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品的撑高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安装在物品底部用来调节高度的调整脚的接触结构。
背景技术:
图5是分解立体图,配合图6的组合剖视图,描述已知的调整脚80具体结构,是由一直杆81与一脚座90组成。因此,该调整脚80又称调整脚座。
所述的直杆81是金属制成,其二端之间形成一外螺纹段82、一凸部83、一限制段84与一结合段85。该结合段85通过脚座90轴心的一个孔94而与一个环片86结合在一起。
所述的脚座90由一壳体91包覆一垫块92组成。该壳体91是金属壳,该金属壳形成一个凹穴93,该凹穴93环绕在孔94的周围,并与限制段84组成一个接触结构。该垫块92底面陷入一个组装室95,该组装室95与孔94相通,用来接收固定在结合段85的环片86。
所述的接触结构包括:限制段84的一个凸曲面以及壳体91围成凹穴93的凹曲面。因为凸曲面与凹曲面的曲率大致相同,所以接触结构(也即限制段84与壳体91)保持面接触(从轴向的剖面来看,却是线接触)。
当直杆81与壳体91接触空气而锈蚀,锈蚀的接触结构中,该凹曲面结合凸曲面使直杆81无法相对脚座90转动,影响调整脚80转动的灵活性甚巨。
因此,如何改善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就成为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新的调整脚,主要目的在于:采用线接触的接触结构,有效解决面接触影响调整脚转动灵活性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而可相互转动的一直杆与一脚座;
在直杆与脚座的结合处,该直杆的一个限制段面对脚座的一个凹穴;以及
在重力作用下,该限制段配合凹穴构成一个保持线接触的接触结构。
其中,该接触结构包括:该限制段形成一个凸曲面,该脚座围成凹穴的一个凹的圆锥面。
其中,该脚座由一个壳体附着在一个垫块组成,所述的凹穴形成于壳体上。
其中,该接触结构包括:该限制段形成一个凸曲面,该脚座围成凹穴的另一个凸曲面。
其中,该脚座由一个壳体附着在一个垫块组成,所述的凹穴形成于壳体上。
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结构以凸曲面配合圆锥面保持线接触,或由两个凸曲面维持线接触,有效解决背景技术的调整脚遭受面接触所产生转动不灵活的弊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浅显易懂,兹举一个或以上较佳的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调整脚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调整脚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接触结构第一实施例放大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接触结构第二实施例放大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调整脚背景技术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调整脚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背景技术)调整脚80;直杆81;外螺纹段82;凸部83;限制段84;结合段85;环片86;脚座90;壳体91;垫块92;凹穴93;孔94;组装室95;(本实用新型)调整脚10;直杆20;自由端21;凸部22;外螺纹段23;限制段24;结合段25;内螺纹孔26;脚座30;通孔31;凹穴32、38;组装室33;壳体34;垫块35;孔36、37;螺帽40;垫片41;紧固件42;接触结构50;凸曲面51、53;圆锥面52。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组合立体图,阐明调整脚10的具体结构由一直杆20结合一脚座30组成。
图中,所述的直杆20有一凸部22与一外螺纹段23。所述的凸部22靠近脚座30,其在直杆20是固定不动的。所述的外螺纹段23从凸部22到直杆20的一自由端21,供一个螺帽40螺接于外螺纹段23上。
图2是调整脚10的组合剖视图。图面显示,该螺帽40与凸部22相隔距离是可以调整的,有助于直杆20连同调整脚10安装在一物品(图面未示)的底面。
另外,所述的直杆20顺着轴心方向延伸一限制段24与一结合段25,该限制段24将凸部22和结合段25连在一起。该结合段25的直径小于限制段24的直径,并在结合段25中央形成深入限制段24的一内螺纹孔26。
在结合段25通过脚座30顶面的一凹穴32时,该结合段25经由一通孔31来到一个陷入脚座30底面的组装室33,允许一个宛如螺栓或螺丝的紧固件42穿过一个垫片41,并锁紧结合段25的内螺纹孔26。因此,该通孔31在脚座30的轴心部位,其二端分别通往凹穴32与组装室33。
在重力作用(包括直杆20与物品的重量)下,该限制段24受阻于脚座30围成凹穴32的壁,共同组成一个接触结构。该结合段25的直径小于通孔31的直径,加上垫片41被结合段25推离组装室33深处的壁面,使直杆20相对脚座30能够灵活的转动。同时,该垫片41阻止直杆20离开脚座30。
所述的脚座30是圆盘体,该圆盘体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为佳,如塑胶、橡胶或高分子聚合物。对直杆20或是物品而言,该脚座30具备吸震作用以及缓冲作用。
图3是放大图,阐明该接触结构50的第一实施例是由一个凸曲面51与一个圆锥面52组成。
此处所称的凸曲面51,泛指该限制段24端部环绕结合段25周围的端面,该端面是凸的曲面。
此处所称的圆锥面52,通常是指该脚座30围成凹穴32的壁面,该壁面是凹的圆锥形状,而且圆锥面52通往脚座30顶面的开口直径,大于圆锥面52连接通孔31的开口直径。
特别是,该凸曲面51和圆锥面52维持一圈线接触(从轴向的剖面来看,该凸曲面51和圆锥面52维持两个接触点),即使物品的重量经由直杆20与接触结构50传递至脚座30,也不会影响直杆20相对脚座30转动的灵活特性。
图4是放大图,阐明接触结构50的第二实施例具体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处在于:首先,该脚座30由一壳体34与一垫块35组成。所述的壳体34是金属壳,该金属壳附着于非金属制作的垫块35外表。因此,该通孔31由壳体34的一孔36配合垫块35的一孔37组成。
其次,该接触结构50由二凸曲面51、53组成。所述的凸曲面53是指壳体34围成另一个凹穴38的壁面,该壁面也是凸的曲面,并与限制段24的凸曲面51保持一圈线接触(从轴向的剖面来看,却是两个接触点),同样不会影响直杆20相对脚座30转动的灵活特性。
1.一种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合而可相互转动的一直杆与一脚座;
在直杆与脚座的结合处,该直杆的一个限制段面对脚座的一个凹穴;以及
在重力作用下,该限制段配合凹穴构成一个保持线接触的接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结构包括:该限制段形成一个凸曲面,该脚座围成凹穴的一个凹的圆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脚座由一个壳体附着在一个垫块组成,所述的凹穴形成于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结构包括:该限制段形成一个凸曲面,该脚座围成凹穴的另一个凸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调整脚的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脚座由一个壳体附着在一个垫块组成,所述的凹穴形成于壳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