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的外链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806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条的外链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在链条上的外链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在提高组装链条运转灵活性的同时,更降低片体与旁侧链轮间的摩擦机率,以提高组装链条运转及变速时顺畅性的链条的外链片。
外链片是一种组装在链条最外侧的构件,其构造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组装链条运转的灵活性,以及变速时的顺畅度,本实用新型即为针对链条此一构件加以改良。
首先,请参阅


图1,是一种以往链条的外链片立体图,以往的外链片1主要是在片体二圆弧端部11上分别形成一直向的穿孔12,在二穿孔12之间具有一顶端、底端均呈弯弧状的腰部13;当以往的外链片1组装在链条2上时,则如图2所示,首先在二内链片21对应的穿孔211内组装一衬套22,在衬套22的外径再组装一链滚23,而其中央通孔221内则插设一链轴24,上述链轴24两突伸端部再分别穿过外链片1的穿孔12,并形成铆接状结构,以将前述构件加以组合成形。
当二构件在枢接后必须经常相对旋动时,其彼此间相对应、接触的面积越大,在相对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就越大;就链条2的设计而言,其组装后内、外链片21、1必须经常以链轴24为轴心旋动,因此,其彼此间摩擦接触面积越大,则易产生咬紧、咬死的现象,即称为紧目、死目现象、链条2运转的灵活性就会相对的降低,组合后产生紧目、死目的机率也会相对增加,前述组合后的紧目与死目在成品出厂时,必须在质检过程检测出、再重新整修,此一整修情况越多,在制造上就越为不顺,成本也相应增加;由以往外链片1的设计可知,其片体的内、外侧面均呈平板状,因此,当其组装在链条2上时,片体与内链片21间摩擦接触面积即环布在整个外链片1的二圆弧端部11,上述摩擦接触面积的居高不下,会降低链条2运转时的灵活性,其会增加组装后链条2产生死目和紧目的机率。
再就组装链条2变速的灵敏度及顺畅度作探讨。以往外链片1内侧面呈平板状的设计,其相对应的外链片1间的内侧距离14也一定,因此,当组装链条2欲变速时,受到彼此间内侧距离14无法有效扩大的制约,链轮上的齿端欲卡入两外链片1间的机率即相形下降,导致组装链条2变速的顺畅度与灵敏度的不理想;其外侧面平板状的设计,会在链条2呈斜向卡抵时,增大片体与旁侧链轮间的摩擦机率,进而导致变速噪音的产生。显然以往外链片1的平板状设计,无论就组装链条运转的灵活性,或变速的顺畅度而言均有不良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组合后片体与内链片间摩擦接触面积,并提高组装链条变速顺畅度及降低变速噪音的链条的外链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链条的外链片,其组装在链条的外侧边,在片体二端部形成有供链轴插设、定位的穿孔,二穿孔之间是一腰部;其特征是外链片的内、外侧面外周缘皆形成有全周缘的倒角。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非常明显。由于其特征是在外链片的内、外侧面外周缘具有对应且设于全周缘的倾斜倒角,因此内侧倒角的形成,其可提高组装链条变速的顺畅度,并且可减少片体与内链片间的摩擦接触面积,以增进组装链条运转的灵活性,及减少其组合后产生死目或紧目的机率;而外侧倒角的形成则可在链条变速时,减少片体外侧与链轮间的摩擦机率,藉此可降低变速时的传动噪音,使组装链条无论在组装、运转或变速时更臻于完善。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链条的外链片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种以往外链片的立体图。
图2是一种以往外链片组装在链条上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组装在链条上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链片3具有二圆弧的端部31,二端部31上分别贯穿一直向的穿孔32,在二穿孔32间则具有一上、下端均呈弯弧状的腰部33;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在于外链片3的外侧面34外周缘处设有一全周缘的外倒角35,在片体内侧面36上形成一对应且呈全周缘设计的内倒角37。
请配合参阅图3、图6所示,当本实施例的外链片3组装在链条4上时,二对应外链片3同样铆接在链轴41突出的端部上,组装后,由于片体内侧均设有一对应的内倒角37,因此,二者间的全周缘内侧距离38会因此一内倒角37的形成而扩大,上述内倒角37对应于片体腰部33的部位,在变速时由于会与链轮齿端相对应,因此,此一设计会使得齿端滑入于两外链片3间的机率增加;而此内倒角37对应于片体二端部31处,则可因其倾斜状的设计,而缩小片体内侧面36与内链片42间相对应、接触的面积,上述相对应、接触面积的减少,一可直接减少片体与内链片42间的摩擦接触面积,二可提高组装链条4运转时的灵活性,三可藉其摩擦接触面积的缩小更可在制造过程中,降低组合后链条的死目与紧目机率,使组装链条4在制造时更臻于完善,此为前述全周缘内倒角37设计所产生的功效。
而就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外倒角35而言,由于其环设在整个片体的外侧面34的全周缘,因此,当组装链条4呈斜向卡抵时,此一倾斜外倒角35的形成,可增加其与旁侧链轮间打滑的机会,当然,外侧面34厚度的缩小,可降低此一侧面与旁侧链轮间的摩擦机会,藉此可降低组装链条4变速时的噪音,此为全周缘外倒角35的设计所产生的功效。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外链片的内、外侧面均形成一全周缘的内、外倒角,其中,内倒角在成型后对应于片体腰部处可扩大二相对设置内链片间的内侧距离,以方便链条的变速,而对应于片体二圆弧端部处,则可减少片体与内链片间摩擦接触的面积,藉此增进链条运转上的灵活性,以及减少组合后链条产生死目、紧目的机率;而位于片体外侧面的全周缘外倒角的设计,更可在外侧周缘厚度减少的情况下,降低片体外侧面与链轮间的摩擦机率,使链条产生更低的变速噪音。
权利要求1.一种链条的外链片,其组装在链条的外侧边,在片体二端部形成有供链轴插设、定位的穿孔,二穿孔之间是一腰部;其特征是外链片的内、外侧面外周缘皆形成有全周缘的倒角。
专利摘要一种链条的外链片,外链片的内、外侧面外周缘处形成有对应且呈全周缘设计的内、外倒角。内倒角对应于片体二端部处可因其倾斜设计,而减少片体内侧与内链片间的摩擦接触面积,以增进链条运转时的灵活性及降低组合后的紧目与死目几率;而内倒角对应于片体腰部处,则可放大二对应片体间内侧的距离,以方便组装后链条的变速;全周缘的外倒角形成,更可降低组装链条与旁侧链轮间的摩擦几率与噪音。
文档编号F16G15/12GK2171036SQ9321849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8日
发明者吴能家 申请人:岳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