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9020发布日期:2022-01-15 10:0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洞试验密封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


背景技术:

2.目前风洞试验中采用的密封条或密封圈,大多依靠配合面挤压密封条或密封圈达到密封目的。但是,很多工况下密封整体尺寸过大,受加工、装配精度的影响,或受其他外界因素致使其需要密封的间隙不一致,或者需要密封的间隙是变化的,采用普通密封条难以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容易发生泄漏或者密封失效。
3.公开号cn207687356u的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大型仓门充气密封圈。如图1,充气状态时,橡胶材料的充气密封圈膨胀变形,其中心凸出面受压力与密封面紧紧贴合起到密封作用。
4.但橡胶材料在膨胀时受到外力作用极其容易发生刺伤漏气,或者磨损破坏,同时橡胶材料本身的强度也限制了其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内部充高压的能力,造成使用的局限性,存在使用寿命较短、密封可靠性较差等缺陷和弊端。
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密封性强、可重复使用、寿命可靠并且能够满足特殊环境下较高充气压力的充气密封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解决现有技术中橡胶材料密封结构使用寿命短、密封可靠性差的问题,可用于较大密封间隙的工况,能重复使用,且可任意切换密封状态与开启状态。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
9.所述密封圈为中空围带橡胶圈,横截面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空腔;
10.密封圈包括内侧和背侧,其内侧中部下凹,下凹部分的中部凸起,为密封圈的唇口,唇口两侧为凹槽;
11.密封圈的橡胶中设置有织物层。
12.所述织物层布置在密封圈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沿横截面环向布置。
13.所述密封圈的橡胶中还设置有内侧加强织物层,内侧加强织物层布置在空腔内侧的橡胶中。
14.唇口处的织物层布置在唇口外壁内侧的橡胶中。
15.所述密封圈的外壁设置有充放气气嘴,充放气气嘴与密封圈的空腔连通。
16.所述充放气气嘴沿围带设置一个或多个,从密封圈的背侧或两侧引出。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密封圈,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能承受更高的充气压力。
19.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橡胶层不同部位复合一到两层织物,织物提供高强度,橡胶提
供密封能力,同时在反复变形的位置织物弥补了橡胶疲劳龟裂的缺陷。在反复变形位置处设置织物层同时也对压力释放后的形状恢复提供了牵引力。
20.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充气密封围带的使用寿命和耐压能力由受限于橡胶特性变为取决于织物的力学性能,织物在力学性能、耐磨、耐穿刺刮擦等方面大大优于橡胶材料,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耐压能力。同时也因为织物的作用密封圈放气的响应速度和恢复初始形状的能力也提高了。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充气密封圈的结构;
23.图2是织物复合充气密封圈截面示意图;
24.图3是双层织物复合充气密封圈截面示意图;
25.图4是织物增强密封唇口充气密封圈截面示意图;
26.图5是背向气嘴引出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侧向气嘴引出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识为:
29.1-密封圈,2-空腔,3-唇口,4-凹槽,5-织物层,6-内侧加强织物层,7-充放气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可应用于较大密封间隙的工况,为中空围带橡胶圈,横截面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空腔2。密封圈1包括内侧和背侧,其内侧中部下凹,下凹部分的中部凸起,为密封圈1的唇口3,唇口3两侧为凹槽4;密封圈1的橡胶中设置有织物层5。
32.所述织物层5布置在密封圈1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沿横截面环向布置。所述密封圈1的橡胶中还可设置内侧加强织物层6,内侧加强织物层6布置在空腔2内侧的橡胶中。唇口3处的织物层5还可布置在唇口3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1中,橡胶与织物是通过热压硫化复合成型的。
33.所述密封圈1的外壁设置有充放气气嘴7,充放气气嘴7与密封圈1的空腔2连通。充放气气嘴7沿围带设置一个或多个,从密封圈1的背侧或两侧引出。
34.本实用新型在橡胶层中布置了织物,因此附图以密封圈的截面形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35.实施例1:单层织物复合充气密封圈
36.如图2,该实施例中,密封圈1的橡胶层中设置有一层织物,即织物层5,布置在密封圈1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沿横截面环向布置。织物层5边缘对接时上下交叠。织物层5靠近外壁,可提供高强度和耐磨的能力。
37.实施例2:双层织物复合充气密封圈
38.如图3,该实施例中,密封圈1的橡胶层中设置有两层织物,第一层为织物层5,布置在密封圈1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沿横截面环向布置,织物层5边缘对接时上下交叠。第二层为内侧加强织物层6,布置在空腔2内侧的橡胶中。织物层5靠近外壁,可提供高强度和耐磨的能力;内侧加强织物层6靠近空腔2,提供高强度并提高恢复形状的响应速度。
39.实施例3:织物增强密封唇口充气密封圈
40.如图4,该实施例中,唇口3处的织物层5布置在唇口3外壁内侧的橡胶中,在需要唇口3高度较高的设计情况下,可以提升唇口3的支撑力,克服唇口3两侧压力差造成的唇口3侧倾与歪倒。
41.实施例4:背面充气密封圈
42.如图5,该实施例中,充放气气嘴7从密封圈1的背侧引出。
43.实施例5:两侧充气密封圈
44.如图6,该实施例中,充放气气嘴7从密封圈1的两侧引出,左侧或右侧。
45.充气状态时,密封圈1膨胀变形,其内侧受压力与密封面紧紧贴合,封堵密封间隙,起到密封作用。放气时依靠自身初始形状提供的驱动力恢复原样,解除密封效果。织物在密封圈中起到了大幅提高强度的作用。
46.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为中空围带橡胶圈,横截面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空腔(2);密封圈(1)包括内侧和背侧,其内侧中部下凹,下凹部分的中部凸起,为密封圈(1)的唇口(3),唇口(3)两侧为凹槽(4);密封圈(1)的橡胶中设置有织物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5)布置在密封圈(1)外壁内侧的橡胶中,沿横截面环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的橡胶中还设置有内侧加强织物层(6),内侧加强织物层(6)布置在空腔(2)内侧的橡胶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唇口(3)处的织物层(5)布置在唇口(3)外壁内侧的橡胶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的外壁设置有充放气气嘴(7),充放气气嘴(7)与密封圈(1)的空腔(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气嘴(7)沿围带设置一个或多个,从密封圈(1)的背侧或两侧引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现有风洞试验用充气密封圈,其橡胶材料在膨胀时受到外力作用易发生刺伤漏气或磨损破坏,使用有局限性,存在使用寿命较短、密封可靠性较差等缺陷和弊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为中空围带橡胶圈,横截面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空腔;密封圈包括内侧和背侧,其内侧中部下凹,下凹部分的中部凸起,为密封圈的唇口,唇口两侧为凹槽;密封圈的橡胶中设置有织物层。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充气密封围带的使用寿命和耐压能力由受限于橡胶特性变为取决于织物的力学性能,织物在力学性能、耐磨、耐穿刺刮擦等方面大大优于橡胶材料,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和耐压能力。力。力。


技术研发人员:武志刚 张洪影 李兆丰 梁伟龙 吕斌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