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氨储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0478发布日期:2022-04-09 08:4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氨储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一般涉及液氨储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氨储罐装置。


背景技术:

2.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3.在玻璃生产与脱硝工艺中,通常将液氨作为还原剂使用,由于液氨极易挥发,液氨一般存储于液氨储罐中,而液氨储罐的上部则会存在大量挥发出来的氨气,过程中,为了保证储罐压力平衡,将氨气直接排出,导致氨气的浪费,且氨气的排出容易给现场空气环境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液氨储罐装置。
5.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氨储罐装置,包括:
6.液氨储罐,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液氨的存储腔体;
7.气压表,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上,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内的气压;
8.储气罐,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上,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存储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氨储罐上安装有临时罐,所述临时罐连通有输入管道和输出管道;所述输入管道用于与外部液氨输入装置连通,所述输出管道与所述存储腔体连通;
10.所述输入管道上设有第四电磁阀,所述输出管道上设有第五电磁阀。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临时罐与所述液氨储罐间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电磁阀。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氨储罐与所述储气罐间连通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氨储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压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连接;
14.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获取所述气压表的气压值;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一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二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导通。
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连接;
16.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用于,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三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三电
磁阀导通;
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临时罐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临时罐内液位的第一液位计。
1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氨储罐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内液位的第二液位计。
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气压表可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内的气压,当气压过大时,可通过开启所述第一电磁阀,使液氨储罐内多余的氨气由所述第一管道进入至所述储气罐内;随着存储腔体内的液氨不断输出消耗,其内气压将逐渐减小,当其气压过小时,可将储气罐内存储的氨气输送至存储腔体内,以平衡所述存储腔体内的气压。
20.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可平衡液氨储罐内的气压,同时可避免将多余氨气直接排出而造成氨气的浪费,也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一种液氨储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
24.1、液氨储罐;2、存储腔体;3、气压表;4、储气罐;41、第一管道;42、第二管道;5、临时罐;51、输入管道;52、输出管道;53、第三管道;6、第一液位计;7、第二液位计;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5、第五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7.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氨储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28.液氨储罐1,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液氨的存储腔体2;
29.气压表3,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1上,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2内的气压;
30.储气罐4,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1上,通过第一管道41与所述存储腔体2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1。
31.具体的,所述液氨储罐1轴线方向沿平行于水平方向放置,所述液氨储罐1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储气罐4的第一支架;所述液氨储罐1底部设有底座;
32.具体的,所述第一管道41的一端与所述储气罐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液氨储罐1顶部连通;
33.具体的,所述液氨储罐1上还设有用液管道,所述用液管道一端与所述存储腔体2连通,所述用液管道另一端用于向用液设备输送液氨。
34.工作原理:所述气压表3可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2内的气压,当气压过大时,可通
0.35mpa之间时,所述第二电磁阀12导通;当所述气压值处于第二阈值范围之外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2闭合。
50.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实现了装置的自动控制,即当液氨储罐1内气压高达第一阈值范围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11导通,使多余的氨气进入至储气罐4内;当液氨储罐1内的气压低至第二阈值范围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磁阀12导通,使储气罐4存储的氨气进入至所述液氨储罐1内,进行增加,以平衡液氨储罐1内的气压。
51.其中,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3连接;
52.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用于,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三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13导通。
53.优选的,所述第三阈值范围为0.35mpa-0.5mpa;即当所述气压值处于0.35mpa-0.5mpa之间时,所述第三电磁阀13导通;当所述气压值处于第三阈值范围之外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13闭合。
54.其中,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临时罐5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临时罐5内液位的第一液位计。
55.优选的,所述第一液位计为浮球液位计;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使得可便于观测所述临时罐5内的液位状态。
56.其中,在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液氨储罐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2内液位的第二液位计。
57.优选的,所述第二液位计为浮球液位计;通过设置第二液位计使得可便于观测所述液氨储罐1内的液位状态。
58.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储罐(1),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液氨的存储腔体(2);气压表(3),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1)上,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2)内的气压;储气罐(4),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1)上,通过第一管道(41)与所述存储腔体(2)连通;所述第一管道(41)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罐(1)上安装有临时罐(5),所述临时罐(5)连通有输入管道(51)和输出管道(52);所述输入管道(51)用于与外部液氨输入装置连通,所述输出管道(52)与所述存储腔体(2)连通;所述输入管道(51)上设有第四电磁阀(14),所述输出管道(52)上设有第五电磁阀(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罐(5)与所述液氨储罐(1)间连通有第三管道(53),所述第三管道(53)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罐(1)与所述储气罐(4)间连通有第二管道(42),所述第二管道(42)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罐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气压表(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2)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配置用于:获取所述气压表(3)的气压值;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一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11)导通;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二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2)导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与所述第三电磁阀(13)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配置用于,判断所述气压值在第三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13)导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罐(5)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临时罐(5)内液位的第一液位计。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氨储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储罐(1)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2)内液位的第二液位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氨储罐装置,包括:液氨储罐、气压表和储气罐;液氨储罐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液氨的存储腔体;气压表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上且用于检测所述存储腔体内的气压;储气罐安装在所述液氨储罐上且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存储腔体连通;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可平衡液氨储罐内的气压,同时可避免将多余氨气直接排出而造成氨气的浪费,也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也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也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 王长军 武林雨 顾子旭 翟树友 许桂阳 张爽 李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4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