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764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软管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软管夹具,其能够实现夹具的紧凑化,充分地确保卡止片的宽度而牢固地维持板簧主体扩径后的状态。该软管夹具(10)具有板簧主体(15),在一端部形成狭缝(18)和第1夹片(20),在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35)和第2夹片(40),在第1夹片(20)形成设置有卡止部(30)的卡止片(25),在第2夹片(40)形成卡合保持部(43)。并且,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第1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倾斜角度(θ)弯曲,并沿宽度方向向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25)的内侧面与卡合保持部(43)的形成区域的内侧面相远离。
【专利说明】
软管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管夹具,其在例如使用软管将汽车的配管彼此连接时进行使用。【背景技术】
[0002]当前广泛使用下述方法,S卩,在使用软管将汽车的配管彼此连接时,在呈管状的配管的端部外周套上挠性的软管,进而利用软管夹具紧固该软管外周,从而将软管固定于配管。
[0003]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软管夹具,该软管夹具具有环状的板簧主体,在其一端部形成沿周向的狭缝及沿外径方向而凸出的弓形状的第1夹片,在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该插入片插入至狭缝而沿周向进行滑动,第2夹片从该端部沿半径方向凸出至外侦I从弓形状的第1夹片的内侧向第2夹片伸出钩状的卡止片,并且在第2夹片设置有当卡止片卡合时保持该卡合状态的止动部。
[0004]并且,利用钳子等工具把持两个夹片而使它们沿周向接近,使第1夹片的卡止片与第2夹片卡合,通过利用止动部进行保持,从而维持板簧主体扩径后的状态。在将该状态的软管夹具配置于软管外周之后,通过使一对夹片沿周向接近,使钩状的卡止片脱离第2夹片的止动部,从而板簧主体弹性恢复而将软管紧固固定。此外,在使板簧主体从自由状态起进行扩径时或者从扩径状态起进行缩径时,插入片在狭缝内进行滑动,并且钩状的卡止片以错开插入片的侧方的方式进行移动。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02010/092702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0006]然而,汽车的配管多数设置于发动机室、燃料箱周边、地板下等相对空间不富余的部位,存在容易限制布局的倾向。因此,要求将配管彼此进行连接的软管夹具也变得更紧凑。
[000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软管夹具中,如果为了紧凑化而使软管夹具的板簧主体的板宽变窄,则在第1夹片形成的狭缝宽度变窄。并且,如果使狭缝宽度变窄,则在板簧主体的扩径/缩径时,不能确保为了钩状的卡止片以错开插入片的侧方的方式进行移动所需的、 卡止片与插入片之间的间隙,因此不得不使卡止片自身宽度变窄,其结果,卡止片的强度降低,有可能无法牢固地维持与第2夹片的卡合状态。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夹具,该软管夹具能够使板簧主体宽度变窄而实现夹具的紧凑化,并且还能够充分地维持卡止片等的强度。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软管夹具构成为,具有卷曲成环状而形成的板簧主体,在该板簧主体的一端部形成狭缝和第1夹片,该狭缝沿周向形成,该第1夹片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和第2夹片,该插入片插入至所述狭缝,能够在该狭缝内沿周向进行滑动,该第2夹片从该插入片的端部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与所述第I夹片相对地设置,如果从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使所述第I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接近,则所述板簧主体抵抗该弹力而进行扩径,该软管夹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I夹片形成卡止片,该卡止片从该第I夹片伸出,沿周向向所述第2夹片延伸,并且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沿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而凸出,能够与所述第2夹片的、和所述第I夹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进行卡合,在所述第2夹片形成卡合保持部,该卡合保持部在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和所述第I夹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卡合时,对该状态进行保持,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I夹片、所述第2夹片以及所述卡止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的靠所述宽度方向中心线侧的侧面与所述第2夹片的形成有所述卡合保持部的区域的靠所述宽度方向中心线侧的侧面相远离。
[0010]在本发明的软管夹具中优选为,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I夹片和/或所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与所述卡合部相远离。
[0011]在本发明的软管夹具中优选为,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卡止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与所述卡合部相远离。
[0012]在本发明的软管夹具中优选为,所述第I夹片、所述第2夹片以及所述卡止片的弯曲角度设定为,使得所述卡止片不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
[0013]在本发明的软管夹具中优选为,所述第I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弯曲。
[0014]在本发明的软管夹具中优选为,所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在该第2夹片形成的卡合保持部由凹部或孔构成。
[0015]本发明的另一种软管夹具构成为,具有卷曲成环状而形成的板簧主体,在该板簧主体的一端部形成狭缝和第I夹片,该狭缝沿周向形成,该第I夹片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和第2夹片,该插入片插入至所述狭缝,能够在该狭缝内沿周向进行滑动,该第2夹片从该插入片的端部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与所述第I夹片相对地设置,如果从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使所述第I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接近,则所述板簧主体克服该弹力而进行扩径,该软管夹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卡止片,该卡止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I夹片进行卡合的卡止部,在所述第I夹片形成卡合保持部,该卡合保持部在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卡合时对该状态进行保持,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I夹片、所述第2夹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
[0016]在上述本发明的另一种软管夹具中优选为,所述卡止片是将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插入片的一部分切割并翻起而形成的,所述卡止片的前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该卡止部进行卡合的所述卡合保持部形成在所述第I夹片的、和第2夹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0017]在上述本发明的另一种软管夹具中优选为,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卡止片与所述第1夹片的设置有卡合保持部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板簧主体的沿宽度方向相反侧的侧部。
[0018]发明的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从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抵抗弹力而使第1夹片及第2夹片接近,通过使卡止片沿宽度方向偏移而使该卡止部与第2夹片的相反面卡合,从而利用卡合保持部保持该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在板簧主体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而挠曲的状态下,维持扩径后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将软管夹具配置于软管外周,利用钳子等工具钳夹第1夹片和第2 夹片而使它们接近,使卡止片的卡止部相对于卡合保持部而沿宽度方向偏移,在解除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之后,通过使第1夹片和第2夹片相远离,从而利用板簧主体的弹性恢复力而使插入片在狭缝内滑动,板簧主体进行缩径,能够将软管紧固地固定于管子等。
[0020]并且,在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第1夹片、第2夹片以及卡止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侧的侧面与第2夹片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的区域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侧的侧面相远离,因此即使减小板簧主体的宽度,插入片进行滑动移动的狭缝的宽度变小,也能够一边保持第2夹片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的区域的侧面与错开其侧方而移动的卡止片的侧面之间的间隙,一边确保卡止片的宽度而得到充分的刚性。其结果,能够一边实现夹具的紧凑化,一边牢固地维持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卡合而使得板簧主体扩径后的状态。
[0021]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软管夹具中,第1夹片、第2夹片相对于与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因此如果使卡止片与卡合保持部卡合而从保持扩径的状态起,钳夹第1夹片和第2夹片而使它们接近,则第1夹片、第2夹片在沿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而相互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因此即使不设置辅助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解除的构造,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解除。其结果,能够使板簧主体的宽度变窄,且确保卡止片的宽度而得到充分的刚性,因此能够一边实现夹具的紧凑化,一边牢固地维持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卡合而使得板簧主体扩径后的状态。【附图说明】[〇〇22]图1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一个实施方式,是在缩径状态下的斜视图。
[0023]图2是该软管夹具的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〇〇24]图3是表示将该软管夹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5]图4是使该软管夹具的卡止片与第2夹片卡合而扩径的状态的斜视图。
[0026]图5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0027]图6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主视图。
[0028]图7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
[0029]图8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左视图。[〇〇3〇]图9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右视图。[〇〇31]图10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在缩径状态下的斜视图。
[0032]图11是该软管夹具的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
[0033]图12是表示将该软管夹具展开成平面状的状态的说明图。
[0034]图13是使该软管夹具的卡止片与第2夹片卡合而扩径的状态的斜视图。
[0035]图14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0036]图15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
[0037]图16表示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是在缩径状态下的斜视图。
[0038]图17是该软管夹具的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
[0039]图18是使该软管夹具的卡止片与第2夹片卡合而扩径的状态的斜视图。
[0040]图19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要部放大斜视图。
[0041 ]图20是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下的俯视图。
[0042]图21是从该软管夹具的扩径状态将卡止片与第2夹片的卡合解除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0043]图22表示该软管夹具的变形例,是要部放大俯视图。
[0044]图23表示该软管夹具的另一个变形例,是要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参照图1?10,对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如图1及图4所示,本发明的软管夹具10(下面称为“夹具10”)将套在呈管状的配管P的一端部的软管H的外周紧固,用于将软管H固定于配管P。
[0047]本实施方式中的夹具10是通过将图3所示的带状的金属板冲裁弯曲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具有卷曲成环状而形成的板簧主体15。
[0048]在板簧主体15的一端部,沿周向以规定长度形成有狭缝18。通过在该狭缝18的前端侧弯折板簧主体15的一端部,从而形成沿半径方向凸出至外侧、并且呈弓形形状的第I夹片20。
[0049]另一方面,在板簧主体15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插入片35,该插入片35插入至所述狭缝18内,并且在板簧主体15扩径或缩径时,沿周向在狭缝18内滑动。该插入片35的前端的稍靠前的部分被切除至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大致一致的位置,形成朝向所述卡止片25侧的一侧部36。
[0050]并且,包含该一侧部36在内的插入片35的端部沿板簧主体15的半径方向弯折至外侦U,形成与所述第I夹片20相对地设置的第2夹片40。从该第2夹片40的凸出的前端部向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靠近卡止片25的方向)凸出设置有凸片41,从而容易利用工具T钥'夹弟2夹片40。
[0051 ]板簧主体15构成为,在其自由状态下,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沿周向远离而进行缩径(参照图1及图2),在抵抗板簧主体15的弹力而使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沿周向接近时进行扩径(参照图4?图9)。此外,在板簧主体15的周向中间部形成有多个长形孔17,实现应力分布的均等化(参照图1及图3)。
[0052]如图1、2、5所示,在所述第I夹片20经由弯折部23而形成有与所述第2夹片40卡合的卡止片25。具体地说,从呈弓形状的第I夹片20的上壁部21的、沿宽度方向靠近一侧部的下表面而伸出基部27,从该基部27的下端部经由弯折部23向第2夹片40而沿周向延伸设置卡止片25。[〇〇53]该卡止片25的伸出方向的最前端部25a呈倒圆角为圆弧状的形状(参照图2),并且包含该最前端部25a在内的卡止片25的前端部向板簧主体15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参照图 6),防止利用钳子、镊子等工具T(参照图6)误钳夹卡止片25的最前端部25a。[〇〇54]另外,在卡止片25的基部27的、靠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侧的侧缘,形成有向第1夹片20侧沿宽度方向扩展的锥形部27a(参照图2及图3)。该锥形部27a为如下部分,即, 从板簧主体15扩径后的状态起(参照图5及图7),在使第1夹片20和第2夹片40接近时,该锥形部27a与第2夹片40接触而使该第2夹片40以远离卡止片25的方式沿宽度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在卡止片25的基部27形成有通孔27b,从而容易弯折形成卡止片25。[〇〇55]并且在卡止片25的伸出方向的前端部设置有卡止部30,该卡止部3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凸出为钩状,能够与第2夹片40的和第1夹片20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进行卡合(参照图2、5、7)。作为该卡止部30的凸出方向前端,从第1夹片20侧的端面凸出设置有卡止凸起31。另外,如图2所示,卡止部30的第2夹片40侧的侧缘32呈向所述最前端部25a 逐渐地变窄的锥形形状。[〇〇56]如图5?8所示,在第2夹片40的、和所述第1夹片20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下面称为“第2夹片40的外表面”),设置有沿第2夹片40的厚度方向由规定深度的凹部构成的卡合保持部43。所述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与形成该凹部的卡合保持部43的内周缘卡合,并且该卡止凸起31被保持在卡合保持部43的凹部内,从而保持第2夹片40与卡止片25 的卡止部30的卡合状态(参照图5及图7)。此外,卡合保持部43也可以为沿板厚方向将第2夹片40贯通的孔、或对卡止部3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凸起形状等,只要是能够保持第2夹片40与卡止部30的卡合状态的形状即可,但优选为所述的凹部或贯通的孔。[〇〇57]另外,如图2所示,第2夹片40的所述卡合保持部43所在部分的内侧面在板簧主体 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的第1夹片20的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而沿宽度方向偏移,在沿周向观察时形成在不相重叠的位置。[〇〇58]并且,通过使两个夹片20、40彼此沿周向接近,并使板簧主体15沿宽度方向挠曲以使得卡止凸起31与卡合保持部43对准而使卡止凸起31与卡合保持部43卡合,从而板簧主体 15保持为扩径后的状态(参照图4?9)。[〇〇59]另一方面,在通过使卡止凸起31与卡合保持部43卡合从而板簧主体15保持扩径的状态下,如果利用工具T钳夹两个夹片20、40而使它们进一步沿周向接近,则卡止凸起31从卡合保持部43脱离,第2夹片40的卡合保持部43所在部分的内侧边与卡止片25的基部27的锥形部27a滑动接触,第2夹片40沿宽度方向移动而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挠曲被校正, 在沿周向观察时,第2夹片40的内侧边与卡止片25在不相重叠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使两个夹片20、40沿相互远离的方向而打开,从而第2夹片40穿过卡止片25的侧方,插入片35在狭缝18内滑动,板簧主体15进行缩径。
[0060]并且,在该夹具10中,如图2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第1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不是以直角弯曲。[0061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将第1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设为L时,该夹具10的第1夹片20及第2夹片40分别沿相对于所述直角的方向L以规定的角度Θ倾斜后的线而弯曲。
[0062]此外,在图2中利用假想线(双点划线)记载了将第I夹片及第2夹片沿直角的方向L弯曲的情况下(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而弯曲成直角的情况下)的第I夹片20Α、第2夹片40Α以及卡止片25Α。
[0063]这样,成为如下构造,S卩,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而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从而向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25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与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相远离。
[0064]由此如图2所示,充分地确保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内侧面(第I夹片20侧)、与错开其侧方而移动的卡止片25的内侧面(第2夹片40侧)之间的间隙S。此夕卜,如假想线所示,在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而弯曲成直角的情况下,两者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接近,不能充分地确保上述间隙。
[006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沿着与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而成直角的方向L相对地以相同的倾斜角度Θ倾斜的线而弯曲,由此,如图7所示,在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沿周向接近时,它们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
[006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倾斜角度Θ设定为,卡止片25不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参照图2)。此外,也可以将第I夹片或第2夹片的倾斜角度设定为,卡止片不从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倾斜角度Θ代表在使第I夹片、第2夹片以及卡止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而弯曲时,为了扩大所述间隙S而使得它们弯曲的角度。
[0067]另外,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的倾斜角度Θ也可以相互不同。此外,在使两个夹片20、40弯曲的情况下,必须为相同的弯曲方向。
[0068]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能够如上述那样地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的弯曲范围R(斜线所示的范围)。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但也可以为第I夹片20或第2夹片40中的一者以上述倾斜的角度弯曲,并且,也可以为卡止片25以上述倾斜的角度弯曲。即,成为如下构造即可:第I夹片20、第2夹片40以及卡止片25的至少一个如上所述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向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25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与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相远离。此外,在后述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图10?15)中说明卡止片25进行弯曲的情况。
[007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I夹片20伸出卡止片25,该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与第2夹片40卡合,但不限定于该方式。即,也可以为,在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或第I夹片中的一者,形成设置有卡止部的卡止片,在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或第I夹片中的另一者,形成当卡止片的卡止部卡合时保持该状态的卡合保持部。此外,在后述的又一个实施方式(参照图16?23)中说明在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卡止片的方式。
[0071]下面,对使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夹具10而将由橡胶等材料构成的挠性的软管H紧固固定于管子等配管P时的顺序进行说明。
[0072]如图1所示,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互远离,板簧主体15成为自由状态而进行了缩径,从缩径后的状态起,利用钳子、镊子等工具T(参照图6)钳夹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抵抗板簧主体15的弹性恢复力而逐渐沿周向进行夹压。并且,使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凸出至第2夹片40的外表面侧,并使板簧主体15沿宽度方向挠曲以使得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与形成凹部的卡合保持部43对准,使卡止凸起31与卡合保持部43卡合(参照图7、8)。其结果,利用卡合保持部43保持卡合保持部43与卡止凸起31的卡合状态,如图3?9所示,能够在板簧主体15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挠曲的状态下,维持将该板簧主体15扩径后的状态。
[0073]在该状态下,在包覆于配管P的一端部外周的软管H的外周配置夹具10。并且,如图6所示,利用钳子、镊子等工具T而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使两个夹片20、40彼此沿周向逐渐地接近。
[0074]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相同的倾斜角度Θ弯曲,因此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大致平行地进行配置(参照图7),如上所述,在为了解除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与卡合保持部43的卡合而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时,能够使两个夹片20、40容易钳夹。
[007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使得卡止片25不会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因此如上所述,在为了解除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与卡合保持部43的卡合而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时,工具T难以卡挂于卡止片25,能够顺利地进行板簧主体15的缩径作业。另外,由于卡止片25不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一侧部外缘凸出,因此不妨碍后述的夹具10的紧凑化。
[0076]如此,如果利用工具T进行钳夹而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彼此沿周向接近,则卡止凸起31从卡合保持部43脱离。
[0077]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倾斜的倾斜角度Θ弯曲,该卡合保持部43形成为凹部(参照图6及图7),因此,如果为了使扩径后的状态的板簧主体15进行缩径而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则能够使卡止片25的卡止凸起31从卡合保持部43沿斜向滑动而容易脱离,能够提高板簧主体15的缩径作业的作业性。此外,在卡合保持部43为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同样的效果。
[0078]并且,如上所述,在使卡止片25的卡止凸起31从第2夹片40的卡合保持部43脱离之后,如果还使两个夹片20、40彼此接近,则第2夹片40—边与卡止片25的锥形部27a滑动接触,一边被引导而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第2夹片40远离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其结果,如图2所示,在沿周向观察时,第2夹片40的内侧边与卡止片25具有间隙S而处于互不干扰的位置。
[0079]但是,在未设置上述这种锥形部27a的情况下,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的与卡止片25相反侧的一侧面和第2夹片40的凸片41,使第2夹片40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偏移,能够使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从卡合保持部43脱离。在该情况下,卡止片25设定为不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因此工具T难以卡挂于卡止片25,能够容易地钳夹第I夹片20的一侧面和第2夹片40的凸片41,能够顺利地进行板簧主体15的缩径作业。
[0080]如上所述,使卡止片25的卡止凸起31从卡合保持部43脱离,沿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第2夹片40远离卡止片25,在使第2夹片40移动至与第I夹片20的卡止片25互不干扰的位置之后,如果将工具T逐渐地打开而使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展开而远离,则能够利用板簧主体15的弹性恢复力,使得插入片35在狭缝18内滑动,板簧主体15进行缩径而将软管H紧固地固定于配管P。
[0081]并且,在该夹具10中,如图2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成为如下构造,即,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倾斜的倾斜角度Θ弯曲,向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25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与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相远离,因此能够确保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内侧面与错开其侧方而移动的卡止片25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S较大。
[0082]其结果,即使减小板簧主体15的宽度,插入片35进行滑动移动的狭缝18的宽度变小,也能够一边保持第2夹片40与卡止片25的间隙S,一边确保卡止片25的宽度而得到足够的强度,因此能够一边实现夹具10的紧凑化,一边牢固地维持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与卡合保持部43卡合而使得板簧主体15扩径后的状态,并且能够可靠地进行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与卡合保持部43的卡合解除作业。
[0083]另外,由于能够使板簧主体15的宽度变窄,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所使用的金属板而不造成浪费,能够提尚广品的成品率。
[0084]并且,该夹具10与如图2的假想线所示的、使第I夹片20A、第2夹片40A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而弯曲成直角所形成的夹具相比,在所使用的金属板没有差异,只是在该夹具10的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的弯曲方面,如上所述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形成,为不是以直角弯曲,因此制造简单且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008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这种的比较简单的构造,能够确保第2夹片40与卡止片25的间隙S。此外,在使第I夹片20或第2夹片40中的一者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同样的效果。
[0086]在图10?15中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0087]在本实施方式的软管夹具1a(下面称为“夹具10a”)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卡止片25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不是以直角弯曲。
[0088]S卩,卡止片25从第I夹片20的基部27的下端部经由弯折部23而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将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设为L时,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分别沿所述直角的方向L而弯曲,另一方面,所述卡止片25沿相对于所述直角的方向L以规定的角度Θ倾斜后的线而弯曲。其结果,卡止片25向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卡止片25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与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靠宽度方向中心线C侧的侧面相远离。
[0089]此外,在图12中示出了能够使卡止片25如上述那样地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的弯曲范围R。
[0090]该软管夹具1a从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抵抗弹力而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接近,通过使卡止片25沿宽度方向偏移而使该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与第2夹片40的相反面的卡合保持部43卡合,从而利用卡合保持部43保持该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在板簧主体15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而挠曲的状态下,维持扩径后的状态(参照图13?15)。
[0091]在该状态下,如果软管夹具1a配置于软管H的外周,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而使它们接近,则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卡止部30的卡止凸起31与卡合保持部43的卡合被解除,第2夹片40—边与卡止片25的锥形部27a滑动接触,一边被引导而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进行移动,以使得第2夹片40远离卡止片25的卡止部30,沿周向观察时,第2夹片40的内侧边与卡止片25处于具有间隙S而互不干扰的位置。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相远离,从而能够利用板簧主体15的弹性恢复力而使插入片35在狭缝18内滑动,板簧主体15进行缩径而将软管H紧固地固定于配管P。
[009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卡止片25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以规定的倾斜角度Θ弯曲这种比较简单的构造,能够充分地确保第2夹片40的形成有卡合保持部43的区域的内侧面与错开其侧方而移动的卡止片25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11)。此外,如果将所述倾斜角度Θ设定为使得卡止片25不从板簧主体15的侧方凸出至外侧的范围,则不妨碍板簧主体15的紧凑化。
[0093]在图16?22中示出了本发明涉及的软管夹具的又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对与所述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
[0094]如图16及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软管夹具1b(下面称为“夹具10b”)中,在板簧主体15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插入片35的一部分被切割并翻起,形成了卡止片37,该卡止片37的前端部形成卡止部37a。
[0095]另外,如图17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卡止片37与第I夹片20的设置有后述的卡合保持部29的部分设置于板簧主体15的沿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侧部。
[0096]另一方面,如图18及图19所示,在第I夹片20的、和所述第2夹片40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即“第I夹片20的外表面”),设置有当所述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卡合时保持该状态的卡合保持部29。
[0097]另外,如图19及图21所示,上述卡合保持部29设置于从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部的、第I夹片20的上壁部21的下表面而伸出的基部27,且为该第I夹片20的外表面侧。并且如图17所示,在呈弓形状的第I夹片20的上述基部27与沿宽度方向的一侧片26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卡止片37穿过的空隙28。
[0098]并且,在该夹具1b中,如图17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第2夹片4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不是以直角弯曲。
[0099]S卩,如图17所示,将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设为L时,第I夹片20及卡止片37分别沿所述直角的方向L而弯曲,另一方面,第2夹片40沿相对于所述直角的方向L以规定的角度Θ倾斜后的线而弯曲。
[0100]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倾斜角度Θ代表在使第I夹片、第2夹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而弯曲时,以第2夹片40的远离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一侧的侧面A、或者第I夹片40的位于与所述第2夹片40的侧面A相反侧的侧面B逐渐地远离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的方式而进行弯曲的角度。
[0101]此外,也可以使所述第1夹片2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成直角的方向L弯曲规定角度。
[0102]并且,该夹具10b从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抵抗弹力而使第1夹片20及第 2夹片40接近,使卡止片37穿过所述空隙28而移动至第1夹片20的外表面侧,并且使该卡止片37沿宽度方向偏移而使该卡止部37a与第1夹片20的卡合保持部29卡合,从而利用该卡合保持部29保持该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在板簧主体15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而挠曲的状态下, 维持扩径后的状态(参照图18?20)。[〇1〇3]在该状态下,如果夹具l〇b配置于软管H的外周,利用工具T钳夹第1夹片20和第2夹片40而使它们接近,则如图20所示,施加于倾斜的第2夹片40的、由工具T产生的夹紧力F1作用于第2夹片40的宽度方向一端部。
[0104]这样,以绕如图18及图20所示的第2夹片40的旋转中心S(在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上、且为该板簧主体15的沿周向与第2夹片40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如图20所示的弯曲力矩M作用于第2夹片40,因此第2夹片40自然向沿远离第1夹片20的方向进行移动,以辅助位于第2夹片40侧的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第1夹片20侧的卡合保持部29的卡合解除,能够使两个夹片20、40在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相互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
[0105]其结果,即使在板簧主体15的狭缝18的内部不设置辅助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卡合保持部的卡合解除的构造(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在第1夹片20设置的锥形部27a等),如图21所示,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卡合保持部29的卡合解除。其结果, 能够使板簧主体15的宽度变窄,且确保卡止片25的宽度而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度,因此能够一边实现夹具l〇b的紧凑化,一边牢固地维持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与卡合保持部29卡合而使得板簧主体15扩径后的状态。
[010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37是将在板簧主体15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插入片35 的一部分切割并翻起而形成的,其前端部形成卡止部37a,该卡止部37a所卡合的卡合保持部29形成于第1夹片20的、和所述第2夹片40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因此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夹具l〇、l〇a相比,能够使第1夹片20与第2夹片40的卡合构造比较简单,即便使板簧主体 15宽度变窄,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卡止片37的宽度而提高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卡合保持部29的保持强度,该夹具10、10a形成为如下构造,S卩,卡止片25从第1夹片20伸出,使卡止片 25的卡止部30与第2夹片40的、与第1夹片20的相对面的相反侧的面进行卡合。
[0107]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卡止片37与第1夹片20的设置有卡合保持部29的部分设置于沿板簧主体 15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侧的侧部,因此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卡合保持部29保持卡合,从板簧主体15扩径后的状态起,利用工具T钳夹第1夹片20和第2夹片40而使它们接近时,使第1 夹片20及第2夹片40容易在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远离的方向上进行位置偏移,能够使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容易从卡合保持部29解除,能够使板簧主体15宽度更窄。
[010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簧主体15的另一端部的插入片35设置卡止片37而与第1夹片20的卡合保持部29保持卡合,但不限定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在第1夹片或板簧主体另一端部的第2夹片中的一者,将卡止片形成为切割并翻起的形状,在第1夹片或板簧主体另一端部的第2夹片中的另一者,形成与该卡止片进行卡合的、同样呈切割并翻起的形状的卡合保持部。
[010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弯曲第2夹片40,但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使第I夹片20及第2夹片40两者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不是以直角弯曲。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夹具1b配置于软管H的外周,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而使它们接近,则如图22所示,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由工具T产生的夹紧力Fl作用于向斜外侧偏移的方向,因此两个夹片20、40在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相互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顺利地实现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卡合保持部29的卡合解除。
[0110]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也可以在板簧主体15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不使第2夹片40弯曲,而是仅使第I夹片40相对于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以倾斜的角度弯曲,而不是以直角弯曲。
[0111]在该情况下,如果将夹具1b配置于软管H的外周,利用工具T钳夹第I夹片20和第2夹片40而使它们接近,则如图23所示,以绕第I夹片20的旋转中心S(在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上、且为该板簧主体15的沿周向与第I夹片20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如图23所示的弯曲力矩M作用于第I夹片20,因此第I夹片20沿远离第2夹片40的方向而进行移动,能够使两个夹片20、40在沿板簧主体15的宽度方向而相互远离的方向上进行移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顺利地实现卡止片37的卡止部37a与卡合保持部29的卡合解除。
[0112]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能有各种变形的实施方式,这种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113]标号的说明
[0114]10,10a,10b软管夹具(夹具)
[0115]15板簧主体
[0116]17长形孔
[0117]18 狭缝
[0118]20第I夹片
[0119]25卡止片
[0120]29卡合保持部
[0121]30卡止部
[0122]31卡止凸起
[0123]35插入片
[0124]37卡止片
[0125]37a卡止部
[0126]40 夹片
[0127]43卡合保持部
[0128]C宽度方向中心线
【主权项】
1.一种软管夹具,其构成为,具有卷曲成环状而形成的板簧主体,在该板簧主体的一端部形成狭缝和第1夹片,该狭缝沿周向形成,该第1夹片沿半径方 向向外侧弯曲,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和第2夹片,该插入片插入至所述狭缝,能够在 该狭缝内沿周向进行滑动,该第2夹片从该插入片的端部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与所述第 1夹片相对地设置,如果从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使所述第1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接近,则所述 板簧主体抵抗该弹力而进行扩径,该软管夹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夹片形成卡止片,该卡止片从该第1夹片伸出,沿周向向所述第2夹片延伸, 并且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沿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而凸出,能够与所述第2夹片的、 和所述第1夹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进行卡合,在所述第2夹片形成卡合保持部,该卡合保持部在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与和所述第1夹 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卡合时,对该状态进行保持,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1夹片、所述第 2夹片以及所述卡止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 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的靠所述宽度方 向中心线侧的侧面与所述第2夹片的形成有所述卡合保持部的区域的靠所述宽度方向中心 线侧的侧面相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1夹片和/或所 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 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与所述卡合保持部相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卡止片相对于与 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 侧伸出,以使得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与所述卡合保持部相远离。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所述第1夹片、所述第2夹片以及所述卡止片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使得所述卡止片不从 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外缘凸出。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所述第1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 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弯曲。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者5中任一项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所述第2夹片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 曲,在该第2夹片形成的卡合保持部由凹部或孔构成。7.—种软管夹具,其构成为,具有卷曲成环状而形成的板簧主体, 在该板簧主体的一端部形成狭缝和第I夹片,该狭缝沿周向形成,该第I夹片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 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插入片和第2夹片,该插入片插入至所述狭缝,能够在该狭缝内沿周向进行滑动,该第2夹片从该插入片的端部沿半径方向向外侧弯曲,与所述第I夹片相对地设置, 如果从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起使所述第I夹片及所述第2夹片接近,则所述板簧主体抵抗该弹力而进行扩径, 该软管夹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形成卡止片,该卡止片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I夹片进行卡合的卡止部,在所述第I夹片形成卡合保持部,该卡合保持部在所述卡止片的卡止部卡合时,对该状态进行保持, 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第I夹片、所述第2夹片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与所述板簧主体的宽度方向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以倾斜的角度弯曲。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 所述卡止片是将在所述板簧主体的另一端部设置的所述插入片的一部分切割并翻起而形成的,所述卡止片的前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 该卡止部进行卡合的所述卡合保持部形成在所述第I夹片的、和第2夹片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软管夹具,其中, 在所述板簧主体缩径后的自由状态下沿半径方向从外侧观察时,所述卡止片与所述第I夹片的设置有卡合保持部的部分设置在所述板簧主体的沿宽度方向相反侧的侧部。
【文档编号】F16L33/10GK105980757SQ201580007181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4日
【发明人】相原正博, 袖山健
【申请人】百乐仕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