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033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评定电工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
背景技术
电工和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各种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其表面可能因漏电起痕逐渐形成导电通道。严重时会造成电气短路事故并引起火灾,危及设备可靠运行和人身安全。漏电起痕指数试验是IEC 1121979(GB4207-84)《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和UL746A、ASTM D 3638-92、DIN 53480等标准规定的模拟试验项目,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测定其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和耐漏电起痕指数(PTI)。为实施该试验项目的漏电起痕试验仪需用一种液滴装置。在目前,所用的液滴装置有两种,一种是微量泵连续输液,通过调节其6个转动辊子对通液胶管压力、管径和调节微量泵转速来调节滴液时间及液滴体积大小,由于其转速难调、使用过程中胶管硬化、微量泵辊子磨损等原因,以使微量泵连续输液对液滴体积和间隔时间难以控制,常发生气泡夹入、重滴或不滴。另一种是通过电磁阀的间歇通断控制滴水口的针阀开闭,由于电磁阀动作行程不稳定,滴出量受液面高度影响,常发生重滴或不滴。上述两种液滴装置结构均较复杂,调试费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滴液时间精确,液滴体积控制准确稳定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包含有滴液筒、滴口、气动元件、气源、电子线路,其特点是,类似于针筒外壳的滴液筒置于上下可移动的支架上,滴液筒的下端置有滴口,上端密闭,并通过管道与减压阀、真空调节阀、电磁阀及带有空压机的贮气筒联接,通过电子线路对电磁阀的控制把贮于试品上方滴液筒内的试液以一定的滴液时间及一定的液滴量经滴口排出滴于试品上。
由于滴液筒的安装支架可上下移动,因此滴液高度可调节;在气路中的电磁阀通过电子线路控制阀的打开时间及二次动作的间隔时间则可调节试验液体的输出量和滴液间隔时间;通过可锁定的减压阀调节试验气压,可控制每次试液滴出的波动;通过真空调节阀可调节真空负压,控制输液系统对试液的保持力,不使液滴自然滴落产生重滴现象。滴口由内装不锈钢细针管和外套粗针管构成,通过选择针管直径可调节液滴表面张力,控制液滴在落下前所形成的球体尺寸和滴出量。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滴口处排出的是可符合标准规定的液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包含有滴液筒、滴口、气动元件、气源和电子线路。滴液筒7类似于针筒外壳,它置于上下可移动的支架10上,支架上下移动,滴水高度可调节;滴液筒7的下端置有滴口8,它由内装不锈钢细针管12和外套粗针管11构成,可调节液滴表面张力,控制液滴在落下前所形成的球体尺寸和滴液量。滴液筒上端密闭,通过管道4与真空调节阀3、电磁阀2、减压阀5及带有空压机13的贮气筒1联接。
在气路中的电磁阀可由电子线路控制,控制阀的打开时间及二次动作的间隔时间则可调节试验液体的输出量和液滴间隔时间;通过可锁定的减压阀5调节试验压力,控制每次试液滴出量和减少波动。通过真空调节阀3可调节真空负压,控制输液系统对试液的保持力,不使液滴自然滴落产生重滴现象。这样可调气压的压缩空气经贮气筒1、电磁阀2、真空调节阀3、管道4、减压阀5把贮于试品9上方滴液筒7内的试液6能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和一定的通气时间,经滴口8排出形成标准规定尺寸的液滴量。本实施例试液用NH4Cl液滴间隔时间30秒,液滴体积20+30mm3。
权利要求1.一种包含有滴液筒、滴口、气动元件、气源和电子线路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其特征在于,滴液筒(7)置于上下可移动的支架(10)上,滴液筒(7)的下端置有滴口(8),上端通过管道(4)与真空调节阀(3)、电磁阀(2)、减压阀(5)及带有空压机(13)的贮气筒(1)联接,压缩空气经贮气筒(1)、电磁阀(2)、真空调节阀(3)、管道(4)、减压阀(5)把贮于试品(9)上方滴液筒(7)内的试液(6)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和一定的液滴量,经滴口(8)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滴口(8)由内装不锈钢细针管(12)和外套粗针管(11)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用液滴装置,特点是,滴液筒置于上下可移动的支架上,滴液筒的下端置有滴口,上端密闭,并通过管道与真空调节阀、电磁阀、减压阀及带有空压机的贮气筒联接,可调气压的压缩空气经贮气筒、电磁阀、真空调节阀、管道、减压阀,通过电子线路对电磁阀的控制把贮于试品上方滴液筒内的试液以一定的滴液时间及一定的液滴体积经滴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滴口处能稳定排出符合标准规定尺寸的液滴量。
文档编号G01N31/16GK2538419SQ02216678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9日
发明者陈涵秋, 秦肖肖 申请人:陈涵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