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的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353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的联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或管部件的联接件。
背景技术
当将物质(诸如淤泥、砂、石、块等)置于水底和/或当从水底移除(例如在水底挖掘作业中)床层物质时,依次放置的管组件被附接至船,例如挖掘船;经由所述管组件,所述物质可被运送出所述底部或运送至所述底部。为此,船航行至需要放置所述物质或需要移除所述物质的位置上方。此后,管被依次放置(毎次一根)并被联接在一起。然后可经由管组件对水底和水面之间的物质运送进行调整。ー个已知的解决方案包括管线组套(stackingof pipelines),所述管线凭借钢缆保持在一起。该已知管组件的缺点在于最大的管组合长度是受限的。在实践中,可实现最大约500米的长度。该组件必须抵抗主要由牵引和弯曲力矩的组合形成的高负载。已设计出联接件来代替管组套,这使得可实现以快速和/或 自动的方式将管联接。管部件能够ー个滑至另ー个中,一个管部件的凸耳(lugs)能够转动到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之后。然而,这种卡ロ联接件相对易坏。随着作用在管部件上的轴向カ増大,需要将所述联接件的凸耳制得更重。结果是所述联接件变得重且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联接件,其克服或者至少减轻所述缺点中的至少ー个。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轻质、细长的联接件,尽管如此,其能吸收相对大的轴向力。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联接件,借助该联接件,管能以相对快速和/或简单的方式彼此联接或彼此分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上述目的或由下文描述得出的其他目的中的至少ー个通过如下一种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部件的联接件实现,该联接件包括-第一管部件,其在外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第二管部件,其在内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第一管部件的每排凸耳和第二管部件的每排凸耳都具有间隔,所述间隔被设计以允许ー个管部件的凸耳经过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从而所述管部件能够沿轴向方向彼此滑入和滑出;所述管部件在滑动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沿切向方向扭转以使得第一管部件的凸耳接合在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上,从而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通过凸耳(本文中也称为齿部或突出部)的合适大小和放置,可在一个管部件(例如内承ロ)的凸耳之间形成空间,以允许另一管部件(例如外承ロ)的凸耳经过。通过随后将ー个管部件向右或向左扭转ー个特定长度(例如ー个凸耳的长度)并且将该管部件轴向移位,可实现对第二排(以及可能的更多排)进行接合。
在第一管部件的凸耳接合在第二管部件的凸耳的状态下,一个管部件的凸耳优选地全部(或者至少一大部分)定位为与另一管部件的凸耳对置。在两排凸耳的情况下,管部件的整个圆周、或圆周的一大部分经由设在其上的凸耳最終相互接合。这使得沿轴向方向的联接非常牢固,而不需要使该联接件具有额外重量。以此方式,可获得轻质的且细长的联接件。如果使用多于两排,则管部件可在大于整个圆周上彼此联接,这可使得该结构对于轴向力的抵抗性更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相继排的凸耳被布置为沿轴向方向基本彼此成一直线。也即,所有相继排的凸耳(或至少其中多个)不偏置。如果凸耳齿部不偏置,则仅轴向移动已足够使两排或更多排凸耳就位,然后稍向左或稍向右扭转可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并实现联接。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因此这样布置管部件,即使得基本仅借助管部件的相互轴向移位,所述管部件可彼此整体滑入和滑出,和/或,基本仅借助管部件在基本一个凸耳长度上的简单相互扭转,不同排的凸耳可彼此接合从而联接所述管部件,且这些凸耳能够彼此脱离,从而分离所述管部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相继排的凸耳沿切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置。在该实施方案中,必须进行“中间步骤”(转动并且进一步沿轴向方向滑动)以达到一个管部件的凸耳与另ー管部件的凸耳最大接合。这些实施方案的缺点在于它们通常不太容易联接。当然,优点在于它们也不太容易分离。此外,轴向カ在管部件的圆周上更好地分布,这可有利于该联接件的结构强度。在另ー实施方案中,沿着每个管部件的圆周,设有第一排凸耳以及在轴向间隔开的位置设有第二排凸耳,每排凸耳被设计为沿轴向方向交替地形成可穿过的区域和不可穿过的区域,且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和不可穿过的区域相对于第二排的所述区域的位置周向移位的位置;第一管部件的凸耳和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以所述管部件能够ー个滑入另ー个中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相关的管部件的外圆周和内圆周上。已发现,已知卡ロ联接件的強度部分局限于以下事实在可穿过的区域位置处,会发生没有力传递施加至管,由此也没有施加至联接件。在已知类型的卡ロ联接件中,在周向方向上(本文中也称为联接件圆周)沿着联接长度的最大部分额外地存在这些可穿过的区域。这意味着该联接件总圆周仅ー小部分可用于カ传递,因此在该部分上的负载会很大。本发明増大了联接长度。由此在两个相继的管之间实现联接,这种联接提供在所述管上发生的良好的轴向カ传递,这是因为在几乎半个圆周上都设有联接表面以吸收力。该联接件的另ー优点在于,所述管的联接和分离都相对简単。通过将所述联接部件滑入彼此实现联接,通过将所述联接部件滑出彼此实现分离。此外,在该联接件中不需要任何移动部件(尽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选择仍将该联接件构造为具有移动部件,例如为了锁定该联接件)。另ー优点在于,可通过使设有联接件的所述管移位(例如沿轴向方向和/或沿切向方向)而进行联接操作。此外,管组件的内侧可制成相对光滑,这减小了管上的磨损,例如如果沿着落水管向下倾泻相对硬的物质(诸如石头)时会产生的问题。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联接首先通过允许一个凸耳的凸耳穿过第一排(或第一排组),其中另ー凸耳的可穿过的区域相对大,从而一个凸耳的所述凸耳能相对容易地穿过这些区域,由此首先进行“粗略的”約束。此后,穿过第二排(或排组),在该第二排中可穿过的区域相对于凸耳具有更窄的尺寸公差。
根据另ー实施方案,在联接件的第一排凸耳和第二排凸耳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凸耳的轴向厚度,从而获得转动空间,在该转动空间中凸耳可相对彼此扭转。在另ー实施方案中,凸耳包括在管状连接元件的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多个凸耳。尽管这些凸耳不是在所有实施方案中都在圆周上均匀分布,但是该实施方案的优点是,在相对多数的可转动位置中,凸耳相对于彼此被布置为使得它们可滑动穿过所述可穿过的区域。如果凸耳在圆周上非均匀分布,则有时必要的是将管部件精确地转动至ー个相对彼此的特定位置以使得凸耳能够滑入。如果所述管部件必须相对彼此在特定位置联接,则这是有利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形成ー个不可穿过的区域的一个凸耳的圆周方向的长度基本对应于形成可穿过的区域的空间的圆周方向的长度,使得凸耳能够穿过该可穿过的区域,当凸耳在ー个凸耳的长度上扭转时仍保持用于传递力的最大可能接触表面。在其他实施方 案中,凸耳的所述长度可远小于所述空间,使得凸耳可更充裕地穿过所述空间。根据ー个实施方案,该联接件包括一个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具有至少ー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已联接的状态下可置于相继排的凸耳之间。这种类型的锁定元件可被设置以锁定管部件的相互转动运动,由此维持管部件相对于彼此沿轴向方向固定的状态。这防止了该联接件由于连接元件的不期望的扭转而可能导致的分离。更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已联接的状态下,在第一连接元件的第一排凸耳和相对置的第二连接元件的第ニ排凸耳之间存在空的空间。这种突出部可置于这些空间中的ー个或多个中,使得该联接件不再能被分离。特别地,所述锁定元件包括锁定环,该锁定环可围绕所述承ロ中的ー个滑动。该锁定环可设有ー个或多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被设计和布置为使得它们可滑动进入一个或多个对应空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例如当管组件被用于从底部(海床)运送物质以及将物质运送至底部(海床)时,所述管和联接件由钢或其他材料制成,使得能够吸收所产生的力。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管可由复合材料制成。联接件本身可因此由复合材料制成或由钢制成。除此以外,凸耳可为紧固至管的分立部件,或者可与所述管整体形成。


借助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的描述,将阐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特征和细节。在所述描述中,參照了附图,在附图中图I示出设有落水管(downpipe)的船的视图,所述落水管的各单个管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彼此联接;图2示出这种联接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3示出图2的该实施方案的横截面;图4示出沿图3的线IV-IV的纵向横截面;图5示出沿图3的线V-V的纵向横截面;图6a_6e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一实施方案在联接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示意性图;以及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锁定元件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立体图,图8a_d以及图9示出其他实施方案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本文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管或管部件(本文中简称为管部件)的可释放联接。术语“管部件”此处应宽泛地解释。例如,管部件可以是相对非柔性的种类或者甚至可以是刚性结构,诸如钢管,但是也可使用柔性管。术语“柔性”管应被理解为软管、管线、管或管子、管道以及类似物,这些管可被制成是或多或少地柔性的。图I示出一艘船2,所述船以常规方式由细长的船体3构成,安装件4置于船体上。安装件4被布置以将落水管组件6保持就位。落水管组件6包括依次定位的多个管7,所述多个管借助联接件8联接在一起。最底部的落水管设有ロ部5 (仅示意性示出),物质M可经由所述ロ部倾泻至底部B。物质M源自船2的船舱并且经由落水管组件顶侧的填充开ロ以已知方式被引入。出于多种原因,物质M被置于底部上,例如为了覆盖置于所述底部上的传输管线。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例如可通过耙吸挖泥船的吸入管形成管组件。为了简化附图,仅示出有限数量的管7。管组件适于深海应用。
多个联接件8具有装配至第一管(例如上部管7)的第一管部件9和装配至第二管V的第二管部件10,借助所述多个联接件,依次布置的多个管7连接至彼此。当然其他实施方案也是可行的,例如如下实施方案,其中存在仅设有第一管部件9的管,和仅设有第二管部件10的其他管。參见图2至5,更详细地描述联接件8的一个实施方案。图2示出ー个第一管部件9,其包括基本圆柱形的外承ロ 11。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承ロ 11相对于管7的端部有点被扩大,以能够在该承口中接收相对置的管部件10,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在承ロ 11的内侧上,设有两排凸耳。示出第一排18,其由均匀分布在承ロ 11的内圆周上的多个凸耳13组成。此外,示出第二排19的凸耳,其由分布在承ロ 11的内圆周上的多个凸耳15组成。两排18、19定位为以预定的轴向距离间隔开(图2中示出轴向方向Pa)。第二管部件10类似地包括基本圆柱形的承ロ 12。承ロ 12在外侧设有两排30、31的凸耳,分别为凸耳24和23的形式。第一排30的凸耳24(恰类似于第一管部件9的第一排18)沿承ロ 12的圆周设置,该排基本横向于轴向方向延伸。第一管部件9的凸耳13、15和第二管部件10的凸耳23、24都相对于轴向方向基本横向地延伸。在凸耳之间,分别在第二管部件10的第一排30和第二排31中形成对应的可穿过的区域26、25,并分别在第一管部件9的第一排18和第二排19中形成对应的可穿过的区域12、14。第一排30和第二排31中的对应的凸耳24、23以及第ー排18和第二 19中对应的凸耳13、15形成所谓的不可穿过的区域。不可穿过的区域是如下区域,其中由于凸耳的存在而没有空间向内滑动承ロ 11、12。将ー个承ロ轴向向内滑动到另ー个承口中可仅通过将第二管部件10的第一排30的凸耳定位在第一管部件9的第一排18的凸耳13之间的可穿过的区域12前面而实现。这在图6a_6e中更详细地示出。此外,相继的排18、19和排30、31各自以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布置,例如以固定距离
(a)。该距离(a)大于凸耳的厚度(d),这确保了在排30和31之间产生转动空间40以及在相继的排18、19之间产生转动空间41。这些转动空间40、41沿圆周方向(横向于轴向方向)延伸且提供在这些转动空间中扭转凸耳的可能性。在使用中,所述凸耳中的ー个(在所示情况中为上部管部件9)从上向下(方向P1)移位,使得承ロ 11的第一排18的凸耳13经由在承ロ 10的第一排30的相邻凸耳24之间的可穿过的开ロ 26滑动,从而终止于第一转动空间40。该情况示于图6b。在图6b所示位置,上部管部件9的第一排的凸耳13,以及由此类似地第二排19的凸耳15中的凸耳15滑动穿过至如下位置,在该位置处凸耳13和凸耳15分别抵靠第二排31和第一排30的对应凸耳。由此,所述凸耳不能进ー步轴向移位。此后,第一管部件9稍微扭转(方向R1)到图6c所示的位置。第一管部件9的扭转以及由此其凸耳13、15的扭转是可能的,这是因为在之前所述的在第一排30和第二排31之间的转动空间40中所述凸耳13可自由转动。一旦凸耳终止于图6c所示的位置,也即当凸耳13已在转动空间40中扭转至使得它们相对于第二管部件10的第二排31的可穿过的区域25定位时,第一管部件9能进ー步沿轴向方向(P2)移位至图6d所示的位置。此时,第ニ排19的凸耳15也能在转动空间40中扭转,例如沿着与之前采用的相同的方向(尽管相反的转动方向也是可行的)。此时凸耳9、10这样相对于彼此(转动方向R2)扭转,直至第一管部件9的第一排18的凸耳13直接位于第二管部件10的第二排31的对应凸耳23的下 方。该状况示于图6e。在图6e所示的最终位置,凸耳13、15、23、24的接触表面28各自接触另ー凸耳的相对置的接触表面。如图6e清楚所示,两个相邻凸耳与其接触表面28彼此接触的组合表面的长度(1,I’)的和等于し所述凸耳彼此接触的该组合长度L很大程度决定了该联接件传递カ的能力。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该组合长度L几乎等于承ロ 11、12的总周长,这意味着几乎整个联接件的周长都用于カ传递。由于该管联接件在基本整个周长上提供カ传递,所以每个凸耳的特定力传递优于常规的联接件中的特定カ传递,并且该联接件相对地对于可能会发生在该联接件上的非常大的负载的抵抗性更好。通过以相反的顺序执行上述动作实现该联接件的分离。此处应注意,由于在联接过程中无所谓沿哪个方向(Rl)(即向左或向右)使一个凸耳相对于另ー凸耳转动,所以这在分离过程中也同样是无所谓的。在分离时,由此所述凸耳可沿着与联接时相同的方向转动。在图7中示出一个锁定元件45的实施方案,借助该锁定元件,该联接件能被紧固。为此,锁定元件45包括环状部件或元件46,该环状部件或元件的内圆周被选择为使得其能围绕管状的承ロ 12滑动。在ー侧,环状元件46设有ー个或多个直立凸耳47。在图7所示实施方案中,设有四个凸耳47,每个凸耳的尺寸这样设置使得其能滑入在管部件的第一排的凸耳之间的间隔14。为了便于插入锁定元件45的凸耳42,凸耳的端部优选地设有斜角定位的边缘48。凸耳47的宽度(b)应小于或几乎等于所述间隔14的宽度。优选地,该宽度(b)几乎与所述间隔ー样大,使得一旦锁定元件的凸耳47滑入所述间隔,则管部件9、10仅能相对于彼此进行有限的滑动。锁定元件45的凸耳47的高度(h)能改变,但是应该至少具有如下大小,使得第二管部件10的第二排31的凸耳23和第一管部件9的第一排18的凸耳13不再能相对于彼此扭转或者几乎不再能相对于彼此扭转。当通过将锁定元件45向上滑动到管状元件12上而将该锁定元件带入图2所示状况时,锁定元件45仍须以某种方式进行紧固以防止其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这可例如通过将环状元件46夹紧至管状元件12的底部边缘而实现。在第一管部件9位于第二管部件10下方的其他实施方案中,锁定元件45靠置于最上面的管部件上,锁定元件45应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在锁定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免除将锁定元件45紧固至该联接件。
在图7所示的锁定元件45的实施方案中,凸耳的数量等于在相关的管部件的凸耳之间的间隔的数量。尽管如此,在锁定元件45上的凸耳47的数量也可以更少。事实上,插入一个单独凸耳已足够使管部件9、10不可扭转或者至少不能充分转动。讲ー步实施方案如上文參照图1-7描述的联接件可具有如下缺点在ー个基本横向于该管7的轴向方向的侧向负载的情况下,例如由于水流,在不同凸耳上负载不再均匀分布。作为这种侧向负载的結果,联接的管7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它们趋于开始彼此成角度地立着。然后,ー个管7的轴向主体轴线不再平行干与其联接的管7的轴向主体轴线。由此,轴向负载不再均匀分布在不同凸耳上,而是负载沿着该管部件的第一圆周部件増大,沿着第二圆周部件减小。所述凸耳的有效联接长度由此减小。该效应降低该联接件的強度并导致沿着第一圆周部件的额外磨损。第二个不利效应在于在变化的侧向负载的影响下,管7可相对彼此转动。对此下 文将更详细描述。在侧向负载的影响下,两个联接在一起的管7会趋于彼此成角度立着。然后这两个管7的两个轴向主体轴线不再平行,而是彼此成ー个小角度a (例如a ^ 1-3° )。侧向负载的方向可改变,由此角度a例如向左或向右转动。还可能的是,作为水波动和由此船移动的结果,联接的管7趋于相对彼此移动。因此在联接的管7中产生行波。管7相互获得一定程度的移动自由度防止在所述管中产生的力过大。由此,管7可趋于相对于彼此切向移动,也即趋于围绕主体轴线转动,这会导致联接减弱或者甚至不期望的分离。此处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目的是消除或至少减轻上述缺点。图8a_8b示出了这种实施方案,其中示出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部件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包括-第一管部件,其在外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第二管部件,其在内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第一管部件的每排凸耳和第二管部件的每排凸耳都具有间隔,所述间隔被设计为允许ー个管部件的凸耳经过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从而所述管部件能够沿轴向方向彼此滑入和滑出;所述管部件在滑动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沿切向方向扭转以使得第一管部件的凸耳接合在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上从而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所述凸耳设有接触表面28,所述接触表面28在联接后抵靠在另一管部件的对应接触表面28上;所述接触表面28被形成为球状表面的一部分;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基本重合在对应的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的轴向主体轴线上,所述中点与所述球状表面相关联。所述管部件具有例如250-2000mm、例如732mm的典型直径。接触表面28可形成为球状表面的一部分,其中与该球状表面相关联的球具有的半径例如为所述管部件的直径的0. 5-2. 5倍。此处应注意,不同排的凸耳的接触表面28的中点M相重合,因此不同排具有不同半径。因此,在直径为732mm的管部件中,第一排凸耳的半径可等于654mm并且第二排凸耳的半径可等于813_。图8a_8d中示出的实施方案能与上文示出及描述的所有实施方案结合使用。图8a和8b不出ー个实施方案,其中相继排的凸耳相对彼此切向偏置(类似于图2-6)。
包括基本圆柱形外承ロ 11的第二管部件10的凸耳设在承ロ 11的内侧上,并包括凹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由于每ー排凸耳的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 (所述中点与球状表面相关联)基本重合,因此明显的是第一排18的凸耳13的接触表面28 (见图8a)比第ニ排19的凸耳15的接触表面28 (见图Sb)弯曲程度強。包括基本圆柱形承ロ 12的第一管部件9的凸耳设在承ロ 12的外侧上,并包括凸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由于每ー排凸耳的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 (所述中点与球状表面相关联)基本重合,因此明显的是第一排30的凸耳24的接触表面28比第二排19的凸耳15的接触表面28弯曲程度弱。
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 (所述中点与球状表面相关联)基本重合在对应的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的轴向主体轴线上。该点在图8a和Sb中以标记M示出。由此该中点M在图8a和8b中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图8c和8d示出ー个变体,其中包括基本圆柱形承ロ的第二管部件10的凸耳设在承ロ的外侧上,并包括凸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包括基本圆柱形承ロ的第一管部件9的凸耳设在承ロ的内侧上,并包括凹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图9还示出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部件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包括-第一管部件,其在外圆周上具有一排或多排凸耳;-第二管部件,其在内圆周上具有一排或多排凸耳;第一管部件的每排凸耳和第二管部件的每排凸耳都具有间隔,所述间隔被设计为允许ー个管部件的凸耳经过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从而所述管部件能够沿轴向方向彼此滑入和滑出;所述管部件在滑动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沿切向方向扭转以使得第一管部件的凸耳接合在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上,从而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所述凸耳设有接触表面28,所述接触表面28在联接后抵靠在另一管部件的对应接触表面28上;所述接触表面28被形成为球状表面的一部分;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基本重合在对应的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的轴向主体轴线上,所述中点与所述球状表面相关联。当然,图9中所示实施方案也可进行不同的改变。此处图9示出最底部的管部件包括基本圆柱形承ロ,在该承ロ的外侧上设有凸耳,所述凸耳具有凸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包括基本圆柱形外承ロ的最上部的管部件的凸耳设在该承ロ的内侧上并包括凹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然而,这也可类似于图8a和Sb以相反方式实现,其中上部管部件包括基本圆柱形承ロ,在承口外侧上设有凸耳,凸耳具有凸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包括基本圆柱形外承ロ的下部管部件的凸耳设在承ロ的内侧上并包括凹形设计的接触表面28。图8a_d以及9中示出的实施方案具有优点在于在侧向负载的情况下,管部件可围绕中点M相对彼此转动,同时所有凸耳保持与另一管部件的对应凸耳接触。由此有效联接长度保持在最大。所示及所讨论的实施方案涉及彼此悬置的管部件,其中所述管部件悬挂于直接位于其上方的管部件。当然,例如最上部的管部件悬挂于船。自然地,叠置的管的实施方案(也即管部件斜靠于直接位于其下方的管部件)也是可行的。最下部的管部件可靠在底部上。本发明不局限于本文中描述的这些实施方案。所描述的联接件可用于除所述海用实施例以外的多个领域。要求的权利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设想多种应用 和改型。
权利要求
1.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部件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包括 -第一管部件,其在外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 -第二管部件,其在内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凸耳; 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每排凸耳和所述第二管部件的每排凸耳都具有间隔,所述间隔被设计为允许ー个管部件的凸耳经过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从而所述管部件能够沿轴向方向彼此滑入和滑出;所述管部件在滑动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沿切向方向扭转以使得所述第一管部件的凸耳接合在所述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上,从而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联接件,相继排的凸耳被布置为沿轴向方向基本彼此成一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被布置为基本仅借助所述管部件的相互轴向移位而将所述管部件彼此完全滑入和滑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被布置为仅借助所述管部件在基本一个凸耳长度上的单个相互扭转而将不同排的凸耳彼此接合,从而联接所述管部件,并且这些凸耳能够彼此脱离,从而分离所述管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联接件,相继排的凸耳沿切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被布置为借助这两个管部件之一的交替的轴向滑动和切向转动,将所述管部件完全彼此滑入或滑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被布置为在整体滑入的位置中借助所述管部件在基本一个凸耳长度上的单个相互扭转而将不同排的偏置的凸耳彼此接合,从而固定所述管部件。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ー排中所有凸耳沿切向方向彼此成一直线延伸。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基本为圆柱形。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在完全滑入且扭转的位置中,所述第一管部件的所有凸耳与所述第二管部件的对应凸耳对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相互接合的凸耳沿圆周方向的结合的联接长度总计至少为所述第一管部件或第二管部件的总圆周长度的一半,优选地至少等于一个管部件的圆周长度,更优选地大于相关管状连接元件的圆周长度。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部件在已联接的状态下被布置为沿着大于所述管部件圆周一半的范围以力传递的方式相互联接。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沿着每一管部件的圆周,设有第一排凸耳和在轴向间隔开的位置设有第二排凸耳;每排凸耳被设计为沿轴向方向交替地形成可穿过的区域和不可穿过的区域;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和不可穿过的区域设置在相对于第二排的所述区域的位置周向移位的位置;第一管部件的凸耳和第二管部件的凸耳以所述管部件能够ー个滑入另ー个中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相关的管部件的外圆周和内圆周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接件,所述凸耳自滑出状态被布置为 -将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滑动经过另ー凸耳的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 -使所述凸耳相对于彼此扭转,直至一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的所述凸耳与另ー凸耳的第二排的不可穿过的区域对置; -将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滑动经过另ー凸耳的第二排的可穿过的区域,同时使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二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另ー凸耳的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 -使所述凸耳相对于彼此扭转,直至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和第二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分别与所述另ー凸耳的第一排凸耳和第二排凸耳中对应的凸耳对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凸耳自已联接的状态被布置为 -使所述凸耳相对于彼此扭转,直至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和第二排凸耳中的所 述凸耳与所述另ー凸耳的对应的可穿过的区域对置; -使一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滑动返回穿过另ー凸耳的第二排的可穿过的区域,并且使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二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滑动返回穿过所述另ー凸耳的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 -使所述凸耳相对于彼此扭转,直至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与所述另ー凸耳的第二排的可穿过的部分对置; -使所述ー个凸耳的第一排凸耳中的所述凸耳沿轴向方向滑动返回穿过所述另ー凸耳的第一排的可穿过的区域部分。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在相继排的凸耳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凸耳的轴向厚度,从而获得转动空间,所述凸耳能在所述转动空间中相对于彼此扭转。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凸耳包括在相关的第一管部件或第二管部件的外圆周或内圆周上均匀分布的突出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接件,第一排凸耳和第二排凸耳在所述管部件的基本整个圆周上交替布置并且联合地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形成不可穿过的区域的一个凸耳沿圆周方向的长度基本对应于或小于ー个形成可穿过的区域的空间沿圆周方向的长度。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凸耳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和/或形状基本相同。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包括一个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具有至少ー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已联接状态下能够置于相继排的凸耳之间。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一个管部件被固定地紧固至一个管或者构成管的一部分。
23.管的组件,所述管设有至少ー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在已联接状态下形成细长的管组件。
24.管的组件,所述管设有至少ー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在已联接状态下形成用于去除物质或放置物质的细长的管组件。
25.管的组件,所述管设有至少ー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管在已联接状态下形成用于从水底去除物质或将物质放置在水底上的细长的管组件。
26.船,其设有ー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23-25所述的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多个可释放地联接的管,所述管依次布置,用于沿着所述管朝水底的方向引导物质,相邻的管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被联接。
27.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联接件,所述凸耳设有接触表面(28),所述接触表面在联接后抵靠在另一管部件的对应接触表面(28)上,所述接触表面(28)被形成为球状表面的一部分,所有接触表面(28)的中点M基本重合在对应的第一管部件和第二管部件的轴向主体轴线上,所述中点与所述球状表面相关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可释放地联接管部件的联接件(8),所述联接件(8)包括第一管部件(9),其在内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18,19)的凸耳(13,15);第二管部件(10),其在外圆周上具有两排或更多排(30,31)的凸耳(23,24);第一管部件(9)和第二管部件(10)的每排(18,19,30,31)凸耳(13,15,23,24)都具有间隔(12,14,25,26),所述间隔被设计为允许一个管部件的凸耳经过另一管部件的凸耳,从而所述管部件(9,10)能够沿轴向方向彼此滑入和滑出;所述管部件(9,10)在滑动在一起的状态下能沿切向方向扭转以使得第一管部件(9)的凸耳(13,15)接合在第二管部件(10)的凸耳(23,24)上,从而沿轴向方向固定所述管部件(9,10)。
文档编号F16L37/244GK102812280SQ20108006225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E·R·斯查克斯, L·M·波普里尔, L·J·德容格, W·B·A·布姆斯玛 申请人:Ihc荷兰Ie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