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本体,本体中部设置有条形槽,本体上下端面分别同轴设置有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本体靠近上端设置有贯穿本体侧壁且与上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本体靠近下端对称设置两个均与下连接孔连通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平行设置;条形槽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条形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条形槽连通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有利于纵向连接部件贯穿通过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进而通过条形槽和条形孔调试固定纵向连接部件,也可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横向连接部件,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插销卡接下连接孔内的纵向连接部件,实现多种纵向、横向连接部件连接的固定,提高了统一规格生产效率和连接效率。
【专利说明】
连接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支架。
【背景技术】
[0002]连接支架主要用于不同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固定,以保证不同零部件之间连接、固定的稳定性,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零部件组成的多样性,连接支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连接之间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能多方面兼容,从而导致设计和制造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连接支架,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支架连接单一性导致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部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槽,所述本体的上下端面分别同轴设置有与所述条形槽连通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本体靠近上端设置有贯穿所述本体侧壁且与所述上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本体靠近下端对称设置两个均与所述下连接孔连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条形槽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孔。
[0005]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孔为内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阶梯孔。
[0006]优选的,所述上连接孔内形成一阶梯面,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中轴线设于所述阶梯面上。
[0007]优选的,所述下连接孔包括相对下端面设置的第一直孔、与所述条形槽连接的第二直孔、及连接所述第一直孔和所述第二直孔的锥形孔。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与所述第一直孔相交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口径向向外延伸并在所述本体外周面形成容置槽。
[0010]优选的,所述条形槽的槽口和所述条形孔一端孔口分别在所述本体外周面上形成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平行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本体靠近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凸缘外周面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本体上端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延伸至靠近凸缘布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条形槽连通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有利于纵向连接部件贯穿通过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进而通过条形槽和条形孔调试固定纵向连接部件,也可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横向连接部件,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插销卡接下连接孔内的纵向连接部件,实现多种纵向、横向连接部件连接的固定,提高了统一规格生产效率和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左视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A向视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B-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支架,包括本体I,所述本体I中部沿所述本体I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槽11,所述本体I的上下端面分别同轴设置有与所述条形槽11连通的上连接孔12和下连接孔13,所述本体I靠近上端设置有贯穿所述本体I侧壁且与所述上连接孔12连通的第一固定孔14,所述本体I靠近下端对称设置两个均与所述下连接孔13连通的第二固定孔15,所述第一固定孔14和第二固定孔15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条形槽11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孔16。
[0020]本实施例的连接支架即可通过上连接孔12和下连接孔13直接与纵向连接部件连接固定,也可通过纵向连接部件依次穿过上连接孔12、条形槽11和下连接孔13,并通过条形孔16和条形槽11配合固定纵向连接部件或通过第二固定孔15卡接穿过下连接孔13的纵向连接部件,同时也可通过第一固定孔14固定横向连接部件。本实施例可通过多个方式连接固定,且操作简单、方便。
[0021]其中,所述上连接孔12为内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阶梯孔,并使得所述上连接孔12内形成一阶梯面121,所述第一固定孔14的中轴线设于所述阶梯面121上,从而有利于横向连接部件和纵向连接部件连接固定,同时将上连接孔12设置为阶梯孔有利于纵向连接部件的连接固定。且上连接孔14的孔口设置有内倒角141。
[0022]相应的,所述下连接孔13包括相对下端面设置的第一直孔131、与所述条形槽11连接的第二直孔132、及连接所述第一直孔131和所述第二直孔132的锥形孔133,下连接孔13通过一锥形孔133的过渡连接,便于第一直孔131内的加强固定。
[0023]而为了便于两个第二固定孔15内的销轴对下连接孔13内的连接部件的卡接固定,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15均与所述第一直孔131相交连通。而为了保证连接支架整体的圆润性,避免销轴卡接时出现突出,本实施例所述第二固定孔15为盲孔,且第二固定孔15的孔口均径向向外延伸并在所述本体I外周面容置槽151,使得销轴的帽端容置于容置槽151内。
[0024]本实施例的本体I外周面成圆形,不利于连接时的固定,所述条形槽11的槽口和所述条形孔16—端孔口分别在所述本体I外周面上形成第一固定面17和第二固定面18,第一固定面17和第二固定面18平行设置。且第一固定面17下端与本体I的外周面平滑连接,第二固定面18上下端均与所述本体I的外周面平滑连接。
[0025]为了增加第一固定孔14对横向连接部件的固定稳定性,所述本体I靠近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19,所述第一固定孔14贯穿所述凸缘19外周面设置,即本体I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4的部分径向延伸形成凸缘19,延长了第一固定孔14的孔口与上连接孔12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横向连接部件与第一固定孔14的接触长度。
[0026]为了便于本体I直接其他部件连接,所述本体I上端还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外螺纹10延伸至靠近凸缘19布置,可通过外螺纹10与其他部件配合连接。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条形槽连通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有利于纵向连接部件贯穿通过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进而通过条形槽和条形孔调试固定纵向连接部件,也可通过第一固定孔固定横向连接部件,通过两个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插销卡接下连接孔内的纵向连接部件,实现多种纵向、横向连接部件连接的固定,提高了统一规格生产效率和连接效率。
[0028]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部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槽,所述本体的上下端面分别同轴设置有与所述条形槽连通的上连接孔和下连接孔,所述本体靠近上端设置有贯穿所述本体侧壁且与所述上连接孔连通的第一固定孔,所述本体靠近下端对称设置两个均与所述下连接孔连通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平行设置;其中,所述条形槽底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条形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孔为内径由上至下递减的阶梯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孔内形成一阶梯面,所述第一固定孔的中轴线设于所述阶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孔包括相对下端面设置的第一直孔、与所述条形槽连接的第二直孔、及连接所述第一直孔和所述第二直孔的锥形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孔均与所述第一直孔相交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为盲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孔口径向向外延伸并在所述本体外周面形成容置槽。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的槽口和所述条形孔一端孔口分别在所述本体外周面上形成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第一固定面和第二固定面平行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靠近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所述凸缘外周面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端还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延伸至靠近凸缘布置。
【文档编号】F16M13/02GK205480105SQ20162028599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叶宁
【申请人】武汉兆航精密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