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阀芯的背压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5557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阀芯的背压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压调节阀,更具体地,涉及使用一体的阀芯的背压调节阀,所述阀芯可被安装在阀壳内。
背景技术
压强调节阀在各种エ业的和住宅的应用中被广泛用于控制流体的下游压力。例如,在化学过程エ厂或炼油厂中,压强调节阀用于操控系统内的流体流动,以补偿需求的增加或減少、或是其它载荷干扰,进而将流体的压强控制在所希望的范围内。通常来说,当下游需求增加时,压强调节阀打开,以允许更多流体通过阀流至系统的下游部分,进而维持相对恒定的下游压強。相反,当下游需求降低时,压强调节阀关闭,以减少流过阀的流体的量,并再次維持相对恒定的下游压強。另ー方面,背压调节阀可在不同的原理下操作。上述提及的压强调节器调节阀的 下游侧的压强,而背压调节器控制阀的上游侧的压强。因此,当入口或上游侧的压强超过设定点时,背压调节器打开。

发明内容
根据ー示例性的方面,背压调节阀包括阀体,其具有流体入ロ、流体出ロ、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中心孔;阀帽,其被耦接到所述阀体且罩住可操作地耦接到隔膜上的负载弹簧,所述隔膜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且所述腔经由端ロ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连通;以及阀芯,其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阀芯包括壳体,其尺寸适于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且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阀引导件、和设置成提供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流动连通的流动通道。所述阀芯还包括阀座,其沿着所述流动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阀塞,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所述阀塞包括与所述阀引导件接合的部分,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弹簧,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以及保持件,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相邻设置且与所述阀塞的一部分接合,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中。根据ー个或多个优选形式,所述背压调节器可単独地或任意组合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在随后的段落中概括出的下述示例特征。具体地,所述保持件包括帽部,其具有配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止动件邻接的凸缘,所述阀座由安装在所述流动通道内的可移除的座环形成,且包括座环保持件,其可移除地耦接至所述壳体且被设置成固定所述座环,其中所述止动件由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上部承载。所述座环保持件可包括孔,其尺寸适于可滑动地接收所述帽部,且所述帽部可包括孔,且所述阀塞可包括延伸进入所述帽部的所述孔中的上杆部,且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耦接至所述帽部和所述阀塞并被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所述座环保持件包括上孔ロ,且其中所述帽部包括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ロ中,且其中所述帽部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所述壳体可包括与所述第二端相邻的下孔,所述下孔接收所述弹簧并形成所述阀引导件,且所述阀塞可包括延伸进入所述下孔中的下杆部。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协作的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阀芯可形成可从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移除的単一的一体化単元,优选是一体件。调节器可由所述阀帽承载,并可配置成对所述负载弹簧施加可调节的预载荷,以使所述背压调节器在希望的设定点上或是附近操作。根据另一方面,背压调节阀可包括阀体,其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中心孔;隔膜组件,所述隔膜的一部分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所述腔通过端ロ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连通;以及阀芯,其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阀芯包括壳体,其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且包括流动通道,其被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流动连通;阀座,其沿着所述流动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阀塞,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其中, 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座抵接且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第一弹簧,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以及帽部,其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阀塞,且具有设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止动件接合的凸缘,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内。根据ー个或多个附加的优选形式,所述座环保持件被设置成将所述阀座固定至所述壳体,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止动件。所述阀塞可包括上杆部,且所述帽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环保持件中,所述帽部包括孔,其尺寸适于接收所述上杆部,且包括第ニ弹簧,其可操作地将所述帽部与所述阀塞耦接,并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所述座环保持件包括上孔ロ,且所述帽部可包括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ロ中,且所述帽部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力移动。所述壳体可包括下孔,且所述阀塞可包括延伸进入所述孔的下杆部,所述下杆部与所述下孔协作,以形成阀引导件,所述第一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下孔中。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优选通过协作的螺纹连接在一起,且所述阀芯形成可从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移除的一体化単元。负载弹簧可设置在所述阀帽内部且被设置成对所述隔膜施加力,调节器可被配置成对所述负载弹簧施加可调节的预载荷。根据另ー优选方面,组装背压调节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中心孔的阀体;提供隔膜组件,所以隔膜组件被配置从而使所述隔膜的一部分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并提供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入口之间的流动连通;以及组装具有壳体的阀芯,所述壳体的尺寸适于插入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流动通道,其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流动连通,且沿所述流动通道设置阀座。阀塞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阀塞被配置成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座抵接,并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第一弹簧被设置成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且帽部被耦接至所述阀塞,所述帽部具有设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相应的止动件接合的凸缘,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附加的优选形式,座环保持件可被设置成将所述阀座固定至所述壳体,且所述止动件可被设置在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一部分上。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阀塞上设置上杆部;且将所述上杆部设置在所述帽部的孔中以允许所述上杆部与所述帽部之间的滑动移动;以及设置第二弹簧,其可操作地将所述帽部耦接至所述阀塞,并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此外,所述方法可包括在所述帽部上设置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ロ中;以及配置所述帽部,以使其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力移动。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阀塞上设置下杆部;在所述壳体上设置下孔,其尺寸适于接收所述下杆部,以形成阀引导件;以及将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孔中。


图I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公开示例的教示组装而成的、包含背压调节芯的背压调节阀的剖视图。图2是在图I的示例中使用的背压调节器芯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其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阀。图3是图2的背压调节器芯的另一局部剖视放大图,其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阀。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公开示例的教示组装而成的背压调节阀的剖视图。图5是包含减压调节芯的减压调节阀的剖视图,所述减压调节阀使用与图I的背压调节阀中的阀体相同的阀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參照附图,图I示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公开示例的教示组装而成并使用阀芯12的背压调节阀10 (下文中称为“阀10”)。阀10包括阀体14,该阀体14具有流体入口 16、流体出ロ 18、和设置在流体入ロ 16与流体出ロ 18之间的中心孔20。阀10包括阀帽22,该阀帽22被耦接到阀体14,且罩住可操作地耦接到隔膜26上的负载弹簧24。隔膜板也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设置。隔膜26与阀体14的凹部28协作,以形成腔30。腔30通过端ロ 32与流体入口 16流动连通,以使腔30暴露于阀10的上游或流体入口侧的压强下。仍參照图1,阀芯12被设置在阀体14的中心孔20中。阀芯10包括壳体34,其尺寸适于安装在阀体14的中心孔20内。在所示的示例中,壳体34具有外螺纹34a,而阀体14的中心孔20具有内螺纹20a。将壳体34连接到阀体14的其它方法也证明是可行的。壳体34包括上部或第一部分36和下部或第二部分38。壳体34还可包括阀引导件40。壳体34包括流动通道42,其设置成提供在腔30与流体出ロ 18之间的流动连通,进而有效地提供流体入ロ 16与流体出ロ 18之间的流动连通。阀座44被沿着流动通道42设置在壳体34中,并且通常是在第一部分36与第二部分38之间。阀塞46被设置在外壳34中,且包括控制元件48,其尺寸适于接合阀座44。阀塞46可在打开位置(如图2所示)与关闭位置(如图3所示)之间移位,其中,在打开位置上,控制元件48远离阀座44,在关闭位置上,控制元件48与阀座44抵接。因此,当阀塞46处于图2的打开位置吋,阀10允许从流体入口 16通过端ロ 32至腔30,并通过经过阀座44的流动通道42至流体出ロ 18的流动。相似地,当阀塞46处于图3的关闭位置时,通过控制元件48与阀座44的抵接,进而堵住流动通道42,而阻止流动。在所示的示例中,阀塞46的下部50接合阀引导件40,且弹簧52可操作地耦接到阀塞46,同时弹簧52被配置成朝图2的打开位置偏置阀塞46。阀芯12还包括保持件(retainer) 54,其设置于邻近壳体34的第一部分36。保持件54接合阀塞46的上部55,以将阀塞46保持在壳体34中。现參照图2和图3,在所示的示例中,保持件54表现为具有环状凸缘58的帽部56的形式,且环状凸缘58被设置成邻接由向内延伸的凸缘62形成的相应的止动件60。止动件60被壳体34承载。阀座44被设置在形成于壳体34中的安装区域64,且在所示的示例中,阀座44被座环保持件66固定就位。座环保持件66包括外螺纹66a,其被旋入具有内螺纹68a的孔68中,内螺纹68a形成在外壳34的上部36。在所示的示例中,止动件60和凸缘62是座环保持件66的一部分。更具体地,止动件60和凸缘62由座环保持件66的上部70形成。
阀塞的上部55从控制元件48朝上方延伸,下部50从控制元件48朝下方延伸。座环保持件66具有内孔72,且帽部56的环状凸缘58的尺寸适于被可滑动地接收在内孔72中。帽部56包括孔74,且该孔74的尺寸适于接收阀塞46的上部55。弹簧76被设置在控制元件48与帽部56之间的空间78内。在所示的示例中,弹簧76依靠在控制元件48的上表面48a和帽部56的凸缘58的下表面58a上。因此,弹簧76对阀塞46施加偏置力,以带动阀塞进而带动控制元件48朝图3的关闭位置移动。座环保持件66包括孔ロ 80,其尺寸适于允许帽部56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穿过孔ロ80 (參见图2),且阀塞46的上部46a可在帽部56的孔74内滑动。因此,当隔膜26压在帽部56上时,控制元件48对阀座44的カ受到弹簧76的カ控制,所述弹簧76的力防止隔膜/负载弹簧组件因力过大而对控制元件48和/或阀座44造成损坏。负载弹簧24对隔膜26的力可由调节器77 (图I)控制,这使得阀10能够在所希望的设定点上打开,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仍參照图2和3,阀塞46的下部50延伸进入形成在壳体34的下孔82中,该下孔82通常与壳体34的下部38相邻。在所示的示例中,孔82是盲孔。弹簧52被设置在孔82中,且与孔82的下部和由阀塞46的下部50承载的邻接件86接合。因此,弹簧52沿着使阀塞46远离阀座44且向图2的打开位置移动的方向对阀塞46施加偏置力。此外地,下孔82有助于形成阀引导件40的至少一部分。进ー步的,设置在座环保持件66的孔72中的帽部56与设置在孔74中的阀塞46的上部55结合,单独地或是与下孔82 —起有助于实现阀引导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帽部56和座环保持件66被构造成允许从腔30通过空间78至阀座/控制元件组件的流动。在操作中,使用者通常使用调节器77调节负载弹簧24上的负载,以使阀座10在所希望的设定点上打开和关闭。由于腔30通过端ロ 32暴露在来自阀10的上游或流体入ロ侧的压强下,因此,阀10将保持在关闭位置上,直到由腔30中的压强引起的隔膜26上的朝上的力克服弹簧24对隔膜26的朝下的カ为止。当腔30中的压强超过设定点吋,隔膜26朝上方移动,允许弹簧84朝上方推动阀塞46,进而使控制元件48离开阀座44而移动至图2的打开位置。阀10将保持打开,直到上游压强下降到低于所希望的设定点为止,并使阀塞/控制元件返回到图3的关闭位置上,其中,在该设定点上,负载弹簧/隔膜组件的朝下的カ大于由腔30中的流体压强产生的朝上的力。现參照图4,示出使用简易型的阀芯112的控制阀110。阀110优选包括以上讨论过的相同的阀体14,该阀体14包括流体入口 16、流体出口 18、和中心孔20。此外,控制阀110包括相同的阀帽22、负载弹簧24、隔膜26、凹部28、腔30、和端ロ 32。在图4的示例中,外壳134包括中心流动通道142。隔膜126的下表面直接与阀座144抵接,以使隔膜126有效地形成控制元件148。阀座144优选地由合适的材料形成,以提供隔膜126与阀座144之间的充足的密封。该阀座可包括O形环146。在操作中,阀110按照与阀10相同的基本原理运作。具体地,腔30通过端ロ 32暴露在来自阀10的上游或流体入口侧的压强下,且阀将保持在图4的关闭位置上,直到由腔30中的压强引起的隔膜126上的朝上的力克服弹簧24对隔膜126的朝下的カ为止。当腔30中的压强超过设定值时,隔膜126朝上方移动,以使隔膜126/控制元件148远离阀座 144而移动至打开位置,允许腔30与中心流动通道142之间的流动连通,进而允许流体入ロ16与流体出ロ 18之间的流动连通。与以上描述的阀10 —祥,阀110将保持打开,直到上游压强下降到低于所希望的设定点为止,并阀塞/控制元件返回到关闭位置上,其中,在该设定点上,负载弹簧/隔膜组件的朝下的力大于由腔30中的流体压强产生的朝上的力。根据公开的示例,阀芯12可从阀体14上移除作为单独一体的単元,其包括例如壳体34、阀塞46、保持件54、和与芯相关的其它部件。对于阀芯12的上述一体的或模块化的设计可提供许多潜在优势。例如,通过使用标准化的阀体14,可将背压调节阀芯14作为单独的単元移除,并插入在图5的减压调节器中示出的类型的减压阀芯200。当然,反之亦然,因此,可使其轻易将图5的减压调节器转换回到图I的背压调节阀。如图I、图4、或图5所示,中心孔20的下部的尺寸适于接收图I的芯12、图4的芯、或是图5的芯的外壳34的下部38。关于图5的减压调节器的阀芯100的附加的详细情况可在序列号12/496868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找到,该申请共同待审且共同授予,其全部内容被納入本文作为參考。根据公开的示例中的ー个或多个方面,设计成配合在阀体中的标准化芯端口内的背压芯可简单地通过用背压芯替换减压芯,使减压调节器容易地转变到背压调节器,且反之亦然。因此,单个的标准化阀体可用作任意类型的调节器。从相同的阀体构建出两个不同类型的调节器的能力简化了制造且使得现场维修更简单。在此公开的示例还可使用过滤的背压芯,其可提供对阀座的保护,且可用在平衡设计上,以用于更高的压カ应用。本公开可根据各种流动需求简单地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本公开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在这里被描述成包括发明人已知的最佳方式以实施本发明。尽管示出和描述了多种示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情况并不互相排斥。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在此的教示,应当能够将ー实施例的ー个或多个特征与其余的实施例的ー个或多个特征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所示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且不应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所有本文所述的方法可以任何合适的顺序进行,除非另有说明或者清楚指出相反。本文涉及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或者示例性的语言(例如,“例如”)的使用仅仅是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方面,而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说明书中的所有语言都不应解释为指示对本发明实践所必需的非要求的元素。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压调节阀,包括 阀体,其具有流体入ロ、流体出ロ、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中心孔; 阀帽,其被耦接到所述阀体且罩住可操作地耦接到隔膜上的负载弹簧,所述隔膜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所述腔经由端ロ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连通;以及阀芯,其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阀芯包括 壳体,其尺寸适于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阀引导件、和设置成提供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流动连通的流动通道; 阀座,其沿着所述流动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阀塞,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所述阀塞包括与所述阀引导件接合的部分,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 弹簧,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及保持件,其设置邻近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且与所述阀塞的一部分接合,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中。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包括帽部,其具有配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止动件邻接的凸缘。
3.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由安装在所述流动通道内的可移除的座环形成,且包括座环保持件,其可移除地耦接至所述壳体且被设置成固定所述座环,且其中所述止动件由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上部承载。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环保持件包括孔,其尺寸适于可滑动地接收所述帽部,且其中所述帽部包括孔,且其中所述阀塞包括延伸进入所述帽部的所述孔中的上杆部,且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被耦接至所述帽部和所述阀塞并被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环保持件包括上孔ロ,且其中所述帽部包括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ロ中,且其中所述帽部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ニ端相邻的下孔,所述下孔接收所述弹簧并形成所述阀引导件,且其中所述阀塞包括延伸进入所述下孔中的下杆部。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协作的螺纹连接在一起,且其中所述阀芯形成可从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移除的单ー的一体化单元。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器,其由所述阀帽承载,且配置成对所述负载弹簧施加可调节的预载荷。
9.一种背压调节阀,包括 阀体,其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中心孔;隔膜组件,所述隔膜的一部分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所述腔通过端ロ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连通;以及 阀芯,其设置在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所述阀芯包括 壳体,其可移除地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壳体包括流动通道,其被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流动连通; 阀座,其沿着所述流动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阀塞,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座抵接且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 第一弹簧,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以及 帽部,其可操作地耦接至所述阀塞,且具有设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止动件接合的凸缘,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座环保持件,其被设置成将所述阀座固定至所述壳体,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一部分形成所述止动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塞包括上杆部,且其中所述帽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座环保持件中,所述帽部包括孔,其尺寸适于接收所述上杆部,且包括第二弹簧,其可操作地将所述帽部与所述阀塞耦接且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环保持件包括上孔ロ,且其中所述帽部包括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口中,且其中所述帽部被配置成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力移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孔,且所述阀塞包括延伸进入所述孔的下杆部,所述下杆部与所述下孔协作,以形成阀引导件,且其中所述第ー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下孔中。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中心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协作的螺纹连接在一起,且其中所述阀芯形成可从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移除的一体化单元。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压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载弹簧,该负载弹簧被设置在所述阀帽内部且被设置成对所述隔膜施加力,并且包括调节器,其被配置成对所述负载弹簧施加可调节的预载荷。
16.一种组装背压调节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阀体,所述阀体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设置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流体出ロ之间的中心孔; 提供隔膜组件,所述隔膜组件被设置从而使得所述隔膜的一部分与所述阀体的一部分协作,以形成腔,并提供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入口之间的流动连通; 组装具有壳体的阀芯,所述壳体的尺寸适于作为单独的单元插入所述阀体的所述中心孔中; 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配置成允许所述腔与所述流体出口之间的流动连通;在所述壳体上沿所述流动通道设置阀座; 将阀塞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将所述阀塞配置成可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允许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上,所述阀塞与所述阀座抵接,并阻止经过所述流动通道的流动; 设置第一弹簧,其可操作地耦接到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以及 将帽部耦接至所述阀塞,所述帽部具有设置成与耦接至所述壳体的相应的止动件接合的凸缘,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供座环保持件,其被设置成将所述阀座固定至所述壳体,且将所述止动件设置在所述座环保持件的一部分上。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阀塞上设置上杆部,且将所述上杆部设置在所述帽部的孔中以允许所述上杆部与所述帽部之间的滑动移动,以及设置第二弹簧,其可操作地将所述帽部耦接至所述阀塞且配置成朝所述阀座偏置所述阀塞。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座环保持件上设置上孔ロ,且在所述帽部上设置上部,其尺寸适于延伸进入所述孔口中,以及配置所述帽部,以使其响应于所述隔膜的移动、克服所述第二弹簧的力移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阀塞上设置下杆部,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下孔,其尺寸适于接收所述下杆部,以形成阀引导件,以及将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下孔中。
全文摘要
一种背压调节阀,包括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和中心孔的阀体;罩住可操作地耦接至隔膜的负载弹簧的阀帽;以及与所述流体入口流动连通的腔。阀芯包括壳体,其尺寸适于安装在所述中心孔内,且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阀引导件、和流动通道。阀座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阀塞可在允许流动的打开位置与阻止流动的关闭位置之间移位。阀塞与阀引导件结合,且弹簧朝所述打开位置偏置所述阀塞。保持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部分相邻设置且与所述阀塞的一部分接合,以将所述阀塞保持在所述壳体中。
文档编号F16K17/06GK102691814SQ2011102657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J·D·克利弗德 申请人:泰思康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