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2486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阀技术领域,尤其系一种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阀,见中国专利号ZL201120094487.6,公开了名称为“一种新型燃气卡式阀”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燃气阀包括壳体,壳体分为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见图I的阀体部分所不,上部外壳系稳压外壳A4,下部外壳包含出气外壳Al、进气外壳A2和防爆外壳A3三部分,鉴于出气外壳Al和进气外壳A2分设在下部外壳两侧(S卩稳压外壳A4底部的两侧),因此,造成下部外壳的面积大于稳压外壳(即下部外壳的宽度大于稳压外壳),尤其系进气连接端延伸出稳压外壳的外周边垂线。这样结构的燃气阀,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鉴于下部外壳的宽度较大,尤其系·进气连接端凸出稳压外壳的外周边垂线,见图I所示,这种燃气阀主要安装于小型炉体内,其进气连接端接驳小型燃气瓶(轴向放置)、并一起安装在小型炉体内,然而,受下部壳体宽度大影响,它与轴向放置的小型燃气瓶连接起来,其总长度显得较大,使小型炉体的体积也随之增大,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不便于炉体的携带;(2)传统的燃气阀,其出气调节装置使用的系螺纹式开关,即开关与出气通道内壁之间为螺纹连接,这种螺纹式开关调节火力,若小火调节时,触碰调节开关时,火很容易熄灭,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因燃气阀的下部外壳宽度较大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阀体厚度簿、体积小,既降低炉体生产成本、又便于携带,而且小火调节不易熄灭的安全燃气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稳压外壳和进气外壳,稳压外壳内设置有压力稳定装置,进气外壳内设置有进气装置,进气外壳以其外端开口为进气连接端,其特征是,所述进气连接端位于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此款燃气阀,通过将进气外壳的进气连接端设置在(缩入至)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使小型燃气瓶的前端(瓶嘴)伸入至稳压外壳底部至少一半位置、与进气连接端接驳,这样,使进气连接端与小型燃气瓶之间的总长度减少了相当于稳压外壳的半径大小,从而降低了炉体的体积,既降低了炉体的生产成本,又方便炉体的携带,且整个燃气阀的结构简单、合理,厚度簿、体积小。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作为更佳的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有出气外壳和防爆外壳,出气外壳和防爆外壳内分别安装有出气调节装置和防爆装置,且出气外壳和防爆外壳均设置在进气外壳的同一侦1K并处于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这种阀体的外壳下部设计,将出气外壳和防爆外壳设计在进气外壳的同一侧,既方便各外壳之间的连通、又便于通过各外壳间的紧凑连接,进一步缩少其体积。[0009]为便于加工,所述稳压外壳、进气外壳、出气外壳和防爆外壳为一次整体成型,共同构成燃气阀的壳体。 所述壳体近似7字形,稳压外壳位于顶部,出气外壳、进气外壳和防爆外壳由高至低按顺序设置在稳压外壳的下方;这种燃气阀壳体,合理地通过将出气外壳、进气外壳和防爆外壳按高、低顺序设置,避免传统的阀体,因进气外壳凸出于稳压外壳,使壳体下部宽度过大,造成进气连接端与小型燃气瓶之间的连接总长度过长。作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所述出气调节装置主要由锥形旋塞开关、开关密封圈、锥形密封胶圈、弹簧和开关固定螺母构成,出气调节装置安装在出气调节外壳的出气通道上,锥形旋塞开关与出气通道内壁相抵,锥形密封胶圈的前端穿套有开关密封圈和锥形旋塞开关,其后端穿套有弹簧,弹簧另一端与开关固定螺母相抵;这一出气调节装置,鉴于旋塞开关与出气通道内壁之间为锥面配合,更适合小火力的调节,避免因两者之间螺纹配合,在调节小火力时,容易造成熄灭的不足;而且,这种开关的扁位更方便、准确地安装旋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此款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通过将进气外壳的进气连接端设置在(缩入至)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使小型燃气瓶的前端(瓶嘴)伸入至稳压外壳底部至少一半位置、与进气连接端接驳,这样,使进气连接端与小型燃气瓶之间的总长度减少了相当于稳压外壳的半径大小,从而降低了炉体的体积,既降低了炉体的生产成本,又方便炉体的携带,且整个燃气阀的结构简单、合理,厚度簿、体积小。(2)这一燃气阀,其出气调节装置的旋塞开关与出气通道内壁之间为锥面配合,更适合小火力的调节,避免因两者之间螺纹配合,在调节小火力时,容易造成熄灭的不足;而且,这种开关的扁位更方便、准确地安装旋钮。

图I是现有技术的燃气阀与小型燃气瓶接驳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阀进气路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阀出气路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阀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阀的立体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燃气阀与小型燃气瓶接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2至图7所示,一种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I包括稳压外壳2和进气外壳3,稳压外壳2内设置有压力稳定装置4,进气外壳3内设置有进气装置5,进气外壳3以其外端开口为进气连接端6,其特征是,所述进气连接端6位于稳压外壳2的垂直中心线后面;此款燃气阀,通过将进气外壳3的进气连接端6设置在(缩入至)稳压外壳2的垂直中心线后面,使小型燃气瓶的前端(瓶嘴)伸入至稳压外壳2底部至少一半位置、与进气连接端6接驳,这样,使进气连接端6与小型燃气瓶之间的总长度减少了相当于稳压外壳2的半径大小,从而降低了炉体的体积,既降低了炉体的生产成本,又方便炉体的携带,且整个燃气阀的结构简单、合理,厚度簿、体积小。作为更佳的方案,所述壳体I还包括有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内分别安装有出气调节装置9和防爆装置10,且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均设置在进气外壳3的同一侧成90度、并处于稳压外壳2的垂直中心线后面;这种阀体的外壳下部设计,将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设计在进气外壳3的同一侧,既方便各外壳之间的连通、又便于通过各外壳间的紧凑连接,进一步缩少其体积。为便于加工,所述稳压外壳2、进气外壳3、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为一次整体成型,共同构成燃气阀的壳体I。所述壳体I近似7字形,稳压外壳2位于顶部,出气外壳7、进气外壳3和防爆外壳 8由高至低按顺序设置在稳压外壳2的下方;这种燃气阀壳体1,合理地通过将出气外壳7、进气外壳3和防爆外壳8按高、低顺序设置,避免传统的阀体,因进气外壳3凸出于稳压外壳2,使壳体I下部宽度过大,造成进气连接端6与小型燃气瓶11之间的连接总长度过长。作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所述出气调节装置9主要由锥形旋塞开关901、开关密封圈902、锥形密封胶圈903、弹簧904和开关固定螺母905构成,出气调节装置9安装在出气调节外壳的出气通道上,锥形旋塞开关901与出气通道内壁相抵,锥形密封胶圈903的前端穿套有开关密封圈902和锥形旋塞开关901,其后端穿套有弹簧904,弹簧904另一端与开关固定螺母905相抵;这一出气调节装置9,鉴于旋塞开关901与出气通道内壁之间为锥面配合,更适合小火力的调节,避免因两者之间螺纹配合,在调节小火力时,容易造成熄灭的不足;而且,这种开关的扁位更方便、准确地安装旋钮。如图3至图4所示,工作原理气瓶与进气连接端6连接,燃气从进气连接端6沿A气道进入稳压外壳2的稳压腔B,再由稳压腔B流出到进气外壳3的进气气道,从C出气端送出。
权利要求1.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包括稳压外壳(2)和进气外壳(3),稳压外壳(2)内设置有压力稳定装置(4),进气外壳(3)内设置有进气装置(5),进气外壳(3)以其外端开口为进气连接端¢),其特征是,所述进气连接端(6)位于稳压外壳(2)的垂直中心线后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其特征是,所述壳体(I)还包括有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内分别安装有出气调节装置(9)和防爆装置(10),且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均设置在进气外壳(3)的同一侧、并处于稳压外壳(2)的垂直中心线后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其特征是,所述稳压外壳(2)、进气外壳(3)、出气外壳(7)和防爆外壳(8)为一次整体成型,共同构成燃气阀的壳体(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其特征是,所述壳体(I)近似7字形, 稳压外壳(2)位于顶部,出气外壳(7)、进气外壳(3)和防爆外壳(8)由高至低按顺序设置在稳压外壳(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其特征是,所述出气调节装置(9)主要由锥形旋塞开关(901)、开关密封圈(902)、锥形密封胶圈(903)、弹簧(904)和开关固定螺母(905)构成,出气调节装置(9)安装在出气调节外壳的出气通道上,锥形旋塞开关(901)与出气通道内壁相抵,锥形密封胶圈(903)的前端穿套有开关密封圈(902)和锥形旋塞开关(901),其后端穿套有弹簧(904),弹簧(904)另一端与开关固定螺母(905)相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薄式防爆卡式燃气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稳压外壳和进气外壳,稳压外壳内设置有压力稳定装置,进气外壳内设置有进气装置,进气外壳以其外端开口为进气连接端,其特征是,所述进气连接端位于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此款燃气阀,通过将进气外壳的进气连接端设置在(缩入至)稳压外壳的垂直中心线后面。它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阀体厚度簿、体积小,既降低炉体生产成本、又便于携带,而且小火调节不易熄灭的优点。
文档编号F16K27/00GK202418803SQ2012200156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4日
发明者严修华 申请人:严修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