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
技术背景混凝土徐变是在持续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大的现象。徐 变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或增加大跨度梁的挠度、或致使(超)高层 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竖向差异变形。于是,混凝土徐变特性的测试是必要的试验。现有徐变试验仪器装置的测试能力低,荷载调整操作复杂,采用人工方法采集测 试数据,不利于混凝土徐变这类测试时间持续数月甚至若干年的试验。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数据自动采集的高精度、 低成本、维持荷载稳定的徐变试验测试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包括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约束框架,约束框架两端分别安装有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荷载传感器位 于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之间,荷载传感器与荷载施加装置或弹性蓄能装置连 接,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待测试件表面,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 仪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的约束框架包括螺杆,螺杆上安装有反力板和可移动的上压板, 荷载施加装置两端分别与反力板和上压板连接。 优选地是,所述的上压板上安装有传力球铰。其中,所述的荷载施加装置为作动器。优选液压式主动约束作动器。 其中,所述的弹性蓄能装置为弹簧,优选碟形弹簧。其中,还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操作方便、数据自动采集的高精度、 低成本、在试验过程中可维持荷载稳定。
图l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主要包括作动器1、传力球铰2、碟 形弹簧5、反力板6、上压板7、下压板9、底板IO、螺杆8、位移传感器12、温湿度 传感器13、荷载传感器4、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ll组成。上压板7和下压板9可在 螺杆8上移动,反力板6和底板10固定在螺杆8上,作动器1两端分别与反力板6、 上压板7连接,上压板7上固定有传力球铰2,碟形弹簧5两端分别与底板10和下压 板9连接。位移传感器12固定在试件3上,温湿度传感器13安装在试件3的内部和 周围,荷载传感器4与下压板9连接。位移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和荷载传感 器4通过总线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11连接,使用计算机可对数据采集仪11采集的 信号进行分析。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混凝土制成的试件3两端分别与传力球铰2和荷载 传感器4连接,在试件3表面安装位移传感器12。作动器1对试件3施压荷载,施加 初始荷载后,将上压板7固定,用碟形弹簧5来维持荷载的稳定,荷载自稳压方式维 持。位移传感器12被用来量测试件3的变形,温湿度传感器13量测试件3内部和周 围环境的温湿度。荷载传感器4量测试件3受到的荷载,当荷载变化超过允许的范围 时,应予以调整,即用作动器l补充荷载。位移传感器12、温湿度传感器13和荷载 传感器3通过总线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11连接,使用计算机可对多元数据自动采 集仪ll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上述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等同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包括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框架,约束框架两端分别安装有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荷载传感器位于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之间,荷载传感器与荷载施加装置或弹性蓄能装置连接,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待测试件表面,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框架包括螺 杆,螺杆上安装有反力板和可移动的上压板,荷载施加装置两端分别与反力板和上压板连 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上安装有 传力球铰。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荷载施加装 置为作动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蓄能装置为 弹簧。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包括位移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框架,约束框架两端分别安装有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荷载传感器位于荷载施加装置和弹性蓄能装置之间,荷载传感器与荷载施加装置或弹性蓄能装置连接,位移传感器安装于待测试件表面,位移传感器和荷载传感器与多元数据自动采集仪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混凝土受压徐变试验测试仪操作方便、数据自动采集的高精度、低成本、在试验过程中可维持荷载稳定。
文档编号G01N19/00GK201034921SQ20072006943
公开日2008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7日
发明者麒 张, 谦 李, 颖 李, 献 柳, 毅 董, 勇 袁, 黄玉林 申请人: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