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3032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橡胶衬套。
[0159]即使这样,仅仅是不能使弹性部件64的弹簧作用成为二阶段,能够同样地发挥防止或降低以轴方向振动为基础的刚体共振的效果。
[0160]另外,也能够将该结构应用在第1、第2实施例的大球部13。
[0161]另外,本申请发明并非是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例的发明,可在发明的原理内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例如,用于控制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的间隙不是像内侧间隙36那样,在轴方向看将内侧部件21的周围连续地环状包围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一个假想环上断续地配置多个呈圆弧状的孔状部的结构。
[0162]在这种情况下,由弹性防振主体23将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连结并一体化,且孔状部在从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看时,开口部呈圆弧状,向周方向具有间隔地被配置在所述假想环上,各孔状部呈在弹性防振主体23内沿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延伸的孔形状。
[0163]另外,孔状部的周方向配置并非仅仅是同心地配置在一个假想环上,例如,也可以在轴方向看配置成锯齿状等。这样一来,能够将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连结并一体化,且通过调整孔状部的数量、大小,使对轴方向的弹簧作用的调节变得容易。
[0164]再有,该孔状部可以做成向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将弹性防振主体23贯通的贯通孔,也可以做成第3实施例中那样的设置连结部70,且在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成为终点的有底的孔形状。另外,也可以是混杂有这样的有底的孔状部和贯通孔的结构。若混杂,则轴方向的弹簧作用调节变得更加容易。
[0165]再有,间隙在轴方向看也可以是非圆形(例如,椭圆形)的环状,在将所述多个间隙向周方向断续地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配置成非圆形的设想环状。
[0166]另外,作为外侧构造部29,也可以做成仅由省略了中间环22的外侧框部20和弹性防振主体23构成的一体化构造。
[0167]另外,也可以是在轴方向,防松法兰32(41、42)不是设置在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两端,而是仅向任意一方侧设置。另外,在将防松法兰向外侧构造部29的轴方向端部(外侧部分)重叠时,也可以不与中间环22重叠,而是与构成外侧构造部29的弹性防振主体23、外侧框部20的侧面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图7中的间隙37被形成在与中间环22以外的外侧构造部29之间。
[0168]再有,本申请发明的防振装置不仅限于扭力杆、发动机支架,也能够用于在悬架支架等各种用途。
[0169]符号说明
[0170]10:扭力杆;11:杆;12:小球部;13:大球部;20:外侧框部;21:内侧部件;22:中间环;23:弹性防振主体;28:橡胶垫脚部;29:外侧构造部;30:圆筒部;31:外周包覆部;32:防松法兰;35:小直径凹部;36:内侧间隙;38:定心突起;40:筒部;41:一体防松法兰;42:分体防松法兰;51:内周包覆部;60:圆筒型支架;64:弹性部件(橡胶衬套);65:内侧间隙;70:连结部(防松构件)。
【主权项】
1.一种防振装置,所述防振装置具备外侧框部(20);被配置在其内侧的内侧部件(21);被配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防振主体(23),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外侧框部(20)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 —体化,做成外侧构造部(29),且在该外侧构造部(29)和所述内侧部件(21)之间设置将所述内侧部件(21)包围的内侧间隙(36) 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框部(20)和内侧部件(21)之间配置将所述内侧部件(21)包围的中间环(22), 将该中间环(22)和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 —体化,做成所述外侧构造部(2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构造部(29)的内周面由所述中间环(22)构成,且 设置覆盖所述内侧部件(21)的外周的弹性部件的外周包覆部(31),在该外周包覆部(31)和所述中间环(22)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36)。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设置有镗孔(24、25),所述镗孔(24、25)在主要的振动的输入方向(X方向),夹着所述内侧部件(21)向轴方向贯通,将该镗孔(24、25)之间的部分作为橡胶垫脚状部(28)。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部件(21)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设置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防松法兰(32、41、42), 该防松法兰(32、41、42)在轴方向向所述外侧构造部(29)的外侧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松法兰(32、41、42)和所述外侧构造部(29)之间设置间隙(37) ο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32)与所述外周包覆部(31) —体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包覆部(31)的轴方向端部设置用于将所述防松法兰(32)折叠并进行收容的小直径凹部(35)。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32)和所述中间环(22)的轴方向端部之间呈零余隙。
10.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构造部(29)埋设所述中间环(22)并一体化,由弹性体覆盖中间环(22)的内周面,并做成内周包覆部(51),且 在该内周包覆部(51)和所述内侧部件(21)的外周之间形成所述内侧间隙(36A)。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法兰由一体防松法兰(41)和分体防松法兰(42)构成,所述一体防松法兰(41)与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所述分体防松法兰(42)被分体地构成,并向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安装。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间隙(36)呈遍及所述内侧部件(21)的周方向全周以及轴方向全长的环状,将所述外侧构造部(29)和内侧部件(21)无滑动阻力、可相对移动地分离。
13.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间隙(36)由有底的孔状部构成,所述有底的孔状部沿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从其一端侧朝向内侧形成在所述内侧部件(21)的周围。
14.如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将所述外侧框部(20)和所述内侧部件(21) —体地连结,且 所述内侧间隙(36)由多个孔状部构成,所述多个孔状部将所述内侧部件(21)包围,且向周方向具有间隔地被配置,并且,在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中的所述内侧部件的周围部分内,向所述内侧部件的轴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状部混杂有贯通孔和有底的孔状部(36B),所述贯通孔向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贯通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 所述有底的孔状部(36B)沿所述内侧部件(21)的轴方向从一端侧朝向内侧形成在所述弹性防振主体(23)内。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将所述外侧构造部(29)和所述内侧部件(21)不会分离地连结的防松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构件是向直径方向外方突出地被设置在所述内侧部件(21)的至少轴方向一端部的防松法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构件是将所述外侧构造部(29)和所述内侧部件(21) —体地连结的弹性部件的连结部(70)。
【专利摘要】控制以轴方向振动为基础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防振装置(60)由外侧框部(61)、内侧部件(62)、中间环(63)、弹性防振主体(64)构成。将外侧框部(61)和中间环(63)与弹性防振主体(64)结合并一体化,在中间环(63)和内侧部件(62)之间设置将内侧部件(62)的周围包围的内侧间隙(65),使中间环(63)相对于内侧部件(62)在轴方向移动自由。就安装轴方向振动而言,通过外侧框部(61)、中间环(63)、弹性防振主体(64)成为一体,相对于内侧部件(62)在轴方向移动,安装轴方向的弹簧作用变弱,安装轴方向的刚体共振的共振频率降低。
【IPC分类】F16F1-38, F16F15-08
【公开号】CN104620012
【申请号】CN201380044052
【发明人】岛田仁司
【申请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3年8月23日
【公告号】EP2876328A1, US20150204405, WO2014030748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