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78868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减震装置的主要应用于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颠簸振动时,以缓解路面带来的冲击,吸收由于路面颠簸产生的振动,提高汽车的舒适性。
[0003]传统汽车减震装置只能实现单向减震,减震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需要其他辅助减震装置共同作用,造成设计上冗杂;如果减震装置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行驶,需要整体更换减震装置,维护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能够实现多维度共同减震的多为汽车减震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壳体、压杆、顶板、弹性元件、底板、液压缸和活塞杆;
[0006]所述底板固定在壳体底面,所述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压杆一端连接,所述压杆另一端穿过壳体上表面;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壳体侧壁上,通过活塞杆与弹性元件相连。
[0007]优选地,还包括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置于由顶板、底板和弹性元件构成的腔体内部,所述主弹簧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内壁连接。
[0008]优选地,若干所述液压缸均匀分布在壳体侧壁上且通过活塞杆与弹性元件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弧形片状结构,且若干所述弹性元件分别在顶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勾分布。
[0011 ]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单向震源通过弹性元件以及多维度液压缸共同作用的结构设计,从多个维度同时对震源进行分散,减震过程稳定,同时单个液压缸所受的承载力降低,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寿命具有保障,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廉,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路面震感,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A面剖切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壳体,2-压杆,3-顶板,4-弹性元件,5-底板,6_液压缸,7_活塞杆,8_主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7]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压杆2、顶板3、弹性元件4、底板5、液压缸6和活塞杆7 ;所述底板5固定在壳体I底面,所述弹性元件4两端分别连接顶板3的下表面和底板5的上表面,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与压杆2 —端连接,所述压杆2另一端穿过壳体I上表面;所述液压缸6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通过活塞杆7与弹性元件4相连。还包括主弹簧8,所述主弹簧8置于由顶板3、底板5和弹性元件4构成的腔体内部,所述主弹簧8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4内壁连接。
[0018]实施例一:
[0019]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压杆2、顶板3、弹性元件4、底板5、液压缸6和活塞杆7 ;所述底板5固定在壳体I底面,所述弹性元件4两端分别连接顶板3的下表面和底板5的上表面,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与压杆2 —端连接,所述压杆2另一端穿过壳体I上表面;所述液压缸6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通过活塞杆7与弹性元件4相连。还包括主弹簧8,所述主弹簧8置于由顶板3、底板5和弹性元件4构成的腔体内部,所述主弹簧8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4内壁连接。这里,壳体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弹性元件4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若干所述液压缸6均匀分布在壳体I侧壁上且通过活塞杆7与弹性元件4连接。
[0020]实施例二:
[0021]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包括壳体1、压杆2、顶板3、弹性元件4、底板5、液压缸6和活塞杆7 ;所述底板5固定在壳体I底面,所述弹性元件4两端分别连接顶板3的下表面和底板5的上表面,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与压杆2 —端连接,所述压杆2另一端穿过壳体I上表面;所述液压缸6固定在壳体I侧壁上,通过活塞杆7与弹性元件4相连。还包括主弹簧8,所述主弹簧8置于由顶板3、底板5和弹性元件4构成的腔体内部,所述主弹簧8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4内壁连接。这里,壳体可以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弹性元件为弧形片状结构,且若干所述弹性元件分别在顶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匀分布;若干所述液压缸6均勾分布在壳体I侧壁上且通过活塞杆7与弹性元件4连接。
[00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压杆、顶板、弹性元件、底板、液压缸和活塞杆;所述底板固定在壳体底面,所述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压杆一端连接,所述压杆另一端穿过壳体上表面;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壳体侧壁上,通过活塞杆与弹性元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弹簧,所述主弹簧置于由顶板、底板和弹性元件构成的腔体内部,所述主弹簧两端分别与弹性元件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液压缸均匀分布在壳体侧壁上且通过活塞杆与弹性元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筒状结构,且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弧形片状结构,且若干所述弹性元件分别在顶板下表面和底板上表面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维汽车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压杆、顶板、弹性元件、底板、液压缸和活塞杆;所述底板固定在壳体底面,所述弹性元件两端分别连接顶板的下表面和底板的上表面,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压杆一端连接,所述压杆另一端穿过壳体上表面;所述液压缸固定在壳体侧壁上,通过活塞杆与弹性元件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将单向震源通过弹性元件以及多维度液压缸共同作用的结构设计,从多个维度同时对震源进行分散,减震过程稳定,同时单个液压缸所受的承载力降低,有效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廉,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路面震感,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IPC分类】F16F13-00
【公开号】CN204387197
【申请号】CN201520017478
【发明人】曹景升
【申请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