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供油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稀油换向阀、活塞、缸体、黄油换向阀,所述缸体为空心密闭结构,缸体内腔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腔密封分隔为两个空腔,且活塞可在缸体内自由移动,缸体内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空腔内,所述缸体内设有进油口的空腔连接到稀油换向阀,稀油换向阀连接到油泵,所述稀油换向阀通过泄压管连接到油箱;所述缸体内设有出油口的空腔连接到黄油换向阀,黄油换向阀连接点润管,所述黄油换向阀还连通补油管。其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供油压力稳定,有利于保证自动点润系统的质量。
【专利说明】自动供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供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低成本高稳定性特征、用稀油驱动干油的干油供油装置,该装置特别适合应用于自动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的干油润滑供油装置,大多采用整体式的结构,其并非为自动点润供油专门设计的,此种整体式结构存在很多弊端,如整体结构复杂,体积大,使用很不方便,其不仅成本高,而且不便于产品的推广应用。同时,市场上的上述干油供油装置还存在出油压力不稳定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自动点润系统的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供油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其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供油压力稳定,有利于保证自动点润系统的质量。
[0004]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自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稀油换向阀、活塞、缸体、黄油换向阀,所述缸体为空心密闭结构,缸体内腔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腔密封分隔为两个空腔,且活塞可在缸体内自由移动,缸体内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空腔内,所述缸体内设有进油口的空腔连接到稀油换向阀,稀油换向阀连接到油泵,所述稀油换向阀通过泄压管连接到油箱;所述缸体内设有出油口的空腔连接到黄油换向阀,黄油换向阀连接点润管,所述黄油换向阀还连通补油管。
[0006]优选地,所述缸体为侧“U”形结构,侧“U”形结构的开口设有固定挡圈,通过固定挡圈将侧“U”形结构密封形成密闭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活塞上连接推杆,推杆一端自固定挡圈延伸出来。
[0008]更优选地,所述油泵与油箱连通,油泵上安装电机。
[0009]更优选地,所述稀油换向阀、黄油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
[0010]更优选地,所述油泵为可调油泵。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油缸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供油更稳定,有利于保证自动点润系统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0013]其中:1、油箱;2、泄压官;3、稀油换向阀;4、活塞;5、缸体;6、推杆;7、固定挡圈;8、黄油换向阀;9、点润管;10、补油管;11、加压管;12、电机;13、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包括油箱1、稀油换向阀3、活塞4、缸体5、黄油换向阀8,所述缸体5为空心密闭结构,缸体5内腔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缸体5内设有活塞4,活塞4将缸体5内腔密封分隔为两个空腔,且活塞4可在缸体5内自由移动,缸体5内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空腔内,所述缸体5内设有进油口的空腔连接到稀油换向阀3,稀油换向阀3通过加压管11连接到油泵13,油泵13与油箱I连通,油泵13上安装电机12,通过电机12带动油泵13运动,从而将油箱I内的稀油抽入稀油换向阀3,并通过进油口进入缸体5的一个空腔内,进而推动活塞4移动;所述稀油换向阀3还通过泄压管2连接到油箱1,当活塞4反向移动时,所述缸体5空腔内的稀油通过稀油换向阀3、泄压管2回流到油箱I ;所述缸体5内设有出油口的空腔连接到黄油换向阀8,黄油换向阀8连接点润管9,用于向各个点润点供油,所述黄油换向阀8还连通补油管10,通过补油管10向黄油换向阀8补油,并通过出油口进入缸体5内相应的空腔内。
[0016]所述缸体5为侧“U”形结构,侧“U”形结构的开口设有固定挡圈7,通过固定挡圈将侧“U”形结构密封形成密闭结构。
[0017]所述活塞4上连接推杆6,推杆6 —端自固定挡圈7延伸出来。
[0018]所述稀油换向阀3、黄油换向阀8均为电磁换向阀。
[0019]所述油泵13为可调油泵。
[002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简单改进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稀油换向阀、活塞、缸体、黄油换向阀,所述缸体为空心密闭结构,缸体内腔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缸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缸体内腔密封分隔为两个空腔,且活塞可在缸体内自由移动,缸体内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空腔内,所述缸体内设有进油口的空腔连接到稀油换向阀,稀油换向阀连接到油泵,所述稀油换向阀通过泄压管连接到油箱;所述缸体内设有出油口的空腔连接到黄油换向阀,黄油换向阀连接点润管,所述黄油换向阀还连通补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为侧“U”形结构,侧“U”形结构的开口设有固定挡圈,通过固定挡圈将侧“U”形结构密封形成密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连接推杆,推杆一端自固定挡圈延伸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与油箱连通,油泵上安装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稀油换向阀、黄油换向阀均为电磁换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为可调油泵。
【文档编号】F16N7/40GK204201436SQ20142061567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韦轶, 沈木峰, 崔自民, 张同军, 周莹, 张佳珊 申请人:韦轶, 崔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