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0088阅读:27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转鼓试验对烧结矿转鼓试验过程中的粒度组成指标必须进行称量,
按照+40、 40—25、 25—16、 16—10、 10—5、 一5等不同粒级配制入鼓, 入鼓后制成+6.3、 6.3—2、 2—0.5、 --0. 5等各粒级量,然后称去一定 重量的试样进行检验。现有的转鼓试验机属单体设备,入鼓试样的加料、 入鼓试样的放料需人工强体力完成。如果引入PLC对整套转鼓试验机设 备进行流程控制改造,但是,由于现有转鼓只能绕水平轴旋转的结构限 制,不能在垂直面转动,因此无法适应PLC控制下的转鼓自动进料、排 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可 以实现在PLC流程控制下的转鼓机实现自动进料、排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包 括鼓体、第一电机,所述鼓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并可在第一电机驱动下 绕水平轴线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鼓体为圆柱与圆台的复合体,所述 圆台底面衔接所述圆柱的一个端面,所述复合体内部为一体化空腔,圆 台顶面开口作为进出料口;在所述鼓体圆柱外安装支架、第二电机,所 述支架托住所述鼓体不发生相对位移,鼓体能够在支架上绕鼓体圆柱中 心轴线旋转;所述支架上安装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水平固定;所述支架 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可在第二电机驱动下绕所述固定轴作垂直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用于现场PLC连锁控制的自动转鼓检测系统,克服了现
有转鼓试样装置需要人工进料、出料的缺点,便于实现全工程的自动化 控制。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 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鼓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鼓体3为圆柱1与圆台2的复合体,圆台2底面衔接 圆柱l的一个端面,复合体内部为一体化空腔,圆台2顶面开口作为进 出料口 6。
如图2所示侧视图,在鼓体3的圆柱1外安装支架5,支架5为U 型铁框,将鼓体3托住,圆柱l圆周上开有槽,支架5上安装定位支撑 轮4,定位支撑轮4行走在槽内,将支架5与鼓体3相对固定不发生相 对位移,支架5上安装固定轴7,固定轴7水平固定。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鼓体3处于水平状态。第一电机 8连接并驱动鼓体3,使鼓体3能够在支架4上绕自身圆柱中心轴线旋转; 第二电机9连接支架5,支架5可在第二电机9的驱动下绕固定轴7作 垂直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在现场PLC连锁控制下,第二电机9驱 动支架5垂直向上转动,托鼓体3的进出料口 6向上接料,然后支架5 托鼓体3转到水平方向,鼓体3在第一电机8驱动下绕自身圆柱中心轴 线旋转,按国标作200周的转鼓试验,最后第二电机9驱动支架5垂直 向下转动,托鼓体3的进出料口 6向下出料。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用 于现场PLC连锁控制的自动转鼓检测系统,烧结矿与人工检测烧结矿试 样从取样、转运、筛分、称量、数据传输、指标运算全过程不受人为因 素干挠。并且烧结矿检测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监测结果准确可 靠
4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 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 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包括鼓体、第一电机,所述鼓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并可在第一电机驱动下绕水平轴线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鼓体为圆柱与圆台的复合体,所述圆台底面衔接所述圆柱的一个端面,所述复合体内部为一体化空腔,圆台顶面开口作为进出料口;在所述鼓体圆柱外安装支架、第二电机,所述支架托住所述鼓体不发生相对位移,鼓体能够在支架上绕鼓体圆柱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支架上安装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水平固定;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可在第二电机驱动下绕所述固定轴作垂直方向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矿转鼓试验装置,包括鼓体、第一电机,所述鼓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并可在第一电机驱动下绕水平轴线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鼓体为圆柱与圆台的复合体,所述圆台底面衔接所述圆柱的一个端面,所述复合体内部为一体化空腔,圆台顶面开口作为进出料口;在所述鼓体圆柱外安装支架、第二电机,所述支架托住所述鼓体不发生相对位移,鼓体能够在支架上绕鼓体圆柱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支架上安装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水平固定;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可在第二电机驱动下绕所述固定轴作垂直方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用于现场PLC连锁控制的自动转鼓检测系统,克服了现有转鼓试样装置需要人工进料、出料的缺点,便于实现全工程的自动化控制。
文档编号G01N5/00GK201425562SQ20092008560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5日
发明者余劲涛, 周学江, 张小凡, 朱利玲, 朱有发, 李小杰, 熊志勇, 陈荣纯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