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腔设置在泵盖上的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12910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转子腔设置在泵盖上的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栗,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式嵌入设计的转子腔设置在栗盖上的机油栗。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市场对轻型卡车的需求较大,而轻型卡车上应用与柴油机上的机油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柴油机上应用的机油栗,由于机油栗采用栗体栗盖结合安装,易引发机件漏油问题,而且间隙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机油栗,由于机油栗均采用栗体、栗盖结合安装,易引发机件漏油问题,而且间隙难以控制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省略机油栗的栗壳,将转子腔直接设置在栗盖上,并采用一体式嵌入方式将栗盖插入到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内。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满足新型柴油机轻量化,结构小型化要求的重量轻,结构紧凑和快速安装的机油栗。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转子腔设置在栗盖上的机油栗,包括栗盖、内转子、外转子和栗轴;
[0008]栗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转子腔,转子腔的深度等于转子的厚度;转子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进油槽的深度为1-1.5mm,出油槽的深度为1_1.5mm ;进油槽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出油槽同样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栗盖上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定位栗轴的支撑盲孔;转子腔的腔壁的外表面为定位面,定位面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直接镶嵌连接;
[0009]内转子和外转子相配合后装入转子腔内;
[0010]栗轴插入内转子,且与内转子相配合段为过盈配合;栗轴的一端插入栗盖上支撑盲孔内,另一端头上设置有接插件;接插件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主轴相卡合成一个整体。
[0011]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栗盖为铝合金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栗盖其主要为了减轻整体的重量。
[0012]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栗盖的外端面上外凸设置有用于提高栗盖强度的加强筋。
[0013]本实用新型中的柴油机为现有技术中应用于轻型卡车上的柴油机,具体的结构和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不做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柴油机机体、柴油机齿轮室和柴油机齿轮室主轴均为柴油机内的零部件。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机油栗取消了栗壳简化了机油栗结构,节省了发动机空间。
[0016]2、本机油栗取消了栗体,加大栗盖,采取栗盖直接与柴油机机体镶嵌连接,内转子、外转子置于栗盖上的转子腔内,以转子腔腔壁上的定位面直接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同时根除了传统机油栗漏油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柴油机的润滑可靠性,栗盖采用新型铝合金材料,质量轻,强度高,抗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7]3、同时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栗盖,有效地减轻了机油栗整体的重量,提高了本机油栗强度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未画出柴油机)。
[0019]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0]图3是栗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栗盖,2、内转子,3、外转子,4、转子腔,5、进油槽,6、出油槽,7、栗轴,8、支撑盲孔,9、接插件,10、定位面,1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3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实施例:
[0026]本实施例以DK32型号的机油栗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机油栗的剖视图;本机油栗包括栗盖1、内转子2、外转子3和栗轴7。
[0028]本实施例机油栗与柴油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栗盖I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转子腔4,转子腔4的深度等于转子的厚度;转子腔4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油槽5和出油槽6,进油槽5的深度优选为1_,出油槽6的深度优选为1_ ;进油槽5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出油槽6同样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栗盖I上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定位栗轴7的支撑盲孔8 ;转子腔4的腔壁的外表面为定位面10,定位面10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直接镶嵌连接。本实施例机油栗取消了栗体,加大栗盖,以转子腔4腔壁上的定位面10直接与柴油机机体定位,精度大大提高,同时根除了传统机油栗漏油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柴油机的润滑可靠性。内转子2和外转子3相配合后装入转子腔4内;栗轴7插入内转子2,且与内转子2相配合段为过盈配合;栗轴7的一端插入栗盖I上支撑盲孔8内,另一端头上设置有接插件9 ;接插件9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主轴相卡合成一个整体。如图3所示。
[0029]本实施例中的栗盖I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铝合金材料制成;有效地减轻整体的重量;同时栗盖I的外端面上外凸设置有用于提高栗盖强度的多个加强筋11,加强筋11均匀布置有利于受力均匀。如图2所示。
[0030]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1]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转子腔设置在栗盖上的机油栗,其特征在于,包括栗盖(I)、内转子(2)、外转子(3)和栗轴(7); 栗盖(I)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转子腔(4),转子腔(4)的深度等于转子的厚度;转子腔(4)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油槽(5)和出油槽(6),进油槽(5)的深度为1-1.5mm,出油槽(6)的深度为1-1.5mm ;进油槽(5)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出油槽(6)同样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进油孔相通;栗盖(I)上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定位栗轴(7)的支撑盲孔(8);转子腔(4)的腔壁的外表面为定位面(10),定位面(10)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直接镶嵌连接; 内转子(2)和外转子(3)相配合后装入转子腔(4)内; 栗轴(7)插入内转子(2),且与内转子(2)相配合段为过盈配合;栗轴(7)的一端插入栗盖(I)上支撑盲孔(8)内,另一端头上设置有接插件(9);接插件(9)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主轴相卡合成一个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腔设置在栗盖上的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栗盖(I)为铝合金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子腔设置在栗盖上的机油栗,其特征在于,栗盖(I)的外端面上外凸设置有用于提高栗盖强度的加强筋(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子腔设置在泵盖上的机油泵;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机油泵,由于机油泵均采用泵体、泵盖结合安装,易引发机件漏油问题,而且间隙难以控制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转子腔设置在泵盖上的机油泵,包括泵盖、内转子、外转子和泵轴;泵盖的内端面上设置有转子腔,转子腔的深度等于转子的厚度;转子腔的底面上设置有进油槽和出油槽,转子腔的腔壁的外表面为定位面,定位面与安装使用时柴油机机体上的柴油机齿轮室直接镶嵌连接;内转子和外转子相配合后装入转子腔内;泵轴插入内转子;泵轴的一端插入泵盖上支撑盲孔内,另一端头上设置有接插件。
【IPC分类】F16N13/20
【公开号】CN204922470
【申请号】CN201520425593
【发明人】史祥龙, 童建
【申请人】南京创新机油泵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