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平衡波纹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9765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力平衡波纹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系统或管网用的补偿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消除由压力形成盲板力的力平衡波纹补偿器。
目前,凡是有管线的场所,如冶金、石化、热电、供暖、供水、煤气工程等管道系统或管网中,补偿器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补偿元件。传统的补偿器有“冂”形张力节、填料函式补偿器。前者补偿能力小,体积大,增加了安装占用的空间;后者主要依靠密封填料密封,其密封性能较差,易泄漏,不宜在较高温度工况下工作。这两种补偿元件弹性差,对安装精度要求高,如果安装时对中性不好,则会产生很大的安装应力,造成管道断裂或泄漏。针对上述缺点,现已开始采用波纹管作为补偿器件构成波纹补偿器,这种先进的管道补偿器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诸多缺陷,具有明显的优点。因此,波纹补偿器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现有波纹补偿器根据使用工况不同可加工成各种结构形式。管道系统或管网安装投入运行时,连接在波纹补偿器两端的固定支座或设备至少应承受以下作用力一、靠近补偿器一端的固定支座或设备承受因其膨胀位移产生的弹性力;二、另一端的固定支座或设备承受管道伸缩时对滑动支座摩擦力的抗力;三、承受内压力产生的推力。以上三力之和可达数十吨,甚至上千吨。为此,需加强固定支座或设备的结构或进行特殊设计,以减轻固定支座或设备的承受力。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特殊设计,让补偿器端面受力保持平衡,使与补偿器两端连接的固定支座或设备减少承受的作用力,可简化固定支座或设备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现有的力平衡波纹补偿器主要有直管式和弯管式结构,利用三组波纹管分别以连接法兰和拉杆构成。其外形尺寸大,占用空间多,尤其是安装使用时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所以难以用于空间狭小的场所或大型设备之间的补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力平衡波纹补偿器,它结构紧凑、体积小,无需多占安装空间,装卸方便,可明显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波纹管及通过接管与其连接的端法兰、拉杆,其中两个端法兰间至少用两组带有弹性体的拉杆锁紧,各弹性体套筒内的弹性元件套装在拉杆上,并以套筒外端的限位螺母进行轴向限位。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弹性体的拉杆锁紧与端法兰连接的波纹管,使之产生预拉力可以补偿管道内压力引起的推力,以保持补偿器端面受力平衡,减轻固定支座或设备承受压力。该装置只用一组波纹管和两个端法兰及相应拉杆,所以结构紧凑、体积小、显著减少占用空间,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都比现有技术明显降低,且延长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极易推广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侧视图。
根据
图1-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装置包括紧固螺母1、端法兰2、接管3、带有弹性体的拉杆4、限位螺母5、波纹管6、弹性体套筒7、弹性元件8、封堵9等件。其中一组波纹管6通过接管3与端法兰2连接成一体,两端法兰2间至少用两组带有弹性体的拉杆4锁紧。拉杆4一端利用紧固螺母1紧固在端法兰2上,另一端弹性体套筒7利用封堵组装在另一端法兰2上。各弹性体套筒7内的弹性元件8套装在拉杆4上,并以套筒外端的限位螺母5进行轴向限位。弹性元件8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弹簧、碟簧、波纹管、胶圈等。波纹管6的结构型式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可为U形、Ω形、S形、V形等形状。本实施例采用四组带有弹性体的拉杆4锁紧,弹性元件8选用碟簧组成,波纹管6采用U形结构。
组装时,根据管道系统或管网的设计要求,计算出内压产生的推力,选择带有弹性体的拉杆4组数,使各组拉杆4产生的预拉力之和等于计算出的推力。调整拉杆4上的限位螺母5,使之在拉杆4上处于预拉力与推力相等的位置。管道系统或管网运行时,松开限位螺母5,波纹管6在进行补偿移动时,拉杆4的弹性体也随之调整,保持补偿器端面受力平衡,减轻其固定支座或连接设备承受的作用力,延长使用寿命。该装置特别适于空间狭小或大型设备之间的管道补偿。
权利要求1.一种力平衡波纹补偿器,包括波纹管及通过接管与其连接的端法兰、拉杆,其特征是两个端法兰间至少用两组带有弹性体的拉杆锁紧,各弹性体套筒内的弹性元件套装在拉杆上,并以套筒外端的限位螺母进行轴向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器,其特征是各弹性元件所用的弹性元件可为弹簧、碟簧、波纹管、胶圈。
专利摘要一种力平衡波纹补偿器,包括波纹管及通过接管与其连接的端法兰、拉杆,其中两个端法兰间至少用两组带有弹性体的拉杆锁紧,各弹性体套筒内的弹性元件套装在拉杆上,并以套筒外端的限位螺母进行轴向限位。它结构紧凑、体积小,无需多占安装空间,装卸方便,可明显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16L51/00GK2314214SQ9725145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30日
发明者杨知我, 孔庆鹏, 丛文滋, 邱广涛, 詹玉璋, 丰艳春 申请人:机械工业部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