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适用于滴灌的PE与PVC及各种软管与硬质管的密封套接,其结构中包括圆环状卡箍和设置在卡箍两端端部相互配合的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所述卡箍一端设置压紧舌,此压紧舌整体呈楔形设置;所述卡箍、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和楔形压紧舌一体化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快捷的用于滴灌的PE与PVC及各种软管与硬质管的密封套接连接,密封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快装快拆、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密封卡具,尤其是一种适适用于滴灌的PE与PVC及各种软管与硬质管的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滴灌管带的铺设工程中,管路套接后通常使用铁丝手工拧紧,以达到防漏水的效果。市场上也出现了利用弹性钢圈密封卡紧的产品,但是经行业试用,发现很容易出现漏水,尤其是随着钢圈的弹性降低,实用性较差。传统的管路接头密封连接方法,如焊接、法兰连接、沟槽式管接头等,在滴灌管道的密封套接连接上均不适用,这成为目前限制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能够方便快捷的用于滴管管道的密封套接连接,密封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快装快拆、成本低廉。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适用于滴灌的PE与PVC及各种软管与硬质管的密封套接,其结构中包括圆环状卡箍和设置在卡箍两端端部相互配合的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箍一端设置压紧舌,此压紧舌整体呈楔形设置。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箍采用柔性材料制备。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箍、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和楔形压紧舌一体化注塑成型。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舌的长度为卡箍周长的0.1-0.3倍,楔形压紧舌最厚部位的厚度为卡箍厚度的3-5倍。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参看附图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滴灌管带套接在供水设备的出水口上,然后将管卡套在滴灌管外,沿附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手动推进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卡紧机构每步进一个锯齿,卡箍内径缩小一圈,同时楔形压紧舌发挥挤压密封作用,保证压紧和密封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相向设置的锯齿能起到止退的作用,避免管卡滑脱松动;持续推挤压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并同时进行加压漏水试验,直至达到理想的密封套接效果。
[0012]如果需要松脱本实用新型的管卡,只需沿卡紧机构的锯齿沟槽方向相向错开卡紧机构即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中:1、卡箍;2、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3、压紧舌;4、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圆环状卡箍I和设置在卡箍I两端端部相互配合的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 ;卡箍I 一端设置压紧舌3,此压紧舌3整体呈楔形设置,压紧舌3的长度为卡箍I周长的0.2倍,楔形压紧舌3最厚部位的厚度为卡箍I厚度的4倍,这样的参数设置能够达到最佳的实用效果,不仅密封性高、且操作便捷性、制造成本都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卡箍1、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和楔形压紧舌3 —体化注塑成型。
[0016]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首先将滴灌管带套接在供水设备的出水口上,然后将管卡套在滴灌管外,沿附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手动推进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卡紧机构每步进一个锯齿4,卡箍I内径缩小一圈,同时楔形压紧舌3发挥挤压密封作用,保证压紧和密封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相向设置的锯齿4能起到止退的作用,避免管卡滑脱松动;持续挤压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并同时进行加压漏水试验,直至达到理想的密封套接效果。如果需要松脱本实用新型的管卡,只需沿卡紧机构的锯齿沟槽方向相向错开卡紧机构即可。
[0017]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权利要求】
1.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适用于滴灌管道的密封套接,其特征在于:其结构中包括圆环状卡箍(I)和设置在卡箍(I)两端端部相互配合的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所述卡箍(I) 一端设置压紧舌(3),此压紧舌(3)整体呈楔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快拆式套接管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I)、锯齿式步进止退卡紧机构(2)和楔形压紧舌(3) —体化挤塑成型。
【文档编号】F16L3/08GK203641684SQ20132026120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5日
【发明者】马运岭 申请人:马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