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65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压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用软管。
背景技术
一般的耐压用软管是作为输送水,燃气,或者能够流动的类似于沙石的流体的管,为了使这种管,尽量自由地弯曲,用柔软性非常好的橡胶,树脂,或者碎布等材料来制造。软管是由这样的橡胶或者树脂等构成的管的形态的,包含内皮和外皮,内皮和外皮之间,介入并形成织物交织层。这里的织物交织层是在内皮的外面,第I方向线和第2方向线互相交叉形成的,这样的构造不仅可以强化软管的强度,同时可以确保软管具备合适的柔软性。这样的耐压用的软管的长度基本上都是非常的长,所以,必须用相当的拉力拉着才可以使用,或者遇到障碍物的时候,或者是软管的里面有流体的时候,软管就有了相当大的摩擦抵抗力,向软管里打入一定的压力的时候,会出现软管的长度发生变化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软管虽然可以做成相当厚的厚度,或者用硬的树脂来制作,但是,为了使软管尽可能的弯曲,具备一定水准以上的柔软性,是当前面临的课题。另一方面问题是,之前的耐压用软管的织物交织层里包含的方向线之间间距太宽。如果线与线之间的间距太宽的话,内皮和外皮之间的粘合力虽然会好一些,但是织物交织层作为增强软管耐压力的效果就会降低,这样一来就会发生软管耐压力降低的问题。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用软管,以细微的成本变化,相对大幅的提高软管的耐压力,大大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压用软管,包括管形态的内皮
(10)和内皮(10)的外周面形成的管形态的外皮(20),包含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内皮(10)的外周面和外皮(20)内周面之间介入的菱形状的织物交织层(30)。进一步地,所述内皮采用橡胶或树脂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外皮采用橡胶或树脂制造。进一步地,内皮(10)和外皮(20)通过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相互交叉形成的织物交织层(30)的众多孔隙们(33)互相粘贴。进一步地,所述孔隙(33)的面积是在O. 49mm2。进一步地,内皮的内周面形成压花形状。进一步地,外皮的外周面形成压花形状。综上,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织物交织层的第I和第2方向线,至少是以2根以上的加捻线组成的10股以下的合股线,通过织物交织层的孔隙们向内皮和外皮粘贴,成本的变化虽然很细微,但是相对的可以大大提高软管的耐压力,并且有让软管的使用寿命增加好几倍的效果。如此,提高了软管的耐压力,用柔软材质的树脂来制造软管的时候,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软管破裂的问题。所谓由人工或者机器拉扯长度很长的软管时发生的破裂;或者向软管里加入了很高的压カ时发生的破裂;或者软管的长度伸长的同时,软管的内径变小,软管内部流体的压カ变高时发生的破裂。还有,提高内皮与织物交织层,内皮和外皮间的粘合力,以防止层与层之间的分离,从而,可以提供更加持久的耐压用软管。

图1是之前技术的ー个示例呈现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示例,沿着软管的厚度割开的断面图;图3是图1的A-A’线断面图;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其它实施示例的软管A-A’线割开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參考以下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做比较直观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可以有很多种状态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说明实施的示例,可以做其他多种变化。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软管必须做成相当厚的厚度,或者用硬的树脂来制作,但是,所谓的软管必须具备其柔软的特性,所以,尽可能的使用软的材质的树脂,而同时又能得到需要的压力,是当前面临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是为了向该技术领域里,拥有平均知识的人员更加详细的说明而提供的。特别是,为了对图面里要素的形成和大小等作更加明确的说明,多少会有些夸张成分,图面上的用同一的符号表示的是相同的要素。还有,关于类似的功能和作用的部分,经图面整体使用相同的符号。进ー步来说,说明书整体里包含任何的构成要素的意思,并不是排除没有特别的反对的记载的其他的构成因素,而是其他的构成要素也有可能包含在内的意思。为了对下面的实用新型,作更加便利的说明,将内皮的长度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来说明。參考I到图3,依据本实用新型第I实施示例展示的软管是包含,管形态的内皮
(10)和内皮(10)的外周面形成的管形态的外皮(20),包含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内皮(10)的外周面和外皮(20)内周面之间介入的菱形状的织物交织层(30)。为了确保内皮(10)和外皮(20)的柔软性,可以使用橡胶或者树脂等材料来制造,但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材料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材料。还有,内皮(10)和外皮(20)通过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相互交叉形成的织物交织层(30)的众多孔隙们(33)互相粘贴。各个孔隙(33)最理想的面积是在0. 49mm2,只有如此,可以有效的防止因第I和第2方向线变形引起的粘合面的分离。特别是,即使外皮(20)磨损,只要具备上述大小面积的粘合面后,能够固定住织物交织层(30)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所以可以有效防止软管的破裂。这个时候,向内皮(10)和外皮(20)中任何一个施加物理性的力量的话,内皮(10)的外周面或者外皮(20)的内周面通过众多的孔隙(33)们和对面的接触的对象物的接触面紧贴着,不需要任何的胶水就可以完全粘贴在一起。按照一个示例说明,用一定的温度加热内皮(10)和外皮(20),增加内皮(10)内部的空气压,内皮(10)的外周面通过众多的孔隙们(33)向外侧隆起,形成众多的内皮外向突起(11),这些众多的内皮外向突起(11)向外皮内周面紧贴着,可以使用的作业方式是,不需任何胶水就能够使内外皮黏贴一起。这个时候,内皮外向突起(11)向外层隆起,最理想的隆起厚度至少是织物交织层(30)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合一起的厚度的50%以上。因为这样的内皮外向突起(11 ),所以内皮(10)的内周面形成压花模样的表面,这时,外皮(20)的外周面也是因和内皮外向突起(11)对应的众多的外皮外向突起(21)形成压花模样的表面。这样的内皮外向突起(11)可以遏止织物交织层(30)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移动,形成不易变形的构造,这样在使用软管的时候,例如,拽拉软管,或者弯曲软管的时候,可以有效的防止内皮(10 )和外皮(20 )粘合面的断开;使用软管的中途,减少外皮的脱皮现象,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还有,外皮(20)的压花形状可以进一步提升软管柔软性,使用软管的时候,与地面的摩擦面积达到最小化,抓着软管拉扯的时候,减少摩擦力,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参考图4的话,展示与上述不同的示例,外皮(20)的外周面通过上述织物交织层众多的孔隙们(33 ),外皮(20 )的一部分向内侧突起,形成众多的外皮内向突起
(22),这些外皮的内向突起(22)向内皮(10)的外周面紧贴着,不需要任何胶水就可以粘贴。这个时候,外皮内向突起(22)向内侧隆起,最理想的隆起厚度至少是织物交织层(30)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合一起的厚度的50%以上。因为这样的外皮内向突起(22),所以外皮(20)的外周面形成压花模样的表面,这时,内皮(10)的内周面也是因和外皮内向突起(22 )对应的众多的内皮内向突起(12 )形成压花模样的表面。这样的外皮内向突起(22)可以遏止织物交织层(30)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移动,形成不易变形的构造,这样在使用软管的时候,例如,拽拉软管,或者弯曲软管的时候,可以防止内皮(10)和外皮(20)粘合面的断开;使用软管的中途,减少外皮的脱皮现象,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对软管需要承受的耐压力,织物交织层(30)可以提供一定的耐久性,织物交织层(30)是由内皮(10)的外周面以螺旋型连续缠绕众多的第I方向线(31)和内皮的外周面与第I方向线(31)相互交叉状态重叠连续缠绕的众多的第2方向线组成的。这样的第I织物交织层(30)作为与上述不同的其他示例展示,内皮(10)的外周面第I和第2方向线(31,32)以上(OVER)和下(UNDER)的模式编织,可以以菱形状介入内皮
(10)和外皮(20)之间。这个时候,各个第I和第2方向线(31,32)以相同的上(OVER)和下(UNDER)的模式编织布局,或者依据需要,互相可以以其它的上(OVER)和下(UNDER)的模式编织布局。这样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最理想厚度是使用由细的2股以上的涤纶长丝(Filament Yarn)合股成的单根线,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分别以同一的厚度构成,或者依据需要,互相可以以不同的厚度等等多祥的组合构成,如此的众多的单根线们在内皮(10)的外周面互相粘合平行的方式缠绕构成的。一方面,在之前的耐压用软管的内皮需要涂上胶水,才能使织物交织层与内皮粘贴,织物交织层由包含直线的第I和第2方向构成。也就是说,根据这样的织物交织层的构造,软管的耐久性降低,只能作为低压来使用,而且在提高软管的柔软性方面,或者在提高内皮和外皮的粘合力方面是有局限性的。但是,依据本实施示例的耐压用软管,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31,32)们,至少是2根以上的单根线合股成一股做成的,合股成一股的上述单根线们在内皮(10)的外周面互相粘贴,平行的方式缠绕构成。这个时候,上述单根线们一方面是由涤纶长丝构成,另ー方面上述第I第2方向线(31,32)是由10股以下的合股丝形成一个螺距缠绕在内皮外周面,上述内皮(10)和上述外皮(20)是通过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31,32)互相交织形成的上述织物交织层(30)的孔隙们(33)互相结合构成的。也就是,织物交织层(30)至少是2根以上的单根线合股做成的2 3股的合股线,在内皮(10)上面互相粘合平行的方式缠绕构成的第I方向线(31),以及在的第I方向线(31)的上面,2 3股的合股线构成的第2方向线(32)交叉缠绕形成菱形状,位于上部的第2方向线(32)给予反复按压第I方向线(31)的构造组成的。因为这样,用相当的強度拽拉使用软管,或者在使用软管的过程中,即使遇到障碍物使软管弯曲,可以防止织物交织层(30)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形成的位置发生变化,织物交织层的作用就是可以均一的保持住软管耐久性向上的效果。换句话说,构成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2 3股的合股线,沿着内皮(10)的表面,互相粘合平行的方式缠绕,由于线与线之间光滑度使得软管变的很柔软,从而使软管具备高弹力。也就是说,内皮(10)和第I以及第2方向线(31,32)形成了ー堵耐久性非常强的墙,最大程度上遏止了软管的变形。如上依据构成本实施示例的软管,假定此软管与之前的软管重量相同的时候,此软管可以拥有爆破压カ270bar以上的耐久性。这样软管在具备了很高的耐压カ的话,使用软管时,工作压カ相対的越低,软管的变化就可以缩小,这样ー来,软管的变化越小,软管的使用寿命就越能得到提高。还有,软管的变化幅度小的话,使用软管吋,软管的柔软性提升,软管变得不容易被折,这样可预先防止软管的破损。还有,在本实施示例里,软管的内皮(10)和外皮(20),与现有的软管几乎使用同样量的材料制作,只是增加线的使用量,因为线的单价不是特别贵,所以整体来看的时候,虽然软管的总单价发生细微的变化,但是相对来说,可以大大提高软管的耐压力,从而可以达到以低廉的费用,大大提升软管寿命的效果。一方面,软管能够承受的压カ是依据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线量決定的,如果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的线量过于多的话,虽然可以提升软管的耐久性,但是内皮
(10)和外皮(20)互相直接粘合的面积减少,从而使的内皮(10)和外皮(20)间的粘合力降低。 还有,如果内皮(10)和外皮间的粘合力降低的话,使用软管的过程中,外皮(20)就会发生脱皮的现象,不仅使得软管的使用寿命降低,而且也减少软管的柔软性。但是,本实施示例的情况与前面所述的一祥,软管不仅可以維持柔软性和耐久性,而且各个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由2 3股的合股线构成,压迫内皮(10)的同时,可以起到确保内皮(10)和外皮(20)之间的有充分的粘合空间的作用。还有,这样的I股的合股线由2 3的根的线构成的话,可以非常容易的制作出第I和第2方向线(31,32)想要的正确的螺距。一方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示例,当外皮(20)称作第I外皮的时候,在第I外皮(20)的外周面形成以管的形态的第2外皮,第I外皮(20)的外周面和第2外皮的内周面之间可以制作成介入第2织物交织层的构造。与此相同的其它的实施示例里,上述第2织物交织层与前面说明的织物交织层(30)是相同的构造组成的,包含第I外皮(20)的外周面以螺旋型连续缠绕的众多的第I方向线,和第I外皮(20)的外周面与上述第I方向线交叉状态重叠连续缠绕的众多的第2方向线。还有,上述的第2织物交织层的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与织物交织层(30)的第I和第2方向线(31,32)是相同的构造组成的。各个第I和第2方向线是由合股线10股以下构成ー个螺距的,总共20锭以下的构造构成的。第I和第2方向线在ー个螺距里排列10股以上的情况,上述内皮(10)表面形成的上述织物交织层(30)的孔隙(33)太紧密,或者间隔缝隙太窄,从内皮(10)的外周面隆起的内皮外向突起(11)不能保持充分的高度,就会变得很不稳定,因为这样,内皮(10)和外皮(20)的内周面不能充分的贴紧,此时,事实上没有胶水内外皮的粘合变得不可能。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制于上面描述的实施形态和附件的图面内容,而是要限定在附属的权利要求范围里。特别是,权カ要求范围里记载的本实用新型专利,并没有脱离技术性的思想范围,对本技术领域有一般技术的人员来说,可以以此进行多样形态的置換,变形,和变更,对于由此延伸出的的变化,变形,置換等等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将高压的气体或者流体输送到特定的场所,而使用的耐压软管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此耐压用软管特点是,在内皮和外皮之间,介入织物交织层,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各方向线是以2,3根加捻的线并股成的10股以下的合股线,由于上述内皮和外皮通过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孔隙互相结合,这样ー来,不仅可以以极少的投入,提高软管的耐压性,而且同时提升软管的柔软性,提高内皮和外皮的粘合力。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是,用柔软材质的树脂来制造软管的时候,可以非常有效的解决软管破裂的问题。所谓由人工或者机器拉扯长度很长的软管时发生的破裂;或者向软管里加入了很高的压カ时发生的破裂;或者软管的长度伸长的同时,软管的内径变小,软管内部流体的压カ变高时发生的破裂。本实用新型的另外ー个目的是,提高内皮与织物交织层,内皮和外皮间的粘合力,以防止层与层之间的分离,从而,可以提供更加持久的耐压用软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内容,管形态的内皮;包含上述内皮的外周面以螺旋型连续缠绕的第I方向线和上述内皮的外周面上述第I方向线以交叉形态重叠连续缠绕的第2方向线的织物交织层;在上述内皮的外周面,覆盖上述织物交织层形成管形态的外皮;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至少是两股以上的单根线合股做成一股;合股成一股的上述单根线们在内皮的外周面互相粘合,平行的方式缠绕构成,上述的单根线是以涤纶长丝构成的,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是由10股以下的合股丝形成一个螺距缠绕在内皮外周面,上述内皮和上述外皮通过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相互交织形成的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孔隙,达到互相结合的特征,以上本实用新型内容一方面提供包含的耐压用软管。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方面显示,上述织物交织层是上述第I和第2方向线以上(OVER)和下(UNDER)的模式编织,在上述内皮和上述外皮之间,可以以菱形状介入的。本实用新型其他方面内容,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各个孔隙们至少需要达到O. 49mm2以上的面积。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它方面特征,上述内皮的外周面通过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孔隙们向外侧突起,紧密的粘贴在上述外皮的内周面。还有,上述内皮的外周面,与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厚度相比,能够有50%以上的突起。这个时候,上述内皮的内周面形成了压花(embossing)的形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其他方面特征,上述外皮的内周面,通过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孔隙们向内侧突起,紧密的粘贴在上述内皮的外周面。还有,上述外皮的内周面,与上述织物交织层的厚度相比,能够有50%以上的突起。这个时候,上述外皮的外周面形成了压花(embossing)的形状。补充说明的,内皮-10,内皮外向突起-11,内皮内向突起-12,外皮-20,外皮外向突起-21 ;外皮内向突起-22,织物交织层-30,第I方向线-31,第2方向线-32,孔隙-3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耐压用软管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ー种耐压用软管,包括管形态的内皮(10)和内皮(10)的外周面形成的管形态的外皮(20),包含第I和第2方向线(31,32),内皮(10)的外周面和外皮(20)内周面之间介入的菱形状的织物交织层(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皮采用橡胶或树脂制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皮采用橡胶或树脂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干,内皮(10)和外皮(20)通过第I和第2方向线(31,32)相互交叉形成的织物交织层(30)的众多孔隙们(33)互相粘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隙(33)的面积是在0. 49m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干,内皮的内周面形成压花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压用软管,其特征在于,外皮的外周面形成压花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压用的软管,涉及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管形态的内皮(10)和内皮(10)的外周面形成的管形态的外皮(20),包含第1和第2方向线(31,32),内皮(10)的外周面和外皮(20)内周面之间介入的菱形状的织物交织层(3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压用软管,以细微的成本变化,相对大幅的提高软管的耐压力,大大延长软管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L11/08GK202868116SQ20122046381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9日
发明者郑寅善 申请人:郑寅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