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

文档序号:614785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罗非鱼的养殖,尤其涉及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罗非鱼类是世界性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我国大陆罗非鱼养殖产量在淡水养殖产量中居第六位,在世界罗非鱼养殖产量中居第一位。罗非鱼类中的主要养殖种类为尼罗罗非鱼(Oeoc/zram/sm7o"c^),是我国大陆引进鱼类中养殖最成功的。食物是促进鱼类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鱼类吸取的食物及营养物质的分配利用是有效提高养鱼产量的前提。罗非鱼类能有效的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通过鳃分泌粘液包裹浮游生物细胞,然后将富含浮游生物的食物团摄取,因此它能利用直径小于5um的微型浮游植物。罗非鱼类的肠道很长,至少是全长的6倍,消化和吸收都在肠道中进行。罗非鱼并不非常喜食水生微管束植物,但可用于控制池塘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目前研究表明,罗非鱼视觉运动反应较弱,是摄食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当罗非鱼体长〈5mm时,罗非鱼主要摄食碎屑、藻类、轮虫、枝角类,以浮游动物为主,随着体长的增大,浮游植物的种类开始增多;当罗非鱼体长〉50mm时,浮游植物是其主要饵料,通常蓝藻占70%以上;当罗非鱼体长M00mm,摄食种类增加,饵料种类包括有机碎屑、人工饵料、藻类、虫卵、枝角类、轮虫、小鱼的鳞片、甲壳类、桡足类、泥土和植物叶片等。天然水域中,罗非鱼类能很好的利用各种天然食物,即使在投馆池塘,天然食物也占罗非鱼生长需要的30-50%;罗非鱼类对天然食物的利用率高于鯰鱼类。生态养殖是近年我国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词料,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是以水质净化、保护和合理利用盐生植被、构建沿海防护林为目的,恢复红树林,优化养殖环境,改善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状况,减少水产品的病害发生,最终实现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并且减少饵料投放、病害防治等方面的支出。研究养殖鱼类食源的传统实验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消化道内含物法和粪便分析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生物在被捕前所摄食物即消化道内未被消化的食物来确定生物的食性,虽然这些方法比较直观,可是存在工作量大、分析过程长、费时费力和需要完备的分类学知识等缺陷,而且结果经常存在偏差,测定的只是被捕前所摄食物,不能代表生物长期的食性,且许多水域生物存在偶食性,此外这些方法不能区分所摄食物消化吸收的难易程度,而且往往偏向于较难消化的食物。稳定同位素法是根据消费者稳定同位素比值与其食物相应同位素比值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此生物的食物来源,进而确定食物贡献,所取样品是生物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反映生物长期生命活动的结果,该方法最大优势是能区分消化与同化,即反映动物同化的食物信息,而传统方法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这两者。目前,人工条件下池塘养殖的罗非鱼食性的研究主要是仅采取传统的消化道内含物法,研究罗非鱼的摄饵活动及其对食物组成的影响。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罗非鱼食源的方法仍未有相关报道,而且对于生态养殖模式下,罗非鱼的食物来源以及水生植物与养殖动物之间的互利耦合机制也未见有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罗非鱼的营养来源进行精确测定,从而准确定位罗非鱼与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罗非鱼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罗非鱼样品,进行胃含物分析;根据胃含物分析结果,尽可能地采集进入养殖环境中罗非鱼可能摄食的饵料,并对采集到的罗非鱼样品以及可能摄食的饵料进行处理;(2)对上述处理后的罗非鱼样品以及可能摄食的饵料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3)对上述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将罗非鱼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数值和摄食饵料的稳定同位素数值进行计算与比较,即可得出罗非鱼食源。上述步骤(1)中,先对采集的罗非鱼样品进行常规的胃含物分析,胃含物分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鱼类食源分析的常用操作,根据胃含物分析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出罗非鱼可能的饵料来源有哪些,然后尽可能地收集进入养殖环境中的饵料生物,如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微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等。上述步骤(1)中,将采集到的罗非鱼可能摄食的饵料进行处理,不同的饵料样品其采集和处理方法不同,具体如下所示a.大型底栖动物按0.5mx0.5m样方大小,取20cm表层沉积物样,每站采集4次。对于穴居性或移动性较大的底栖动物如螃蟹和弹涂鱼类,可人工捕获取样。对于潮下带底栖动物,可用网具捕获之。双壳类动物通常是底内动物,由于个体大小和栖息深度的不同,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生活于近表层沉积物内,并且洞穴特征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用手检取,每20个生物个体混合成1个样品。生活于软泥质沉积物内,生活深度一般在10-50cm之间,用直径15cm圆柱形PVC管采集沉积物。泥样放入底栖动物旋涡分选装置淘洗,三层套筛(上层网目为2.0mm,中层网目为1.0mm,下层网目为0.5mm)进行分离与筛检。样品量以满足测试要求为宜。旋涡分选装置淘洗出动物个体后,大的无脊椎动物,取10-20个混合成l个样品;小的个体,50个体混成1个样。螺类和双壳类除去除外壳和胃含物,软组织混匀成l个样;蟹类剥取肌肉,包括爪、甲壳肉和腮混合成1个样。现场冰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后,样品用1N的HCL溶液酸化处理后,用冻干机进行冻干处理(-60°C)48h,最后用石英钵充分研磨成细粉末状,装于封口袋中放入干燥器保存以备同位素分析;b.水生植物采集同种水生植物叶片与凋落物,每个混合样由任10株植物的叶片(或凋落物)混合而成。蒸馏水冲洗除去附着的碎屑,在6(TC下烘干(48h),磨细过筛(lmm)封口袋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c.有机碎屑采集表层lcm沉积物样品,6CTC下烘干至恒重,过0.42mm网筛以去除粗糙颗粒(主要是草根和贝壳等),混匀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d.底栖微藻在潮滩或种植岛的可见底栖硅藻斑块上,采用商业沙和尼龙网收集底栖微藻,将底栖微藻用酸雾熏蒸后,6(TC下烘干至恒重,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f.浮游生物取10L塘内海水,先用0.169mm的筛绢过滤收集浮游动物,然后将过滤液用0.035mm生物网采集浮游植物,收集到塑料瓶中保存,静置后,取上清液用燃烧过的GF/C膜(45(TC下燃烧6h)过滤,冰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先用酸雾熏蒸带有浮游植物层的GF/C膜,再于60。C下将GF/C膜烘干(48h),用刀片从GF/C膜上刮下过滤物,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上述步骤(1)中,将采集到的罗非鱼样品,分别取其背鳍周围肌肉,混合相同体长的罗非鱼样品,35尾混为一个样,罗非鱼组织样品冷藏带回实验室后,用冻干机进行冻干处理(-60'C)48h,最后用石英钵充分研磨后,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上述步骤(2)中,采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对步骤(1)中处理后的各样品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上述步骤(2)中,选择对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进行测定;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每测试5个样品后加测1个标准样。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精密度为士0.02xl0人碳氮含量精密度为0.71%和0.31%。测得样品的碳氮百分含量用%表示,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以国际通用的(5值表示,是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所给出的样品的重/轻同位素比值R样与标准样品的该比值及标的相对偏差,一般用千分数表示双二"样品一"标准品x1000i标准品其中,R=13C/12C或15N/14N,3值越小表示样品重同位素(^C或"N)含量越低。上述步骤(3)中,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子方差(ANOVA)及Duncan多重比较进行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均以平均值士标准差表示。上述步骤(3)中,根据捕食者与其生存环境中所摄取佴料的稳定同位素相一致的原则,将罗非鱼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数值和可能摄食饵料(包括底栖微藻、大型底栖动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等)的稳定同位素数值进行比较,数值一致的饵料则可能为罗非鱼样品的食源;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饵料生物的同位素比值也不尽相同。其中,浮游生物、底栖微藻和有机碎屑的碳同位素比值基本一致(P>0.05),浮游植物的氮同位素比值则差异极显著(PO.OOl),这可能与它们的优势种组成有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l.本发明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罗非鱼食源进行分析,稳定同位素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动物的食物(食源)及其营养级,不同动物组织反映动物不同时间内所同化的食物,如血液、肌肉与骨头的同位素值能分别反映动物短期(以周计)、中期(以月计)和长期(以年计)内所同化的食物,而传统方法的结果只能反映动物的瞬时捕食信息,稳定同位素还能对低营养级或个体较小生物的营养来源进行准确测定,进而为确定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及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准确定位;2.本发明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和传统的胃含物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析准确度;3.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许多水生生物其碳源来自沿岸滨水植物和陆地植物,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本发明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进行罗非鱼食源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准确反映罗非鱼种群的内部特征及其长期生命活动的结果,可对罗非鱼的营养来源进行精确测定,从而准确定位罗非鱼与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的能量流动;4.本发明以稳定同位素技术为手段,结合胃含物分析法,追踪和比较了不同生态环境中罗非鱼的食物来源,评价了不同养殖系统中初级生产力对鱼类的能量贡献,为建立健康、安全、高效的滩涂养殖模式及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图l为生态养殖塘(T)中尼罗罗非鱼及其潜在饵料的S^C和S"N值;图2为对照塘(C)中尼罗罗非鱼及其潜在饵料的S"C和S"N值;其中,Bg为木榄(5,M/eragy,o^r/z/za),Rs为红海榄(及/z/zop/zora砂/osa),Ho为喜盐草(//a/opMaora/k),Hu为二药藻(T/a/o^/ewm'"erv/s),Bm为底栖微藻(Benthicmicroalgae),Pp为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Zp为浮游动物(Zooplaiikton),Od为有机碎屑(Organicdetritus),C为甲壳类(Crustaceans),B为双壳类(Bivalve),G为腹足类(Gastropods),F为鱼类(Fishes),S为泥土(Silt)。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解释,但具体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定。本实施例以罗非鱼类中的主要养殖种类尼罗罗非鱼(Oeoc/zram/sm'/o&M)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胃含物分析法,对两种生态环境(木榄一红海榄混交林生态养殖塘、无红树林的对照养殖塘)中的罗非鱼食物来源进行了追踪和比较,具体步骤如下1、两种生态环境的选择本实施例选择的两种生态环境分别为木榄一红海榄混交林生态养殖塘(简称生态养殖塘)和无红树林的对照养殖塘(简称对照塘),这两种生态环境均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内的红树林种植一养殖系统示范区,该地区滩涂资源丰富,成片鱼塘分布于河涌之间,生态养殖塘中木榄和红海榄的种植比为l:1。本实施例的尼罗罗非鱼样品均来自木榄一红海榄混交林生态养殖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养殖塘内,生态养殖塘以T(Treatmentpond)表示,对照塘以C(Controlpond)表示。2、样品采集采集尼罗罗非鱼样品125尾,样品体长范围为100~280mm,其中生态养殖塘65尾,对照塘60尾。生态养殖塘采集的65尾中,其中空胃10个,摄食率为84.6%;对照塘60尾中,其中空胃ll个,摄食率为81.7%。3、胃含物分析法取出样品尼罗罗非鱼的消化道并编号,用纱布包好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保存;小型食料生物种类借助双筒解剖镜和显微镜进行鉴定和计数;饵料生物的残体以及不易被消化之器官、肢体或外壳作为鉴定的依据,然后计数胃含物中各种饵料的重量和出现频率,以分析鱼类的食性组成。用于评价饵料重要性的指标为莆且石AAm/o八某种饵料成分的重量inno/重里百分比w亡ww+八^M去且x1000/0所有饵料成分的总重量出现百分比(,=某禾=^1:出=火数x腿有食物的胃的个数4、稳定同位素分析在采集尼罗罗非鱼样品的同时,现场使用浮游生物网同步采集其可能摄食的饵料,对尼罗罗非鱼及其饵料生物分别进行处理,操作如下a.除去消化道的尼罗罗非鱼,取其背鳍周围肌肉适量,混合相同体长组样品,35尾混成1个样,罗非鱼组织样品冷藏带回实验室后,用冻干机进行冻干处理(-60'C)48h,最后用石英钵充分研磨后,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b.底栖动物按0.5mx0.5m样方大小,取20cm表层沉积物样,每站采集4次。对于穴居性或移动性较大的底栖动物如螃蟹和弹涂鱼类,可人工捕获取样。对于潮下带底栖动物,可用网具捕获之。双壳类动物通常是底内动物,由于个体大小和栖息深度的不同,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采集生活于近表层沉积物内,并且洞穴特征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用手检取,每20个生物个体混合成1个样品。生活于软泥质沉积物内,生活深度一般在10-50cm之间,用直径15cm圆柱形PVC管采集沉积物。泥样放入底栖动物旋涡分选装置淘洗,三层套筛(上层网目为2.0mm,中层网目为1.0mm,下层网目为0.5mm)进行分离与筛检。样品量以满足测试要求为宜。旋涡分选装置淘洗出动物个体后,大的无脊椎动物,取10-20个混合成1个样品;小的个体,50个体混成1个样。螺类和双壳类除去除外壳和胃含物,软组织混匀成1个样;蟹类剥取肌肉,包括爪、甲壳肉和腮混合成l个样。现场冰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后,样品用1N的HCL溶液酸化处理后,用冻干机(ToffodTYD-2)进行冻干处理(-60°C)48h,最后用石英钵充分研磨成细粉末状,装于封口袋中放入干燥器保存,以备同位素分析;c.水生植物对于生态养殖塘,采集由10株红树(木榄或红海榄)植物的叶子混合成1个混合样,采集2种植物的凋落物分别混成1个样;对于对照塘,采集岸边的野生盐沼植物喜盐草和二药藻叶片分别制成混合样。用蒸馏水冲洗除去叶片表面附着的碎屑,在6CTC下烘干至恒重,磨细过lmm网筛,封口袋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d.有机碎屑采集表层lcm沉积物样品,6(TC下烘干至恒重,过0.42mm网筛以去除粗糙颗粒(主要是草根和贝壳等),混匀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e.底栖微藻在潮滩或种植岛的可见底栖硅藻斑块上,铺上经前处理的商业沙薄层(5mm),(商业沙用10。/。HCI提前浸泡24h,然后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在马弗炉中45(TC下燃烧4h以除去无机碳和有机物),在沙面上放一张63pm尼龙网,再在尼龙网上铺5mm薄层沙,用过滤的塘内水保持沙湿润;12h后,取下尼龙网及其上层沙放入烧杯内,用蒸馏水冲洗搅拌,将悬浮物(不含沙)过滤到GF/C滤膜(市售)上。冰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后用酸雾熏蒸,6(TC下烘干至恒重,用刀片从GF/C膜上刮下悬浮物,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f.浮游生物在生态养殖塘和对照塘内分别取10L海水,先用0.169mm筛绢过滤收集浮游动物,然后将过滤液用0.035mm生物网采集浮游植物,收集到塑料瓶中保存,静置后,取上清液用燃烧过的GF/C膜(45(TC下燃烧6h)过滤,;水冻保存。带回实验室,先用酸雾熏蒸带有浮游植物层的GF/C膜,再于6(TC下将GF/C膜烘干(48h),用刀片从GF/C膜上刮下过滤物,磨细,干燥保存,作为同位素分析的样品。采用最新一代的同位素比率质谱仪(FinniganMATDeltaVadvantage)和元素分析仪(FlashEA1112HT)进行测定,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每测试5个样品后加测1个标准样,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精密度为士0.02xl0-3;碳氮含量精密度为0.71%和0.31%。测得样品的碳氮百分含量用%表示,碳氮稳定同{立素比值以国际通用的S值表示。其中,R=13C/12C或15N/14N,S值越小表示样品重同位素("C或"N)含量越低。对于比较复杂的系统(潜在食源组分有4个以上),通常使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Multiplesourcelinearmixingmodel)来估算各类初级生产者对某一消费者的食源贡献(Phillips&Gregg,2003;Lubetkin&Simenstad,2004),该模型可以〗古算出各类初级生产者相对贡献率的可能范围及其平均值。多源丰莫型5X消费者^XiSX生产者1+X2SX生产者2+".+Xn-!SX生产者n.i十(1—^—X2----_Xn.i)5X生产者n。美国学者Phillips和Gregg设计了模型的实用软件IsoSource。碳氮稳定同位素不同来源的饵料贡献比例采用Phillips以质量守恒模型为基础编写的IsoSource1.3.1软件计算。5、数据处理数据用单因子方差(ANOVA)及Duncan多重比较进行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均以平均值士标准差表示。6、胃含物分析结果镜检结果显示,生态养殖塘和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主要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有机碎屑、泥土、浮游生物、底栖微藻为主,其中有机碎屑和泥土出现的频率均为100%。从食物的重量百分比可看出,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蓝藻、凋落物和硅藻,这4种生物的重量百分比和为71.59%,而对照塘中的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蓝藻、泥土和长尾类,其重量百分和为61.90%(表1)。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摄食种类的多样性也高于对照塘。生态养殖塘中的罗非鱼除摄食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凋落物等主要食物外,还摄食少量的腹足类、甲壳类以及仔鱼等(表l)。表1两种生态环境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7、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用于同位素分析的尼罗罗非鱼样品体长范围为100~280mm。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513C值的范围为-23.52%。~-19.02%。,c515N的范围为10.04%。~13.95%。。对照塘中罗非鱼的W3C的范围为-22.8%。~-19.50%。,<515N的范围为10.62%。~13.40%。。与对照塘相比,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的313C值的范围较宽,变化较大,而315N比值相对比较接近,这说明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的食物种类多样,碳的来源较为复杂,而氮来源相对稳定。对于同一体长组,对照塘罗非鱼的碳、氮同位素的富集度往往高于红树塘(表2)。表2不同池塘中尼罗罗非鱼的313C(%。)和<515N(%。)的测试结果地点体长组(mm)^C平均值(%。)^5N平均值(%。)141'掘-23.52±0.3211急0.23161-掘-21.20±0.2613.15±0.21生态养181--200-21.24±0.1611.33±0.19殖塘201'-220-19.82±0.1712.12±0.24(T)221'-240-22.41±0.2511.02±0.19241'-260-22.14±0.3411.25±0.18261'-280-21.05±0.1511.05±0.26跳-120-22.80±0.2110.62±0,38121-440-19.50±0.1013.32±0.18141'-160-20.45±0.7312.82±0.25对照塘161'-180-21.81±0.2813.40±0.44(C)181'-200-20.80±0.1911.42±0.27201'-220-19.80±0.1212.20±0.17221-240-20.11±0.15U.04±0.29241'-260-20.14±0.2711.65±0.18分析尼罗罗非鱼可能饵料的碳、氮同位素比值见表3。调査发现,生态养殖塘中浮游植物主要以小球藻(CWow//"w/ga&)、条纹小环藻(C>c/o&//aWe//!'gera)为主,而对照塘则主要以小颤藻(Oscz7/^on'afe"M&)占优势。此外,维管束植物的碳氮同位素比值相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植物类型不同。生态养殖塘的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是C3途径的木榄和红海榄,而对照塘的维管束植物为C4途径的野生盐沼植物喜盐草和二药藻。表3不同池塘中尼罗罗非鱼可能饵料的313C(%。)和315N(%。)的测试结果地点食物来源<513C平均值(%0)3"N平均值(%。)木榄5ragwz'eragy附"orWz/zfl-24.45±0.4510.17±0.43红海榄舰鄉/wra砂/os"國23.41士0.557.05±0.49底栖微藻Benthicmicroalgae墨22.14士0.4110.34±0.61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26.95±0.609.12±0.38红树塘(T)浮游动物Zooplankton有机碎屑Organicdetritus-24.44±0.32-23.14±0.669.13±0.378.61±0.28甲壳类Crustaceans-13.41±0.124.51±0.50双壳类Bivalve-12.31±0.456.14±0.33腹足类Gastropods-14.55±0.123.51±0.51鱼类Fishes-14.34±0.325.14±0.25泥土Silt-10.68士0.202.14±0.55喜盐草Z/a/opMaora/Zs隱22.75土0.5210.51±0.50二药藻//a/o血/ew"/"erv/51-19.31±0.3211.14±0.34底栖微藻Benthicmicroalgae-22.35±0.2110.71±0.25对照塘(c)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27.28±0.446.67±0.44浮游动物Zooplankton-24.22士0.478,24±0.55有机碎屑Organicdetritus-23.01±0.358.68±0.40双壳类Bivalve-11.31±0.326.84±0.25腹足类Gastropods-13.75±0.523.55±0.40泥土Silt-10.71±0.252.24±0.45根据各种可能饵料和尼罗罗非鱼同位素比值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植物凋落物和底栖微藻是其主要食物,这与胃含物的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系统中各饵料生物对尼罗罗非鱼的贡献比例不同。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各种饵料生物对尼罗罗非鱼的贡献比例,生态养殖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凋落物,这3种的贡献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贡献比例是指该馆料对尼罗罗非鱼的食源贡献占全部饵料对尼罗罗非鱼食源贡献的百分比,下同),其它饵料的贡献比例依次为底栖微藻2%~8%、浮游动物0%~2%。对照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凋落物、底栖微藻、浮游动物,它们的饵料贡献比例分别为8%~64%、25°/。55°/。、、1%~12%、0%~5%和0°/。~3%。可见,尽管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丰富,然而,无论在生态养殖塘还是对照塘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食物组成的贡献比例都超过50%,这说明尼罗罗非鱼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本实施例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胃含物法分析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的食性和食物来源,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为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主要食物种类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植物凋落物、底栖微藻等,其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的食物贡献比例超过50%,这与以往认为尼罗罗非鱼是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结果显然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的摄食习性与其栖息地有密切关系,红树植物等初级生产者对罗非鱼的食物来源有重要贡献,生态养殖塘中15%~26%主要来源于红树凋落物;在对照塘中,盐沼植物凋落物的贡献比例为1%~12%。与传统胃含物分析相比,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直观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准确计算出不同馆料生物的贡献比例,为今后如何提高养殖动物产量和进行科学的渔业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权利要求1、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罗非鱼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罗非鱼样品,进行胃含物分析;根据胃含物分析结果,采集罗非鱼摄食的饵料,并对采集到的罗非鱼样品以及摄食的饵料进行处理;(2)对上述处理后的罗非鱼样品以及摄食的饵料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3)对上述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利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将罗非鱼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数值和摄食饵料的稳定同位素数值进行计算与比较,即可得出罗非鱼食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罗非鱼摄食的饵料包括底栖动物、水生植物、底栖微藻、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稳定同位素测定采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稳定同位素测定是对罗非鱼样品以及摄食的饵料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测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数据处理采用单因子方差和Duncan、s多重比较法。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罗非鱼食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罗非鱼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罗非鱼样品,同步采集罗非鱼可能摄食的饵料,并对采集到的罗非鱼样品以及可能摄食的饵料进行处理;(2)对上述处理后的罗非鱼样品以及可能摄食的饵料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3)对上述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将罗非鱼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数值和可能摄食饵料的稳定同位素数值进行计算与比较,即可得出罗非鱼食源。本发明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和传统的胃含物技术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分析准确度,对罗非鱼的营养来源进行精确测定,从而准确定位罗非鱼与其他生物种类的相互关系及系统的能量流动。文档编号G01N27/62GK101603944SQ20091004111公开日2009年12月16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14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14日发明者徐姗楠,李适宇申请人:中山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