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254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包括具有轴孔的齿轮,和穿设在轴孔的转轴,还包括设于齿轮一端的调节部,调节部包括块状本体,以及设于本体上、与轴孔同轴的通孔,转轴的一端穿过通孔,调节部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本体上并周向分布的调节孔,调节孔的轴线沿本体径向,各调节孔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相互间中心对称,齿轮组件还包括与调节孔配合的柱状的调节件,调节件由本体的外侧插入调节孔,且内端端部抵在转轴上。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件,通过调节部结构和调节件的配合,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齿轮的周向角度,从而减小配对齿轮的对应齿部间间隙,改善啮合效果,提高传动质量。
【专利说明】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领域,尤其涉及一套齿轮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广泛应用在各种机械结构中。齿部是齿轮上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通常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齿部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配对齿轮上的对应齿部间往往存在间隙,啮合度不够好,影响相应机构的运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提高传动质量的齿轮组件。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包括具有轴孔的齿轮,和穿设在所述轴孔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齿轮一端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块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轴孔同轴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周向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轴线沿所述本体径向,各所述调节孔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相互间中心对称,所述齿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柱状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由所述本体的外侧插入调节孔,且内端端部抵在所述转轴上。
[0005]优选的,各所述调节孔轴线在转轴轴向的位置相同,关于所述通孔轴线中心对称的每两个所述调节孔为一组,一组两个调节孔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0006]优选的,一组两调节孔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通孔在同方向上尺寸的二分之一。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部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中心对称。
[0008]优选的,所述本体上共设有四个所述调节孔。
[0009]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尺寸大于轴孔的截面尺寸,所述转轴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所述调节件的内端端面抵在所述转轴本体上。
[0010]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孔径等于所述轴孔的孔径,所述转轴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和设于转轴本体上径向延伸的柱状的限位销,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相对于齿轮的外端端面上、内部形状与所述限位销外形相配合、并容置所述限位销的凹槽,所述限位销的与自身延伸方向垂直的径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凹槽在本体横截面方向的宽度,所述凹槽径向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调节件的内端端面抵在所述限位销上。
[0011]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本体上共设有四个所述调节孔,周向相邻两调节孔的轴线夹角为直角。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销由转轴本体沿同一直径方向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所述限位销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轴线垂直于所述凹槽在本体横截面平面内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销两侧的调节孔一一对应,对应的两个调节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0013]优选的,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栓。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件,通过调节部结构和调节件的配合,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齿轮的周向角度,从而减小配对齿轮的对应齿部间间隙,改善啮合效果,提高传动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部结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调节灵活。由于调节孔中心对称设置,能更好的保证调节后转轴的同心度和稳定性。
[0016]2.关于通孔轴线中心对称的每组两个调节孔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周向可以更好的平衡和稳定对转轴的调节。
[0017]3.调节部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中心对称,可使调节部本体对齿轮的配重达到平衡,更好的保证转轴同心度。
[0018]4.本体上可以设置四个调节孔,兼顾平衡效果和加工成本。
[0019]5.调节件的内端端面抵在转轴本体上,可以直接、快速的调节转轴及齿轮的角度。尤其通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本体上共设置四个调节孔,周向相邻两调节孔的轴线夹角为直角,对转轴的平衡效果更好。
[0020]6.转轴本体上可以设置限位销,通过调节限位销的角度来改变转轴本体和齿轮的角度,限位销和凹槽的配合有助于协助限定转轴本体的周向角度,调节好的齿轮组件更加稳定。尤其限位销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调节孔,限位销两侧的调节孔一一对应,可以更好的锁定限位销的角度,从而稳定转轴和齿轮的角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齿轮和调节部的正视图;
[0023]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4]图3是实施例1中转轴的侧视图;
[0025]图4是实施例1的正视图;
[00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齿轮和调节部的正视图;
[0027]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0028]图7是实施例2的正视图;
[0029]图中:2、齿轮,22、轴孔,4、调节部,41、本体,411、第一柱状部,412、第二柱状部,42、通孔,43、调节孔,44、凹槽,6、转轴,61、转轴本体,62、限位销,8、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4所示,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包括具有轴孔22的齿轮2,和穿设在轴孔22的转轴6,还包括设于齿轮2 —端的调节部4。调节部4包括块状本体41,以及设于本体41上、与第一轴孔22同轴的通孔42,转轴6的一端穿过通孔42。调节部4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本体41上并周向分布的调节孔43,调节孔43的轴线沿本体41径向,各调节孔43在本体41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相互间中心对称。本实施例的齿轮组件还包括与调节孔43配合的柱状的调节件8,调节件8由本体41的外侧插入调节孔43,且内端端部抵在转轴6上。
[0033]具体的,调节部4的本体41为柱状,紧靠齿轮2端面。本体41包括在横截面平面内相互垂直的第一柱状部411和第二柱状部412,本体41的横截面呈十字形。第一柱状部411的横截面宽度为第二柱状部412横截面宽度的两倍。本体41为圆柱体在周向对称切削掉四个横截面为扇形的柱体而成。通孔42为圆孔,孔径等于轴孔22的孔径。转轴6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61,和设于转轴本体61上径向延伸的柱状的限位销62。更具体的,限位销62由转轴本体61沿同一直径方向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限位销62关于转轴本体61对称。调节部4还包括设于本体41相对于齿轮2的外端的端面上的凹槽44,凹槽44的内部形状与限位销62外形相配合、并容置限位销62,凹槽44由本体41侧部外表面沿径向向通孔42延伸,并与通孔42连通。限位销62的与自身延伸方向垂直的径向的尺寸a小于凹槽44在本体41横截面方向的宽度b。凹槽44设置在第一柱状部411上,且凹槽44在本体41横截面平面内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柱状部411的横截面长度方向相同。本体41上共设有四个调节孔43,调节孔43分别由本体41的侧部外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至与凹槽44连通。各调节孔43轴线在沿转轴6轴向的方向上位置相同,关于通孔42轴线中心对称的每两个调节孔43为一组,一组两个调节孔4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限位销62的轴线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调节孔43,调节孔43轴线垂直于凹槽44在本体41横截面平面内的长度方向,限位销62两侧的调节孔43 —一对应,对应的两个调节孔43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整个调节部4在本体41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中心对称。
[0034]调节件8为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由本体41外侧穿入调节孔43,内端端面即尾部抵在容置于凹槽44中的限位销62上。
[0035]使用时,初始,配对的两个齿轮2相互啮合,但配对齿轮2的相应齿部间存在空隙。此时可调节其中一个齿轮2的周向角度,也可以两个齿轮2的角度都调节。调节每个齿轮角度时,松开四个调节孔43中的调节螺栓,由于凹槽44和限位销62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可微调限位销62的角度,即转轴6角度改变同时带动齿轮角度改变,使本齿轮的齿部与相应齿轮的对应齿部间隙减小或消失,角度调整好之后,重新旋紧四个调节螺栓即可稳定齿轮的角度状态。调整之后的齿轮在工作中啮合效果大大改善。
[0036]实施例2
[0037]如图5-7所示,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包括具有轴孔22的齿轮2,和穿设在轴孔22的转轴6,还包括设于齿轮2 —端的调节部4。调节部4包括块状本体41,以及设于本体41上、与第一轴孔22同轴的通孔42,转轴6的一端穿过通孔42。调节部4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本体41上并周向分布的调节孔43,调节孔43的轴线沿本体41径向,各调节孔43在本体41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相互间中心对称。本实施例的齿轮组件还包括与调节孔43配合的柱状的调节件8,调节件8由本体41的外侧插入调节孔43,且内端端部抵在转轴6上。
[0038]具体的,调节部4的本体41为与齿轮2同轴的圆柱状,紧靠齿轮2端面设置。通孔42为正方形孔,正方形边长比轴孔22孔径大5%。本体41上共设有四个调节孔43,调节孔43分别由本体41的侧部外表面沿径向向内延伸至与通孔42连通。各调节孔43轴线在沿转轴6轴向的方向上位置相同,关于通孔42轴线中心对称的每两个调节孔43为一组,一组两个调节孔43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且垂直于通孔42的截面正方形边长方向。一组两调节孔43轴线间的垂直距离大于通孔42截面正方形边长的二分之一。周向相邻两调节孔43的轴线夹角为直角。整个调节部4在本体41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中心对称。
[0039]调节件8为调节螺栓,转轴6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61,调节螺栓由本体41外侧穿入调节孔43,内端端面即尾部抵在转轴本体61上。
[0040]使用时,初始,配对的两个齿轮2相互啮合,但配对齿轮的相应齿部间存在空隙。此时可调节其中一个齿轮2的周向角度,或者调节两个齿轮2的角度。调节每个齿轮角度时,松开四个调节孔43中的调节螺栓,转动转轴本体61改变齿轮角度,使本齿轮的齿部与相应齿轮的对应齿部间隙减小或消失,角度调整好之后,重新旋紧四个调节螺栓即可稳定齿轮的角度状态。调整之后的齿轮在工作中啮合效果大大改善。
[0041]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包括具有轴孔的齿轮,和穿设在所述轴孔的转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齿轮一端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包括块状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上、与所述轴孔同轴的通孔,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周向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轴线沿所述本体径向,各所述调节孔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相互间中心对称,所述齿轮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柱状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由所述本体的外侧插入调节孔,且内端端部抵在所述转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调节孔轴线在转轴轴向的位置相同,关于所述通孔轴线中心对称的每两个所述调节孔为一组,一组两个调节孔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在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图形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共设有四个所述调节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截面尺寸大于轴孔的截面尺寸,所述转轴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所述调节件的内端端面抵在所述转轴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孔,孔径等于所述轴孔的孔径,所述转轴包括圆柱状的转轴本体,和设于转轴本体上径向延伸的柱状的限位销,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相对于齿轮的外端端面上、内部形状与所述限位销外形相配合、并容置所述限位销的凹槽,所述限位销的与自身延伸方向垂直的径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凹槽在本体横截面方向的宽度,所述凹槽径向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调节件的内端端面抵在所述限位销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本体上共设有四个所述调节孔,周向相邻两调节孔的轴线夹角为直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齿轮啮合间隙的齿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由转轴本体沿同一直径方向分别向两侧延伸而成,所述限位销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调节孔,所述调节孔轴线垂直于所述凹槽在本体横截面平面内的长度方向,所述限位销两侧的调节孔一一对应,对应的两个调节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文档编号】F16C3/02GK203670676SQ20132079845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9日
【发明者】赖国祥 申请人:大同齿轮(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