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
背景技术:
现目前,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设置于离合器中枢中心架内,由摩擦片和从动片组成,其作用是实现力矩的传递。理想的状态下,当需要停止运行或换挡时,手握把手,使离合器分离,从而切断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此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彼此分离。然而,实际使用时往往发现,当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时,只有上压板发生了移动与摩擦片分离开,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相互间并没有分离开,这使得发动机的动力并没有完全被切断,仍有部分动力通过离合器输出,这不仅使得摩托车在需要保持静止状态时产生位移现象,换挡的操作也较为困难,并且还会导致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在离合器中过度 及无谓滑摩而导致磨损过大,使得摩擦片的表面温度过高,从而产生焦化、劣变等,这无疑缩短了摩托车离合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改进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的结构,以解决现目前存在的离合器分离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无法彻底分离导致发动机动力无法完全被切断而带来换挡困难、离合器使用寿命缩短等一系列问题,而提出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包括摩擦片、从动片、上压板和下压板,摩擦片和从动片交叉叠置组成摩擦副,上压板设置于摩擦副的上端,下压板设置于摩擦副的下端,其中,摩擦副最上端的从动片和最下端的从动片之间设有分离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由于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摩擦副最上端的从动片和最下端的从动片之间设有分离弹簧,故当需要停止运行或换挡时,手握把手,此时摩擦副中摩擦片与从动片之间的摩擦力被卸除,受压缩的分离弹簧回位,使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彼此相互分离开,从而,发动机的动力全部被切断,这就避免了现目前存在的离合器分离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无法彻底分离导致发动机动力无法完全被切断而带来换挡困难、离合器使用寿命缩短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所述的分离弹簧至少设置3个。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由于分离弹簧至少设置3个,实际上,分离弹簧就构成了一个顶出平面,这样,在离合器分离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之间的分离比较容易,从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0008]图I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的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包括摩擦片I、从动片2、上压板3和下压板4,摩擦片I和从动片2交叉叠置组成摩擦副,上压板3设置于摩擦副的上端,下压板4设置于摩擦副的下端,其中,摩擦副最上端的从动片21和最下端的从动片22之间设有三个分离弹簧5。 本实施例中,使用摩托车的情况下,当需要停止运行或换挡时,手握把手,摩擦副中摩擦片I与从动片2之间的力被卸除,受压缩的分离弹簧5回位,使摩擦副中的摩擦片I和从动片2彼此相互分离开,从而,发动机的动力全部被切断。另外,分离弹簧5设置3个,实际上,分离弹簧5就构成了一个顶出平面,这样,在离合器分离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I和从动片2之间的分离比较容易,从而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然,分离弹簧5也可以多设置一些,这样,分离的速度更快,摩托车离合器的反应更加灵敏,不过相应的成本肯定要高些,所以,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设置。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包括摩擦片(I)、从动片(2)、上压板(3)和下压板(4),摩擦片(I)和从动片(2 )交叉叠置组成摩擦副,上压板(3 )设置于摩擦副的上端,下压板(4)设置于摩擦副的下端,其特征在干摩擦副最上端的从动片(21)和最下端的从动片(22)之间设有分离弹簧(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弹簧(5)至少设置3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其公开了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彻底分离结构,包括摩擦片、从动片、上压板和下压板,摩擦片和从动片交叉叠置组成摩擦副,上压板设置于摩擦副的上端,下压板设置于摩擦副的下端,其中,摩擦副最上端的从动片和最下端的从动片之间设有分离弹簧。其目的是改进摩托车离合器的摩擦副的结构,以解决现目前存在的离合器分离时摩擦副中的摩擦片和从动片无法彻底分离导致发动机动力无法完全被切断而带来换挡困难、离合器使用寿命缩短等一系列问题。
文档编号F16D13/69GK202545638SQ20122013594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吴银剑 申请人:重庆市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