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3059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压力容器的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液化天然气储罐内胆支撑的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液化天然气的内胆,均通过两端的前后支撑而支撑在外壳中,传统的支撑存在着结构简单而欠缺科学合理的不足、缺陷与弊端,难以达到与我国实际路况相对应强度的耐疲劳载荷的要求,即对于过载、震动、冲击、颠簸、防撞、恶劣路况等外界因素的适应性较差,从而导致保温效果欠佳、导热量较大、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使用寿命短、甚至还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采取“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本发明。保证了对内胆的稳固支撑,适应我国恶劣路况的实际要求,大量减少了通过支撑所造成的热量损失;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取“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其内胆前封头中心孔与外强旋管外端段、内胆前封头内壁与筒体一端、筒体另一端与封头、岐管阀座与内强旋管外端、外强旋管内端及内强旋管内端均与支撑环、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而其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且其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外强旋管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均固定,支撑棒一端与支撑棒端盖镶嵌而另一端与内强旋管外端段顶压。通过本发明达到的目的是①、采取“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提供“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的新装置。②、使本发明的构思独特实用、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效果显著可靠。③、使本发明能够保证对内胆的稳固支撑。④、使本发明适应我国恶劣路况的实际要求、有效提高使用寿命,提高车载瓶的绝热性能、大量减少通过支撑所造成的热量损失。⑤、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已申请专利技术及现状的不足、缺陷与弊端。⑥、使本发明便于制作而成本低、方便使用而利于广泛推广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由内胆前封头、筒体、外强旋管、内强旋管、岐管阀座、支撑环、封头、充气管、放空管、出液管、支撑棒、支撑棒端盖构成;所述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内胆前封头的中心孔与外强旋管的外端段、内胆前封头的内壁与筒体的一端、筒体的另一端与封头、岐管阀座与内强旋管的外端、外强旋管的内端及内强旋管的内端均与支撑环、充气管的外端段及放空管的外端段及出液管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充气管的中间段及放空管的中间段及出液管的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充气管的内端段及放空管的内端段及出液管的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外强旋管外端段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均固定连接,其支撑棒端盖与支撑棒的一端镶嵌连接而支撑棒的另一端与内强旋管的外端段以顶压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内胆前封头为设置有中心孔的锅形结构,所述筒体为外端段的筒壁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强旋管、内强旋管均为两端壁厚中间壁薄类似于空竹形的管状结构、且外强旋管的外端段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所述岐管阀座为设置有充气管孔及放空管孔及出液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环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封头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锅形结构,所述充气管、放空管、出液管均为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棒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支撑棒端盖为圆盖状结构。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外强旋管与内强旋管的长度一致。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外强旋管的直径为85-90毫米,所述外强旋管的直径比所述内强旋管的直径大19毫米。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支撑棒为4-16个且其直径为16-20毫米。由于采用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由于本发明其内胆前封头中心孔与外强旋管外端段、内胆前封头内壁与筒体一端、筒体另一端与封头、岐管阀座与内强旋管外端、外强旋管内端及内强旋管内端均与支撑环、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而其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且其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外强旋管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均固定,支撑棒一端与支撑棒端盖镶嵌而另一端与内强旋管外端段顶压。使得本发明与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相t匕,获得的有益效果是I、本发明在采取“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基础上,提供了 “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的新装置。2、本发明的构思独特实用、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效果稳定可靠。3、本发明能够保证对内胆的稳固支撑。4、本发明设置有双层强旋管,该双层强旋管均为两端壁厚中间壁薄类似于空竹形的管状结构、其中间段的管壁渐薄而独特巧妙且强度较高、两端的管壁厚而有利于两端固定连接时的焊接,该双层强旋管之间构成了一个隔热空间、外强旋管与筒体之间又构成了一个较大的隔热空间、有效的减少了导热、使其保温效果较佳。5、本发明设置有非金属的支撑棒,既减少了导热而有利于保温、又达到了对内胆的固定非常稳定的效果。6、本发明所述设置的双层强旋管、非金属的支撑棒,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对内胆的固定。7、本发明有效强化了对于过载、震动、冲击、颠簸、防撞、恶劣路况等外界因素的适应性,适应我国恶劣路况的实际要求、有效的提高了使用寿命,本发明提高了车载瓶的绝热性能、大量减少了通过支撑所造成的热量损失。8、本发明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的不足、缺陷与弊端。
9、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巧妙而便于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且效果稳定可靠,显著提高了本行业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图I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A向剖面示意图。通过该图可较全面的理解本发明。图3为图2中I位的放大示意图。以该图能够更清楚的体现支撑棒及支撑棒端盖部件。图4为图2中C位的放大示意图。以该图能够更清楚的体现外强旋管及内强旋管部件的状况。图5为图2的B向示意图。通过该图以便将放空管体现出来。图中的标号1、内胆前封头,2、筒体,3、外强旋管,4、内强旋管,5、岐管阀座,6、支撑环,7、封头,8、充气管,9、放空管,10、出液管,11、支撑棒,12、支撑棒端盖。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3、4、5所示一种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由内胆前封头I、筒体2、外强旋管3、内强旋管4、岐管阀座5、支撑环6、封头7、充气管8、放空管9、出液管10、支撑棒11、支撑棒端盖12构成;所述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内胆前封头I的中心孔与外强旋管3的外端段、内胆前封头I的内壁与筒体2的一端、筒体2的另一端与封头7、岐管阀座5与内强旋管4的外端、外强旋管3的内端及内强旋管4的内端均与支撑环6、充气管8的外端段及放空管9的外端段及出液管10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5、充气管8的中间段及放空管9的中间段及出液管10的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6、充气管8的内端段及放空管9的内端段及出液管10的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7、外强旋管3外端段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12均固定连接,其支撑棒端盖12与支撑棒11的一端镶嵌连接而支撑棒11的另一端与内强旋管4的外端段以顶压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内胆前封头I为设置有中心孔的锅形结构,所述筒体2为外端段的筒壁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强旋管3、内强旋管4均为两端壁厚中间壁薄类似于空竹形的管状结构、且外强旋管3的外端段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所述岐管阀座5为设置有充气管孔及放空管孔及出液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环6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封头7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锅形结构,所述充气管8、放空管9、出液管10均为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棒11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支撑棒端盖12为圆盖状结构。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外强旋管3与内强旋管4的长度一致。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外强旋管3的直径为85-90毫米,所述外强旋管3的直径比所述内强旋管4的直径大19毫米。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所述支撑棒11为4-16个且其直径为16-20毫米。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对所述外强旋管3的直径分别以85、86、87、88、89、90毫米进行了实施,同时也对所述内强旋管4的直径分别以66、67、68、69、70、71毫米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支撑棒11分别以4、5、6、7、8、9、10、11、12、13、14、15、16个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支撑棒11的直径分别以16、17、18、19、20毫米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顺畅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
1.一种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内胆前封头(I)、筒体(2)、外强旋管(3)、内强旋管(4)、岐管阀座(5)、支撑环(6)、封头(7)、充气管(8)、放空管(9)、出液管(10)、支撑棒(11)、支撑棒端盖(12)构成; 所述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内胆前封头(I)的中心孔与外强旋管(3)的外端段、内胆前封头(I)的内壁与筒体(2)的一端、筒体(2)的另一端与封头(7)、岐管阀座(5)与内强旋管(4)的外端、外强旋管(3)的内端及内强旋管(4)的内端均与支撑环(6 )、充气管(8 )的外端段及放空管(9 )的外端段及出液管(10 )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5)、充气管(8)的中间段及放空管(9)的中间段及出液管(10)的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6)、充气管(8)的内端段及放空管(9)的内端段及出液管(10)的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7)、外强旋管(3)外端段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12)均固定连接,其支撑棒端盖(12 )与支撑棒(11)的一端镶嵌连接而支撑棒(11)的另一端与内强旋管(4 )的外端段以顶压的方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前封头(I)为设置有中心孔的锅形结构,所述筒体(2)为外端段的筒壁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强旋管(3)、内强旋管(4)均为两端壁厚中间壁薄类似于空竹形的管状结构、且外强旋管(3)的外端段上设置有支撑棒端盖孔,所述岐管阀座(5)为设置有充气管孔及放空管孔及出液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环(6)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圆板状结构,所述封头(7)为设置有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管孔的锅形结构,所述充气管(8)、放空管(9)、出液管(10)均为管状结构,所述支撑棒(11)为圆柱体状结构,所述支撑棒端盖(12)为圆盖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强旋管(3)与内强旋管(4)的长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强旋管(3)的直径为85-90毫米,所述外强旋管(3)的直径比所述内强旋管(4)的直径大19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棒(11)为4-16个且其直径为16-20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设置有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的内胆支撑装置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以“设置支撑棒及双层强旋管”关键技术,其内胆前封头中心孔与外强旋管外端段、内胆前封头内壁与筒体一端、筒体另一端与封头、岐管阀座与内强旋管外端、外强旋管内端及内强旋管内端均与支撑环、充气管及放空管及出液管的外端段均穿过且与岐管阀座而其中间段均穿过且与支撑环且其内端段均穿过且与封头、外强旋管上的支撑棒端盖孔与支撑棒端盖均固定,支撑棒一端与支撑棒端盖镶嵌而另一端与内强旋管外端段顶压。用于对内胆的固定。固定效果好,减少热量损失。
文档编号F17C13/00GK102980027SQ2012104960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
发明者吕兴民, 石凤文, 张增营, 李兆亭, 刘宇, 赵剑 申请人: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