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中国专利CN2270878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液化石油气罐节能装置”,该装置包括雾化室、喷液咀和输液管。由于该装置的喷液孔孔径较小,且无过滤装置,因此,存在着当环境温度较低或使用劣质液化石油气时,喷液孔可能堵塞,影响使用的可靠性;同时,还可能引起灌液速度慢和流体在雾化室中产生紊流而影响流速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装置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可靠、充液速度快、燃烧效果好的液化石油气残液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一个连接于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下端的气液混合室、喷液头、输液管组成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所述的气液混合室上开有6个孔径为1.3~1.5mm、上下两层分布的进气孔,气液混合室的内腔呈喇叭形;所述的喷液头上部为圆锥体,圆锥体上均匀分布3~4个孔径为2.4~2.6mm的喷液孔;所述的输液管的底部安装一开有若干个过滤孔的过滤器,过滤孔的孔径为1.2~1.5mm,过滤孔的总面积为喷液孔总面积的3倍以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气液混合室的内腔呈喇叭形,使燃气的流速加快,因此,有利于提高燃烧效果;还由于在输液管的底部装有过滤器,能有效地防止喷液孔的堵塞,所以,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喷液孔的数量和尺寸,增加了进液通道的面积,提高了充液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的气液混合室1的外径为24mm,内径为18mm,内腔的上部呈喇叭形,高度为35mm,下部为圆柱形,高度为35mm;气液混合室上开有6个孔径为1.3mm的进气孔2,分两层,上下层各3个,同一截面上的孔在圆周上呈120°均匀分布,上下层孔错位60°。气液混合室的下端连接有一个上端为圆锥形的喷液头5,圆锥形上均匀分布4个喷液孔3,孔径为2.4mm。喷液头的下端连接一输液管6,其下端装有过滤器7,外径为23mm,内径为20mm,四周开有70个直径为1.2mm的过滤孔4。
使用时,预先将本实用新型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连接于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的下端,灌入液化石油气后即可使用。当钢瓶角阀关闭时,钢瓶内已气化的和液态的石油气均处于静态,气液混合室内腔压力与其外部的压力相等;当打开钢瓶阀门时,气液混合室内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首先经过燃气出口流入燃烧器和空气混合而燃烧;同时,钢瓶内已气化的液化石油气通过进气孔进入气液混合室,根据流体力学理论中关于流体的流速与其周围压力成反比的原理,燃气的快速流出使气液混合室内形成“负压”,从而,使钢瓶内的压力大于气液混合室内的压力,形成压差,该压差使处于钢瓶底部液态的石油气,其中包括一部分不能气化的残液,通过过滤器过滤后进入输液管,由喷液咀上的喷液孔快速喷出并雾化,在气液混合室内与已气化的石油气充分混合,经燃气出口流向燃烧器燃烧。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地应用于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各种储气钢瓶的残液利用。
权利要求1.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包括一个连接于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下端的气液混合室、喷液头、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混合室的内腔呈喇叭形;所述的输液管底部安装一过滤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混合室的内腔喇叭形长度为30~40mm,下部为圆柱形,长度为3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混合室上开有6个孔径为1.3~1.5mm的进气孔,上下两层各3个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液头锥体上均匀分布3~4个孔径为2.4~2.6mm的喷液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四周开有若干个孔径为1.2~1.5mm的过滤小孔,过滤小孔总面积为喷液孔总面积的3倍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化石油气钢瓶残液利用装置,它由一个连接于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下端的气液混合室、喷液头、输液管、过滤器等组成,气液混合室的内腔呈喇叭形,使燃气的流速加快,提高了燃烧效果;在输液管的底部装有过滤器,能有效地防止喷液孔的堵塞,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同时,还优化了喷液孔的数量和尺寸,增加了进液通道的面积,提高了充液效率。
文档编号F17C7/04GK2339902SQ9822465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4日
发明者许克强, 许海莉 申请人:许克强, 许海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