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4304发布日期:2022-06-29 00:2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领域中旋转体主要是采用轴承转动,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一种重要零部件,主要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
3.轴承使用离不开润滑,目前的滑动轴承中润滑液只能单独对局部进行润滑,功能性十分单一,导致不论是哪种润滑介质都会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包括机座、滑动轴承出油口、滑动轴承进油口、内轴承进油口、回油腔、内轴承出油口、滑动轴承、内轴承、外转子、内转子、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所述的外转子固定在机座上、内转子通过轴承固定在外转子上,所述的外转子设置有输入轴、内轴承进油口、进油油路、内轴承出油口、出油油路,所述的内转子设置有输出轴。
6.所述的滑动轴承进油口通过滑动轴承内部第一流道与内轴承进油口内部相连通。
7.所述的滑动轴承内侧面位于内轴承进油口和内轴承出油口之间开设有与内轴承相配合的内部传动槽,所述的内轴承进油口和内轴承出油口通过内部传动槽相连通。
8.所述的出油油路为从内往外逐渐变高的斜置出油通道,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为从内往外逐渐变高的斜置排油孔,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外侧开口与回油腔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回油腔底部通过滑动轴承内部的第二流道与滑动轴承出油口相连通。
9.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内部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的内轴承进油口和内轴承出油口呈环形阵列方式排列在内轴承外围。
10.所述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大小和结构相似。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将两个旋转体的润滑方式是内外轴承共用油路,内轴承润滑油是通过外轴承的压力油供给,当外转子旋转时通过出油口的压力差和进油时的压力将油返回回油腔,往复循环的油使轴承得到很好的润滑,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13.(2)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不需要停机加油;
14.(3)采用循环油润滑使轴承的运行时工作温度相对稳定;
15.(4)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减少设备的维护。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转子的内部剖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轴承进油口位置的剖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轴承出油口位置的剖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3.图1和图5所示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包括机座1、滑动轴承出油口2、滑动轴承进油口3、内轴承进油口4、回油腔5、内轴承出油口6、滑动轴承7、内轴承8、外转子9、内转子10、进油油路11和出油油路12,所述的外转子9固定在机座1上、内转子10通过轴承固定在外转子9上,所述的外转子9设置有输入轴91、内轴承进油口4、内轴承出油口6,所述的内转子10设置有输出轴101。
24.输入轴91与输出轴101的结构相同,两者可以根据需要相互替换。
25.所述的滑动轴承进油口3通过滑动轴承7内部第一流道与内轴承进油口4 内部相连通。
26.所述的滑动轴承7内侧面位于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出油口6之间开设有与内轴承8相配合的内部传动槽81,所述的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出油口 6通过内部传动槽81相连通。
27.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6为从内往外逐渐变高的斜置排油孔,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6外侧开口与回油腔5内部相连通,所述的回油腔5底部通过滑动轴承7 内部的第二流道与滑动轴承7出油口相连通。
28.其中上述结构增加内轴承润滑的油路结构,消除了因内轴承停机加油的周期,提高轴承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效率。
29.外转子9转轴上装有进油孔、出油孔,进油孔与出油孔通过内轴承间隙行成轴承润滑的回路,进油孔、出油孔为轴承润滑通道的拓扑结构。
30.外转子9转轴与滑动轴承7轴瓦接触处装有从外部的进油孔,进入的润滑油分两路润滑轴承,一路是润滑滑动轴承的轴瓦形成油膜,另一路是通过外转子9转轴上的进油孔进入内轴承轨道内润滑内轴承8。
31.外转子9转轴与滑动轴承7轴瓦之间存在工作运行间隙,一路润滑油通过滑动轴承7的工作间隙流入回油腔,另一路通过内轴承8后流入回油腔5,回油腔5供两路油共同使用,回油腔5内的油通过管路流入稀油站后循环使用。
3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内轴承出油口6内部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的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出油口6呈环形阵列方式排列在内轴承8外围。
33.所述的输入轴91与输出轴101大小和结构相似。
34.内外转子通过磁场或其他机械形式相互传递转矩。外转子9通过轴承固定在机座
上且轴承采用滑动轴承7(滚动轴承),内转子10通过轴承固定在外部旋转的转子上。滑动轴承7采用强迫稀油润滑,润滑油进入滑动轴承7分为两部分油路,一路供给外部滑动轴承7的轴瓦,另一路供给内轴承8进行润滑。此装置适用各种双转子相互旋转的机械领域。对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将两个旋转体的润滑方式是内外轴承共用油路,内轴承8润滑油是通过外轴承的压力油供给,当外转子9旋转时通过内轴承出油口6的压力差和进油时的压力将油返回回油腔5,往复循环的油使轴承得到很好的润滑,延长轴承使用寿命;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不需要停机加油;采用循环油润滑使轴承的运行时工作温度相对稳定;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减少设备的维护。
3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包括机座(1)、滑动轴承出油口(2)、滑动轴承进油口(3)、内轴承进油口(4)、回油腔(5)、内轴承出油口(6)、滑动轴承(7)、内轴承(8)、外转子(9)、内转子(10)、进油油路(11)和出油油路(12),其特征是:所述的外转子(9)固定在机座(1)上、内转子(10)通过轴承固定在外转子(9)上,所述的外转子(9)设置有输入轴(91)、内轴承进油口(4)、内轴承出油口(6),所述的内转子(10)设置有输出轴(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滑动轴承进油口(3)通过滑动轴承(7)内部通道与内轴承进油口(4)内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滑动轴承(7)内侧面位于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8)之间开设有进油油路(11),内轴承(8)和内轴承出油口(6)之间设有出油油路(12),内轴承出油口(6)与回油腔(5)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油油路(12)为从内往外逐渐变高的斜置出油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出油口(6)的数量可以为1,也可以根据油量增加,所述的内轴承进油口(4)和内轴承出油口(6)呈环形阵列方式排列在内轴承(8)外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入轴(91)与输出轴(101)大小和结构相似。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高效润滑轴承的装置,包括机座、滑动轴承出油口、滑动轴承进油口、内轴承进油口、回油腔、内轴承出油口、滑动轴承、内轴承、外转子、内转子、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该装置内外轴承共用油路,内轴承润滑油是通过外轴承的压力油供给,当外转子旋转时通过进油时的压力和出油回路中的润滑油的离心力将油返回回油腔,往复循环的油使轴承得到很好的润滑,延长轴承使用寿命;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不需要停机加油;采用循环油润滑使轴承的运行时工作温度相对稳定;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减少设备的维护。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减少设备的维护。采用循环油润滑轴承减少设备的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薛勇 余骏 徐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4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