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缓冲垫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缓冲垫圈。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时在矿山上由于工作环境恶劣,路面颠簸,驾驶室振动大噪声强,驾驶员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不仅影响了健康,而且也影响了工作效率。一般驾驶室的是由路面通过轮胎经减振器传到车架,再将缓冲垫圈传递到驾驶室,早期的缓冲垫圈包括橡胶本体以及外套筒,这种结构由于橡胶本体是实心结构,因此只能承受压力,但不适合受到拉伸力和剪切力,使用中很容易产生龟裂导致损坏,因此缓冲减振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明显提高吸振能力和减振效果的缓冲垫圈。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缓冲垫圈,其特征是 包括呈柱状的本体,沿着本体的中心轴向固定有内筒,所述的本体的外侧固定有外筒,本体外侧沿轴向开设有三条槽,分别是一条底槽和两条侧槽,且呈三角形分布,其中两条侧槽之间的本体外侧与外筒之间为分离关系。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在上述的一种缓冲垫圈中,所述的本体的两端具有若干个凸出本体外的定位块。在上述的一种缓冲垫圈中,所述的底槽是呈扇型。在上述的一种缓冲垫圈中,所述的本体采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充分的利用了橡胶自身的抗压和弹性优势,而减少和避免了外力对橡胶的受拉的弱点,缓冲垫圈可以减少驾驶室的振动,振动能量吸收高,减振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强度,使车辆运行的更平稳。
图1是本缓冲垫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本体1 ;内筒2 ;外筒3 ;底槽4 ;侧槽5 ;定位块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缓冲垫圈,包括呈柱状的本体1,沿着本体1的中心轴向固定有内筒2,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外筒3,这里柱状的本体1是采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由于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的弹性、阻尼系数以及硬度都能达到最佳值,因此振动能量吸收高,减振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强度。使用时通过一根连接轴穿过本体1的中心与车架固定好后,这时车架振动就传递至本体1中,在冲击力的作用下,本体1产生变形并吸收(消耗)产生振动的冲击能量,本体1外侧沿轴向开设有三条槽,分别是一条底槽4和两条侧槽5,且呈三角形分布,底槽4呈扇型,其中两条侧槽5之间的本体1外侧与外筒3之间为分离关系,这样是使本体1下部仅受到向下的压力,而没有对上部的拉伸力,也就是说在使本体1受压的力多一点,受拉的力少一点,由于橡胶的特性是不怕受到压力,所以不会损坏本体1,从而延长缓冲垫圈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减振效果,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运行。另外为了可以增加缓冲垫圈安装的牢固性,防止在振动过程中松动,本体1的两端具有若干个凸出本体1外的定位块6。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垫圈,其特征是包括呈柱状的本体(1),沿着本体(1)的中心轴向固定有内筒O),所述的本体(1)的外侧固定有外筒(3),本体(1)外侧沿轴向开设有三条槽,分别是一条底槽⑷和两条侧槽(5),且呈三角形分布,其中两条侧槽(5)之间的本体⑴外侧与外筒(3)之间为分离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垫圈,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1)的两端具有若干个凸出本体(1)外的定位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垫圈,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槽(4)呈扇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垫圈,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1)采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缓冲垫圈,包括呈柱状的本体,沿着本体的中心轴向固定有内筒,本体的外侧固定有外筒,本体外侧沿轴向开设有三条槽,分别是一条底槽和两条侧槽,且呈三角形分布,其中两条侧槽之间的本体外侧与外筒之间为分离关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橡胶自身的抗压和弹性优势,而减少和避免了外力对橡胶受拉的弱点,缓冲垫圈可以减少驾驶室的振动,振动能量吸收高,减振效果好,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强度,使车辆运行更平稳。
文档编号F16F1/38GK202001540SQ20112004611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2日
发明者王银法 申请人:王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