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堵帽,尤其涉及一种能对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处检漏情况进行观测的密封堵帽。
背景技术:2.汽车、轮船等各种现代工业中均涉及到零部件的密封检漏问题,其中双层轨管类零件常见的检漏方式为出油口整体密封。但整体密封后,如果出现漏油情况,无法判断是内管漏油还是外管漏油,从而无法准确针对漏油处进行返修。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整体密封无法判断是内管漏油还是外管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堵杆和堵帽,所述的堵杆是台阶杆,所述的堵杆大台阶杆端制出与内管的锥面贴合形成密封的球头,所述的堵帽是外缘多面内部中空的柱体,所述的堵帽内部开有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的大台阶通孔端口制出与外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段,所述的堵杆的小台阶杆穿设在所述的堵帽的小台阶通孔内且所述的堵杆的小台阶杆端伸出所述的堵帽的小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的小台阶通孔孔径小于所述的堵杆大台阶杆杆径,所述的堵帽的径向开有作为观察窗的通槽。
4.进一步,所述的堵杆的小台阶杆端的径向开有开口销孔。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使用时将堵帽拧在被测的双层轨管外管的螺纹上,让堵杆对准内管的出油口后,拧紧堵帽,使堵帽内的台阶面压紧堵杆的大台阶杆面,完成密封。检漏时通过作为观察窗的通槽观察堵帽内部情况,若出现出油口漏油时,可通过观察窗看到油液是从内管密封处漏出,还是从外管密封处漏出,因此可以快速排查出漏油处进行返修。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的示意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使用状态示意图。
9.图3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10.图中:1、堵杆;2、堵帽;3、被测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仅仅用以解释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2.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堵杆1和堵帽2,所述的堵杆1是台阶杆,所述的堵杆1大台阶杆端制出与内管的锥面贴合形成密封的球头,所述的堵帽2是外缘多面内部中空的柱体,所述的堵帽2内部开有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2的大台阶通孔端口制出与外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段,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穿设在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内且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端伸出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孔径小于所述的堵杆1大台阶杆杆径,所述的堵帽2的径向开有作为观察窗的通槽,使用时将所述的堵帽2拧在被测零件3的双层轨管的外管螺纹上,让所述的堵杆1的球头对准内管的出油口后,拧紧所述的堵帽2完成密封,检漏时通过作为观察窗的通槽观察堵帽内部情况。
13.进一步,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端的径向开有开口销孔。这样所述的堵杆1可以不脱出地与所述的堵帽2连接在一起,不易丢失,方便存放。
技术特征:1.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堵杆(1)和堵帽(2),所述的堵杆(1)是台阶杆,所述的堵杆(1)大台阶杆端制出与内管的锥面贴合形成密封的球头,所述的堵帽(2)是外缘多面内部中空的柱体,所述的堵帽(2)内部开有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2)的大台阶通孔端口制出与外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段,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穿设在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内且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端伸出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所述的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孔径小于所述的堵杆(1)大台阶杆杆径,所述的堵帽(2)的径向开有作为观察窗的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堵杆(1)的小台阶杆端的径向开有开口销孔。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轨管类零件出油口的密封堵帽,包括堵杆(1)和堵帽(2),堵杆(1)是台阶杆,堵杆(1)大台阶杆端制出与内管的锥面贴合形成密封的球头,堵帽(2)是外缘多面内部中空的柱体,堵帽(2)内部开有台阶通孔,堵帽(2)的大台阶通孔端口制出与外管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段,堵杆(1)的小台阶杆穿设在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内且堵杆(1)的小台阶杆端伸出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堵帽(2)的小台阶通孔孔径小于堵杆(1)大台阶杆杆径,堵帽(2)的径向开有作为观察窗的通槽。若出现出油口漏油时,可通过观察窗看到油液是从内管密封处漏出,还是从外管密封处漏出,因此可以快速排查出漏油处进行返修。返修。返修。
技术研发人员:彭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威特电喷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