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421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相对于活塞杆的行程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衰减力的油压 缓冲器等缓冲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的悬架装置上安装的油压缓冲器,为提高乘坐舒适度及操纵稳定性, 期望具有最佳的衰减力特性。在这种油压缓冲器中,通常利用由节流孔、盘式阀等构成的衰 减力发生机构,来控制伴随活塞杆行程的缸体内的活塞的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的流动, 从而产生衰减力,且根据节流孔的流路面积、盘式阀的打开特性等调节衰减力特性。此外,(日本)特开2006-10069公报中记载的油压缓冲器,在盘式阀的背面侧具 备背压室、以及使该背压室的压力释放到下游侧的减压阀。通过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导入 背压室,使背压室的内压向盘式阀的关闭方向作用,来调节盘式阀的打开压力。由此,提高 衰减力特性的设定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衰减力特性的设定自由度而得到所希望 的衰减力特性的缓冲器。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缓冲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插 入所述缸体内并能够滑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减压 阀,其控制所述活塞向一方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从上游侧的室向下游侧的室的流动;向 所述减压阀的关闭方向作用内压的背压室;背压导入节流孔,其将工作流体从所述上游侧 的室导入所述背压室;衰减阀,其通过所述背压室的压力而打开并控制向所述下游侧的室 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产生衰减力;以及下游侧节流孔,其使所述背压室与所述下游侧的室 连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根据所述减压阀的开度而成为一定或减小。


图1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纵剖面图。图3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缓冲器的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的纵剖面图。图4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缓冲器的伸长侧的减压阀打开状态的纵剖面图。图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缓冲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 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 缓冲器1是所谓的复筒式缓冲器,是在缸体2的外周设置外筒3,并在缸体2和外筒3之间 形成有环状的贮存器4的二重筒结构。在缸体2内可滑动地插入有活塞5,通过该活塞5将 缸体2内划分成缸体上室2A和缸体下室2B这两室。在活塞5通过螺母7连结有活塞杆6 的一端的小径部6A。活塞杆6的另一端侧可滑动且液密地贯通设于缸体2及外筒3上端部 的杆引导件8和油封9并向外部延伸长。在缸体2的下端部设置有划分缸体下室2B和贮 存器4的基底阀10,在缸体2内封入有油液作为工作流体,在贮存器4内封入有油液及气 体。在活塞5设置有将缸体上室2A、缸体下室2B间连通的伸长侧通路11及缩短侧通 路12。此外,在活塞5设置有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所述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 在活塞杆6的伸长行程时,控制工作流体从成为伸长侧通路11上游侧的室的缸体上室2A 侧向成为下游侧的室的缸体下室2B侧的流动,而产生衰减力;以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 14,所述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在活塞杆6的缩短行程时,控制油液从成为缩短侧通路 12的上游侧的室的缸体下室2B侧向成为下游侧的室的缸体上室2A侧的流动,而产生衰减 力。在基底阀10设置有使缸体下室2B和贮存器4连通的伸长侧通路15和缩短侧通 路16。在伸长侧通路15设置有仅容许工作流体从贮存器4侧向缸体下室2B侧流动的止回 阀17。在缩短侧通路16设置有控制工作流体从缸体下室2B侧向贮存器4侧流动而产生衰 减力的缩短侧盘式阀18。参照图3对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进行说明。在活塞5的缸体下室2B侧的端部经由保持部件20安装有阀部件19。阀部件19 为具有圆筒部21及底部22的有底圆筒状,在底部22内侧与圆筒部21同心地立起设置有 小径的圆筒状的引导部23。在引导部23的前端部,在内侧形成有扩径部M。保持部件20 形成凸形状,具备圆筒部25、和设于该圆筒部25 —端部的外侧凸缘部26。圆筒部25嵌合 于阀部件19的引导部23的扩径部M内。外侧凸缘部沈与引导部23的前端部、和活塞5 的端面抵接。在引导部23及圆筒部25插入活塞杆6的小径部6A,且通过紧固小径部6A的 前端部的螺母7的连结,将阀部件19及保持部件20固定于活塞5上。在保持部件20的外 侧凸缘部沈的外周部,沿周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切口 ^A。在活塞5的缸体下室2B侧的端面,沿外周侧突出有环状的座部27。座部27的突 出高度比固定于活塞5的保持部件20的外侧凸缘部沈的厚度大,且比外侧凸缘部沈更向 减压阀(U U —突出。在座部27的内侧伸长侧通路11形成开口。在座部27 落座有环状的盘式阀即减压阀观的外周部。在减压阀观的背面侧的外周部附着有环状的 弹性密封部件四。弹性密封部件四的外周部可滑动且液密地抵接于阀部件19的圆筒部 21的内周面,在阀部件19的内部形成背压室30。在减压阀28和阀部件19的底部22之间 设置有锥状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即阀簧31,阀簧31通过其弹簧力对减压阀观 向关闭方向施力,使其落座于座部27。在减压阀观的内周缘部和阀部件19的引导部23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利用 该间隙形成背压导入节流孔(才1J 7 4 7 ) 32,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32具有使座部27的内 周侧的端口室11A(与伸长侧通路11连通)和背压室30总是连接的一定的流路面积。在此,所谓总是一定是指减压阀观落座于座部27时及离开时的流路面积为一定。减压阀观 受到与伸长侧通路11连通的端口室IlA的压力而向阀部件19的底部22侧移动,从而离开 座部27,几乎不挠曲地打开,将端口室IlA与缸体下室2B直接连通。此时,背压室30的内 压向减压阀观的打开方向作用。此外,通过减压阀观的内周缘部沿圆筒状的引导部23的 外周面移动,将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维持为一定。在阀部件19的底部22设置有用于使背压室30和缸体下室2B连通的通路33。在 底部22的外侧设置有对通路33进行打开关闭的衰减阀34。衰减阀34为常闭的盘式阀, 由于背压室30的内压而打开,利用其开度来调节背压室30和缸体下室2B之间的流路面 积。在衰减阀34上设置有使背压室30和缸体下室2B之间总是连通的下游侧节流孔34A。 此外,在衰减阀34设置有仅容许油液从缸体下室2B侧向背压室30侧流动的背压用止回阀 34B,背压用止回阀34B的流路面积由背压用节流孔34C限制为一定。衰减阀34由层叠有 多个的盘构成。下游侧节流孔34A、背压用止回阀34B及背压用节流孔34C通过在构成衰减 阀34的盘上设置成为通路的切口而形成。设于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的各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按如下关系设定。(1)(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的下限条件)在因活塞速度上升而衰减阀34打开时,按照之后将减压阀观维持在关闭状态的 方式,设定成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比衰减阀34打开状态的流路面积大。(2)(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的上限条件)当活塞速度相比上述(1)的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时,减压阀28打开,在该活塞速 度以上时,按照由于减压阀观的上游侧的端口室IlA和背压室30的压力平衡而将减压阀 28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即按照背压室30的压力不会过高的方式设定背压导入节流孔 32的流路面积。(3)使得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大于下游侧节流孔34A的流路面积,而小 于下游侧节流孔34A和背压用节流孔34C的流路面积之和。下面,主要参照图1说明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的结构与上述的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相同,将阀 部件35经由保持部件36安装在活塞5 O缸体上室2A侧的端部。阀部件35为具有圆筒部 37及底部38的有底圆筒状,在底部38立起设置有引导部39。在引导部39的前端部,在内 周侧形成有扩径部40。保持部件36形成凸形状,具备圆筒部41、和设于该圆筒部41 一端 部的外侧凸缘部42。圆筒部41嵌合于阀部件35的引导部39的扩径部40内。外侧凸缘 部42与引导部39及活塞5的端面抵接。在引导部39及圆筒部41插入活塞杆6的小径部 6A,通过螺母7的紧固而将阀部件35及保持部件36固定于活塞5上。在保持部件36的外 侧凸缘部42的外周部,沿周向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切口 42A。在活塞5的缸体上室2A侧的端面,沿外周侧突出有环状的座部43。座部43的突 出高度大于被固定于活塞5的保持部件36的外侧凸缘部42的厚度,与外侧凸缘部42相比 更向减压阀44突出。缩短侧通路12在座部43的内侧形成开口。环状的盘式阀即减压阀 44的外周部落座在座部43。在减压阀44的背面侧的外周部附着有环状的弹性密封部件 45。弹性密封部件45的外周部可滑动且液密地抵接于阀部件35的圆筒部37的内周面,在 阀部件35的内部形成有背压室46。在减压阀44和阀部件35的底部38之间设置有由锥状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即阀簧47。阀簧47利用其弹簧力对减压阀44向关闭方向 施力,使其落座于座部43。在减压阀44的内周缘部和阀部件35的引导部39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利用 该间隙形成具有使座部43的内周侧的端口室12A(与缩短侧通路12连通)和背压室46总 是连接的一定的流路面积的背压导入节流孔48。其中,总是一定是指减压阀44落座于座部 43时和离开座部43时的流路面积为一定。减压阀44受到与缩短侧通路12连通的端口室 12A的压力,向阀部件35的底部38侧移动,而离开座部43,由此,减压阀44不挠曲地打开, 使端口室12A与缸体上室2A连通。此时,背压室46的内压向减压阀44的关闭方向作用。 此外,减压阀44的内周缘部沿圆筒状的引导部39的外周面移动,由此,将背压导入节流孔 48的流路面积维持在一定。在阀部件35的底部38设置有用于使背压室46和缸体上室2A连通的通路49,在 底部38外侧设置有对通路49进行打开关闭的衰减阀50。衰减阀50为常闭的盘式阀,由于 背压室46的内压而打开,通过其开度调节背压室46和缸体上室2A之间的流路面积。在衰 减阀50设置有使背压室46和缸体上室2A之间总是连通的下游侧节流孔50A。此外,在衰 减阀50设置有仅容许油液从缸体上室2A侧向背压室46侧流动的背压用止回阀50B,背压 用止回阀50B的流路面积由背压用节流孔50C限制为一定。衰减阀50通过层叠多个盘而 构成。下游侧节流孔50A、背压用止回阀50B及背压用节流孔50C通过在构成衰减阀50的 盘上设置有成为通路的切口而形成。设于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的各节流孔的流路面积如下设定。(1)(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的下限条件)在因活塞速度的上升而衰减阀50打开时,按照之后将减压阀44维持在关闭状态 的方式,设定成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大于衰减阀50的打开状态的流路面积。(2)(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的上限条件)当活塞速度相比上述(1)的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时,减压阀44打开,在该活塞速 度以上时,按照由于减压阀44的上游侧的端口室12A和背压室46的压力平衡而将减压阀 44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即按照背压室46的压力不会过高的方式设定背压导入节流孔 48的流路面积。(3)使得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大于下游侧节流孔50A的流路面积,而小 于下游侧节流孔50A和背压用节流孔50C的流路面积之和。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在活塞杆6的伸长行程时,伴随缸体2内的活塞3的滑动,缸体上室2A侧的油液 被加压,该油液通过活塞5的伸长侧通路11向缸体下室2B侧流动,因此,主要由伸长侧衰 减力发生机构13产生衰减力。此时,活塞杆6从缸体2退出的量的油液从贮存器4打开基 底阀10的伸长侧通路15的止回阀17流向缸体下室2B,由于贮存器4内的气体膨胀,进行 缸体2内的油液的体积补偿。在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中,在减压阀观打开之前,油液从伸长侧通路11即 端口室IlA通过背压导入节流孔32、背压室30、通路33、衰减阀34流向缸体下室2B侧,并 且由于减压阀28的打开而从端口室IlA直接流向缸体下室2B。此时,在活塞速度为微低速范围的情况下,减压阀28及衰减阀34不打开,而利用下游侧节流孔34A产生节流特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的平方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当活塞速度上升并达到低速范围时,因背压导入节流孔32和下游侧节流孔34A的 流路面积之差而使背压室30的压力上升,使衰减阀34打开。由此,产生衰减阀34的阀特 性(衰减力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衰减力特性曲线的倾斜度变缓。此时,由于 衰减阀34的打开,虽然背压室30的压力暂时下降,但由于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 充分大,因此,背压室30的内压被维持在高于下游侧的缸体下室2B的高压,因此,减压阀观 保持在关闭状态。之后,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由于背压导入节流孔32和衰减阀34的流路面积之 差,使背压室30的压力再次上升,在达到活塞速度的中速范围之前,由于背压室30的内压 而将减压阀观维持在关闭状态。当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并达到高速范围时,由于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节流限制, 使端口室IlA和背压室30的压差达到减压阀观的打开压力,使减压阀观抵抗阀簧31的 弹簧力而离开座部27并打开。因减压阀观的打开而产生减压阀观的阀特性的衰减力,从 而进一步减缓衰减力特性的倾斜度,抑制活塞速度高速范围的衰减力的过度上升。在减压 阀观打开后,端口室IlA的油液被分流成直接流向缸体下室2B的部分、和通过背压导入节 流孔32流向背压室30的部分,利用端口室IlA和背压室30的压力平衡来确定减压阀观 的开度。由此,减压阀观不会因背压室30的压力上升而急剧关闭,而维持打开状态,因此, 能够得到稳定的阀特性的衰减力。在活塞杆6的缩短行程时,伴随缸体2内的活塞5的滑动,缸体下室2B侧的油液 被加压,该油液通过活塞5的缩短侧通路12流向缸体上室2A侧,主要由缩短侧衰减力发生 机构14产生衰减力。此时,活塞杆4侵入到缸体2内的量的油液打开基底阀10的缩短侧 通路16的盘式阀18而流向贮存器4,压缩贮存器4内的气体,由此进行缸体2内的油液的 体积补偿。在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中,在减压阀44打开之前,油液从缩短侧通路12即 端口室12A通过背压导入节流孔48、背压室46、通路49、衰减阀50而流向缸体上室2A侧, 由于减压阀44的打开油液从端口室12A直接流向缸体上室2A。此时,与上述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的情况相同,在活塞速度为微低速范围的 情况下,减压阀44及衰减阀50不打开,而利用下游侧节流孔50A产生节流特性(衰减力与 活塞速度的平方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在活塞速度上升并达到低速范围时,因背压导入节流孔48和下游侧节流孔50A的 流路面积之差,使背压室46的压力上升,使衰减阀50打开。由此,产生衰减阀50的阀特性 (衰减力与活塞速度大致成比例)的衰减力,衰减力特性曲线的倾斜度减缓。此时,因衰减 阀50的打开,虽然背压室46的压力暂时降低,但由于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充分 大,因此,背压室46的内压被维持在高于下游侧的缸体上室2A的高压,因此,减压阀44保 持关闭。之后,相对于活塞速度的上升,因背压导入节流孔48和衰减阀50的流路面积之 差,使背压室46的压力再次上升,在达到活塞速度中速范围之前,由背压室46的内压将减 压阀44维持在关闭状态。当活塞速度进一步上升并达到高速范围时,通过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节流限制,使端口室12A和背压室46的压差达到减压阀44的打开压力,从而使减压阀44抵抗阀簧 47的弹簧力而离开座部43并打开。通过减压阀44的打开,产生减压阀44的阀特性的衰 减力,进一步减缓衰减力特性的倾斜度,抑制活塞速度高速范围的衰减力的过度上升。在减 压阀44打开之后,端口室12A的油液被分流成直接流向缸体上室2A的部分、和通过背压导 入节流孔48流向背压室46的部分,利用端口室12A和背压室46的压力平衡来确定减压阀 44的开度。由此,减压阀44不会因背压室46的压力上升而急剧关闭,而维持在打开状态, 因此,能够得到稳定的阀特性的衰减力。这样,通过抑制衰减阀34、50的打开带来的背压室30、46的急剧的压力变化,相对 于活塞速度的上升,可以不使衰减阀34、50及减压阀观、44同时打开,而在规定的定时依次 打开,可以从活塞速度的微低速范围直至高速范围得到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其结果,缓 冲器1的衰减力特性如图7中实线所示,在活塞速度的低中速范围,能够产生所需要的衰 减力,并且,在高速范围减缓衰减力特性曲线的倾斜度,从而能够抑制过度的衰减力上升, 能够得到适合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及乘坐舒适感的衰减力特性。此外,图7中,虚线表示(日 本)特开2006-10069公报中所记载的具备背压室的现有的油压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下面,对伸长行程时的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及缩短行程时的伸长侧衰减力 发生机构13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活塞杆6的伸长行程时,在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衰减阀50的背压用止回 阀50B打开,经由背压用节流孔50C将缸体上室2A侧的压力导入背压室46。由此,能够将 背压室46维持在加压状态,能够防止减压阀44打开,并且在转换成缩短行程时,能够使背 压室46的压力迅速上升,能够产生稳定的衰减力。此外,在活塞杆6的缩短行程时,在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衰减阀34的背压用 止回阀34B打开,经由背压用节流孔34C将缸体下室2B侧的压力导入背压室30。由此,能 够将背压室30维持在加压状态,能够防止减压阀观的打开,并且在转换成伸长行程时,能 够使背压室30的压力迅速上升,能够产生稳定的衰减力。下面,参照图4及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 仅图示主要部分,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对同样的部分标注同样的标记,仅详细说明不 同的部分。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伸长侧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14的 阀部件19、35的引导部23、39在与减压阀观、44的内周缘部相对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 前端细的锥形部23A、39A。由此,在减压阀观、44打开时,对应其开度,背压导入节流孔32、 48的流路面积减小。图5表示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的减压阀28全开时的状态。通过这样构成,相对于背压导入节流孔32、48的流路面积为一定的上述第一实施 方式,虽然减压阀观、44的打开压力即打开时的活塞速度没有变化,但在打开后,由于对应 其开度而背压导入节流孔32、48的流路面积减小,由此,背压室30、46的压力降低,使减压 阀观、44容易打开,因此,可以使衰减力特性曲线的倾斜度进一步减缓。下面,主要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 仅图示主要部分,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对同样的部分标注同样的标记,仅详细说明 不同的部分。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的伸长侧通路11的向端口室IlA的开口设置有止回阀51。止回阀51是内周部被夹在活塞5和保持部件20之间 的盘式阀,通过外周侧挠曲而打开,仅容许油液从伸长侧通路11的缸体上室2A侧向端口室 IlA侧的流动。由此,止回阀51仅容许油液向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背压室30侧流动。此 外,在止回阀51设置有总是容许伸长侧通路11的油液流动的节流孔51A。节流孔51A的流 路面积相比背压导入节流孔32充分小。此外,在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4的缩短侧通路12的向端口室12A的开口设置 有止回阀52。止回阀52是内周部被夹在活塞5和保持部件36之间的盘式阀,通过其外周 侧挠曲并打开,仅容许油液从缩短侧通路12的缸体下室2B侧向端口室12A侧流动。由此, 止回阀52仅容许油液向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背压室46侧流动。此外,在止回阀52设置 有总是容许缩短侧通路12的油液的流动的节流孔52A。节流孔52A的流路面积相比背压导 入节流孔48充分小。通过这样构成,在活塞杆6的伸长行程时,在伸长侧通路11流通的油液在活塞速 度微低速范围通过止回阀51的节流孔51A,在活塞速度上升时使止回阀51打开,流向端口 室IlA0在活塞杆6的缩短行程时,在缩短侧通路12流通的油液在活塞速度微低速范围通 过止回阀52的节流孔52A,在活塞速度上升时使止回阀52打开,流向端口室12A。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在活塞杆6的伸长行程时,在缩短侧衰减 力发生机构14,衰减阀50的背压用止回阀50B打开,经由背压用节流孔50C将缸体上室2A 侧的压力导入背压室46,将背压室46维持在加压状态。此时,当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 面积大时,背压室46的压力经由背压导入节流孔48释放到下游侧的缸体下室2B侧,由此, 背压室46的压力难以上升,并且衰减力降低。对此,由于可通过止回阀52来抑制油液从背 压室46经由背压导入节流孔48流向缸体下室2B侧,因此,可以得到稳定的衰减力,可以将 背压导入节流孔48的流路面积设定为足够大。在活塞杆6的缩短行程时,在伸长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衰减阀34的背压用止回 阀34B打开,经由背压用节流孔34C将缸体下室2B侧的压力导入背压室30,将背压室30维 持在加压状态。此时,由于当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大时,背压室30的压力会经由 背压导入节流孔32释放到下游侧的缸体上室2A侧,由此,背压室30的压力难以上升,并且 衰减力降低。对此,由于可通过止回阀51抑制油液从背压室30经由背压导入节流孔32流 向缸体上室2A侧,因此,可以得到稳定的衰减力,可以将背压导入节流孔32的流路面积设 定为足够大。此外,本实施方式,在上述的例子中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进行了说明,但也 可以作为与图4及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在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伸长侧及缩短侧双方设置了具有背压室的衰减 力发生机构,但也可以在任一方设置。此外,在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 用于具有贮存器4的复筒式的缓冲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 于在缸体内通过自由活塞形成气体室的单筒式的缓冲器。而且,衰减力发生机构,不限于活 塞部,只要是利用活塞杆行程而产生工作流体的流动的流路,则也可以设置在缸体的外部 等其它部位。此外,工作流体不限于油液,也可以是气体,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贮存器4、基 底阀10及自由活塞等。此外,在上述第一 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阀簧31通过其弹簧力对减压阀向关闭方向施力,但也可以不局限于此。通过使用阀簧31,可以使减压阀的关闭更稳定。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能够得到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几种实施方式,但很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据此进行各 种变形。但其所有的变形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申请主张根据35U. S. C.第119节于2010年1月四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 No. 2010-019557号的优先权。在本文中,对于2010年1月四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No. 2010-019557号的包括 说明书、技术方案、附图及发明内容等全部内容进行引入并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封入有工作流体的缸体;插入所述缸体内并能够滑动的活塞;与所述活塞连结且延伸到所述缸体外部的活塞杆;减压阀,其控制所述活塞向一方滑动而产生的工作流体从上游侧的室向下游侧的室的 流动;向所述减压阀的关闭方向作用内压的背压室; 背压导入节流孔,其将工作流体从所述上游侧的室导入所述背压室; 衰减阀,其通过所述背压室的压力而打开并对于向所述下游侧的室的工作流体的流动 产生衰减力;以及下游侧节流孔,其使所述背压室与所述下游侧的室连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根据所述减压阀的开度而成为一定或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由于活塞速度的上升使所述减压阀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的状态下,按照将所 述减压阀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设定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及所述下游侧节流孔的流路面 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当由于活塞速度的上升使所述衰减阀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的状态下,按照利用 所述减压阀的上游侧与所述背压室的压力平衡将所述减压阀维持在打开状态的方式,设定 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仅容许向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背压室侧流动的止回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背压用止回阀,所述背压用止回阀,在容许工作流体从所述下游侧的室向所述 背压室侧流通、且所述活塞向另一方滑动时,将工作流体从所述下游侧的室经由背压用节 流孔导入所述背压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大于所述下游侧节流孔的流路面积,且小于所述下 游侧节流孔和所述背压用节流孔的流路面积之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对所述减压阀向关闭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安装于所述活塞端部的阀部件,所述阀部件具有沿所述活塞杆延伸的引导部,所述减压阀的内周缘部能够沿所述阀部件的引导部的外周面移动,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形成于所述减压阀的内周缘部和所述阀部件的引导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部件的引导部在与所述减压阀的内周缘部相对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前端 细的锥形部,由此,当所述减压阀打开时,所述背压导入节流孔的流路面积根据所述减压阀 的开度而减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器,在封入油液的缸体(2)内嵌装连结有活塞杆(6)的活塞(5)。利用伸长侧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14)控制由于活塞(5)的滑动而在伸长侧及缩短侧通路(11、12)产生的油液的流动,产生衰减力。在伸长侧及缩短侧衰减力发生机构(13、14)中,将油液从背压导入节流孔(32、48)导入背压室(30、46),利用其内压来控制减压阀(28、44)的打开。在活塞速度低速范围,背压室(30、46)的下游侧的衰减阀(34、50)打开,当活塞速度上升时,减压阀(28、44)打开而抑制衰减力的过度上升。在由于活塞速度上升而减压阀(28、44)打开时,在该活塞速度以上,维持其打开状态,由此得到稳定的衰减力。
文档编号F16F9/348GK102141106SQ20111002940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9日
发明者佐藤博康, 前田笃 申请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