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3454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在进行变速过程中,是通过不同的拨叉轴带动不同的拨叉来实现的,在进行换挡过程中,一个拨叉轴的动作会容易同时带动相邻的拨叉的动作,引起误操作。
[0003]如图1所示,为了克服在换挡过程中的误操作问题,现汽车变速器是通过互锁板与换挡头之间互锁实现的,换挡拨叉2与换挡拨叉轴I之间是通过槽销固定连接,在拨叉轴上无其余结构。换挡回位结构是依靠选换挡轴上回位弹簧或凹槽实现,并且倒挡为直齿啮合,对变速需要回位力较大,选换挡轴上回位结构不足以满足倒挡回位力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该拨叉轴用以克服倒挡回位力较大的问题并能够防止换挡误操作。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包括一二挡拨叉轴、五倒挡拨叉轴、倒挡拨叉、五挡拨叉、五倒挡拨叉轴卡环、锁止销及回位弹簧;
[0007]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
[0008]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
[0009]在所述倒挡拨叉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穿孔;所述五倒挡拨叉轴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五挡拨叉固定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
[0010]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圈五倒挡卡环槽;所述五倒挡拨叉轴卡环卡入所述五倒挡卡环槽内;
[0011]所述回位弹簧套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倒挡拨叉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五挡拨叉固定;
[0012]在所述倒挡拨叉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穿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锁止销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0013]所述锁止锁的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内,另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内。
[0014]在空挡位置时,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所述通孔及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相对设置。
[0015]所述五挡拨叉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通过第一固定销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所述一二挡拨叉与所述一二挡拨叉轴通过第二固定销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轴卡环,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圈一二挡卡环槽,所述一二挡拨叉轴卡环卡入所述一二挡卡环槽内。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发明通过锁止销及与所述锁止销配合的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及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结构,使得在进行五挡或倒挡换挡过程中,通过锁止销的动作,保证了换挡的正常进行,并且通过回位弹簧的作用,使得回位所需要的力较小;并且在空挡位时,锁止销卡入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内,实现一二挡拨叉轴与五倒挡拨叉轴的互锁。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技术变速器拨叉轴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一二挡拨叉轴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拨叉轴总体结构轴向剖面图;
[0024]图5为本发明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分解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I换挡拨叉轴,2换挡拨叉,OI—二挡拨叉轴,02五倒挡拨叉轴,03倒挡拨叉,04—二挡拨叉轴卡环,05—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6五倒挡拨叉轴卡环,07回位弹簧,08—二挡拨叉,09五挡拨叉,010第二固定销,011—二挡卡环槽,012锁止销,013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014五倒挡卡环槽,015通孔,016第一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用于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8]本发明提供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一二挡拨叉轴01、五倒挡拨叉轴02、倒挡拨叉03、五挡拨叉09、五倒挡拨叉轴卡环06、锁止销012及回位弹簧07;在本申请中,一二挡拨叉轴与五倒挡拨叉轴的整体结构没有变化,同现技术的拨叉轴基本相同,在变速箱内的安装位置也相同。五挡拨叉同现技术的相同,没有变化。
[0029]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轴卡环04,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01上设置有一圈一二挡卡环槽011,所述一二挡拨叉轴卡环04卡入所述一二挡卡环槽011内,实现一二挡拨叉轴卡环04与一二挡拨叉轴01的轴向固定连接,实现换挡过程中一二挡拨叉轴卡环04与变速箱壳体端限位。
[0030]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08;所述一二挡拨叉08与所述一二挡拨叉轴01通过第二固定销01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一二挡拨叉轴01轴向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传递。
[0031]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上设置有一圈五倒挡卡环槽014;所述五倒挡拨叉轴卡环06卡入所述五倒挡卡环槽014内;保证五倒挡拨叉轴02向下运动挂五挡过程中带动倒挡拨叉03向下运动。
[0032]在所述倒挡拨叉03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穿孔;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活动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五挡拨叉09固定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上;所述回位弹簧07套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上;所述回位弹簧07的一端与所述倒挡拨叉03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五挡拨叉09固定;在空挡位置时,通过回位弹簧07进行支撑。
[0033]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01上设置有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上设置有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013。
[0034]在所述倒挡拨叉03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穿孔的通孔015;所述通孔015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锁止销012活动设置于所述通孔015内。
[0035]所述锁止销012的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内,另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013内。
[0036]在空挡位置时,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所述通孔015及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013相对设置。
[0037]所述五挡拨叉09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02通过第一固定销016固定连接。
[0038]见图3所示,当五倒挡拨叉轴02向上运动挂倒挡时,锁止销012在滑移力作用下向左移动伸入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内,此时倒挡拨叉03在锁止销012和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的共同作用下锁紧处于静止状态,并且锁止销012轴向给一二挡拨叉轴01—定的压紧力,使得挂倒挡过程中及挂上倒挡后的一二挡拨叉轴01无法轴向运动,形成挡位互锁。
[0039]在挂上倒挡后,回位弹簧07因五倒挡拨叉轴02的运动处于压缩状态,当进行倒挡回位至空挡时,五倒挡拨叉轴02向下运动,同时回位弹簧07提供一定的回位力。
[0040]当五倒挡拨叉轴02向下运动挂五挡过程中,此时五倒挡拨叉轴02带动五倒挡拨叉轴卡环06同时向下运动,五倒挡拨叉轴卡环06带动倒挡拨叉03同时向下运动,实现挂挡动作,此时锁止销012右移进入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013内,实现倒挡拨叉03与五倒挡拨叉轴02固定连接,实现挂挡动作,此时,倒挡拨叉03、五倒挡拨叉轴02及五挡拨叉09之间固定没有相对位移,此时,回位弹簧07也同时移动而不产生压缩。
[0041 ]当五挡摘挡过程中,倒挡拨叉03与五倒挡拨叉轴02整体向上运动,当锁止销012回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05位置时,为回到空挡位置,此过程中,锁止销012对五倒挡拨叉轴02提供轴向锁止力,形成挡位互锁作用。
[00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二挡拨叉轴、五倒挡拨叉轴、倒挡拨叉、五挡拨叉、五倒挡拨叉轴卡环、锁止销及回位弹簧; 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 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 在所述倒挡拨叉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穿孔;所述五倒挡拨叉轴穿过所述穿孔;所述五挡拨叉固定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 在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圈五倒挡卡环槽;所述五倒挡拨叉轴卡环卡入所述五倒挡卡环槽内; 所述回位弹簧套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上;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倒挡拨叉固定,另一端与所述五挡拨叉固定; 在所述倒挡拨叉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穿孔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穿孔连通;所述锁止销设置于所述通孔内; 所述锁止锁的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内,另一端活动式卡入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在空挡位置时,所述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所述通孔及所述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所述五挡拨叉与所述五倒挡拨叉轴通过第一固定销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所述一二挡拨叉与所述一二挡拨叉轴通过第二固定销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二挡拨叉轴卡环,在所述一二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圈一二挡卡环槽,所述一二挡拨叉轴卡环卡入所述一二挡卡环槽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互锁结构的拨叉轴,包括一二挡拨叉轴、五倒挡拨叉轴、倒挡拨叉、五挡拨叉、五倒挡拨叉轴卡环、锁止销及回位弹簧;在一二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在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在五倒挡拨叉轴上设置有一圈五倒挡卡环槽;五倒挡拨叉轴卡环卡入五倒挡卡环槽内。本发明通过锁止销、一二挡锁止销限位槽及五倒挡锁止销限位槽结构,使得在进行五挡或倒挡换挡过程中,通过锁止销的动作,保证了换挡的正常进行,并且通过回位弹簧的作用,使得回位所需要的力较小;并且在空挡位时实现一二挡拨叉轴与五倒挡拨叉轴的互锁。
【IPC分类】F16H63/32
【公开号】CN105546109
【申请号】CN201610045103
【发明人】王志强, 王涛, 孙晋松, 李光明, 于尧, 焦红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