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416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减振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
在我国,自行车是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为了增加自行车的功能及其乘骑时的舒适感,现今的自行车已附加有许多创新的结构,例如多段速变速器、减振器等,其中,尤以减振器因其可以吸收行车时车体与地面间接触所产生的各种反作用力,使乘骑者获得较佳的行车舒适感,因此,减振器结构成为现今中高档自行车产品上必备的构件之一。



图1所示,为现有常见的自行车减振器结构外观示意图,其主要是利用结构中的强力弹簧(10)及油压缸(11)等结构,以吸收因乘骑者重力作用于车架所产生的部分反作用力,乘骑时有较佳的舒适感。根据实际行车经验分析可发现,行车时所产生的作用力尚包括乘骑者体重连同车体重量作用于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因此,以目前习用减振器所提供的单向吸振功能,尚无法达到理想的减振效果,地面的反作用力仍使得行车时乘骑者必须承受较大的外力,使舒适度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以从事自行车组件长期开发制造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研究,经长久的努力,终于研制成功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使自行车减振器弹簧两端各装设有连接轴杆,并分别连接于自行车车体的装设位置,从而在行车时使两端分别吸收正、反作用力并予以抵消,以产生较佳的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管状的外筒,其两端皆设有外螺纹,并各螺接一端盖,该两端盖皆设有中央穿孔,且各穿入一连接轴杆,该连接轴杆外端设有一连接孔块,内端则在穿入对应端盖中央穿孔后,先串接一凸字形环垫,再以螺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结合一凸字形体,该两凸字形体间共同抵接一外弹簧及容设于其内部的内弹簧,该内弹簧两端圈围于对应凸字形体的凸出部,而该外弹簧两端则抵于凸字形体的环面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习用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架上的示意图。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管状的外筒(2),其两端皆设有外螺纹(21),并可螺接一端盖(22),该两端盖(22)皆设有中央穿孔(221),且各穿入一连接轴杆(3),该连接轴杆(3)外端设有一连接孔块(31),内端则在穿入对应端盖(22)中央穿孔(221)后,先串接一凸字形环垫(4),再以螺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结合一凸字形体(5)。在该两凸字形体(5)之间共同抵接一外弹簧(6)及容置于其内部的内弹簧(7),其中,该内弹簧(7)的两端是圈围于对应于凸字形体(5)的凸出部(51)周缘。而该外弹簧(6)两端则抵于凸字形体(5)的环面部(52)。
再请参阅图5、图6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组设于自行车车架(8)上,当行车时,乘骑者体重及车体部分重量所产生的正向作用力,与由地面所传回的反向作用力,借由该内、外弹簧(7)、(6)的弹性张、缩力,而可有效予以部分吸收抵消,使骑车时的舒适度提高,达到良好的减振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使行车时的舒适性提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管状的外筒,其两端皆设有外螺纹,各螺接一端盖,该两端盖皆设有中央穿孔,且各穿入一连接轴杆,该连接轴杆外端设有一连接孔块,内端则在穿入对应端盖中央穿孔后,先串接一凸字形环垫,再以螺接或其他连接方式,结合一凸字形体,该两凸字形体间共同抵接一外弹簧及容设于其内部的内弹簧,该内弹簧两端圈围于对应凸字形体的凸出部,而该外弹簧两端则抵于凸字形体的环面部。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自行车减振器,其包括一管状的外筒,其两端皆设有外螺纹,各螺接一端盖,该两端盖皆设有中央穿孔,且各穿入一连接轴杆,该连接轴杆外端设有一连接孔块,内端串接一凸字形环垫,再螺接一凸字形体,两凸字形体间抵接一外弹簧及容设内弹簧,内弹簧两端圈围于对应凸字形体的凸出部,外弹簧两端抵于凸字形体的环面部。本实用新型可在行车时使两端分别吸收正、反作用力并予以抵消,以产生较佳的减振效果。
文档编号F16F7/116GK2386255SQ99217899
公开日2000年7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3日
发明者陈义芳 申请人:陈义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