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装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6093阅读:1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装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两块与所述底座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支架,所述垂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两块垂直支架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安装在第一空腔与底座之间,所述垂直支架顶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横梁和垂直支架,在驱动装置需要进行驱动方向调整时,能够灵活的调整,同时无需改变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结构和连接关系,稳定性高。
【专利说明】
一种驱动装置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装置安装支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驱动装置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机械设备中,作为动力源的驱动装置通常都是一一对应的,其驱动装置的安装支架也是固定不变的,这样的构造具有稳定性好,工作可靠的优点,但是由于驱动装置的单独配备,这样动力源的共用程度低,造成驱动装置没用充分利用;在为了减少机械设备的空间占有率,减小设备的体积,通常将多种不同功能的机械设备融合到同一台机械设备上,将不同的功能单元呈90度交错安装,这样就可以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占用率,使设备更加紧凑,为了解决这种相互垂直机械设备的驱动问题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分别设置驱动装置支架,并分别配备驱动装置进行独立驱动,独立工作,这种方式就是简单的将不同机械融合在同一机械支撑架上,减小了设备的体积,但是没有实现驱动装置的共用;第二种方式就是采用可以旋转调节的驱动装置支架,通过驱动装置支架的角度调整实现同一驱动装置驱动不同角度的机械设备,实现了驱动装置的共用,减小了驱动装置的配置,降低了设备成本投入,但是,由于旋转支架为活动连接件,其稳定性不及固定连接的支架好,影响驱动设备的工作稳定性,鉴于上述问题,需要一种能够兼顾驱动装置稳定性和互成90度转换的驱动装置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能够进行垂直互换的驱动装置支架存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驱动装置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两块与所述底座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支架,所述垂直支架上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两块垂直支架之间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安装在第一空腔与底座之间,所述垂直支架顶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二空腔。
[0006]优选地,所述横梁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与所述横梁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板下端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盖板端头向下呈90度弯折形成盖板弯折部,所述盖板弯折部通过螺杆与所述垂直支架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贯穿所述盖板并与垂直支架的顶部连接。
[0009 ]优选地,所述垂直支架上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所述横梁。
[0010]优选地,所述垂直支架下端向外呈90度弯折形成支架弯折部,所述支架弯折部通过螺杆贯穿设置在支架弯折部上的条形安装孔与所述底座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2](I)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设有用于安装驱动装置的横梁和垂直支架,在驱动装置需要进行驱动方向调整时,能够灵活的调整,同时无需改变本实用新型的任何结构和连接关系,稳定性高。
[0013](2)由于在竖直方向设置的垂直支架上设置有条形安装孔,在调节范围内可以任意调节两块垂直支架之间的距离,满足不同型号、不同大小的驱动装置进行安装。
[0014](3)由于在竖直方向上的垂直支架顶部设有盖板,进一步的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同时,盖板采用锁紧螺杆与垂直支架连接,达到了本实用新型对竖直方向安装的驱动装置安装范围进行调整和紧固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3的右视图;
[0019]其中丨-底座;11-支脚;2-支撑板;3-横梁;4-垂直支架;41-支架弯折部;411-条形安装孔;42-第一空腔;43-安装槽;5-盖板;51-第二空腔;52-盖板弯折部;53-锁紧螺杆;6-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2所示,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包括底座I,所述底座I上连接有两块与所述底座I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支架4,所述垂直支架4上设置有第一空腔42,所述两块垂直支架4之间安装有横梁3,所述横梁3安装在第一空腔42与底座I之间,所述垂直支架4顶部安装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第二空腔51。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更好,减小所述横梁3由于长时间承受压力发生变形而对驱动稳定性产生影响,进一步地,所述横梁3与底座I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端与所述横梁3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板2下端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与横梁3和底座I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或抵触连接。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盖板5端头向下呈90度弯折形成盖板弯折部52,所述盖板弯折部52通过螺杆与所述垂直支架4连接。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竖直方向上有较大的调整范围,适应不同尺寸的驱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盖板5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杆53,所述锁紧螺杆53贯穿所述盖板5并与垂直支架4的顶部连接。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可靠,减少连接件,所述垂直支架4上还设置有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内安装有所述横梁3。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在水平方向上有较大的调整范围,适应不同型号的驱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支架4下端向外呈90度弯折形成支架弯折部41,所述支架弯折部41通过螺杆贯穿设置在支架弯折部上的条形安装孔411与所述底座I连接。
[0028]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上的驱动装置为电动机6,电动机6安装方向为竖直方向且驱动轴方向竖直向上,所述垂直支架4上设有电动机6基座安装孔,进一步地,为了电动机6在工作中能够进行良好的散入,所述横梁3中部设有多个用于散热的通孔。
[0029]工作原理:
[0030]拆卸连接所述盖板5与垂直支架4的连接螺杆,取下盖板5,将电动机6放置在横梁3上,电动机6的驱动轴竖直向上,驱动轴贯穿第二空腔51与传动机械相连接,电动机6基座面向任意一侧的垂直支架4,并通过螺栓将电动机6基座与垂直支架4固定连接,盖上盖板5,并用锁紧螺杆53将盖板紧固在垂直支架4上,使盖板5下表面紧紧抵靠在电动机6机壳上,最后将盖板弯折部52拧紧,使其深入端抵靠在垂直支架4的外侧表面上。
[0031]实施例2:
[0032]如图1、3、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拆卸连接所述盖板5与垂直支架4的连接螺杆,取下盖板5,将电动机6放置在横梁3上,将电动机6水平放置,电动机6驱动轴水平向右(或向左),贯穿第一空腔42与传动机械相连接,利用螺栓将电动机6基座与横梁3连接,最后调整垂直支架4,使电动机6机壳两端紧紧抵靠在垂直支架4的内侧表面上,最后紧固垂直支架4与底座I的连接螺栓,防止电动机6在驱动过程中发生摆动。
[0033]本实施例的其他工作原理和机构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就不再赘述。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包括底座(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连接有两块与所述底座(I)上表面垂直的垂直支架(4),所述垂直支架(4)上设置有第一空腔(42),所述两块垂直支架(4)之间安装有横梁(3),所述横梁(3)安装在第一空腔(42)与底座(I)之间,所述垂直支架(4)顶部安装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上设置有第二空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与底座(I)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上端与所述横梁(3)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板(2)下端与所述底座(I)的上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端头向下呈90度弯折形成盖板弯折部(52),所述盖板弯折部(52)通过螺杆与所述垂直支架(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上还设置有锁紧螺杆(53),所述锁紧螺杆(53)贯穿所述盖板(5)并与垂直支架(4)的顶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架(4)上还设置有安装槽(43),所述安装槽(43)内安装有所述横梁(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装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支架(4)下端向外呈90度弯折形成支架弯折部(41),所述支架弯折部(41)通过螺杆贯穿设置在支架弯折部(41)上的条形安装孔(411)与所述底座(I)连接。
【文档编号】F16M5/00GK205678368SQ201620628683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3日 公开号201620628683.X, CN 201620628683, CN 205678368 U, CN 205678368U, CN-U-205678368, CN201620628683, CN201620628683.X, CN205678368 U, CN205678368U
【发明人】袁婷
【申请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