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轴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96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轴瓦。



背景技术:

轴瓦(bearingshell)是滑动轴承和轴颈接触的部分,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非常光滑,一般用青铜、减摩合金等耐磨材料制成,轴瓦有整体式和剖分式两种,汽车轴瓦是常见剖分式轴瓦。

现有汽车轴瓦容易产生偏磨,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轴瓦,其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工作时承载均匀,可有效避免偏磨,并能更快地适合初期磨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汽车轴瓦,包括轴瓦基体,该基体整体呈瓦状半圆柱面;

所述基体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弧形内壁和弧形外壁,一对分设于基体轴向两端的半圆环形侧壁,以及一对分设于基体周向两端的直条形端壁;上述一对侧壁相互平行,且与基体轴心垂直;上述一对端壁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基体轴心平行;

所述内壁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主体段,以及一对分设于主体段轴向两端的过渡段;主体段通过其轴向两端的过渡段分别与上述一对侧壁连接;

所述过渡段的轴向两端分别为:与主体段连接的小径端,与侧壁连接的大径端;过渡段的内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加;

上述一对端壁,它们与内壁主体段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凹槽;各凹槽位于基体轴向中部。

优选的,所述主体段轴向两端的过渡段,它们以主体段对称设置。

优选的,上述一对侧壁,它们与内壁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优选的,上述一对端壁,它们与内壁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优选的,上述一对侧壁,它们与外壁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轴瓦,其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工作时承载均匀,可有效避免偏磨,并能更快地适合初期磨合。

轴瓦基体内壁包括主体段和分设于主体段两端的过渡段,过渡段的内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加,即轴瓦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轴向中间厚、轴向两端薄;轴瓦周向两端还设有凹槽;轴瓦还多处设置倒角;轴瓦与轴颈装配使用,可避免轴瓦表面偏磨,提高轴瓦承载能力,延长轴瓦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轴瓦,包括轴瓦基体,该基体整体呈瓦状半圆柱面;

所述基体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弧形内壁1和弧形外壁2,一对分设于基体轴向两端的半圆环形侧壁3,以及一对分设于基体周向两端的直条形端壁4;上述一对侧壁3相互平行,且与基体轴心垂直;上述一对端壁4位于同一平面,且与基体轴心平行;

所述内壁1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主体段11,以及一对分设于主体段11轴向两端的过渡段12;主体段11通过其轴向两端的过渡段12分别与上述一对侧壁3连接;

所述过渡段12的轴向两端分别为:与主体段11连接的小径端,与侧壁3连接的大径端;过渡段12的内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加;

上述一对端壁4,它们与内壁1主体段11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凹槽5;各凹槽5位于基体轴向中部。

所述主体段11轴向两端的过渡段12,它们以主体段11对称设置。

上述一对侧壁3,它们与内壁1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上述一对端壁4,它们与内壁1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上述一对侧壁3,它们与外壁2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倒角。

本发明汽车轴瓦,其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工作时承载均匀,可有效避免偏磨,并能更快地适合初期磨合。

轴瓦基体内壁1包括主体段11和分设于主体段11两端的过渡段12,过渡段12的内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加,即轴瓦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轴向中间厚、轴向两端薄;轴瓦周向两端还设有凹槽5;轴瓦还多处设置倒角;轴瓦与轴颈装配使用,可避免轴瓦表面偏磨,提高轴瓦承载能力,延长轴瓦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轴瓦,包括轴瓦基体;基体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弧形内壁和弧形外壁,一对分设于基体轴向两端的半圆环形侧壁,以及一对分设于基体周向两端的直条形端壁;内壁包括:与基体共轴心的主体段,以及一对分设于主体段轴向两端的过渡段;主体段通过其轴向两端的过渡段分别与上述一对侧壁连接;过渡段的轴向两端分别为:与主体段连接的小径端,与侧壁连接的大径端;过渡段的内径由小径端至大径端逐渐增加;上述一对端壁,它们与内壁主体段的结合部分别设有凹槽;各凹槽位于基体轴向中部。本发明汽车轴瓦,其厚度沿轴向渐变,轴瓦工作时承载均匀,可有效避免偏磨,并能更快地适合初期磨合。

技术研发人员:周菁;张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米巴精密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07
技术公布日:2018.0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