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2681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扳手,尤其涉及一种灵敏度高,降低测量误差,可以达到精 准测量扭力值,并减少本体结构破坏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请参阅美国专利案号第3 9 7 0 1 5 5 号及第4 0 0 6 6 2 9号,利用应变规直接贴附在一体成型扳手颈部的侧面, 当施加应力于电子扭力扳手时,扳手颈部产生相对应的应变变化,应变规的 电阻变化讯号传送至工作电路,工作电路依照讯号计算出电子扭力扳手所承 受的扭力值。但是,该一体成型扳手如在操作中驱动头受损或是测量组件损 坏,无法针对损坏的部位进行更替,而必须添购新品。再者,贴附应变规于 颈部,其受到应力而产生的应变较小,易受到噪声影响产生误差值,或施力 在不同位置产生扭力误差的影响,为克服这些问题,现有的电子扭力扳手测 量结构有的是将颈部縮小或于颈部设置凹槽,以得到较小惯性矩,这样,虽 能达到获得较大应变值的功效,但也相对造成对本体结构的破坏,常常会于 颈部产生断裂的情形。
有鉴于现有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仍有着无法精准测量扭力值,易导致 本体结构破坏的严重缺失,本发明的创作人本着从业多年的经验和技术,苦 心研究着手进行突破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电子 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主要包括驱动部、握持部以及测量单元,可改善现有 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应变较小,无法精准测量扭力值,以及易导致本体结 构破坏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驱动部、 一握 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其中该驱动部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长 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是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单元设置于底面并横跨剖槽。
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应变值增加,同时降低误差值,提高灵敏度及减少本
体结构破坏的功效。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剖槽方向与测量单元测量方向垂直。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握持部设有一用以进行显示、设定
扭力值及警示的显示单元。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测量单元为应变规或压电开关。 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驱动部、 一握
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其中该驱动部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长
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底面上固设一固定板,固定
板横跨剖槽;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
单元设置于一固定板。
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应变值增加,同时降低误差值,提高灵敏度及减少结
构破坏的功效。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剖槽方向与测量单元测量方向垂直。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握持部设有一用以进行显示、设定 扭力值及警示的显示单元。
前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中测量单元为应变规或压电开关。 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有益效果,其主要包括一驱动部、 一握 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其中该驱动部一端设有一驱动头,另一端设有一结 合段,结合段设有一狭长的剖槽,且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底面被剖槽一分为 二;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是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单元设置 于底面并横跨剖槽;借助上述结构驱动部与握持部可分离的设计,使用后若 驱动头损坏或测量单元损坏时,可简便地将驱动部进行置换,这样即不必换 掉整支电子扭力扳手;另外,测量单元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部,完全不需要担 心出现测量单元外露,容易撞击损坏或导致误差等问题;再者,利用剖槽结 构使结合段形成两部分,如此截面惯性矩减小,相同大小的应力可产生较大 的应变值,从而可降低测量误差,提高灵敏度,避免产生现有结构于不同施 力位置产生扭力差,以及现有结构縮小颈部截面或颈部挖槽产生本体结构破 坏的问题。


图1为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的结合段未应变状态的局部放大 示意图。
图3 B为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结合段应变状态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IO驱动部、ll驱动头、12结合段、13剖槽、
14底面、15穿孔、16固定板、2 0握持部、2 1容置空间、2 2插销孔、
3 0测量单元、4 0显示单元、5 0插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请参照图1与图2所示,主 要包括一驱动部1 0 、 一握持部2 0以及一测量单元3 0;其中
该驱动部1 0 —端是设有一驱动头1 1,该驱动头1 1供扳动作业所需 套筒或起子头(图中未示)套设,另一端设有一结合段l 2,该结合段l 2 为圆柱形,结合段l 2设有一狭长的剖槽1 3,剖槽l 3是通过结合段1 2 轴心且贯穿结合段l 2,剖槽l 3平面与驱动头1 l所扳动螺固件(图中未 示)所在平面垂直,且结合段l 2—端为底面1 4,该剖槽l 3是贯穿底面 1 4,形成两半圆形,该驱动部l 0设有一穿孔1 5,穿孔l 5设于驱动头 1 l与结合段l 2之间;
该握持部2 0设有一容置空间2 1,该容置空间2 l为圆柱形,以供结 合段l 2插设,握持部2 0设有一显示单元4 0,用以显示及设定扭力值, 也可具有警示功能,如蜂鸣、闪灯,且握持部2 0设有一插销孔2 2,位置 与穿孔l 5相对应;
该测量单元3 0设置于底面1 4并横跨剖槽1 3,该剖槽l 3方向是与 测量单元3 O的测量方向垂直,从而达到最佳的测量效果,该测量单元3 0 为应变规或压电开关,并与显示单元4 O电性连接;
本发明组装时,将该驱动部l 0的结合段1 2插接到握持部2 O的容置 空间2 l内,该穿孔l 5与插销孔22对齐,并将一插销5 O穿设固定驱动部 1 0与握持部2 0 。
本发明施力后产生应变的状态,请参见图3A与图3 B所示,图3A为 未应变的状态,该剖槽13维持一定间隙;图3 B为受应力而产生应变的状态,该结合段l 2产生应变,使剖槽l 3间隙产生变化,同时测量单元3 0 测量其应变值,并传递至显示单元4 O显示或警示其扭力值。
本发明驱动部l 0与握持部2 O为可分离的设计,若驱动头l l损坏或 测量单元3 O损坏时,可轻易将驱动部l O做置换,如此即不必换掉整支电 子扭力扳手;另外,测量单元3 0设置于容置空间2 l内部,有别于现有产 品结构外露,完全不需要担心测量单元3 O受外力撞击导致损坏或误差等问 题的出现;再者,利用剖槽l 3结构使结合段1 2形成两半圆形,如此截面 惯性矩较圆形较小,相同大小的应力可产生较大的应变值,这样增强讯号可 降低测量误差,提高灵敏度,另外利用穿孔l 5与插销5 O固定,作用力以 穿孔l 5为支点,无论施力位置在哪里,也不会产生现有产品结构于不同施 力位置产生扭力差的问题;此外,狭长的剖槽l 3并不影响整体结构强度, 更不会出现现有产品结构縮小颈部截面或者颈部挖槽而产生本体结构破坏的 问题。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示,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者,恕不 再进行赘述,第一实施例中,该测量单元3 0直接粘贴在底面1 4,而第二 实施例中该测量单元3 0粘贴在一固定板1 6上,再将固定板l 6锁固于底 面l 4,当需要替换测量单元3 0时,以固定板l 6锁固较方便快速,且不 会有由于粘贴造成残留而影响灵敏度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驱动部、一握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其中该驱动部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长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是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单元设置于底面并横跨剖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剖槽方向是与测量单元测量方向垂直。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握持部设有一用以进行显示、设定扭力值及警示的显示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测量单元为应变规或压电开关。
5、 一种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驱动部、一 握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其中该驱动部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 长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底面上固设一固定板,固 定板横跨剖槽;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结合段插设;该测 量单元设置于一固定板。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剖槽方向是与测量单元测量方向垂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设有一用以进行显示、设定扭力值及警示的显示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单元为应变规或压电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扭力扳手测量结构,主要包括一驱动部、一握持部以及一测量单元;该驱动部一端设有一驱动头,另一端设有一结合段,该结合段设有一狭长的剖槽,结合段一端为底面,剖槽贯穿底面;该握持部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是供结合段插设;该测量单元设置于底面并横跨剖槽;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应变值增加,同时降低误差值,提高灵敏度及减少结构破坏的功效。
文档编号G01L1/20GK101417414SQ20071005998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3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