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包括蝶形垫圈和盘毂套,所述蝶形垫圈和盘毂套之间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减震垫圈和减震摩擦片,且所述减震垫圈设置黏贴所述减震摩擦片上与其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减震摩擦组合设置在所述盘毂套上,所述蝶形垫圈设置在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黏贴在一起的减振摩擦片和减振垫圈,不仅增大了摩擦系数,而且在结构上减少一侧的相对运动增大了摩擦力,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结构中的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汽车减震零部件中常规使用的减振摩擦片(增强尼龙)具有如下特点:材料本身粗糙度小,摩擦系数小;减振摩擦片处于盘毂套和减振垫圈之间,两侧都有相对运动,减小了减振摩擦片与盘毂套之间的摩擦力,并且缩短了减振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0003]在驱动的工况下根据振动理论,对于隔振的要求,如果要把传动系的固有频率降低至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之外,减振器的扭转刚度甚至要降到IN.m/(° ) 一下,为了保证能传递发动机的转矩,结构上需要减振器有很大的转角,即减振弹簧相应的变形量要很大,而现有的技术还达不到想要的要求。通常为了防止弹簧过载早期失效,在结构设计上有限位销,限制减振弹簧传递最大转矩时的转角。因此减振器的扭转刚度不可能太低,这种情况下就难以避免共振需要通过系统的阻尼(摩擦力矩)来压低共振峰值以达到降低变速器噪声的目的。当减振器系统需要较大阻尼时,对于常规的减振摩擦片及装配结构便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有待对现有的减震结构组合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大摩擦系数且使用寿命长的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包括蝶形垫圈和盘毂套,所述蝶形垫圈和盘毂套之间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减震垫圈和减震摩擦片,所述减震垫圈黏贴在所述减震摩擦片上与其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减震摩擦组合设置在所述盘毂套上,所述蝶形垫圈设置在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
[0006]具体地,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设置有圆柱轴,所述圆柱轴与所述蝶形垫圈的下表面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黏贴在一起的减振摩擦片和减振垫圈,不仅增大了摩擦系数,而且在结构上减少一侧的相对运动增大了摩擦力,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加以说明:
[0010]如图1所示,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包括蝶形垫圈I和盘毂套2,在所述蝶形垫圈I和盘毂套2之间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减震垫圈3和减震摩擦片4,所述减震垫圈3黏贴在所述减震摩擦片4上与其成为一个整体,相对于减震垫圈3和减震摩擦片4分开的情况下,这样的组合既增大了整个减震摩擦组合的摩擦系数,同时在结构上减少了一侧的相对运动,增大了摩擦力,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优选地,所述减震摩擦组合设置在所述盘毂套2上,所述蝶形垫圈I设置在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同时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设置有圆柱轴5,所述圆柱轴5与所述蝶形垫圈I的下表面连接且所述圆柱轴5有效地避免了蝶形垫圈I与所述减震垫圈3直接接触。
[0011]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包括蝶形垫圈和盘毂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垫圈和盘毂套之间设置有减震摩擦组合,所述减震摩擦组合包括减震垫圈和减震摩擦片,且所述减震垫圈设置黏贴所述减震摩擦片上与其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减震摩擦组合设置在所述盘毂套上,所述蝶形垫圈设置在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垫圈摩擦片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摩擦组合上设置有圆柱轴,所述圆柱轴与所述蝶形垫圈的下表面连接。
【文档编号】F16F15/04GK204004167SQ20142036375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日
【发明者】谢驰 申请人:重庆长安离合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