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液氧供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6271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液氧供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是一种便携式液氧供氧器,属于采暖类中的气体的液化和固化领域。
液氧供氧器广泛用于医学、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实验以及广泛用于治疗、康复和保健等医用领域。液氧供氧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绝热材料和供氧装置。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绝热材料为涤纶薄膜的单面喷渡铝膜,然后多层重叠,由于绝热层之间贴得很紧,造成对抽真空不利,而且固体导热增加,气体导热也很大,铝膜薄还极易引起热辐射贯穿,从而降低绝热性能。现有技术中所采用供氧装置均不带可调的稳压阀,而且单独配置内汽化增压器或、外汽化增压器,这样不仅使供氧因不能稳压而影响质量,而且汽化强度小、速率慢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额定氧气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多层结构的绝热材料,以及提供一种汽化增压和稳压装置,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成为一种便携式液氧供氧器。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主要在于所用的增压汽化和稳压系统中首先同时配置了内、外汽化增压器,其结构特点主要是组合这两种汽化增压器,供氧器内胆的液氧首先流到内汽化增压器,然后再流经外汽化增压器进一步汽化增压,既减少了汽化管的漏热,又解决了供氧中的汽化强度和速度问题,另外还配置一可调稳压阀,其结构的特点在于阀芯底部设置一个进气调压弹簧和一个进气调压螺母,能有效地提高调节压力的精度,即能确保当工作压力P1小于额定压力P0时将阀芯打开,使工作压力P1上升,也即迅速达到稳压供氧的状态;所用的高效多层结构的绝热材料是采用在涤纶薄膜的两面喷镀厚铝膜,然后在两层带有铝膜的涤纶薄膜之间加上一种极细的二氧化硅粉末,重复多层结构就形成了所需的绝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首先由于采用了高效多层结构的绝热材料,其堆比重明显下降,其绝热性能比一般多层绝热材料提高3~5倍,重量却下降20%;此外由于采用汽化增压和稳压装置,内汽化增压器降低管线的导热和降低传热温差,对提高绝热性能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再则采用这种汽化增压和稳压装置可以增大汽化量达5L/min,并能在5~10分钟内达到和稳定在一定的工作压力。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图1便携式液氧供氧器结构示意图图2多层涤纶绝热材料层结构示意图图3稳压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便携式液氧供氧器构成主要包括压力表1、安全阀2、爆破膜3、稳压阀4、增压阀5、内胆6、绝热材料层7、壳体8、内汽化增压器9、外汽化增压器10、抽气嘴11、增湿器12、流量计13和回温管14。本实用新型组合设置了内汽化增压器9和外汽化增压器10,并增设了稳压阀4,内汽化增压器9的一端直接接通内胆6,另一端接通外汽化增压器10,外汽化增压器10的另一端接增压阀5,增压阀5的另一端接通稳压阀4,稳压阀4的另一端接通回温管14。
如图2所示,绝热材料层7是一种由多层涤纶材料制成绝热材料,首先在涤纶薄膜15的两面喷镀厚铝膜,然后在两层带有铝膜的涤纶薄膜15之间加上一种极细的二氧化硅粉末层16,多层重叠就形成了所需的绝热材料层7。
如图3所示,稳压阀4包括进气调压螺母17、进气调压弹簧18、阀芯19、阀体20、支承板21、波纹管22、额定调压螺母23、额定调压弹簧24、阀盖25、顶杆26,本实用新型是在阀芯19底部增设了一个进气调压弹簧18和在其下端增设一个进气调压螺母17。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液氧供氧器,主要由压力表(1)、安全阀(2)、爆破膜(3)、增压阀(5)、内胆(6)、绝热材料层(7)、壳体(8)、内汽化增压器(9)或外汽外增压器(10)、抽气嘴(11)、增湿器(12)、流量计(13)和回温管(1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组合设置了内汽化增压器(9)和外汽化增压器(10),并增设了稳压阀(4),内汽化增压器(9)的一端直接接通内胆(6),另一端接通外汽化增压器(10),外汽化增压器(10)的另一端接增压阀(5),增压阀(5)的另一端接通稳压阀(4),稳压阀(4)的另一端接通回温管(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供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材料层(7)是由在涤纶薄膜(15)的两面喷镀铝膜,然后在两层带有铝膜的涤纶薄膜(15)之间加上一种极细的二氧化硅粉末层(16),多层重叠而形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液氧供氧器,其特征在于在阀芯(19)底部增设了一进气调压弹簧(18)和在其下端增设一个进气调压螺母(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便携式液氧供氧器,其结构特征是同时配置内外汽化增压器并增设了稳压阀,内汽化增压器一端直接接通内胆,另一端与外汽化增压器相连通,外汽化增压器接通增压阀,增压阀的另一端接通稳压阀,稳压阀的另一端接通回温管。绝热材料选用多层高效的结构,在涤纶薄膜的两面喷镀厚铝膜,然后在薄膜之间加一层极细的二氧化硅粉末。供氧质量能在5~10分钟后稳定在一精确的工作压力,汽化量达5l/min。
文档编号F17C13/00GK2232283SQ9524422
公开日1996年8月7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0日
发明者徐烈 申请人:上海交大新地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