖视图。如图3及图5所示,离合器螺母27设置为在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分的筒状的构件,并螺纹接合于被配置在比缸主体20靠制动输出部21侧的位置的螺纹轴24的顶端侧。另外,在离合器螺母27的轴向中途位置的外周设有凸部27a,该凸部27a以在整个周向上延伸且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并能够抵接于后述的前方离合器28和后方离合器29。另外,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离合器螺母27,推力弹簧26从内侧对螺纹轴24施力,从而对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朝向前方离合器28施力。 前方离合器28设置为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分且轴向长度较短的圆筒状的构件,并形成为一体的构件。而且,前方离合器28在其外螺纹部分螺纹接合于形成在引导管25的与制动输出部21相对的顶端部的内周的内螺纹部分。即,前方离合器28利用螺纹结合而固定于引导管25的内周。另外,在引导管25的顶端部内周,在比前方离合器28靠制动输出部21侧的位置形成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槽。于是,通过在该槽中嵌入与前方离合器28的靠制动输出部21侧的端部卡合的卡环41,能够谋求前方离合器28的防脱。另外,前方离合器28与离合器螺母27的靠制动输出部21侧的端部、螺纹轴24这三者在外侧以同心状(径向的中心位置一致)配置。而且,前方离合器28以在比离合器螺母27靠制动输出部21侧、即前方侧的位置能够与凸部27a抵接的方式配置。另外,在前方离合器28的与离合器螺母27相对的面上,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齿28a。另一方面,在离合器螺母27的凸部27a的与前方离合器28相对的面上,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齿27b。而且,前方离合器28侧的齿28a与离合器螺母27侧的齿27a形成为能够使前方离合器28和离合器螺母27卡合的齿。后方离合器29设置为轴向长度较短的圆筒状的构件,并形成为相对于前方离合器28作为另一构件的一体的构件。而且,后方离合器29被压入到引导管25的内侧并固定于引导管25的内侧。另外,后方离合器29的端部抵接于引导管25的内周的形成为台阶状的部分而被定位。另外,后方离合器29与离合器螺母27的靠活塞22侧的端部、螺纹轴24这三者在外侧以同心状(径向的中心位置一致)配置。而且,后方离合器29以在比离合器螺母27靠与制动输出部21侧相反的那一侧、即后方侧的位置能够与前方离合器28隔开规定间隔地抵接于凸部27a的方式配置。另外,后方离合器29的与离合器螺母27相对的面设置为锥状的面,该锥状的面是以构成以螺纹轴24的轴向为中心线的圆锥曲面的一部分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的面。另外,离合器螺母27的凸部27a的与后方离合器29相对的面也设置为锥状的面,该锥状的面是以构成以螺纹轴24的轴向为中心线的圆锥曲面的一部分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地形成的面。而且,后方离合器29及离合器螺母27的彼此相对的上述的面形成为在螺纹轴24的轴向上以大致相同的角度倾斜的面,并设置为互相抵接吻合的面。止挡件30包括环部30a,其形成为环状;一对突出部(30b、30b),其固定于环部30a,并且设置为朝向环部30a的径向外侧突出的块状。环部30a配置于螺纹轴24及后述的调整套筒33的周围且配置于引导管25的内侧。而且,环部30a的在制动方向上的端部与调整套筒33抵接,在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与后述的调整弹黃31抵接。另外,止挡件30的一对突出部(30b、30b)以配置在沿着环部30a的直径方向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以贯穿引导管25的一对狭缝部(25b、25b)的方式突出地配置。另外,在缸主 体20的第2外壳部36的筒状的部分36b上,在沿着筒状的部分36b的直径方向的位置设有一对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39),该一对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39)设置为与螺纹轴24的轴向平行地延伸的、以狭缝状贯穿形成的孔。而且,各突出部30b的突出的端部以能够沿着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移动的方式配置,并且以分别能够抵接于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和挡件行程限制部39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方式配置。通过如上所述地设置,止挡件30以能够相对于离合器螺母27及引导管25沿着螺纹轴24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缸主体20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调整套筒33设置为通过由树脂形成而具有挠性的筒状的构件,并配置于螺纹轴24的周围。而且,在调整套筒33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外周设有形成为凹凸部分的卡合部33a。而且,在离合器螺母27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内周设有形成为与卡合部33a的凹凸部分嵌合的凹凸部分的被卡合部27c。通过调整套筒33侧的卡合部33a与离合器螺母27侧的被卡合部27c卡合,使调整套筒33与离合器螺母27构成为一体。另外,调整套筒33的卡合部33a以从内侧卡合于形成在离合器螺母27的内周侧的被卡合部27c的方式设置。而且,形成在调整套筒33的内周与螺纹轴24的螺纹24a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在调整套筒33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卡合部33a与被卡合部27c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在调整套筒33的径向上的尺寸(凹凸部分在调整套筒33的径向上的重叠量)。调整弹簧31设置为配置在调整套筒33周围的螺旋状的弹簧。而且,调整弹簧31以一端侧抵接(或连结)于止挡件30的环部30b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且另一端侧对弹簧止挡件34及轴承40施力的方式配置,该弹簧止挡件34及轴承40起到配置在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弹簧座的作用。由此,调整套筒33被一端侧抵接于止挡件30的调整弹簧31的另一端侧向反制动方向施力。而且,调整弹簧31能够对卡合于调整套筒33而与调整套筒33 —体化的离合器螺母2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另外,上述轴承40配置在调整套筒33的外周与引导管35的内周之间,其通过卡合于在整个周向上形成于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外周的凸缘状的突起而安装于该调整套筒33。而且,轴承40以形成在该轴承40的外周与引导管25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引导管25径向上的尺寸几乎为零的方式配置。另外,轴承40也可以以该轴承40的外周与引导管25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弹簧止挡件34设置为配置在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周围的筒状的构件。而且,弹簧止挡件34在其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凸缘状的部分,并利用该凸缘状部分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面抵接于轴承40。另外,利用上述的凸缘状部分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面抵接于调整弹簧31的另一端侧(反制动方向的端部侧)。另外,由于在弹簧止挡件34与调整套筒33之间配置有轴承40,因此调整套筒33能够相对于弹簧止挡件34旋转。另外,弹簧止挡件34的筒状的部分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隔开空隙地与止挡件30的环部30a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相对。而且,弹簧止挡件34的筒状的部分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以在调整弹簧31被较大程度地压缩而收缩时抵接于环部30a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方式配置。由此,弹簧止挡件34将调整弹簧31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抵接于止挡件30的一端侧相对位移而使调整弹簧31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另外,即使调整弹簧31被蓄压而其施力变强,由于在上述弹簧座的构成要件中包含轴承40,因此,与未使用轴承而仅是在圆盘状的构件上涂敷润滑脂的情况相比,因该施力而产生的摩擦力也不会阻碍卡合于调整套筒33而与调整套筒33 —体化的离合器螺母27旋转。即,利用轴承40,使该施力几乎不会在轴承40的旋转方向上产生影响,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间隙。另外,作为轴承40,只要能够降低调整弹簧31与调整套筒33之间的滑动阻 力,则既可以是滚动轴承,也可以是滑动轴承,还可以是径向轴承或推力轴承中的任一种轴承。接着,参照作为制动缸装置2的剖视图的图6 图20对制动缸装置2的工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6 图20中,省略了对配置在制动输出部21与缸主体20之间的折皱构造的图示。而且,在图6 图20中,以缸主体20的位置为基准进行图示,对于缸主体20以外的各构成要件图示相对于缸主体20的相对位置。另外,在图6 图16中,用双点划线P (以下将用双点划线P表示的位置称作“制动动作位置P”)表示制动输出部21相对于缸主体20进行相对移动而能够进行制动动作的制动输出部21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21c的位置。即,在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相对于缸主体20的位置到达制动动作位置P (能够产生制动力的位置)的状态下,盘形制动装置I的一对制动衬块(13、13)抵接于制动盘101。图6 图8是用于对未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而制动缸装置2工作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制动缸装置2的剖视图。图6的剖视图表示进行制动动作之前的状态、即制动被解除后的状态。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该状态下的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与制动动作位置P之间的距离Dl。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首先,从图6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过渡到图7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即,伴随着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活塞22克服活塞弹簧23的施力而与引导管25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而且,螺纹轴24会与引导管25及推力弹簧26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到达制动动作位置P。另外,图7所示的状态是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到达制动动作位置P、且一对制动衬块(13、13)接触于制动盘101的瞬间的状态,是尚未产生制动力的状态。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螺纹轴24与螺纹接合于该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在制动方向上的移动受到约束。而且,通过自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如图8的剖视图所示,引导管25与活塞22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会与引导管25 —起向前方(制动方向)移动。由此,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的前方离合器28会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的后方离合器29会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通过达到该图8所示的状态,一对制动衬块(13、13)按压制动盘101,输出制动力。另一方面,若排出压力室37的压缩空气,则活塞22在活塞弹簧23的施力的作用下与引导管25 —起向反制动方向移动。而且,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会与引导管25—起向后方(反制动方向)移动。由此,成为瞬间与图7所示的状态相同的状态。S卩,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的后方离合器29会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的前方离合器28会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通过自图7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排出压力室37的压缩空气,活塞22、引导管25及前方离合器28进一步向反制动方向移动。而且,抵接于前方离合器28的离合器螺母27及螺纹接合于该离合器螺母27的螺纹轴24也会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成为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在上述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中,由于离合器螺母27并未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因此不会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即,在进行上述制动动作之前的时刻及进行了制动解除动作之后的时刻,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与制动动作位置P之间的距离Dl不会变化。 接着,参照图9 图16对利用间隙调整机构自动调整间隙的情况下的制动缸装置2的工作进行说明。图9的剖视图表示进行制动动作之前的状态、即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在图中用箭头表示该状态下的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与制动动作位置P之间的距离D2。在图9所示的状态下,由制动衬块13的磨损等导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下的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到制动动作位置P的间隙、即距离D2变大。S卩,成为距离D2大于距离Dl的状态(D2>D1)。在这种情况下,像以下说明的那样,利用由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螺纹轴24、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止挡件30和调整弹簧31等构成的间隙调整机构来自动调整上述的间隙。在进行制动动作时,通过向压力室37供应压缩空气,首先,从图9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过渡到图10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即,随着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活塞22克服活塞弹簧23的施力而与引导管25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并且,螺纹轴24与引导管25及推力弹簧26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止挡件30及调整弹簧31也与调整套筒33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该调整套筒33与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卡合。而且,如图10的剖视图所示,止挡件30的突出部30b抵接于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的制动方向的端部。由此,止挡件30到达前进极限,止挡件30相对于缸主体20向前方(制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止挡件30相对于缸主体20的移动受到限制,但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螺纹轴24、离合器螺母27、调整套筒33、弹簧止挡件34和轴承40处于能够与活塞22—起移动的状态。而且,通过自图10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到达制动动作位置P,过渡到图11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此时,在上述构成要件(24 27、33、34、40)移动的同时,调整弹簧31在止挡件30与配置在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那一侧的弹簧止挡件34之间被压缩。在自图10所示的状态过渡到图11所示的状态时,由于止挡件30的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借助弹簧止挡件34、轴承40及调整套筒33在调整弹簧31中将能够对离合器螺母2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的力蓄积为调整弹簧31的储蓄力。于是,如图11中的箭头所示,调整套筒33相对于移动范围被缸主体20限制的止挡件30相对移动了距离F1。调整弹簧31被压缩了与该距离Fl相同的尺寸(尺寸F1),调整弹簧31蓄积了储蓄力。图11所示的状态是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到达制动动作位置P、且一对制动衬块(13、13)接触于制动盘101的瞬间状态,是尚未产生制动力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螺纹轴24与螺纹接合于该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在制动方向上的移动受到约束。而且,通过自图11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如图12的剖视图所示,引导管25与活塞22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与引导管25 —起向前方(制动方向)移动。由此,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的前方离合器28会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与离合器螺母27分开的后方离合器29会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通过达到该图12所示的状态,一对制动衬块(13、13)按压制动盘101,输出制动力。另外,在该状态下,调整弹簧31仍然维持与图11所示的尺寸Fl的压缩尺寸相对应的储蓄力。另一方面,若排出压力室37的压缩空气,则活塞22在活塞弹簧23的施力的作用下与引导管25 —起开始向反制动方向移动。而且,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也与引导管25 —起开始向后方(反制动方向)移动。此时,离合器螺母27应当过渡到与后方离合器29分开而抵接于前方离合器28的状态,但螺纹轴24被推力弹簧26向制动方向施力。因此,如图13的剖视图所示,产生了如下状态螺纹轴24及制动输出部21未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利用调整弹簧31的与尺寸Fl相对应的储蓄力对离合器螺母2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此时,对于离合器螺母27,会产生与后方离合器29的抵接被解除、并且也未抵接于前方离合器28的状态,成为离合器螺母27能够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如上所述,若离合器螺母27与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均未抵接而成为能够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则离合器螺母27会在调整弹簧31的与尺寸Fl相对应的储蓄力的作用下以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通过离合器螺母27这样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图13所示的尺寸Fl会减少。而且,如图14所示,离合器螺母27与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均未抵接而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会持续到尺寸Fl变成零为止。另外,进行到尺寸Fl变成零为止的离合器螺母27的旋转并不限定于在进行I次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期间内完成的情况,有时也在进行多次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期间内完成。通过自图14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排出压力室37的压缩空气,活塞22、引导管25及前方离合器28进一步向反制动方向移动。于是,如图15的剖视图所示,前方离合器28抵接于离合器螺母27,离合器螺母27成为不能旋转的状态。并且,随着引导管25向反制动方向移动,抵接于前方离合器28的离合器螺母27及螺纹接合于该离合器螺母27的螺纹轴24也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由此,如图16所示,成为制动被解除的状态。然后,在图16所示的制动解除状态下,与进行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之前的状态相比,制动输出部21的端部21c与制动动作位置P之间的距离变化成比距离D2小的距离、即距离D3 (D3 < D2)。S卩,由于在制动解除动作的途中离合器螺母27相对于螺纹轴24向反制动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在螺纹轴24的位置是比制动解除动作之前的状态向制动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位置,制动解除动作结束。然后,过渡到螺纹轴24及制动输出部21移动到与进行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之前的状态相比相对于缸主体20突出的位置的状态。 由此,能够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P为止的间隙。接着,参照图17 图20对在制动衬块13未抵接于制动盘101而未产生制动力的状态、所谓的空转状态(另外,由于间隙调整是利用因制动衬块13抵接于制动盘101而产生的力进行的,因此若未抵接则不能调整间隙)下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情况下的制动缸装置2的工作进行说明。图17的剖视图表示在成为上述空转的状态下向压缩室37供给压缩空气之前的状态(即,相当于上述的制动解除状态的状态)。例如表示在对盘形制动装置I的制动衬块13进行了更换作业之后、且将要进行间隙调整动作的状态。在上述的情况下,通过向压力室27供给压缩空气,首先,从图17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过渡到图18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即,随着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活塞22克服活塞弹簧23的施力而与引导管25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并且,螺纹轴24与引导管25及推力弹簧26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止挡件30及调整弹簧31也与调整套筒33 —起向制动方向移动,该调整套筒33与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卡合。而且,如图18的剖视图所示,止挡件30的突出部30b抵接于行程限制部39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由此,止挡件30到达前进极限,止挡件30相对于缸主体20向前方(制动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止挡件30相对于缸主体20的移动受到限制,但螺纹轴24等规定的构成要件(24 27、33、34、40)处于能够与活塞22—起移动的状态。通过自图18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在上述的构成要件(24 27、33、34、40)移动的同时,调整弹簧31在止挡件30与配置在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那一侧的弹簧止挡件34之间被压缩。然后,弹簧止挡件34的制动方向上的端部抵接于止挡件30的环部30a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过渡到图19的剖视图所示的状态。另外,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借助弹簧止挡件34、轴承40及调整套筒33在调整弹簧31中将能够对离合器螺母2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的力蓄积为调整弹簧31的储蓄力。此时,如图19中箭头所示,调整套筒33相对于移动范围被缸主体20限制的止挡件30相对移动了距离F2。调整弹簧31被压缩了与该距离F2相同的尺寸(尺寸F2),调整弹簧31蓄积了储蓄力。如图19所示,若成为止挡件30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止挡件30抵接于弹簧止挡件34的状态,则调整套筒33不能向前方(制动方向)移动,该调整套筒33的反制动方向上的端部那一侧与抵接于弹簧止挡件34的轴承40卡合。因此,卡合于调整套筒33的离合器螺母27也不能向制动方向移动,离合器螺母27与活塞22、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及螺纹轴24均不能向制动方向移动。然后,通过自图1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继续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如图20的剖视图所示,会产生离合器螺母27与前方离合器28分开、并且也与后方离合器29分开而未与它们抵接的状态。因此,离合器螺母27成为能够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另外,离合器螺母27会在调整弹簧31的与尺寸F2相对应的储蓄力的作用下产生被向反制动方向施力的状态。如上所述,若离合器螺母27与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均未抵接而成为能够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则离合器螺母27在调整弹簧31的与尺寸F2相对应的储蓄力的作用下以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的方式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通过离合器螺母27这样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图20所示的尺寸F2会减少。而且,离合器螺母27与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均未抵接而相对于螺纹轴24旋转的状态会持续到尺寸F2变成零为止。另 夕卜,进行到尺寸F2变成零为止的离合器螺母27的旋转并不限定于在将相当于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动作进行I次的期间里完成,有时也在将相当于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动作进行多次的期间里完成。这样,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由于在相当于制动动作的动作途中离合器螺母27相对于螺纹轴24向反制动方向相对移动,因此,在螺纹轴24的位置是比相当于制动动作的动作之前的状态向制动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位置,相当于制动动作的动作结束。于是,过渡到螺纹轴24及制动输出部21移动到与相当于制动动作的动作之前的状态相比相对于缸主体20突出的位置的状态。由此,在制动衬块13的更换作业等维护作业结束而自空转的状态成为制动能够工作的状态时,自动调整了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P为止的间隙。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采用制动缸装置2,间隙调整机构由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 器28、后方离合器29、螺纹轴24、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止挡件30和调整弹簧31等构成。因此,并不是利用橡胶等的弹性变形来调整间隙的制动缸装置,能够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 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构造。而且,在将引导管25安装于活塞22的构造中不需要设置轴承40,因此,能够谋求缸主体20的后方侧(反制动方向的端部侧)的直径尺寸小型化。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2,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P为止的间隙,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使缸主体2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对螺纹轴24施力的推力弹簧26配置在形成为空心构造的螺纹轴24的内侧,并对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离合器螺母27朝向前方离合器28施力。因此,能够高效地利用制动缸装置2的空间来配置推力弹簧26。由此,对于制动缸装置2能够提高空间效率,能够谋求进一步小型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设有推力弹簧引导件32,该推力弹簧引导件32在螺旋状的推力弹簧26的内侧延伸,限制推力弹簧26的压曲方向的变形。因此,作为间隙调整机构,即使在所调整的间隙的尺寸变大而需要较长的推力弹簧26的情况下,也能够高效地防止该推力弹簧26的压曲。另外,能够与引导管25 —起移动地设置的推力弹簧引导件32的顶端部滑动自由地配置在螺纹轴24的内侧。因此,利用设置轴状的推力弹簧引导件32这样的简单的构造,能够容易地实现将螺纹轴24与活塞22的位置关系维持成在相同轴线上位移的关系的构造。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分别设置为一体的独立构件,并彼此独立地固定于引导管25。因此,不需要将配置在离合器螺母27的前后的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进行结合。同样,也不需要将前后配置有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的离合器螺母27设成分割构造并利用另外的结合部件进行结合。由此,能够使与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及离合器螺母27相关的构造简化,结果,制动缸装置2整体上能够谋求小型轻量化。另外,由于前方离合器28及后方离合器29分别是一体的独立构件且固定于引导管25的结构,因此,能够设定为使前方离合器28的内周及后方离合器29的内周更接近螺纹轴24的外周的尺寸构造,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2的进一步小型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形成为一体的构件的前方离合器28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25的内周。因此,对于前方离合器28,在维护时的更换变得容易,能够谋求提升维护性。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调整弹簧31配置在止挡件30与在螺纹轴24的周围配置的筒状的调整套筒33之间,随着调整套筒33相对于止挡件30的相对移动,在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调整弹簧31会蓄积使离合器螺母27相对于螺纹轴24向反制动方向移动的力。而且,调整套筒33设置为具有挠性的构件,通过调整套筒33侧的卡合部33a与离合器螺母27侧的被卡合部27c卡合,使调整套筒33与离合器螺母27 —体化。因此,通过使具有挠性的调整套筒33暂时弹性变形,能够使卡合部33a卡合于被卡合部27c,不使用另外的连结构件就能够使调整套筒33与离合器螺母27 —体化。这样,在使调整套筒33与离合器螺母27 —体化的构造中,由于不需要另外的连结构件,因此能够谋求制动缸装置2的进一步小型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调整套筒33从离合器螺母27的内侧卡合,调整套筒33的内周与螺纹轴24的螺纹24a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尺寸被设定得小于卡合部33a与被卡合部27c的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的径向尺寸(凹凸部分在调整套筒33的径向上的重叠量)。因此,在由金属材料形成的离合器螺母27与螺纹轴24之间配置有具有挠性的调整 套筒33的卡合部33a,并且设定成能够防止调整套筒33的卡合部33a向螺纹轴24侧变形而脱离被卡合部27c的尺寸关系。由此,尽管是简单的卡合构造,也能够使调整套筒33与离合器螺母27牢固地一体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由于调整弹簧31的另一端侧借助轴承40对调整套筒33施力,因此,在利用调整弹簧31的储蓄力对调整套筒33施力时,离合器螺母27与调整套筒33 —起顺畅地旋转并向制动方向移动。而且,由于弹簧座的轴承40以其与引导管25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或者滑动接触于引导管25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借助该弹簧座的轴承40将螺纹轴24支承于引导管25,从而能够防止螺纹轴24相对于引导管25倾斜。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设有弹簧止挡件34,该弹簧止挡件34将调整弹簧31为了进行用于间隙调整动作的蓄力而弹性变形时的位移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因此,在不会产生制动力那样的空转状态下的工作中,即使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时,也能够利用弹簧止挡件34限制调整弹簧31的行程。因此,调整弹簧31不会被过度压缩或者伸长,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而且,采用制动缸装置2,如上所述,即使在空转的状态下也能够强制地进行间隙调整动作,因此,通过以车辆或者加挂车辆整体一举反复进行多次相当于制动动作及制动解除动作的动作,能够自动调整所有制动缸装置2中的间隙。由此,在更换了制动衬块13时,也不需要手动地对每I台制动缸装置2逐一地调整间隙,能够针对车辆或者加挂车辆的所有制动缸装置2统一自动调整间隙,在伴随制动衬块13的更换的作业中,能够大幅度削减劳力和时间、作业量,谋求较高的效率化。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在前方离合器28与离合器螺母27抵接而未实施制动的状态下,由于前方离合器28与离合器螺母27借助形成在彼此的相对的面上的齿(27b、28a)卡合,因此,能够防止由振动等导致的离合器螺母27的旋转。而且,即使在反复进行间隙调整动作而成为间隙的调整量增加、且推力弹簧26的施力降低的状态(推力弹簧26伸长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在未实施制动时由振动等导致的离合器螺母27的旋转。另外,采用制动缸装置2,通过螺母构件38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顶端部,使螺纹轴24与制动输出部21相卡合,该螺纹轴24的顶端部以贯穿制动输出部21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并设有作为操作用卡合部的六角孔24c。因此,松开螺母构件38而解除螺纹轴24与制动输出部21的卡合,并利用操作用的工具旋转操作螺纹轴24,从而能够手动地使螺纹轴24旋转,能够容易地使螺纹轴24与离合器螺母27的位置关系恢复到调整间隙之前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有制动缸装置2的盘形制动装置1,该制动缸装置2设有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P为止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2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第2实施方式接着,对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3进行说明。图21是第2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3的剖视图。图21所示的制动缸装置3与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同样地设置为装备于盘形制动装置I的制动缸装置。另外,在图21中,对于制动缸装置3的一部分构成要件,并未图示截面而是图示外径。制动缸装置3与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同样地包括缸主体20、制动输出部21、活塞50、活塞弹簧23、螺纹轴24、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止挡件30、调整弹簧31、推力弹簧引导件32、调整套筒33、弹簧止挡件34、螺母构件38和轴承40等。上述构成要件中的、除调整套筒33之外的构件由例如铁系材料等金属材料形成,调整套筒33由例如树脂材料形成。如上所述,制动缸装置3与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同样地构成。但是,制动缸装置3还设有增力机构51,且活塞50的移动方向是与第I实施方式的活塞2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这点与第I实施方式的制动缸装置2不同。另外,在以下的制动缸装置3的说明中,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的构造进行说明,对于以具有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方式构成的要件,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活塞50包括圆盘状部52和一对板状部53 (在图21中仅图示一个板状部53),该一对板状部53自圆盘状部52与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平行地朝向反制动方向(在图21中用箭头B表示的方向)突出。另外,在缸20的第2外壳部36的内侧形成有朝向第I外壳部35侦彳(即反制动方向)延伸的圆筒部54。而且,在圆盘状部52的中心形成有贯穿孔52a,缸主体20的圆筒部54贯穿在该贯穿孔52a中。由此,活塞50配置在圆筒部54的外周面与第2外壳36的内周面之间。即,活塞50以将圆筒部54的外周面与第2外壳部36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一分为二的方式配置,并能够相对于缸主体20沿着轴向相对移动。而且,在活塞50与第2外壳部36之间划分出压力室37。另外,在缸主体30中设有与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轴向并行地延伸的一对引导轴55 (在图21中仅图示一个引导轴55)。而且,在活塞50的圆盘状部52设有分别供各引导轴55贯穿的引导孔52b。另外,在各引导轴55的周围配置有活塞弹簧31,该活塞弹簧31用于对活塞50朝向制动输出部21侧(S卩,朝向在图21中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即制动方向)施力。另外,在活塞50的各板状部53设有倾斜面53a,该倾斜面53a相对于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方向、以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螺旋状地倾斜。另外,相对于后述的转动构件56旋转自如地安装于该转动构件56的各辊61以分别抵接于各板状部53的倾斜面53a的方式配置。增力机构51设置为如下机构若活塞50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则增加产生于活塞50的力并将该力作用于引导管25,使得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螺纹轴24等向与活塞50的移动方向相反的制动方向(在图21中用箭头A表示的方向)移动。即,若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而使活塞50在缸主体20内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则利用增力机构51增加的力作用于被安装在该增力机构51上的引导管25,使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螺纹轴24等向制动方向移动。因此,连结于螺纹轴24的制动输出部21借助增力机构51向制动方向移动,该增力机构51随着活塞50向反制动方向移动而使产生于活塞50的力增加。增力机构51包括设置于活塞50的上述的倾斜面53a、转动构件56、第I支承构件57、第2支承构件58、第I滚动构件59和第2滚动构件60等。
转动构件56设置为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的圆盘状的构件,且在其中心形成有贯穿孔。而且,转动构件56构成为在活塞50向反制动方向移动时被活塞50的倾斜面53a施力而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上述的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另外,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以不会相对于缸主体20以中心轴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设置,而是随着转动构件56向上述的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而向制动方向移动。另外,在转动构件56上设有自圆盘状的部分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一对轴部,在外周面抵接于活塞50的倾斜面53a的辊61相对于该各轴部旋转自由地安装于该各轴部。第I支承构件57设置为在中心形成有贯穿孔的圆盘状的构件,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配置,并且固定于引导管25的外周。而且,第I支承构件57以与转动构件56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与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制动方向侧。另外,在转动构件56的与第I支承构件57相对的面上设有第I倾斜槽(省略图示),该第I倾斜槽以深度相对于转动构件56的转动方向倾斜地变化的方式形成。而且,在第I倾斜槽中配置有能够沿着该第I倾斜槽的内表面滚动的第I滚动构件59 (在图21中用虚线图示)。该第I滚动构件59设置为球体的构件,以被第I支承构件57和转动构件56夹住的状态被支承。上述的第I倾斜槽及第I滚动构件59以位于沿着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I个圆的圆周的位置的方式设有多个。另外,在第I支承构件57的形成于制动方向上的端部的内周侧的台阶部与形成在第2外壳部36的圆筒部54的内壁的台阶部之间配置有弹簧62。该弹簧62对第I支承构件5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另外,在制动缸装置3的缸主体20中,在圆筒部54的构成与弹簧62抵接的台阶部的部分也兼具止挡件行程限制部39的功能。第2支承构件58设置为在中心形成有贯穿孔的圆盘状的构件,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地配置,并且固定于缸主体20的第I外壳部35。而且,第2支承构件58以与转动构件56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与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反制动方向侧,即,第2支承构件58以与转动构件56的面向第I支承构件57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另外,在转动构件56的与第2支承构件58相对的面上设有第2倾斜槽(省略图示),该第2倾斜槽以深度在转动构件56的转动方向上倾斜地变化的方式形成。而且,在第2倾斜槽中配置有能够沿着该第2倾斜槽的内表面滚动的第2滚动构件60 (在图21中用虚线图示)。该第2滚动构件60设置为球体的构件,并以被转动构件56和第2支承构件58夹住的状态被支承。另外,上述的第2倾斜槽及第2滚动构件60以位于沿着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I个圆的圆周的位置的方式设有多个。在制动缸装置3中,在进行制动动作时,向压力室37供给压缩空气,活塞50克服活塞弹簧23的施力而向反制动方向移动,抵接于活塞50的倾斜面53a的辊61旋转。而且,在辊61相对于转动构件56的轴部旋转的同时,转动构件56以螺纹轴24及引导管25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向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随着转动构件56的转动,第I滚动构件59在第I倾斜槽中滚动,第2滚动构件60在第2倾斜槽中滚动,由此,转动构件56及第I支承构件57相对于缸主体20向制动方向移动。而且,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螺纹轴24等向制动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21向制动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在制动缸装置3中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时,从压力室37排出压缩空气,活塞50在活塞弹簧23的施力的作用下向制动方向移动。而且,转动构件56、第I支承构件57、第I滚动构件59和第2滚动构件60向与上述制动动作时的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弓丨导管25、推力弹簧26和螺纹轴24等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制动输出部21向反制动方向移动。另外,在进行制动解除动作时,也利用弹簧62对第I支承构件5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因此,第I滚动构件59在第I倾斜槽中滚动,第2滚动构件60在第2倾斜槽中滚动。另外,由离合器螺母27、前方离合器28、后方离合器29、螺纹轴24、引导管25、推力弹簧26、止挡件30和调整弹簧31等构成的间隙调整机构与第I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工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提供一种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3,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将缸主体20的径向尺寸小型化。 变形例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范围内就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能够实施如下那样的变形例。(I)在第I实施方式中,以推力弹簧能够对螺纹轴朝向制动方向施力地配置于引导管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样。也可以是推力弹簧能够对螺纹轴朝向制动方向施力地配置于活塞的方式。(2)对于调整弹簧、止挡件、调整套筒、弹簧止挡件的形状、配置,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也可以变更而实施。另外,对于离合器螺母、前方离合器、后方离合器的形状,也可以变更而实施。(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仅有前方离合器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内周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样,也可以是后方离合器也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引导管的内周。另外,前方离合器也可以利用压入固定于引导管的内周。(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前方离合器的与离合器螺母相对的面和离合器螺母的与前方离合器相对的面这两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将前方离合器和离合器螺母卡合的齿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是这样,也可以是在互相面对的面中的任一个面上形成有齿的方式。(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压缩空气用作用于使制动缸装置工作的压力流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压力流体(例如压力油)进行工作。(6)在制动缸装置中设有增力机构的情况并不限定于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也可以对增力机构的方式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增力机构具有固定于引导管的支承构件,转动构件以旋入到形成在支承构件的外周面的螺纹牙中的方式设置,通过转动构件向规定的旋转方向转动,支承构件向制动方向移动。产业h的可利用件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具有间隙调整机构的制动缸装置及具有该制动缸装置 的盘形制动装置,该间隙调整机构用于自动调整从制动被解除的状态到制动动作位置为止的间隙。附图标记说明2、制动缸装置;20、缸主体;21、制动输出部;22、活塞;23、活塞弹簧;24、螺纹轴;25、引导管;26、推力弹簧;27、离合器螺母;28、前方离合器;29、后方离合器;30、止挡件;31、调整弹簧。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动缸装置包括 缸主体,其内部形成为空心; 活塞,其在上述缸主体内划分出压力室,并且受到活塞弹簧的施力,通过向上述压力室供给压力流体,该活塞克服上述活塞弹簧的施力而相对于上述缸主体移动; 制动输出部,其以能够与上述活塞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或者以能够借助随着上述活塞的移动而使产生于该活塞的力增加的增力机构进行移动的方式设置,且该制动输出部能够向自上述缸王体关出的制动方向和接近该缸王体的反制动方向移动; 螺纹轴,其连结于上述制动输出部,并且在其外周形成有螺纹; 引导管,其安装于上述活塞或者上述增力机构,并且其内部用于收纳上述螺纹轴; 推力弹簧,其以能够对上述螺纹轴朝向上述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引导管或者上述活塞; 离合器螺母,其螺纹接合在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上述螺纹轴的顶端侧配置在比上述缸主体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的位置; 前方离合器,其以在比上述离合器螺母靠上述制动输出部侧、即前方侧的位置能够与该离合器螺母抵接的方式配置; 后方离合器,其以在比上述离合器螺母靠与上述制动输出部侧相反的那一侧、即后方侧的位置能够与上述前方离合器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的方式配置; 止挡件,其以能够相对于上述离合器螺母及上述引导管沿着上述螺纹轴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上述缸主体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 调整弹簧,其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并且能够对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反制动方向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纹轴以朝向与上述制动输出部相反的那一侧开口的方式将内部形成为空心,上述推力弹簧通过从内侧对上述螺纹轴施力而对螺纹接合于该螺纹轴的上述离合器螺母朝向上述前方离合器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推力弹簧引导件,该推力弹簧引导件形成为以能够与上述引导管一起移动的方式设置的轴状的部分,用于插入到设置为螺旋状弹簧的上述推力弹簧的内侧来限制该推力弹簧的压曲方向的变形, 上述推力弹簧引导件的顶端部相对于上述螺纹轴的内侧滑动自由地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方离合器及上述后方离合器分别设置为一体形成的独立构件,并分别固定于上述引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方离合器及上述后方离合器中的至少任一个离合器利用螺纹结合固定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调整套筒,该调整套筒设置为配置在上述螺纹轴的周围且具有挠性的筒状的构件,且被一端侧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的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朝向上述反制动方向施力, 通过形成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卡合部与形成于上述离合器螺母的被卡合部卡合,上述离合器螺母与上述调整套筒构成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套筒的上述卡合部从内侧卡合于形成在上述离合器螺母的内周侧的上述被卡合部, 形成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内周与上述螺纹轴的螺纹牙的顶部之间的间隙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小于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互相嵌合的凹凸部分在上述调整套筒的径向上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弹簧以其另一端侧对安装于上述调整套筒的弹簧座施力的方式配置, 上述弹簧座以形成在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之间的间隙在该引导管的径向上的尺寸几乎为零的方式配置,或者以该弹簧座的外周与上述引导管的内周滑动接触的方式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簧座中包含有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I 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制动缸装置还包括弹簧止挡件,该弹簧止挡件用于将上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侧相对于抵接或者连结于上述止挡件的一端侧进行位移而使该调整弹簧产生弹性变形的位移量限制在规定量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I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方离合器的与上述离合器螺母相对的面和上述离合器螺母的与上述前方离合器相对的面中的至少任一个面上形成有能够将上述前方离合器与上述离合器螺母卡合的齿。
12.根据权利要求I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螺纹轴在顶端部设有能够与操作用的工具卡合的操作用卡合部,并且该顶端部以贯穿上述制动输出部而面向外侧的方式配置, 该制动缸装置还设有用于与上述螺纹轴的顶端部的外周螺纹接合、并用于使该螺纹轴与上述制动输出部卡合的螺母构件。
13.—种盘形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盘形制动装置包括权利要求I 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缸装置、装备有该制动缸装置且以能够相对于车辆沿车轴方向位移方式安装的卡钳主体, 通过上述制动缸装置工作,利用安装于上述卡钳主体的一对制动衬块夹住车轴侧的盘而产生制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制动缸装置及盘形制动装置。该制动缸装置具有间隙调整机构,能够廉价地实现不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使缸主体的径向尺寸小型化。连结于制动输出部(21)的螺纹轴(24)收纳在安装于活塞(22)的引导管(25)的内部。推力弹簧(26)对螺纹轴(24)向制动方向施力。离合器螺母(27)螺纹接合于螺纹轴(24)的顶端侧,在比离合器螺母(27)靠前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能够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27)的前方离合器(28),在比离合器螺母(27)靠后方侧的位置配置有能够抵接于该离合器螺母(27)的后方离合器(29)。止挡件(30)以能够相对于离合器螺母(27)及引导管(25)沿着螺纹轴(24)的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且相对于缸主体(20)能够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调整弹簧(31)以一端侧抵接于止挡件(30)、且能够对离合器螺母(27)向反制动方向施力的方式设置。
文档编号F16D65/56GK102713333SQ2010800598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8日
发明者中村丈一, 大野智也, 小泽洋一郎 申请人: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