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9398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的流量控制阀。在电动阀(1)中,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阀导向件(20)内的阀部件(30)的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该阀部件具有环状面(32)以及内周缘在该环状面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环状面连接的外周面(31c),作为环状面与外周面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环状面以及外周面各自与轴线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2分别为向相同的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α<β1、以及β1-β2<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
【专利说明】流量控制阀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压力平衡型的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压力平衡型的流量控制阀,例如有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流量控制阀。图9表示作为以往的压力平衡型的流量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电动膨胀阀的纵向剖视图。
[0003]图9所示的电动膨胀阀(图中用符号800表示)具备阀主体801、阀部件804、弹簧805、阀棒806、衬垫807、以及电动促动器809。
[0004]阀主体801形成为大致圆筒形。在阀主体801的侧壁801a设有与第I流体通路Al连通的入口端口 811,在底壁801b设有与第2流体通路A2连通的阀口 812。阀口 812与具备研钵形状的落座面813a的阀座部813连通。另外,在阀主体801的图中上部安装有盖816,在盖816上竖立有外螺纹筒817。阀棒806的图中上部贯通外螺纹筒817。
[0005]阀部件804在整个轴向上形成为外径均匀的圆柱状,作为缸筒部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阀主体801。阀部件804将阀主体80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阀室814和背压室815。阀室814与入口端口 811连通。阀部件804的位于图中下方的下端面804a与阀座部813对置。另外,在阀部件804设有连通阀口 812与背压室815的均压路841。阀部件804总是被弹簧805朝向阀座部813按压。就阀部件804而言,阀棒806的下端通过限位器806a能够卡定地贯入其图中上部,若该阀棒806向图中上方被抬起,则限位器806a与阀部件804卡定而与阀部件804 —起被抬起。环状的衬垫807设置成外周缘固定于阀主体801,阀部件804插通内周缘内侧,在阀主体801与阀部件804之间阻止流体的泄漏,而且不妨碍相互滑动。
[0006]电动促动器809安装于阀主体801的图中上部,具有转子892、定子线圈893、以及屏蔽管894。转子892设置于屏蔽管894的内侧。转子892旋转自如地与外螺纹筒817螺纹连接,而且旋转自如地与阀棒806的上端部863结合。定子线圈893安装于屏蔽管894的外侧。
[0007]转子892通过旋转而沿外螺纹筒817的轴心方向(图中为上下方向)移动。并且,转子892的移动通过弹簧895而无间隙地传递到阀棒806,阀棒806与转子892的旋转量成比例地进退。也就是,通过电动促动器809的驱动,阀棒806以及紧固于其下端的阀部件804上下运动,阀部件804相对于阀口 812的周围的阀座部813的落座面813a进行离座
/落座。
[0008]在该电动膨胀阀800中,阀口 812与背压室815通过均压路841而连通。因此,作用于阀部件804的背压室815侧的上端面804b的流体压力与作用于阀部件804的阀口 812侧的下端面804a的流体压力取得压力平衡,可减轻使阀部件804上下运动时的电动促动器809的驱动力。
[0009]具体而言,若将衬垫807的相对于阀部件804的密封面积(即衬垫804的内周缘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部件804的上端面804b的面积相同)设为S1、将下端面804a的面积设为S2、将阀口 812的流体压力设为P2、将向上的力设为正,则闭阀时的压力平衡、即相对于阀部件804施加于其轴心方向(图中上下方向)的力F由以下(i)式表示
[0010]F = P2(S2 — SI)…⑴
[0011]也就是,通过使阀部件804的上端面804b的面积SI与下端面804a的面积S2相同(包含大致相同),来使相对于阀部件804在轴心方向上施加的力互相抵消,减小阀部件804的移动所需要的驱动力,由此能够将电动促动器809小型化。
[0012]现有技术文献
[0013]专利文献
[001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 - 2435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6]然而,在这种压力平衡型的电动膨胀阀800中,流体从阀室814侧朝向阀口 812侧流动,如在图10中示意性地表示的那样,由于以阀部件804的外周面804c与下端面804a所成的角度为直角(90度)的方式形成有该阀部件804,因此开阀时在落座面813a与阀部件804之间通过的流体(图中用箭头表示该流动)的流速比较快。因此,不会沿着阀部件804的下端面804a绕行,而是从该下端面804a较大地剥离。因此,在下端面804a的周缘部分E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存在相对于该周缘部分E由流体压力施加的力变小的情况。由此,导致相对于阀部件804在轴心方向施加的力变得不平衡,阀部件804的移动需要较大的力,存在妨碍使阀部件移动的促动器的小型化之类的问题。
[0017]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的流量控制阀。
[001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流量控制阀,具备:设有阀口的阀壳;以与上述阀口连通的方式设置且具有研钵形状的落座面的环状的阀座部;轴心配置在通过上述阀座部的轴心的轴线上,且在以一方端部在上述阀壳内与该阀座部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设置的缸筒部;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上述缸筒部内而相对于上述阀座部的落座面离座及落座的阀部件;以及均压路,其以连通该缸筒部内的另一方端部侧的背压室与上述阀口的方式设于上述阀壳或上述阀部件,上述背压室通过上述缸筒部内的空间被上述阀部件划分而形成,上述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上述阀部件具有分别以上述轴线为中心配置的第一面以及内周缘在该第一面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该第一面的外周缘连接的第二面,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上述落座面抵接,在将上述落座面、上述第一面以及上述第二面各自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 I以及β 2时,以满足β2< α < β?、以及β?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其中α、β?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
[0020]方案2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I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以上述第二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β 2满足O < β 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二面。
[0021]方案3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I或2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面形成为环状,并且其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形成为与上述轴线正交的、上述阀部件的靠近上述阀口的端面的外周缘连接,以上述第一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面。
[0022]方案4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以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上述缸筒部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上述阀部件。
[0023]方案5所述的发明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于上述阀部件并且外周缘与上述缸筒部的内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或者,设于上述缸筒部并且内周缘与上述阀部件的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上述缸筒部与上述阀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以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上述密封部件的上述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外周缘或内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上述阀部件。
[0024]发明效果如下。
[0025]根据方案I所述的发明,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缸筒部内的阀部件的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的轴心的轴线上。该阀部件具有分别以上述轴线为中心配置的第一面以及内周缘在该第一面的外周缘整周与该第一面的外周缘连接的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各自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α<β1、以及β?— β2<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这样,在闭阀时,通过上述连接部位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抵接来关闭阀口。并且,在开阀时,流体从上述第二面通过上述连接部位流向上述第一面,因此从第二面到达第一面时的角度变化小于90度,所以与以往的结构相比,流体容易从第二面通过连接部位后沿着第一面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面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026]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以第二面与通过阀座部的轴心的轴线所成的角度β 2满足0< β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二面。这样,第二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β2接近落座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α,因此与以往的结构中的落座面与阀部件的外周面(即相当于β2 = O的第二面)的关系相比,能够在开阀时使落座面与第二面之间的宽度在朝向阀口的方向逐渐变窄的变化的程度更小。因此,能够使通过落座面与上述连接部位之间的流体的速度更慢,从而流体更容易沿着第一面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面剥离,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027]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第一面形成为环状,并且其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形成为与通过阀座部的轴心的轴线正交的、阀部件的靠近阀口的端面的外周缘连接,以第一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面。这样,与将阀部件的靠近阀口的端面作为第一面的结构相比,第一面与靠近阀口的端面分别设置,流体分阶段改变流动的角度并到达该端面,因此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面以及该端面剥离,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028]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缸筒部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这样,能够使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施加在轴心方向的力互相抵消,从而使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平衡。
[0029]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还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于阀部件,并且外周缘与缸筒部的内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或者,设于缸筒部,并且内周缘与阀部件的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缸筒部与阀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并且,以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密封部件的与缸筒部的内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或者密封部件的与阀部件的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内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阀部件。这样,利用密封部件进一步提高缸筒部与阀部件之间的密封性,使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施加在轴心方向的力更加可靠地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在阀部件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更加平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
[0031]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电动阀的阀部件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
[0032]图3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对在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33]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阀部件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
[0034]图5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对在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35]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阀部件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
[0036]图7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对在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的进行说明的图。
[0037]图8是表示图1的电动阀的变形例的结构的放大剖视图。
[0038]图9是以往的流量控制阀的纵向剖视图。
[0039]图10是关于图9所示的流量控制阀,对在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40]图中:
[0041](第一实施方式)
[0042]I—电动阀(流量控制阀),10—阀主体(阀壳),1A —阀室,13——次侧口,14一二次侧口(阀口),16—阀座部,17—落座面,20—阀导向件(缸筒部),21—阀导向件主体部,21a—下端部(缸筒部的一方端部),21b—上端部(缸筒部的另一方端部),25—背压室,30—阀部件,31—阀体,31a—下端面,31c—夕卜周面(第二面),32—环状面(第一面),36—均压路,37—衬垫部(密封部件),40—阀部件驱动部,60—马达,K一封边(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接部位),P—轴线,α —落座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环状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2—外周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
[0043](第二实施方式)
[0044]IA 一电动阀(流量控制阀),30Α —阀部件,31Α —阀体,31a —下端面(第一面),33—环状面(第二面),α —落座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下端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2—环状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
[0045](第三实施方式)
[0046]IB —电动阀(流量控制阀),30Β—阀部件,31Β —阀体,32Β—第一环状面(第一面),33Β—第二环状面(第二面),α —落座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一第一环状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β 2—第二环状面与轴线所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7](第一实施方式)
[0048]以下参照图1?图3对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
[0049]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向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电动阀的阀部件以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图3是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对在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各图中的上下对应,表示各部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不表示绝对的位置关系。
[0050]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各图中用符号I表不)具有作为阀壳的阀主体10、阀座部16、作为缸筒部('> V >夕'部)的阀导向件20、阀部件30、均压路36、作为密封部件的衬垫部37、以及作为阀部件移动单元的阀部件驱动部40。
[0051]阀主体10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内侧形成有阀室10Α。阀主体10在其周壁1a上形成有圆形的一次侧接头连接孔11,在其下端的底壁1b形成有圆形的二次侧接头连接孔12。在一次侧接头连接孔11固定安装一次侧接头管Al,该一次侧接头管Al与设在阀主体10上的一次侧口 13连通。另外,在二次侧接头连接孔12固定安装二次侧接头管Α2,该二次侧接头管Α2与设在阀主体10上的二次侧口 14连通。二次侧口 14与后述的环状的阀座部16连通。二次侧口 14相当于阀口。
[0052]阀座部16形成为圆形环状,并设置成在阀主体10内通过二次侧口 14而与二次侧接头连接孔12连通。阀座部16具有随着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而内径逐渐变小的单一的研钵形状的落座面17。在后述的阀部件30落座于阀座部16时,该落座面17与该阀部件30抵接。
[0053]阀导向件20具有阀导向件主体部21和阀导向件盖部22。阀导向件主体部21形成为两端部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阀导向件主体部21以其下端部21a与阀座部16隔有间隔而对置的方式配置,并固定安装于阀主体10内。阀导向件盖部22以堵塞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上端部21b的方式,通过固定配件23而固定安装于该阀导向件主体部21。在阀导向件盖部22设有内螺纹部22a,该内螺纹部22a以在上下方向上贯通阀导向件盖部22的方式形成。阀导向件20相当于缸筒部。阀导向件主体部21内的空间相当于缸筒部的内侧空间。
[0054]阀部件30整体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配设在阀导向件20内。也就是,阀部件30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阀导向件20内。通过阀部件30容纳于阀导向件20内而划分阀导向件20内的空间,在阀导向件20内的上端部21b侧形成背压室25。
[0055]阀部件30具有阀体31和连结配件34。
[0056]阀体31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阀体31配置成其外周面31c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S卩、阀体31的外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关于阀体31的详细形状将于后文叙述。
[0057]连结配件34形成外径比阀体31小的大致圆筒形状。连结配件34的下端部34a开口,而且在上端部34b设有弹簧支架部35。在连结配件34的周壁34c的靠近上端部34b的部位形成有连通连结配件34的内外的贯通孔34d,在该贯通孔34d的下方的部位设有凸缘部34e。
[0058]连结配件34以其图中下侧的一半左右贯通阀体31的方式固定安装。由此,由连结配件34的内侧空间以及贯通孔34d构成连通二次侧口 14和背压室25的均压路36。
[0059]衬垫部37形成为圆形环状,并构成为其外周缘以密封状态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衬垫部37与碟形弹簧支架38及碟形弹簧39 —起被夹持在连结配件34的凸缘部34e与阀体31的上表面31d之间。也就是,衬垫部37形成为圆形环状,且设置于阀部件30,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从而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进行密封。除了该结构以外,还可以做成如下结构:例如,如图9所示的以往的结构的衬垫807那样,衬垫部形成为环状,且设置于阀导向件主体部21,并且内周缘与阀部件30 (具体而言为阀体31)的外周面31c能够滑动地接触,从而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进行密封。衬垫部37相当于密封部件。
[0060]二次侧接头连接孔12、二次侧口 14、阀座部16、阀导向件20以及阀部件30以各自的轴心定位于轴线P上的方式配置。
[0061]阀部件驱动部40具有阀部件架50和马达60。
[0062]阀部件架50具有架部51、线圈状的压缩弹簧53、以及弹簧支架部54。架部51形成为下端部51a开口而且上端部51b被上壁52闭塞的大致圆筒形状。在架部51容纳有压缩弹簧53,并且,弹簧支架部54支承该压缩弹簧53的上端部,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容纳在架部51内。另外,在架部51的下端部51a固定安装有阀部件30的连结配件34的弹簧支架部35,以便支承压缩弹簧53的下端部。由此,弹簧支架部54被压缩弹簧53向架部51的上壁52推压。就架部51的上壁52而言,后述的马达60的转子轴64的下方的前端64a能够旋转地贯通该架部51,在架部51内,该前端64a与弹簧支架部54相接触。
[0063]马达60由步进马达构成,具有马达壳体61、磁性转子63、定子线圈66、以及旋转限位机构70。
[0064]马达壳体61形成为下端部61a开口而且上端部61b由上壁62闭塞的大致圆筒形状。马达壳体61的下端部61a固定安装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上端部21b。
[0065]磁性转子63同轴地容纳于马达壳体61内。磁性转子63具有转子轴64和固定安装于转子轴64的磁性部65。转子轴64以其轴心定位于轴线P上的方式配置。在转子轴6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设有外螺纹部64b,与阀导向件盖部22的内螺纹部22a螺纹结合。这样,由于磁性转子63与阀导向件20 (具体而言为阀导向件盖部22)螺纹结合,因此通过旋转而在轴线P方向(即、上下方向)上移动。
[0066]定子线圈66固定安装于马达壳体61的外周面。该定子线圈66通过输入脉冲信号而根据该脉冲信号所含的脉冲数来使磁性转子63旋转。
[0067]旋转限位机构70设置于马达壳体61的上壁62的内面侧。旋转限位机构70具有:螺旋导向线体71 ;以及通过与安装在磁性转子63的磁性部65上的竿65a抵接而在螺旋导向线体71的各螺旋间转动的可动限位部件72。旋转限位机构70在磁性转子63移动到规定的上限位置(即、阀部件30的开阀上限位置)时,可动限位部件72碰撞设于马达壳体61的限位器(未图示)上。由此,限制磁性转子63的旋转、即限制超过上限位置的移动。
[0068]接着,参照图2对阀部件30的阀体31的具体的形状进行说明。
[0069]如图2所示,在阀体31的环状的下端面31a与环状的外周面31c之间,设有随着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尖细的锥形状的环状面32。该环状面32形成为中心定位于轴线P上。环状面32的外周缘在整周范围与外周面31c的图中下方的缘部(内周缘)连接,也就是,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在轴线P方向连接并以同心方式配置。环状面32相当于第一面,外周面31c相当于第二面。环状面32不包含通过倒角形成的微小的锥形面等,是具有能够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程度的大小。环状面32优选其宽度为阀部件30的封边K的半径的5%以上。
[0070]通过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连接而形成向外侧凸出的角部的封边K。该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整周范围内与落座面17抵接,通过封边K与落座面17抵接,从而将阀室1A与二次侧口 14之间以密封的方式分隔。该封边K形成为其直径与衬垫部37相对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的密封直径(B卩、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直径、有时为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由此,在从轴线P方向对封边K内侧观察时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而且,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与轴向正交的剖面的面积)大致相同。封边K相当于环状面32 (第一面)与外周面31c (第二面)的连接部位。
[0071]另外,在将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阀体31的环状面32以及外周面31c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的方向(图中上方)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 α < β I的关系的方式形成有各个面。由此,在闭阀时,仅封边K就可靠地与落座面17抵接。
[0072]另外,以满足β I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有环状面32以及外周面31c。由此,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所成的角度Θ I成为钝角(超过90度)。因此,当沿着外周面31c流动的流体到达环状面32时,该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到90度。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所成的角度Θ1优选为100度?120度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β I < 90度。另外,β2 = 0,也就是,外周面31c与轴线P平行地形成。
[0073]另外,阀体31的下端面31a形成为以轴线P为中心而与该轴线P正交,外周面31c与轴线P平行地形成。由此,对于环状面32与下端面31a所成的角度Θ 2也为钝角(超过90度)。因此,与上述相同,当沿着环状面32流动的流体达到下端面31a时,该流体的流动的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到90度。
[0074]接着,参照图3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0075]在电动阀I中,在闭阀时,阀部件30(具体而言为阀体31)的作为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在整周范围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抵接,从而将阀室1A侧与二次侧口 14(阀口)侧分隔,并阻断流体的流动。
[0076]并且,若阀部件30通过阀部件驱动部40向开阀方向移动而阀部件30的封边K从落座面17离开,则成为开阀状态,流体通过落座面17与阀部件30之间而从阀室1A侧流向二次侧口 14侧。
[0077]图3表示此时的流体的流动。在电动阀I中,由于以阀部件30的外周面31c与环状面32所成的角度Θ I为钝角(超所90度)的方式形成该阀部件30,因此通过落座面17与封边K之间的流体(图中用箭头表示其流动)即使在流速比较快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阀部件30的环状面32绕行,从而可抑制从该环状面32较大地剥离。因此,能够防止在环状面32的靠近外周面31c的周缘部分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由此,能够确保相对于阀部件30在轴心方向上施加的力的平衡。
[0078]另外,在从环状面32向下端面31a流动时,由于这些面所成的角度Θ2也为钝角,因此同样能够防止在下端面31a的靠近环状面32的周缘部分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
[0079]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具备:设有二次侧口 14的阀主体10 ;以与二次侧口 14连通的方式设置且具有研钵形状的落座面17的环状的阀座部16 ;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且在阀主体10内以与该阀座部16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设有下端部21a的阀导向件20 ;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阀导向件20内而相对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离座及落座的阀部件30 ;以及均压路36,其以在阀部件30划分形成阀导向件20内的空间中连通该阀导向件20内的上端部21b侧的背压室25与二次侧口 14的方式设置于阀部件30。阀部件30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环状面32及内周缘在环状面32的外周缘整周范围内与环状面32的外周缘连接的外周面31c,作为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内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环状面32以及外周面31c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以及β2时(其中α、β?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 α < 0 1、以及01— β2<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
[0080]另外,就电动阀I而言,环状面32的内周缘与以与轴线P正交的方式形成的阀部件30的二次侧口 14的下端面31a的外周缘在整周范围内连接,以环状面32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满足β?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该环状面32。
[0081]另外,电动阀I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
[0082]另外,电动阀I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于阀部件30,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阀部件30。
[0083]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阀导向件20内的阀部件30配置在其轴心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该阀部件30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环状面32以及内周缘在该环状面32的外周缘整周范围内与该环状面32的外周缘连接的外周面31c,作为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内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环状面32以及外周面31c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 I以及β 2时,以满足β2< α < β?、以及β?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这样,在闭阀时,通过上述封边K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从而关闭二次侧口 14。并且,在开阀时,流体从外周面31c通过封边K而流向环状面32,从外周面31c到达环状面32时的角度变化小于90度,所以与以往的结构相比,流体容易从外周面31c通过封边K后沿着环状面32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环状面32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在开阀时施加于阀部件30的轴心方向的力的平衡崩溃。
[0084]另外,环状面32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以与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正交的方式形成的阀部件30的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以环状面32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该环状面32。这样,与将阀部件30的下端面31a作为第一面的结构相比,作为第一面的环状面32与下端面31a分别设置,流体分阶段来改变流动的角度并达到该下端面31a,因此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环状面32以及下端面31a剥离,从而能够抑制在开阀时施加于阀部件30的轴心方向的力的平衡崩溃。
[0085]另外,以作为环状面32和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阀部件30。这样,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在轴心方向施加的力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在阀部件30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平衡。
[0086]另外,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置于阀部件30,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作为环状面32和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相接触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这样,利用衬垫部37进一步提高了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的密封性,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在轴心方向上施加的力更加可靠地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施加于阀部件30的轴心方向的力更加平衡。
[0087](第二实施方式)
[0088]以下参照图4、图5对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
[0089]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阀部件以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图5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对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的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进行说明的图。
[0090]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A除了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中代替阀部件30而具有结构不同的阀部件30A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091]阀部件30A具有阀体31A和连结配件34。连结配件34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0092]如图4所示,阀体31A具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主体部分311、和在主体部分311的图中下方的端部沿半径方向伸出的突出部分312。主体部分311配置成其外周面311c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即主体部分311的外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
[0093]在突出部分312设有随着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尖细的锥形状的环状面33。该环状面33形成为中心定位于轴线P上。环状面33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换言之,下端面31a的外周缘在整周范围与环状面33的内周缘连接。下端面31a相当于第一面,环状面33相当于第二面。环状面33不包含通过倒角形成的微小的锥形面等,并具有能够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程度的大小。环状面33优选其宽度为阀部件30A的封边K的半径的5%以上。
[0094]通过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连接而形成向外侧凸出的角部的封边K。该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通过封边K与落座面17抵接,而将阀室1A与二次侧口 14之间以密封方分隔。该封边K形成为其直径与衬垫部37相对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的密封直径(S卩、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直径,有时为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由此,在从轴线P方向对封边K内侧观察时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而且,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封边K相当于下端面31a(第一面)与环状面33(第二面)的连接部位。
[0095]另外,在将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阀体31A的下端面31a以及环状面33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的方向(图中上方)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 α < β I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由此,在闭阀时,仅封边K可靠地与落座面17抵接。
[0096]另外,以满足β I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有下端面31a以及环状面33。由此,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所成的角度Θ成为钝角(超过90度)。因此,当沿着环状面33流动的流体到达下端面31a时,该流体的流动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到90度。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100度?120度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β I = 90,也就是,下端面31a与轴线P以正交方式形成。另外,0< β 2ο
[0097]接着,参照图5,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A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0098]在电动阀IA中,在闭阀时,阀部件30Α(具体而言为阀体31Α)的作为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在整周范围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抵接,从而将阀室1A侧与二次侧口 14(阀口)侧分隔,并阻断流体的流动。
[0099]并且,若阀部件30A通过阀部件驱动部40向开阀方向移动而阀部件30A的封边K从落座面17离开,则成为开阀状态,流体通过落座面17与阀部件30A之间而从阀室1A侧流向二次侧口 14侧。
[0100]图5表示此时的流体的流动。在电动阀IA中,由于以阀部件30A的环状面33与下端面31a所成的角度Θ为钝角(超过90度)的方式形成该阀部件30A,因此通过落座面17与封边K之间的流体(图中用箭头表示其流动)即使在流速比较的快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阀部件30A的下端面31a绕行,从而可抑制流体从该下端面31a较大地剥离。因此,能够防止在下端面31a的靠近环状面33的周缘部分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由此,能够确保相对于阀部件30A在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
[0101]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A具备:设有二次侧口 14的阀主体10 ;以与二次侧口 14连通的方式设置且具有研钵形状的落座面17的环状的阀座部16 ;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且在阀主体10内以与该阀座部16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设有下端部21a的阀导向件20 ;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阀导向件20内而相对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离座及落座的阀部件30A ;以及均压路36,该均压路36以在阀部件30A划分形成阀导向件20内的空间并连通该阀导向件20内的上端部21b侧的背压室25与二次侧口 14的方式,设置于阀部件30A。阀部件30A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下端面31a以及内周缘在下端面31a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的环状面33,作为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下端面31a以及环状面33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以及β2时(其中α、β?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 2 < α < β 1、以及β I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各个面。
[0102]另外,电动阀IA以环状面33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2满足O < β 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环状面33。
[0103]另外,电动阀IA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Α。
[0104]另外,电动阀IA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于阀部件30Α,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A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A。
[0105]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阀导向件20内的阀部件30A的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该阀部件30A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下端面31a以及在该下端面31a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其内周缘连接的环状面33,作为下端面31a与环状面33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下端面31a以及环状面33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 I以及β 2时,以满足β2<α<β1、以及β?— β2<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这样,在闭阀时,通过上述封边K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来关闭二次侧口 14。并且,在开阀时,流体从环状面33通过封边K流向下端面31a,从环状面33到达下端面31a时的角度变化小于90度,所以与以往的结构相比,流体容易从环状面33通过封边K后沿着下端面31a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下端面31a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30A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106]另外,以环状面33与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所成的角度0 2满足0< β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环状面33。这样,环状面33与上述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2接近落座面17与上述轴线P所成的角度α,因此与以往的结构(02 = 0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开阀时使落座面17与环状面33之间的宽度在朝向二次侧口 14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的变化的程度更小。因此,能够使通过落座面17与封边K之间的流体的速度更慢,从而流体更容易沿着下端面31a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下端面31a剥离,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30A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107]另外,以作为下端面31a以及环状面33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形成阀部件30A。这样,使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A施加在轴心方向的力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施加于阀部件30A的轴心方向的力平衡。
[0108]另外,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于阀部件30A,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A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作为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A。这样,利用衬垫部37进一步提高了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A之间的密封性,使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A施加在轴心方向的力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施加于阀部件30A的轴心方向的力更加平衡。
[0109](第三实施方式)
[0110]以下参照图6、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进行说明。
[0111]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阀部件及阀座部的放大剖视图,是表示阀部件处于落座的状态(闭阀状态)的图。图7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在阀部件处于离座的状态(开阀状态)下的在阀座部的落座面与阀部件之间流动的流体的形态的进行说明的图。
[0112]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B除了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中代替阀部件30而具有结构不同的阀部件30B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113]阀部件30B具有阀体31B和连结配件34。连结配件34是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0114]如图6所示,阀体31B具有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主体部分313、和在主体部分313的图中下方的端部向半径方向伸出的突出部分314。主体部分313配置成其外周面313c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即主体部分313的外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
[0115]在阀体31B的环状的下端面31a的周围设有随着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尖细的锥形状的第一环状面32B。该第一环状面32B形成为中心定位于轴线P上。第一环状面32B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换言之,下端面31a的外周缘在整周范围与第一环状面32B的内周缘连接。
[0116]在突出部分314设有随着从图中上方朝向下方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尖细的锥形状的第二环状面33B。该第二环状面33B形成为中心定位于轴线P上。第二环状面33B在轴线P方向上与上述第一环状面32B连接并以同心方式配置。第二环状面33B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连接,换言之,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在整周范围与第二环状面33B的内周缘连接。第一环状面32B相当于第一面,第二环状面33B相当于第二面。第一环状面32B以及第二环状面33B不包含通过倒角形成的微小的锥形面等,并具有能够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程度的大小。第一环状面32B以及第二环状面33B优选各自的宽度为阀部件30B的封边K的半径的5%以上。
[0117]通过第一环状面32B与第二环状面33B连接而形成向外侧凸出的角部的封边K。该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通过封边K与落座面抵接来将阀室1A与二次侧口 14之间以密封的方式分隔。该封边K形成为其直径与衬垫部37相对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的密封直径(B卩、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直径,有时为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径)大致相同。由此,在从轴线P方向对封边K内侧观察时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而且,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封边K相当于第一环状面32B(第一面)与第二环状面33B(第二面)的连接部位相当。
[0118]另外,在将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阀体31B的第一环状面32B以及第二环状面33B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的方向(图中上方)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 α < β I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由此,在闭阀时,仅封边K可靠地与落座面17抵接。
[0119]另外,以满足β? — β2 <90度的关系的方式形成第一环状面32Β以及第二环状面33Β。由此,第一环状面32Β与第二环状面33Β所成的角度Θ I成为钝角(超过90度)。因此,当沿着第二环状面33Β流动的流体到达第一环状面32Β时,该流体的流动的方向的角度变化不到90度。第一环状面32Β与第二环状面33Β所成的角度Θ I优选为100度?120度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O < β2 < β I < 90度。
[0120]接着,参照图7对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B的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0121]在电动阀IB中,在闭阀时,阀部件30Β(具体而言为阀体31Β)的作为第一环状面32Β与第二环状面33Β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在整周范围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抵接,从而将阀室1A侧与二次侧口 14(阀口)侧分隔,并阻断流体的流动。
[0122]并且,若阀部件30Β通过阀部件驱动部40向开阀方向移动而阀部件30Β的封边K从落座面17离开,则成为开阀状态,流体通过落座面17与阀部件30Β之间而从阀室1A侧流向二次侧口 14侧。
[0123]图7表示此时的流体的流动。在电动阀IB中,由于以阀部件30Β的第一环状面32Β与第二环状面33Β所成的角度Θ I为钝角(超过90度)的方式形成该阀部件30Β,因此在落座面17与阀部件30Β的封边K之间通过的流体(图中用箭头表示其流动)即使在流速比较快的情况下也能够沿着阀部件30Β的第一环状面32Β绕行,从而可抑制从该第一环状面32Β较大地剥离。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一环状面32Β的靠近第二环状面33Β的周缘部分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由此,能够确保相对于阀部件30Β在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
[0124]另外,在从第一环状面32Β向下端面31a流动时,由于这些面所成的角度Θ 2也为钝角,因此同样地能够防止在下端面31a的靠近第一环状面32B的周缘部分附近产生压力低的部位。
[0125]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IB具备:设有二次侧口 14的阀主体10 ;以与二次侧口 14连通的方式设置且具有研钵形状的落座面17的环状的阀座部16 ;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且在阀主体10内以与该阀座部16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设有下端部21a的阀导向件20 ;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阀导向件20内而相对于阀座部16的落座面17离座及落座的阀部件30B ;以及均压路36,其以在阀部件30B划分形成阀导向件20内的空间并连通该阀导向件20内的上端部21b侧的背压室25与二次侧口 14的方式设置于阀部件30B。阀部件30B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第一环状面32B以及内周缘在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连接的第二环状面33B,作为第一环状面32B与第二环状面33B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第一环状面32B以及第二环状面33B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2时(其中α、β1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以满足β2< α < 3 1、以及^1一 β2<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
[0126]另外,电动阀IB以第二环状面33B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2满足O < β 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二环状面33Β。
[0127]另外,就电动阀IB而言,第一环状面32Β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以与轴线P正交的方式形成的阀部件30Β的二次侧口 14的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以第一环状面32B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环状面32Β。
[0128]另外,电动阀IB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Β。
[0129]另外,电动阀IB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于阀部件30Β,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B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B。
[0130]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于阀导向件20内的阀部件30B的轴心配置在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上。该阀部件30B具有分别以轴线P为中心配置的第一环状面32B以及内周缘在该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第一环状面32B的外周缘连接的第二环状面33B,作为第一环状面32B与第二环状面33B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并且,在将落座面17、第一环状面32B以及第二环状面33B各自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 I以及β 2时,以满足β 2 < α < β 1、以及β I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这样,在闭阀时,通过上述封边K在其整周范围与落座面17抵接,从而关闭二次侧口 14。并且,在开阀时,流体从第二环状面33Β通过封边K流向第一环状面32Β时,从第二环状面33Β到达第一环状面32Β时的角度变化小于90度,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流体容易从第二环状面33Β通过封边K后沿着第一环状面32Β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环状面32Β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在开阀时在阀部件30Β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的平衡崩溃。
[0131]另外,以第二环状面33Β与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2满足O< β 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二环状面33Β。这样,第二环状面33Β与上述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2接近落座面17与上述轴线P所成的角度α,因此与以往的结构(β 2 = O的结构)相比,能够在开阀时使落座面17与第二环状面33Β的宽度在朝向二次侧口 14的方向上逐渐变窄的变化的程度更小。因此,能够使通过落座面17与封边K之间的流体的速度更慢,从而流体更容易沿着第一环状面32Β流动,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环状面32Β剥离,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开阀时施加于阀部件30Β的轴心方向的力的平衡崩溃。
[0132]另外,第一环状面32Β的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以与通过阀座部16的轴心的轴线P正交的方式形成的阀部件30Β的下端面31a的外周缘连接,以第一环状面32B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环状面32Β。这样,与将阀部件30Β的下端面31a作为第一面的结构相比,作为第一面的第一环状面32B与下端面31a分别设置,流体分阶段改变流动的角度并到达该下端面31a,因此能够抑制流体的流动从第一环状面32B以及下端面31a剥离,从而能够抑制开阀时施加于阀部件30B的轴心方向的力的平衡崩溃。
[0133]另外,以作为第一环状面32B和第二环状面33B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B。这样,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B施加在轴心方向上的力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在阀部件30B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平衡。
[0134]另外,还具备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设于阀部件30B,并且外周缘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B之间进行密封的圆形环状。并且,以作为环状面32与外周面31c的连接部位的封边K内侧的俯视面积与衬垫部37的与阀导向件主体部21的内周面21c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外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阀部件30B。这样,利用衬垫部37进一步提高了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B之间的密封性,由流体压力相对于阀部件30B施加在轴心方向的力更加可靠地互相抵消,从而能够使在阀部件30B的轴心方向施加的力更加平衡。
[0135]以上以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
[0136]例如,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阀座部16所具有的落座面17作为研钵形状而形成为剖面形状从外缘朝向内缘成为直线状的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具有落座面17C的阀座部16C,该落座面17C的剖面形状形成为从图中上方的外缘朝向图中下方的内缘而向轴心方向凸出的曲线状的形状。该情况下,落座面17C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α成为落座面17C的与封边K抵接的部位的切线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或者,也可以是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相互不同的多个环状面部分在轴线P方向上连接而成的落座面。该情况下,落座面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α成为封边K所抵接的面部分与轴线P所成的角度。这样,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则研钵形状也包含大致研钵形状。
[0137]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是作为缸筒部的阀导向件20设置在作为阀壳的阀主体10内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的以往的结构那样,将使阀部件能够以活塞状移动的缸筒部与阀壳(阀主体)设为一体。
[0138]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阀座部16、阀导向件20以及阀部件30分别形成为圆形环状、圆筒形状以及圆柱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关于阀座部16、阀导向件20以及阀部件30,如果从轴线P方向观察的俯视形状具有相似关系,除了圆形以外,还可以是四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形状等,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的目的,则阀座部16、阀导向件20以及阀部件30的形状是任意的。
[0139]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具备作为密封部件的衬垫部37,该衬垫部37对作为缸筒部的阀导向件20(具体而言为阀导向件主体部21)与阀部件30之间进行密封,但并不限定于此。虽然优选设置这种密封部件,但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例如,不设置密封部件,而调整缸筒部与阀部件之间的间隙来进行密封,或者,在缸筒部或阀部件设置迷宫式槽来利用该迷宫式槽的作用进行密封。
[0140]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是通过步进马达来对阀部件进行驱动的电动阀,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手动来对阀部件进行驱动的流量控制阀等,也可以是利用电磁线圈和柱塞来对阀部件进行驱动的电磁阀式。
[0141]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阀部件30设有将二次侧口 14与背压室25连通的均压路36,但也可以代替阀部件30,而在阀主体10设置将二次侧口 14与背压室25连通的均压路。
[0142]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即、本领域人员根据以往公知的见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只要通过该变形仍然具备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结构,不言而喻,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流量控制阀,具备:设有阀口的阀壳;以与上述阀口连通的方式设置且具有研钵形状的落座面的环状的阀座部;轴心配置在通过上述阀座部的轴心的轴线上,且在以一方端部在上述阀壳内与该阀座部隔有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设置的缸筒部;以能够活塞状移动的方式容纳在上述缸筒部内而相对于上述阀座部的落座面离座及落座的阀部件;以及均压路,其以连通该缸筒部内的另一方端部侧的背压室与上述阀口的方式设于上述阀壳或上述阀部件,上述背压室通过上述缸筒部内的空间被上述阀部件划分而形成,上述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 上述阀部件具有分别以上述轴线为中心配置的第一面以及内周缘在该第一面的外周缘整周范围与该第一面的外周缘连接的第二面, 上述第一面与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形成为,在闭阀时在其整周范围与上述落座面抵接, 在将上述落座面、上述第一面以及上述第二面各自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分别设为α、β1以及β 2时,以满足β2<α <β1、以及β? — β 2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各个面,其中α、β?以及β 2分别为向相同方向敞开的角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第二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2满足0< β2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面形成为环状,并且其内周缘在整周范围与形成为与上述轴线正交的、上述阀部件的靠近上述阀口的端面的外周缘连接, 以上述第一面与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度β I满足β I < 90度的关系的方式来形成该第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以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上述缸筒部的内侧空间的横剖面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上述阀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设于上述阀部件并且外周缘与上述缸筒部的内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或者,设于上述缸筒部并且内周缘与上述阀部件的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并形成为对上述缸筒部与上述阀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环状, 以上述第一面和上述第二面的连接部位内侧的俯视面积与上述密封部件的上述能够滑动地接触的外周缘或内周缘的内侧的俯视面积大致相同的方式,来形成上述阀部件。
【文档编号】F16K31/04GK104421436SQ201410397709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9日
【发明者】日下直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