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200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行车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轮毂。更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具有可一体转动地设于轮毂体之一端侧的内圈、可相对转动地支承于上述内圈并且可连接链齿轮的外圈,以及经由滚珠可转动地支承上述轮毂体和上述内圈的轮毂轴的自行车轮毂。
上述的自行车轮毂,以往,例如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1-13605号中所示,利用链齿轮可将驱动外圈之转动力传逆至轮毂体,而且用于使轮毂体可相对外圈在前进旋转方向上自由旋转的构造,采用了可起伏摇动地安装在内圈上的爪以及可与该爪扣卸而形成于外圈上的锯齿状齿,藉此在外圈与内圈之间构成单向旋转传动机构。
因此,以往,由于在内圈须形成可起伏安装爪所用的爪保持部,并且在外圈须形成锯齿状齿,因此,使构造变得复杂,而在制作方面也较不利。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构造方面或制作方面可有利地得到,而且在传动性能方面也优异的自行车轮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本发明的自行车轮毂,其征征在于可切换成与上述内圈及上述外圈两方面接触而使上述外圈与上述内圈一体转动成进入传动状态,以及解除上述啮合而可允许上述外圈与上述内圈作相对转动的断开传动状态的离合器辊,以沿着上述自行车轮毂体之转动轴线方向并排多组之状态介设在上述内圈与上述外圈之间。
构成单向旋转传动机构,使外圈与离合器辊及内圈可将外圈之转动力传递至轮毂体,又可使轮毂体相对外圈进行自由转动。由此,借助链齿轮将外圈按前进转动方向转动驱动而将轮毂体按前进转动方向驱动,而且即使停止外圈之驱动,也可使轮毂体成为自由旋转之状态,另外,使内圈之外周面形成圆筒外周面,而外圈之内周面形成较简单形状之凹凸面即可,这样可用简单之构造得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
借助离合器辊进行传动,若作为离合器辊采用辊长充分长者时,因施加于离合器之每一单位长度之传动载荷变成较小,因此即使传递大扭矩也不会在外圈或内圈产生压痕,成为可使用较长时间之有利构造。然而此时,由于外圈内周面或内圈外周面之精加工精度之水平,在离合器辊啮合于外圈与内圈之间进行传动时,则离合器辊之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啮合在偏位于外圈或内圈之圆周方向之部位,结果,使离合器辊之轴线相对外圈或内圈之转动轴线成为非平行姿势,而在外圈与离合器辊之间,或是在离合器辊与内圈之间产生滑动等之容易产生传动不良的情事。对此,如采用沿轮毂体转动轴线方向并排多组之离合器辊以取代一个较长之离合器辊,则虽然各个离合器辊之轴长短于一个长辊,但因其全长成为大致相等于长离合器辊之长度,因此作为离合器辊整体,系与采用长离合器辊时相同,即使传动大扭矩,也不会在外圈或内圈产生压痕而可有利地传动。而且此时,即使外圈之内周面或内圈之外周面具有如长离合器辊时的成为上述斜姿势的精修加工精度,离合器辊相对外圈或内圈之转动轴线难形成非平行姿势,故不容产生滑动等之传动不良现象。
又,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系一面将轮毂体之轮毂领环间隔变成较宽以使轮缘之连接在强度上有利,且一面将整体轮毂之长度变成较短以便即使车体横宽狭窄也可装设,而确保在轮毂体转动轴线方向上并排多个离合器辊所用之全长度。亦即,欲将离合器辊之全长整体配设在轮毂体之横外侧时,为了两立确保轮毂领环间隔所用之轮毂体长度与离合器辊之全长,不得不增长轮毂全长。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为了解决此问题,亦即,为了将轮毂全长设定在一定值以下,两立确保轮毂领环间隔与离合器辊之全长,采用如下之构造。亦即,在轮毂体之一端侧形成组装凹入部,通过在该组装凹入部收容外圈、内圈及一方之一组离合器辊之一端侧,使沿轮毂体转动轴线方向并排的多个离合器辊的轮毂体侧部分在轮毂体半径方向上重叠地位于轮毂体之外圈侧部分之内侧,而将离合器辊可收容在外圈与内圈之间。
又,在采用内圈不是经由离合器辊而是经由滚珠来支承外圈之构造时,则在离合器辊之两端侧或离合器辊之间需要有配设滚珠所用之空间。有必要避免该空间来配设离合器辊。但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由于采用内圈经由离合器辊来支承外圈的构造,因此不需要滚珠配设用空间,而使离合器辊也可位于该空间内,可更增加离合器辊之全长,可实现更高扭矩之传动。
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个别制作轮毂体与内圈,然后经机械加工和装配它们而完成整体轮毂的制作方法,故操作上容易并且加工方面容易进行,因此可提高精加工加工精度,在制作精度上或传动方面或构造上可得到优异之轮毂。
在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只用固定螺丝部来螺接轮毂体与内圈使之一体转动,并且是不能脱落的连接的构造,因此,可简化轮毂体与内圈之构造,使组装成为容易。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就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它目的、特征及效果有更清楚的了解,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沿本发明的自行车后轮轮毂的实施例的轴线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之实施例之单向旋转传动机构的横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之内圈的局部正剖视图;图4是表示辊用隔圈之一例子的剖视图5是表示图4的辊用隔圈整体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图4之辊用隔圈之弹簧部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依其他实施例的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表示依另一实施例的轮毂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单向旋转传动机构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在具有左右一对轮毂领环1a,1a之轮毂体1之一端侧同轴地可一体转动地设有内圈2。与内圈2一侧相反的一侧上的轮毂体1之端部经由滚珠座3、滚珠4,及滚珠推压部5而由筒轴制之轮毂轴6转动自如地支承,而内圈2的与轮毂体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螺接在内圈2的安装螺纹部2e(如图3所示)上的滚珠座7、滚珠8及滚珠推压部9而由轮毂轴6转动自如地支承。在上述内圈2之径向外侧同轴地可相对转动地安装有外圈10,而且借助位于两者间的由离合器辊11、12等所构成的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可将该外圈10与上述内圈2成为连动之状态。如上所述,构成自行车后轮用轮毂。
亦即,在轮毂轴6之两端侧安装有构成兼用作上述滚珠推压部5或9的锁紧螺母的连接构件13,借助装设于轮毂轴6之快释装置QR的锁紧力而锁紧在自行车车体之后叉端,与此同时,构成轮毂轴6连接在自行车车体成为不能转动之状态。亦即,借助快释装置与左右一对之连接构件13,13将轮毂轴6连接于自行车车体上,可将轮毂体1及外圈10安装于自行车车体成为可转动之状态。
在形成于外圈10之外周侧的花键部10b上外嵌有链齿轮(未予图示),靠链齿轮与外圈10的花键啮合而连接成一体转动之状态。当将连接于外圈10之链齿轮按图2所示之转动方向F转动驱动时,则与链齿轮一起按转动方向F转动的外圈10之转动力藉上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之作用传递至轮毂体1,轮毂体1使经由幅条(未予图示)连接于轮毂领环1a之车轮(未予圈示)按前进转动方向转动。在行走时将链齿轮按与上述转动方向F相反的方向转动操作,或在停止操作时,外圈10系与链齿轮一起按相反方向转动,或停止,但是借助上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之作用,轮毂体1相对外圈10经常可按转动方向F相对转动。亦即,车轮是借助车轮本体之惯性,或自行车车体之惯性而按前进转动方向进行转动。
上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如图1及图2所示,是由上述外圈10,上述内圈2,在该内圈2与上述外圈10之间的环状空间内的轮毂体侧部分上并排设置在外圈10及内圈2的圆周方向上的多个离合器辊11……,以及在上述环状空间内的上述滚珠座7的位置之一侧,与上述离合器辊11……沿轴线方向并列,而并排设置在外圈2及内圈10之圆周方向上的多个离合器辊12……所构成。
内圈2可与轮毂体1分别地制作,用与轮毂体1不同零件的如图3所示的筒状构件来形成。设于该内圈2一端侧之外周部的花键部2b啮合在轮毂体1之花键部1b上,如此,可相对转动地外嵌于轮毂轴6上并且穿过内圈2和轮毂体1之轮毂部1c的筒螺丝14一端则之螺纹部14a螺装于轮毂体1之轮毂部1c上,而位于该筒螺丝14之螺纹部14a相反侧之端头上的头部14接接于内圈2之图示的倾斜端面2c而发挥止动件之作用,由此筒螺丝14使内圈2不会从轮毂体1的花键部1b脱落,实现了防止内圈2从轮毂体1脱落之作用。如此,如图3之虚线所示,离合器辊11与12,及包围各辊之隔圈15,系藉邻接于从内圈2沿径向向外所形成之壁面2f,及沿花键部2b所形成之壁面2g进行外嵌的隔离环21来限制沿轴线方向向内侧之移动。另外,将滚珠座7向内侧螺装于内圈2时,壁面7b以推入上述离合器辊11与12,及包围各辊之隔圈15之形态来限制这些构件之沿轴线方向向外方之移动。
参照沿轮毂轴之轴线观看离合器辊部分之剖面的图2,有多个离合器辊11……及12……。在外圈10内周面,沿着外圈10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的多个凹部10a……的每一凹部中,将离合器辊11……及12的各一个和如图5所示的辊用隔圈15一起介装于外圈10与内圈2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外圈10之多个内周凹部面10a……,分别沿轮毂体1之转动轴线X之方向形成长带状,而在该带状内周凹部面10a的接近轮毂体1之部分对应有离合器辊11,而在远离轮毂体之一边对应有其他之离合器辊12。换言之,与各多个离合器辊11……及12……之数量相等的辊对,一对一对地作用于同一之内周凹部面10a内,并且沿轮毂体1之转动轴线X之方向并排地介装在外圈10与内圈2之间。多个的各该内周凹部面10a……与内圈2之圆筒外周面形状上的外周面2a的间隔,愈向外圈1之驱动转动方向后方侧就愈小,形成了离合器用凸轮面。因此,当离合器辊11及12移向内周凹部面10a与外周面2a之间的狭窄侧时,则啮合于该内周凹部10a与外周面2a之间而成为进入传动的状态,藉由啮合之楔作用,使外圈10与内圈2一体转动。当离合器辊11及12从该状态移动至内周凹部面10a与外周面2a之间较宽之一侧时,则解除与内周凹部面10a及外周面2a之间的啮合而成为断开传动状态,使外圈10与内圈2可进行相对转动。
亦即,当将链齿轮按转动方向F转动驱动时,外圈10与链齿轮一起按转动方向F转动,在轮毂体1上作用有由于车轮之接地或由于依据本身之质量的惯性所产生的转动阻力,外圈10相对内圈2进行按转动方向F的转动。如此,因该外圈10与内圈2之相对转动使离合器辊11及12向外圈10之内面凹部面10a与内圈2之外周面2a之间的狭窄侧移动而成为上述的进入传动状态。藉此,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成为进入传动状态。将外圈10之转动方向F之转动力传递至轮毂体而使车轮之前进转动成为可能之状态。此时,一方面离合器辊11与12是作用于相同之内周凹部面10a者,而且因沿轮毂体1的转动轴线X之方向是并排的分别零件之离合器辊,因此不容易发生传动不良。亦即,若并排于轮毂体转动轴线方向之离合器辊11与12是由一支长离合器辊所构成时,则起因于内周凹部面10a之制作误差等,离合器辊以一端侧与另一端侧有成为向外圈10或内圈2之周向偏位之倾斜姿势的趋势。但是,如上所述,即使有内周凹部面10a之制作误差时,在依本发明之轮毂上,由于离合器辊11与12为分别的零件,而仅沿外圈10或内圈2之周向稍偏位,不会成为倾斜姿势,或者即使成为倾姿势也不会象一支辊时大幅度地倾斜,因而不容易产生滑动之传动不良。
将链齿轮按与转动方向F相反之方向转动操作,或停止操作时,则内圈2因车轮之惯性转动而相对外圈10进行按转动方向F的转动。如此,因该内圈2与外圈10之相对转动使离合器辊11及12移动至外圈10之内周凹部面10a与内圈2之外周面2d之间的较宽侧而成为上述的断开传动状态。藉此,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成为断开传动状态,而内圈2相对外圈10进行按转动方向F的转动,故可进行车轮之惯性转动。
借助将与上述滚珠座7的外圈10的内周面部分10c相对向的外周面部分7a之直径,设定成小于外圈10之上述内周面部分10c之直径,构成使滚珠座7不会直接作用于外圈10,而且即使上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处于进入传动状态与断开传动状态之任何一种状态时,上述内圈2实质上构成仅经由离合器辊11与12即可挡住支承外圈10,亦即,可考虑将离合器辊11及12兼用为介设在外圈10与内圈2之间的支承构件而将外圈10可转动地安装于内圈2上,与在离合器辊11及12之两端侧另外设置专用支承构件相比较,可仅在支承构件的配置空间的部分增加离合器辊11,12之长度。
如图1所示,将相对轮毂体1向着其横向侧边开口的组装凹入部16的底部形成在比外圈侧的轮毂领环1a更深入的轮毂体1的内部,将上述内圈2、外圈10,以及离合器辊11与12中位于轮毂体侧之一方的辊11三者之一端侧分别组装于上述组装凹入部16内,亦即,与将内圈2、外圈10及离合器辊11整体上配设组装于轮毂体1之横向外侧位置者相比较,认为可缩短整体轮毂之长度,而且可增大轮毂体1之轮毂领环间隔,并可增加沿轮毂体转动轴线X之方向并排的离合器辊11与12之全部长度。
用于离合器辊11的隔圈15及用于离合器辊12的隔圈15的构成,如图4及图5所示。
亦即,隔圈15是由可进入外圈10与内圈2之间的环状空间、形成圆环状的一对横侧壁部分15a,15a,以及配设成将外圈10与内圈2之间的环状空间沿着外圈10之周向分隔成多个辊收容空间而全面连接其中一方之横侧壁部分15a与另一方之横侧壁部分15a的多个隔间壁部分15b……所形成。如此,当装设于外圈10与内圈2之间时,则周设在横侧壁部分15a之突出部15c进入外圈10之上述内面部分10a,由此,横侧壁部分15a挡止于外圈10成为一体转动状态,而隔圈15成为与外圈10一体转动之状态,而且多个之隔间壁部分15a……成为一个一个地位于上述内面部分10a彼此间而形成定位状态。又,连设于隔间壁部分15b之如图6所明示之弹簧部分15d将离合器辊11或12推压操作于内周凹部面10a与外周面部分2a之间的间隔狭窄侧,使离合器辊11或12可迅速地啮合在外圈10与内圈2之间。
图7示出具备其他实施构造的自行车用轮毂。
在该其他实施例中,在内圈2之一端侧的内周侧具有花键部2b,借助该花键部2b与位于轮毂体1的组装凹入部16的内部的花键部1b相啮合,形成可一体转动的内圈2与轮毂体1。另外,外圈10系经由位于比离合器辊11更接近轮毂体测的滚珠17,及位于离合器辊12与滚珠座7之间的滚珠18安装于内圈2上使成为可转动地支承的关态。关于轮毂体1之组装凹入部16的构成,在外圈10之一端侧与轮毂体1之间介装有支承辊19与座圈件20,轮毂体1经由座圈件20及支承辊19收容支承在外圈10之一端侧。
图8系表示用以将内圈2连设于轮毂体1所用的具有另一实施构造的自行车轮毂之一部分。
亦即,在该实施例中,在内圈2之一端侧的外周部具有安装螺纹部2d,由于使用该螺纹部2d将内圈2螺装于轮毂体1之组装螺纹部1d,故可将内圈2一体转动地连设在轮毂体1上。
如上述各实施例中所示,在将内圈2藉筒螺丝14或其它螺丝构造连设于轮毂体1时,可采用分别制作轮毂体1与内圈2之后才装配起来之制作方法较有利,但也可采用在成形轮毂1时同时成形内圈2,而将轮毂体1与内圈2形成一体零组件之构成加以实施也可以。
为在外圈10与内圈2之间介装离合器辊11及12,可以这样来实施,即,如图9所示,增大隔圈15之隔间壁部15b彼此间之间隔,在各该隔间壁部间配设成使离合器辊11与离合器辊11相接触之位置,因此可增加并排于外圈10及内圈2之周方向的离合器辊之数量,以减轻作用于各离合器辊之传动载荷。
沿轮毂体之转动轴线之方向并排的离合器辊之组装数,采用三组以上来实施也可以。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轮毂,其包括轮毂轴(6);经由滚珠(4、8)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轮毂轴(6)上的轮毂体(1);固定在所述轮毂(11)上并一体转动的内圈(2);可相对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内圈(2)上、用以将转动力有选择地传递给所述内圈(2)的外圈(10);配置在所述内圈(2)和所述外圈(10)之间、使所述内圈(2)可相对转动地支承所述外圈(10)的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旋转传动机构(A)具有离合器辊(11,12),所述离合器辊(11,12)可在其与所述内圈(2)的外周面(2a)及所述外圈(10)的内周面(10a)两方面接触以将来自所述外圈(10)的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内圈(2)的进入传动状态和允许所述外圈(10)与所述内圈(2)作相对转动的断开传动状态之间变位,所述离合器辊沿着所述轮毂轴(6)的轴线方向(X)并排设置多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具有沿径向外侧支撑所述自行车的辐条的轮毂领环(1a)和在横侧方向上开口的凹入部(16);所述凹入部(16)将所述外圈(10)、所述内圈(2)及所述离合器辊(11)的一部分收容至所述轮毂领环(1a)的内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的一端侧设有花键部(2b),所述轮毂体(1)的对应位置上也设有花键部(1b),通过所述内圈(2)的花键部(2b)与所述轮壳体(1)的花键部(1b)的啮合,使所述内圈(2)与所述轮毂体(1)可一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和所述轮毂轴(6)之间设有筒螺丝(14),所述筒螺丝(14)与所述轮毂体(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筒螺丝一端侧上的与所述内圈(2)的端部抵接的装置,在内圈(2)上设有用于限制内圈(2)在轴线方向上的移动的倾斜面(2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的所述外周面(2a)与所述外圈(10)的内周面(10a)的距离,愈向着外圈的驱动转动方向的后侧就变得愈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与所述外圈(10)之间形成有整体上是筒状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内圈(2)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所述离合器辊,所述多个离合器辊由具有所述筒状空间的圆环状隔圈(15)分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的外周面(2a)形成为以所述轴线(X)为中心的圆弧面,所述外圈(10)的内周面(10a)形成作为离合用的凸轮面;所述隔圈(15)具有横侧壁部分(15a),所述横侧壁部分(15a)具有进入所述外圈(10)的内周面(10a)的离合用凸轮面的突出部(15c)。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后轮轮毂,在装有后轮用链轮组的外圈与同固定有辐条的轮毂体一体旋转的内圈之间,具有作为单向旋转传动机构的两组离合器辊,沿轴向并排配置。由此,可使外圈与内圈之间的机构比以往的由离合器爪与离合器齿组成的单向旋转传动机构简化。
文档编号F16D41/067GK1122286SQ95109229
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日
发明者田部耕嗣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