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102097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识别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首先建立一个手性的表面,这样才能为对映异构体创造有效的识别位点。光学活性的聚苯胺在1994年首次由Wallace小组在含有(+)或(-)樟脑磺酸(Camphorsulfonic acid(CSA))的溶液中通过电聚合合成。最近Li和Wang报道了一种新的合成聚苯胺的方法,这种具有高度手性的聚苯胺是通过在含有苯胺寡聚体和高浓度的CSA溶液中合成的。手性聚苯胺已经在分子识别方面有所应用。Kaner等人发现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去掺杂态可以与L-苯丙氨酸有很强的相互作用,而和D-苯丙氨酸的作用很弱,他们用圆二色谱证实了这一点。不过用圆二色谱检测需要将聚苯胺在氨基酸的溶液里浸泡三个星期的时间才获得足够灵敏的信号。这个小组还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对该体系进行了研究,同样发现手性聚苯胺对不同构型的苯丙氨酸具有识别作用。Sheridan和Breslin报道了L-苯丙氨酸可以吸附于(-)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上,并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到了L-苯丙氨酸的脱附电流峰。
在以前的报道中,大部分的文献集中于手性聚苯胺的制备和表征,只有很少的文献将手性聚苯胺用于手性分子的识别,而且迄今为止,利用手性聚苯胺识别膜对手性氨基酸对映体混合体系原位分析的电位型传感器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手性识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该传感器中电极表面覆盖手性聚苯胺膜,膜的厚度为0.5~50μm。
上述传感器中电极可以是氧化铟与氧化锡复合膜材(ITO)电极,玻碳电极或者铂电极等。
上述传感器电极表面聚苯胺可以是右旋樟脑磺酸或者左旋樟脑磺酸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去掺杂后,我们将其称作(-)聚苯胺((-)PA);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去掺杂后,我们将其称作(+)聚苯胺((+)PA)。
上述传感器中,电极表面每平方厘米有手性聚苯胺5.3×10-6~5.3×10-5摩尔。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手性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用右旋樟脑磺酸或者左旋樟脑磺酸诱导制备手性聚苯胺;(2)清洁并活化电极;(3)将(1)得到的手性聚苯胺覆盖在(2)得到的电极上,手性聚苯胺膜的厚度为0.5~50μm;(4)将(3)得到的电极干燥后,浸入除过氧气的水中5~12小时,待开路电位稳定,即制得传感器。
上述方法中(2)清洁并活化的电极可以是ITO电极,玻碳电极,或者铂电极。
上述方法中,传感器电极表面手性聚苯胺膜是通过电化学合成法覆盖在电极表面的。也可以通过滴加法覆盖在电极表面的。
上述方法中,(4)中电极可以通过风干方法干燥。
本发明中,制得的传感器电极表面每平方厘米有手性聚苯胺膜5.3×10-6~5.3×10-5摩尔,即手性聚苯胺膜的覆盖度为5.3×10-6mol·cm-2~5.3×10-5mol·cm-2。
根据制备的传感器对苯丙氨酸的响应测试可以发现,(+)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类似于(-)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而(+)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和(-)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类似。所以,以下对传感器的其它参数进行优化或者对传感器的性质考查均以(-)聚苯胺传感器为例进行研究。
本发明的传感器对不同构型的苯丙氨酸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对映选择性。因此我们对苯丙氨酸的两种构型的混合物进行了测定。当[L-Phe]/[D-Phe]大于10时,(-)PA电极对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约为59mV/dec左右,随着[D-Phe]/[L-Phe]比值的增大,线性响应斜率逐渐减小。当[D-Phe]/[L-Phe]为1∶2时,线性响应斜率为49mV/dec;当[D-Phe]/[L-Phe]为1∶1时,线性响应斜率为45mV/dec;当测定纯的D-苯丙氨酸时,则线性响应斜率降到最小值为35mV/dec。具体见图12。
在本发明中发现,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响应斜率与聚苯胺的覆盖度有关。L-苯丙氨酸在(-)PA电极上的响应时间大于D-苯丙氨酸在该电极上的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被定义为从加入分析样品到获得稳定的电位值的时间。响应斜率随着聚苯胺的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加,如果聚苯胺的构型与氨基酸的构型匹配的话,最终的响应会达到能斯特响应;如果构型不匹配在同样的覆盖度的情况下,响应斜率为35mV/dec。聚苯胺的覆盖度(θ)以单体苯胺的数量来表示。它是根据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的θ=vMVA×95%]]>M是在合成聚苯胺时投入的苯胺单体的物质的量;V代表聚合后得到的聚苯胺溶液的总体积;v代表我们修饰在玻碳电极上的聚苯胺的体积;A是玻碳电极的面积。95%是聚苯胺的产率。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优化的覆盖度为4.24×10-5mol·cm-2的苯胺单体。在表1中将覆盖度的表示归一化,即,最优的覆盖度为1。
溶液的pH值对本发明的传感器的影响是在含有1.0×10-2M苯丙氨酸的溶液中进行的。结果显示,当pH值在6-10之间变化时,电极的开路电位没有太大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在中性pH区间内,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状态没有被改变,因此,电极的开路电位没有大的变化。
研究表明,没有缓冲液作支持电解质此传感器仍然可以进行手性识别,因为氨基酸本身就带有氨基和羧基,其本身就可以作为支持电解质。因此,在测定时无需另外加入其它的电解质。具体见图13。
对本发明的传感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在一个月内,电极的响应斜率在误差范围内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实验说明此传感器的寿命相当长。
本发明通过电化学和化学两种合成方法合成了光学活性的聚苯胺并用透射电镜和圆二色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使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的光学活性的聚苯胺修饰在电极上制成传感器。此传感器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但可以用来测定纯的对映异构体,还可以用于测定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适用于多种环境下氨基酸及其手性的检测和分离。


图1为传感器测试装置图。1为RE(参比电极),2为CE(对电极),3为WE(工作电极),4为CHI 660(上海辰华仪器公司),5为计算机设备。
图2为ITO电极上电化学合成的手性聚苯胺的圆二色谱图。其中实线代表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圆二色谱图,虚线代表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圆二色谱图。
图3为界面法合成的手性聚苯胺的圆二色谱图。
图4为苯丙氨酸在ITO电极上的开路电位测量图。(■)代表ITO电极上修饰了手性聚苯胺(●)代表ITO电极上没有修饰聚苯胺。
图5为裸玻碳电极对苯丙氨酸的响应图。
图6为(-)聚苯胺修饰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开路电位测量(时间-电位)的原始响应图。是以标准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
图7为(-)聚苯胺修饰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开路电位测量的原始响应图。是以标准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
图8为裸玻碳电极(●)和(-)聚苯胺修饰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浓度-电位响应图。
图9为裸玻碳电极(●)和(-)聚苯胺修饰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浓度-电位响应图。
图10为(-)聚苯胺修饰电极对L-苯丙氨酸(■)和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图。
图11为(+)聚苯胺修饰电极对D-苯丙氨酸(■)和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图。
图12为不同比例的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的线性响应斜率图。(■)代表100%的L-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代表[D-Phe]/[L-Phe]为1∶10的响应斜率;(□)代表[D-Phe]/[L-Phe]为1∶2的响应斜率;(△)代表[D-Phe]/[L-Phe]为1∶1的响应斜率;(○)代表100%的D-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可见,[D-Phe]/[L-Phe]为1∶10的响应斜率与100%的L-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几乎相同。
图13为(-)PA传感器在水中和磷酸缓冲液中对苯丙氨酸的响应比较图。(○)代表在水中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代表在磷酸缓冲液中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代表在水中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代表在磷酸缓冲液中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
图14为(-)PA传感器对L-丙氨酸的原始响应图。
图15为(-)PA传感器对D-组氨酸的原始响应图。
图16为(-)PA传感器对L-半胱氨酸的原始响应图。
图17为(-)PA传感器对D-酪氨酸的原始响应图。
图18为(-)PA传感器对D-脯氨酸的原始响应图。
图19为(-)PA传感器对若干氨基酸的响应图总和。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各种试剂仪器按照下列方法配备苯胺上海试剂厂生产,减压蒸馏后使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分析纯,天津试剂厂生产。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1S)-(+)-和(1R)-(-)-10-camphorsulfonicacid D-/L-苯丙氨酸(D/L-Phe),D/L-组氨酸(D/L-His),D/L-丙氨酸(D/L-Ala),D/L-半胱氨酸(D/L-Cys),D/L-酪氨酸(D/L-Tyr)购于Aldrich公司。
透射电镜(TEM)JEOL JEM-2011(Japan)圆二色谱仪(CD)Jasco 715 spectrometer配置0.1M的D/L-Phe、D/L-His、D/L-Ala、D/L-Cys和0.002M的D/L-Tyr。
所有溶液配置均采用来自于milli-Q synthesis A10 system的milli-Q水。开路电位测量采用CHI660电化学工作站。测量体系为三电极体系,其中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分别使用饱和甘汞电极和铂丝电极。玻碳电极和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玻碳电极首先用1.0μm的γ-Al2O3抛光粉进行抛光,然后再分别用0.3和0.05μmγ-Al2O3进行抛光,最后淋洗电极并超声清洗。
实施例1电化学法在ITO电极上合成手性聚苯胺纳米线ITO玻璃电极可采用常规方法制作。例如,将切割好的面积约为1cm2ITO玻璃和铜导线通过导电胶粘合后,置于红外箱中烘烤约4~5小时,(70~80℃)待冷却后,将电极取出,此时ITO玻璃已经和导线连在一起,然后在导电胶的表面涂上环氧树脂(2∶1),室温下放置2~3小时后,再置于红外箱中烘烤约3小时,冷却后取出,再放置24小时后即可使用。使用前先将电极置于milli-Q水中超声清洗,然后在乙醇中超声清洗,清洗后在ITO表面均匀的涂上聚苯胺溶液。
在含有1M(+)/(-)CSA和0.2M苯胺的溶液中进行三维电聚,分别使用饱和甘汞电极和铂网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和对电极,ITO电极为工作电极,使用恒电流聚合的方法在上述溶液中进行电聚合。本发明采用三步恒电流聚合,并且使用电流密度很小,第一步的电流密度为0.002mA/cm2,聚合时间为半小时;第二步的电流密度为0.001mA/cm2,聚合时间为三小时;第三步的电流密度为0.0005mA/cm2,聚合时间为三小时。
实施例2水-油界面法合成手性聚苯胺合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A.分别称量3.5g(+)CSA和(-)CSA于两只称量瓶中,然后再称量0.49g(NH4)2S2O4两份于上述两只称量瓶中,加入1mL水进行溶解。B.取新蒸馏过的苯胺0.195mL于4mL苯中溶解。待A中溶液溶解完全后,将B倒入A中。
由于水和苯不相溶,所以在两相间产生了界面。两种溶液混合约3~5分钟后,墨绿色的聚苯胺开始形成并逐渐扩散到水相中,24小时后,整个水相中都是墨绿色的聚苯胺,有机层则呈现褐色,可能是由于在有机层形成了苯胺的寡聚体。将上层的副产品去掉并收集水相中所有的产品,由于溶液中含有过量的CSA(樟脑磺酸),所以聚苯胺溶液此时呈酸性,用milli-Q水将聚苯胺洗涤至中性后(pH=7),用0.1M的氨水对聚苯胺进行去掺杂1小时,此时聚苯胺由墨绿色变成了深蓝色。然后再用milli-Q水将去掺杂的聚苯胺洗涤至中性,储存于4℃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3传感器的制备取一定体积的聚苯胺滴在处理好的玻碳电极上,在空气中风干后,浸入除过氧气的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待开路电位稳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苯丙氨酸的测定。放置时一直通N2,以免氧气进入。
将制备好的传感器置于电化学池中,对不同构型的苯丙氨酸进行测试,测试装置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4电化学法合成的手性聚苯胺纳米线的表征将聚合了苯胺的ITO电极进行圆二色谱表征,发现在圆二色谱上有一定的吸收(图2)。在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圆二色谱上可以看到手性聚苯胺在400-500nm之间的特征吸收峰。我们将收集的溶液中的聚苯胺用圆二色谱进行表征时,在手性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区即400-500nm之间出现了正负吸收峰。通过对比电极上和溶液中的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发现在ITO电极上由(+)CSA诱导的手性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在圆二色谱上表现正吸收。
实施例5界面法合成的手性聚苯胺的表征结果对合成的聚苯胺分别用TEM和CD进行了表征,聚苯胺的透射电镜图中手性聚苯胺的纳米纤维的直径在30-50nm之间,长度从500nm到几百的微米之间变化。进一步观测一根纳米纤维的情况,可见聚苯胺具有一定的螺旋结构。
用圆二色谱仪对其手性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其表征结果见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CSA诱导的聚苯胺去掺杂后在圆二色谱中的特征吸收峰处(450-500nm)表现为负吸收,在图中标记为(-)PA;相应地,由(+)CSA诱导的聚苯胺在去掺杂后在此处显示正的吸收,在图中标记为(+)PA。在测定过程中扫描速度为100nm/min。
实施例6ITO电极开路电位的测量将未经修饰的ITO电极置于含有10mL水的电解池中,之后在电解池中再放置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将三支电极分别与CHI 660电化学工作站相应的电极夹相接,运行CHI 660的open-circuit potential程序,此时在电脑屏幕上开始显示电位-时间图。待电位稳定后,向电解池中每次加入100μL 0.1M的L-苯丙氨酸溶液,待电位稳定后再加入第二次,第三次,......直至第n次与第n-1次测得的电位值几乎相同时便停止加入。然后我们将同步记录的电位-时间图转化为电位-浓度对数图。将修饰(-)PA电极也用此方法测定,然后将测得的结果与对照相比较,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未经修饰聚苯胺的ITO电极对高浓度的苯丙氨酸有一定的响应,但是ITO本身也可以检测到氨基酸的存在。而修饰聚苯胺后的ITO电极对苯丙氨酸的响应要增大许多。对图4的线性响应部分进行的线性拟合可以看出,苯丙氨酸的线性响应范围在-1gC=2.3~1.6之间,相对较窄。拟合的直线斜率为22.86±0.36mV/dec,标准偏差为0.25,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
实施例7玻碳电极开路电位的测量将实施例6中的ITO电极用玻碳电极替代。为了和修饰聚苯胺后的电极相对比,首先我们测量了裸玻碳电极对苯丙氨酸的响应,其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裸玻碳电极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对苯丙氨酸没有响应。
将(-)聚苯胺修饰在玻碳电极上,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对苯丙氨酸的响应。图6为L-苯丙氨酸在(-)PA修饰电极上的电位-时间原始响应图;图7为D-苯丙氨酸在(-)PA修饰电极上的电位-时间原始响应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增长,电解池中苯丙氨酸的浓度越来越高,响应时间越来越长,但是达到-定浓度后,响应时间几乎不再变化。而在图7中,响应时间几乎不受氨基酸浓度的影响,从始至终响应时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仔细对比两图,可以观察到(-)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时间比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时间要长。
对图4的线性响应部分进行的线性拟合,并与将图5转换得到的电位-浓度对数图相比较得到图7;与将图6转换得到的电位-浓度对数图相比较得到图8。比较图7和图8可知,在相同的浓度范围内,(-)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约为100mV左右,而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为60mV左右,说明(-)聚苯胺电极能够结合更多的L-苯丙氨酸,而图6的结果又显示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时间长。
从图8和图9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裸玻碳对于聚苯胺测定苯丙氨酸没有贡献,因此不用扣除电极本身的背景。而且电位的变化值比在ITO上增大了很多,因而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并相对减少了实验误差的影响。
将(-)PA修饰在电极上,测定其对苯丙氨酸两种对映异构体的响应,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PA修饰的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电位变化值比对D-苯丙氨酸的要大,而且(-)PA对这两种对映异构体的响应电位变化值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与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在此浓度范围内对其进行线性拟合,可以看出,(-)PA修饰的电极在线性范围内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约为59mV/dec,而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约为35mV/dec。
以上是(-)聚苯胺修饰的电极对苯丙氨酸的响应结果,我们还对(+)聚苯胺修饰的电极进行了考查。图11为(+)聚苯胺对苯丙氨酸的响应结果。
从图11中可以看出(+)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比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要大,这说明(+)聚苯胺孔洞的立体构型更适合与D-苯丙氨酸结合。将图11的线性部分进行拟合,可以看出(+)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为61mV/dec,而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斜率为31mV/dec,根据这些结果可以断定(+)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类似于(-)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而(+)聚苯胺电极对L-苯丙氨酸的响应和(-)聚苯胺电极对D-苯丙氨酸的响应类似。
实施例8聚苯胺的覆盖度及响应时间对传感器的影响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和响应斜率与聚苯胺的覆盖度有很大的关系。响应时间被定义为从加入分析样品到获得稳定的电位值的时间。L-苯丙氨酸在(-)PA电极上的响应时间大约是450秒,而D-苯丙氨酸在该电极上的响应时间大约是300秒。响应斜率随着聚苯胺的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加。从表1中可以看出,最优化的覆盖度为4.24×10-5mol·cm-2的苯胺单体。在表1中将覆盖度的表示归一化,即,最优的覆盖度为1。
表1聚苯胺的覆盖度与电极的响应时间及响应斜率的关系

实施例9传感器的稳定性测试表2显示了在一个月内电极响应斜率的变化情况,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一个月内,电极的响应斜率在误差范围内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实验说明此传感器的寿命相当长。
表2传感器的稳定性

对表2数据进行现行拟合。(-)PA传感器对D-苯丙氨酸响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拟合的直线斜率为34.03±0.24,标准偏差为0.51,线性拟合系数R为0.9999。(-)PA传感器对L-苯丙氨酸测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拟合的直线斜率为59.81±0.18,标准偏差为2.32,线性拟合系数R为0.9998。这一点也足以说明该传感器的稳定性良好。
实施例10(-)PA传感器对若干氨基酸的响应用实施例7的方法检测传感器对若干氨基酸的相应。图14为L-丙氨酸的原始响应图。图15为(-)PA传感器对D-组氨酸的原始响应图,图16(-)PA传感器对L-半胱氨酸的原始响应图,在这两幅图中,所测得的响应与其它的响应不一样,在测定其它氨基酸时,电位响应向正方向变化,而对这两种氨基酸的响应电位则向负方向变化,可能是因为组氨酸中含有两个N原子,而半胱氨酸中含有硫原子的缘故。
图17和图18分别是(-)PA传感器对D-酪氨酸和对D-脯氨酸的响应,从这两个图中可以看出,聚苯胺几乎对这两种氨基酸没有任何响应。该传感器对酪氨酸没有响应是因为酪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对脯氨酸无响应可能是因为它是一种环状氨基酸,和聚苯氨结合存在很大的空间位阻。
将(-)PA传感器对所有的氨基酸的响应列于图19,虽然(-)PA对L-半胱氨酸和L-组氨酸的响应比较大,但是在检测苯丙氨酸的线性范围内,这两种氨基酸的响应不影响苯丙氨酸的测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中电极表面覆盖手性聚苯胺膜,膜的厚度为0.5~5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中电极是ITO电极、玻碳电极或者铂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电极表面聚苯胺是右旋樟脑磺酸或者左旋樟脑磺酸诱导的手性聚苯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极表面每平方厘米有手性聚苯胺5.3×10-6~5.3×10-5摩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用右旋樟脑磺酸或者左旋樟脑磺酸诱导制备手性聚苯胺膜;(2)清洁并活化电极;(3)将(1)得到的手性聚苯胺膜覆盖在(2)得到的电极上,手性聚苯胺膜的厚度为0.5~50μm;(4)将(3)得到的电极干燥后,浸入除过氧气的水中5~12小时,待开路电位稳定,即制得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中(2)的电极是ITO电极、玻碳电极或者铂电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制得的传感器电极表面手性聚苯胺膜是通过电化学合成法覆盖在电极表面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制得的传感器电极表面手性聚苯胺膜是通过滴加法覆盖在电极表面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电极通过风干方法干燥。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制得的传感器电极表面手性聚苯胺膜的覆盖度为0.5~50μ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性识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氨基酸的识别检测是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氨基酸大多是非电活性的物质,这就给电化学方法检测氨基酸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又很容易失去活性。本发明通过电化学和化学两种合成方法合成了光学活性的聚苯胺,并修饰在电极上制成传感器。此传感器使用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但可以用来测定纯的对映异构体,还可以用于测定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适用于多种环境下氨基酸及其手性的检测和分离。
文档编号G01N33/543GK1793884SQ20051011125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孔继烈, 尹秀丽, 王云霞 申请人:复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