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涉及一种建立动物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建立的动物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可应用于抗溃疡复发药物的筛选,也可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复发机理的研究。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内受胃液、胃酸和胃蛋白酶浸浴范围内黏膜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和浆膜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局限性组织缺损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多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其特点是容易复发,而且难于防止。因此,建立消化性胃溃疡复发的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高效的抗溃疡复发药物,研究消化性溃疡复发机理,达到彻底治愈消化性溃疡的目的。
大鼠胃溃疡模型在病理形态和溃疡愈合过程等方面都与人类的消化性胃溃疡极其相似。文献报道腹膜内注射IL-1β和腹腔内注射TNF-α能够诱导已愈合的乙酸溃疡复发。本专利用100%的乙酸复制大鼠乙酸胃溃疡模型,在溃疡制作后的第25天,所有大鼠溃疡全部自然愈合。由此,在溃疡制作后的第25天~54天,用灌胃法给予阿司匹林。至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成功诱导了自然愈合后的溃疡复发,建立了大鼠胃溃疡复发新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通过以下方案实现(1)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及溃疡自然愈合模型,(2)采用阿司匹林诱导已自然愈合的溃疡复发,(3)测定大鼠溃疡复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及溃疡自然愈合模型用乙醚麻醉大鼠,剖腹后用内径6mm的塑料管置于胃体与幽门交界处,向管内注入100%(VN)的乙酸75μl,25秒后用棉签拭去塑料管内的乙酸,依次缝合腹壁各层,关闭腹腔,由此制作出大鼠乙酸溃疡。然后在溃疡制作后,定期处死大鼠,于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溃疡形态及溃疡自然愈合过程。
本发明用乙酸涂布大鼠胃体与幽门交界处前壁,第一步行大鼠乙酸胃溃疡模型制备。
本发明在制备大鼠胃溃疡后第3、15、25天用乙醚麻醉分批处死大鼠,以胃壁涂乙酸的部位为中心,沿胃长轴进行取材,切下涂乙酸的部位,固定在4%多聚甲醛缓冲液中4小时。将固定好的组织经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等过程制成蜡块后,用Leica切片机进行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粘片、烘片和染色,第二步行Olympus光学显微镜下乙酸涂布处组织学及病理形态学检测。
(2)用阿司匹林诱导已自然愈合的溃疡复发在所有大鼠乙酸溃疡全部自然愈合的当天(溃疡制作后第25天)开始,每天大鼠禁食4小时后,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大鼠阿司匹林(40mg/公斤体重/天),然后再禁食1小时,直至在第35天、45天和55天后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自然愈合后溃疡的复发。
本发明将腺腔内径大于8μm(约为正常腺腔内径的3倍)作为判断腺体囊状扩张的标准,于400倍光学显微镜下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内呈囊状扩张的腺体数(个/视野),第一步行扩张腺体数量测定。
本发明于100倍光学显微镜下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到黏膜肌层之间的距离(微米),第二步行再生黏膜厚度测定。
本发明于低倍光学显微镜下找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的血管高密度区后,在2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已形成血管腔结构的毛细血管(个/视野),第三步行黏膜下组织中的微血管数量测定。
本发明于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个/视野),第四步行黏膜下组织中的炎细胞数量测定。
本发明造成大鼠胃溃疡复发所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获得了大鼠乙酸溃疡复发新模型。
(3)通过测定大鼠溃疡复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证实胃溃疡的复发,研究复发机理用过量的乙醚麻醉处死大鼠,打开腹腔,收集胃粘膜、胃粘液、血清和血浆,测定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胃粘液量、胃黏膜血流、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
本发明用载玻片刮取胃粘膜,第一步行胃黏膜前列腺素E2含量测定。
本发明通过结扎幽门,4小时后结扎贲门,收集胃内容于试管中,第二步行胃液量测定。
本发明收集胃内容于试管中,第三步行pH计测定胃液的pH值。
本发明沿胃小弯剪开并外翻,浸入阿利斯蓝染液中,孵育2小时后将胃取出,吸取孵育液,用722型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第四步行胃粘液含量测定。
本发明采用局部血流仪,第五步行氢气清除法测量溃疡边缘的胃黏膜血流量。
本发明用载玻片刮取溃疡部位的胃黏膜,并通过离心制备上清液,再通过ELISA方法,第六步行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测定。
本发明刮取溃疡部位的胃粘膜,采用ELISA方法,第七步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测定。
本发明采用摘取大鼠眼球的方法取血,分离出血清,用ELISA方法,第八步行血管内皮生长(VEGF)因子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测定。
本发明采用摘取大鼠眼球的方法取血,并制备血浆,用ELISA方法,第九步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测定。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方法可在筛选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中应用,也可在筛选抗溃疡复发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现有胃溃疡复发制作技术相比,采用阿司匹林及其灌胃方法进行诱导,更真实地模拟了临床口服非甾体抗炎性药物引起的胃溃疡复发过程,由此制作的胃溃疡复发动物模型不但可应用于临床消化性溃疡复发机理的研究,还可针对性地用于临床抗溃疡复发药物的筛选,即在溃疡制作后的第3-25天用某种待筛选的抗溃疡复发药物对胃溃疡复发模型动物进行抗复发治疗,并在第25-54天给予阿司匹林后观察溃疡复发是否出现或复发例数是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最后通过对比标准的抗溃疡药(如奥美拉唑)来确定该药物抗溃疡复发的效果。
图1.溃疡制作后的第3天肉眼所见溃疡形态。
图2.溃疡制作后的第3天显微镜下的溃疡结构。
图3.溃疡制作后的第15天肉眼所见溃疡形态。
图4.溃疡制作后的第15天显微镜下的溃疡结构。
图5.溃疡制作后的第25天肉眼所见溃疡形态。
图6.溃疡制作后的第25天显微镜下的溃疡结构。
图7.溃疡制作后第55天阿司匹林组肉眼所见的复发溃疡形态。
图8.溃疡制作后第55天阿司匹林组显微镜下所见的复发溃疡形态。
图9.溃疡制作后第55天禁食对照组的大体形态。
图10.溃疡制作后第55天禁食对照组显微镜下所见。
图11.溃疡制作后第55天盐水对照组的大体形态。
图12.溃疡制作后第55天盐水对照组显微镜下所见。
图13.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扩张腺体数量的比较。
图14.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再生黏膜厚度的比较。
图15.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炎细胞数量的比较。
图16.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胃黏膜PGE2的含量的比较。
图17.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胃液量的比较。
图18.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胃液的pH的比较。
图19.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胃黏液量的比较。
图20.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胃粘膜血流量的比较。
图21.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比较。
图22.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的比较。
图23.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比较。
图24.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比较。
图25.溃疡制作后第55天3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的比较。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结合具体实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之目的,而不限于本发明范围。
实例一 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的模型与溃疡自然愈合实验采用雄性Wistar大鼠,用乙醚麻醉后,仰卧固定在大鼠手术台上,腹部消毒,剑突下腹正中切口1.5cm左右,开腹后将胃拉出,用内径6mm的塑料管,紧贴于胃体与幽门交界处,向塑料管内注入100%(VN)的乙酸75微升,25秒后立即用棉签拭去塑料管内的乙酸,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乙酸涂布处,依次缝合腹壁各层,关闭腹腔,既复制出大鼠乙酸溃疡模型。
乙酸溃疡制作后便进行自然愈合,溃疡制作后第3天肉眼所见的溃疡面积大约是27mm2(见图1),图中箭头指向溃疡;镜下出现了典型的溃疡结构(见图2)。第15天肉眼所见的溃疡面积是3mm2(见图3),图中箭头指向溃疡;镜下显示溃疡正在进行愈合(见图4)。溃疡制作后的第25天,肉眼及镜下显示所有大鼠的溃疡全部自然愈合(见图5和图6),图中箭头指向自然愈合的溃疡。
实例二 溃疡自然愈合后用阿司匹林诱导复发1.阿司匹林组在乙酸溃疡制作后的第25-54天,大鼠每天被禁食4小时后,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大鼠阿司匹林(40mg/公斤体重/天),然后再禁食1小时。
2.禁食对照组在乙酸溃疡制作后的第25-54天,大鼠每天被禁食5小时。
3.盐水对照组在乙酸溃疡制作后的第25-54天,大鼠每天被禁食4小时后,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大鼠生理盐水(4ml/公斤体重/天),然后再禁食1小时。
在溃疡制作后的第35、45、55天,用过量的乙醚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测量复发溃疡面积(见表1),表1中的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表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比较具有级显著差异(P<0.01)。在阿司匹林组,在溃疡制作后的第35天,未出现复发溃疡;在溃疡制作后的第45天,8只大鼠的2只出现复发溃疡;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肉眼所见8只大鼠的5只出现复发溃疡(见图7),图7中复发溃疡面积大约4mm2,箭头指向复发溃疡;其显微镜下的复发溃疡形态见图8。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未出现复发溃疡(见图9、图10、图11和图12)。
表1.在不同时间禁食对照组组、盐水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的溃疡面积。
实例三 扩张腺体数量测定将腺腔内径大于8μm(约为正常腺腔内径的3倍)作为判断腺体囊状扩张的标准。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400倍,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内呈囊状扩张的腺体数。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在阿司匹林组,扩张腺体数量多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图13,P<0.01)。
实例四 再生黏膜厚度测定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到黏膜肌层之间的距离。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在阿司匹林组,再生黏膜厚度低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4),图14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张切片。**表示为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实例五 黏膜下组织中的微血管数量测定在低倍光学显微镜下,找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的血管高密度区,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计数已形成血管腔结构的毛细血管,已形成明显肌层的血管不参与计数。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在阿司匹林组,粘膜下组织微血管数量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实例六 黏膜下组织中的炎细胞数量测定在光学显微镜下放大400倍,计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在阿司匹林组,炎细胞数量多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5),图15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张切片。**表示为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实例七 胃黏膜前列腺素E2(PGE2)测定用过量的乙醚麻醉处死大鼠,打开腹腔,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载玻片刮取胃粘膜,迅速放入液氮中冷冻,然后取出冻存的胃粘膜组织50mg,放入离心管中,加入0.1M的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和100%乙醇进行匀浆,4℃离心1,2000转/分,10分钟,分离出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按试剂盒(Cayman Chemical,Ann Arbor,MI,USA)说明书进行胃黏膜PGE2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PGE2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6),图16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抑制PGE2的生成,从而引起溃疡复发。
实例八 胃液量和胃液pH值测定将大鼠禁食24小时,用乙醚麻醉,上腹部正中切口,拉出胃,结扎幽门,禁食禁止水。4小时后,再结扎贲门,分别剪断贲门上端及幽门下端,收集胃内容于容器内,3,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出上清液测量其体积并用酸度计测量其pH。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胃液量多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7),图17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胃液的pH值则低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8),图18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引起溃疡复发。
实例九 胃黏液的测定用过量的乙醚麻醉处死动物后,剖腹取出胃,沿胃小弯剪开并外翻,浸入20ml阿利斯蓝染液(阿利斯蓝染液浓度8mg/100ml,缓冲液0.2M Na2HPO4,0.1M citric acid,pH=5.8))中,孵育2小时后将胃取出,取6ml孵育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3,000转/分,10分钟),取上清液,用722型分光光度计于615nm波长处进行比色,并计算出胃黏液含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胃黏液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19),图19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抑制胃黏液的生成。
实例十 胃黏膜血流的测定采用氢气清除(H2gas clearance technique)法用局部血流仪(Biotechnical Science Co Ltd,Japan)测量溃疡边缘的胃黏膜血流。简述如下用乙醚轻度麻醉大鼠,打开腹腔,将胃拉出并固定在大鼠手术台上,血流仪的双针电极通过浆膜插入到溃疡边缘的胃黏膜,局部产生的H2被血流带走,检测仪给出了氢气清除曲线。用组织氢气清除曲线计算出血流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胃黏膜血流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0),图20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6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减少了胃粘膜血流,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十一 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测定大鼠处死后,取出胃,用载玻片刮取溃疡部位的胃黏膜100mg,放入0.5ml 0.01M的PBS(pH 7.0)缓冲液中,在0℃条件下匀浆20秒,在4℃条件下离心2,0000转/分,20分钟。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Rapidbio,USA进口分装)说明书测定上清液中的EGF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EGF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1),图21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6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减少了胃粘膜EGF,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十二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测定刮取100mg溃疡部位的胃粘膜组织,加入1ml生理盐水,置于微型匀浆器中匀浆,于4℃离心15,000转/分15分钟,取上清液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Rapidbio,USA进口分装)说明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TGF-α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2),图22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住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减少了胃粘膜TGF-α,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十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测定用摘取大鼠眼球的方法取血,室温自然凝血2小时,分离出血清,在4℃的条件下离心3,000转/分15分钟,保存在-20℃的冰箱中。测定时从冰箱取出在室温复融,并再次离心,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R&D Systems,Minneapolis,MN,USA)说明书测定上清液中的VEGF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VEGF少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3),图23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减少VEGF的生成,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十四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测定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R&D Systems,Minneapolis,MN,USA)说明书测定血清中的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TNF-α多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4),图24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增加了TNF-α的生成,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十五 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测定方法从冰箱取出冻存的血浆,在室温复溶,在4℃的条件下离心3,000转/分15分钟,用ELISA方法按试剂盒(Rapidbio,USA(进口分装)说明书测定血浆中的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溃疡制作后的第55天,阿司匹林组的IL-1β多于禁食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见图25),图25中数据表示为均数±标准差,n=8只大鼠,**表示为阿司匹林组与禁食对照组、盐水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阿司匹林引起溃疡复发的机制是增加了IL-1β的生成,从而引起溃疡的复发。
实例总结1.乙酸胃溃疡制作后到第25天所有大鼠的溃疡全部自然愈合。
2.从溃疡制作后到第25~54天,用灌胃法给予阿司匹林,诱导了溃疡复发。
3.应用溃疡复发模型研究了溃疡复发的部分机理。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及溃疡自然愈合模型用乙醚麻醉大鼠,剖腹后用内径6mm的塑料管置于胃体与幽门交界处,向管内注入100%的乙酸75μl,25秒后用棉签拭去塑料管内的乙酸,依次缝合腹壁各层,关闭腹腔,建立大鼠乙酸溃疡模型,然后定期处死大鼠,于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溃疡形态及溃疡自然愈合过程;(2)用阿司匹林诱导已自然愈合的溃疡复发在所有大鼠乙酸溃疡制作后第25天开始,每天大鼠禁食4小时后,用灌胃的方法给予大鼠40mg/公斤体重/天的阿司匹林,然后再禁食1小时,直至在第35天、45天和55天后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自然愈合后溃疡的复发;(3)通过测定大鼠溃疡复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证实胃溃疡的复发用过量的乙醚麻醉处死大鼠,打开腹腔,收集胃粘膜、胃粘液、血清和血浆,测定胃黏膜前列腺素E2、胃粘液量、胃黏膜血流、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含量,确定胃溃疡的复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定期处死大鼠,是在制备大鼠胃溃疡后第3、15、25天用乙醚麻醉分批处死大鼠,以胃壁涂乙酸的部位为中心,沿胃长轴进行取材,切下涂乙酸的部位,固定在4%多聚甲醛缓冲液中4小时,将固定好的组织经酒精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等过程制成蜡块后,用Leica切片机进行4μm厚度的连续切片、粘片、烘片和染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检测包括扩张腺体数量测定将腺腔内径大于8μm作为判断腺体囊状扩张的标准,于400倍光学显微镜下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内呈囊状扩张的腺体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检测包括再生黏膜厚度测定于100倍光学显微镜下测量H-E染色切片中再生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到黏膜肌层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检测包括黏膜下组织中的微血管数量测定于低倍光学显微镜下找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的血管高密度区后,在2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已形成血管腔结构的毛细血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检测包括黏膜下组织中的炎细胞数量测定于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计数H-E染色切片黏膜下组织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在筛选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在筛选抗溃疡复发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疾病复发模型的方法,建立大鼠乙酸胃溃疡及溃疡自然愈合模型,并用阿司匹林诱导已自然愈合的溃疡复发,通过测定大鼠溃疡复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证实胃溃疡的复发模型的建立。本发明用阿司匹林及其灌胃方法进行诱导,更真实地模拟了临床口服非甾体抗炎性药物引起的胃溃疡复发过程,由此建立的胃溃疡复发动物模型不但可应用于临床消化性溃疡复发机理的研究,还可针对性地用于筛选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和抗溃疡复发药物。
文档编号G01N33/48GK101069747SQ20071006826
公开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8日
发明者王金福, 王国忠 申请人: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