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微流体芯片ccd成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38180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微流体芯片ccd成像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位在线获得微流体芯片生物学信息的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
背景技术
尽管从微机电加工借鉴来得知识使得微流体芯片能在很小的尺度下制作(通常大约1厘米×1厘米),但许多微流体系统仍然不是便携的。微流体系统大的外围设备妨碍了它们的便携性,例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高电压电源和高精读的注射泵等。在理想状态下,微流体系统应该保持水平,因为微流体芯片对流体水平高度差异非常敏感。大的微流体系统外围设备常常使得水平调整非常难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而且,这些外围设备通常都需要电脑配置特殊的硬件来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
它具有外壳,外壳体顶部设有水平气泡,外壳体底部设有水平调节支架,外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CCD相机、X-Y-Z平面调节镜台、灯泡,CCD相机下端设有物镜,X-Y-Z平面调节镜台上设有微流体芯片,CCD相机的USB线和光源的电源与外壳体的USB接口和电源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实时获得微流体芯片上的生物学信息的同时,方便携带,结构简单,原理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结构示意图,图中水平调节支架1、外壳体2、灯泡3、X-Y-Z平面调节镜台4、微流体芯片5、气泡6、CCD相机7、物镜8、USB接口9、电源接口10;图2(a)是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正视图,图中Y轴微调钮11、芯片镜台12、光源调节钮13;
图2(b)是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侧视图,图中放大调节钮14、聚焦钮15、X轴微调钮16、USB接口9、电源接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具有外壳体2,外壳体顶部设有水平气泡6,外壳体底部设有水平调节支架1,外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CCD相机7、X-Y-Z平面调节镜台4、灯泡3,CCD相机下端设有物镜8,X-Y-Z平面调节镜台上设有微流体芯片5,CCD相机的USB线和光源的电源与外壳体的USB接口9和电源接口10相连。
如图2所示,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原型机的尺寸设计为150×90×300厘米(长×宽×高),并主要采用塑料材料。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正面设有Y轴微调钮11(Y轴微调距离±8mm)、芯片镜台12、光源调节钮13。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侧面设有放大调节钮14、聚焦钮15、X轴微调钮16(X轴微调距离±8mm)、USB接口9、电源接口10。通过X轴微调钮16、Y轴微调钮11在外面调节X-Y-Z平面调节镜台4。CCD相机7和物镜8连接在一起,对它们的控制通过在外面的放大调节钮14和聚焦钮15实现。
CCD相机用来收集从微流体芯片产生的生物学信息。这些信息通过USB接口(USB1.1/2.0)传递到电脑。由于所有标准的电脑都有USB接口,仪器与电脑的连接就很容易实现,不需要加入特殊的硬件。装置的水平调节由三个高度可调的支架实现,三个水平调节支架和气泡共同使原型机在不同的平面上保持水平。因此,这个便携装置能在大多数并非专门设计的水平平台上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两个凸透镜系统适当地组合对芯片进行放大观察,同时CCD实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靠近芯片一方的凸透镜系统是物镜(所用放大倍数为1-20倍),与CCD相机相连的凸透镜系统是目镜(所用放大倍数为5-10倍),两个凸透镜系统的组合可对芯片进行放大5~200倍的观察,能够满足监测大多数微流体芯片中生物学信息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CCD是普通的工业相机,而使用的目镜和物镜均可从普通光学显微镜获得。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外壳体(2),外壳体顶部设有水平气泡(6),外壳体底部设有水平调节支架(1),外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CCD相机(7)、X-Y-Z平面调节镜台(4)、灯泡(3),CCD相机下端设有物镜(8),X-Y-Z平面调节镜台上设有微流体芯片(5),CCD相机的USB线和光源的电源与外壳体的USB接口(9)和电源接口(10)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微流体CCD成像仪。它具有外壳,外壳体顶部设有水平气泡,外壳体底部设有水平调节支架,外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CCD相机、X-Y-Z平面调节镜台、灯泡,CCD相机下端设有物镜,X-Y-Z平面调节镜台上设有微流体芯片,CCD相机的USB线和光源的电源与外壳体的USB接口和电源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实时获得微流体芯片上的生物学信息的同时,方便携带,结构简单,原理清楚。
文档编号G01N33/48GK2751304SQ20042011078
公开日2006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杨梦甦, 李卓荣 申请人:杨梦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