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490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 飞行器进气道风洞测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精度大范围 气流流量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飞行器进气道试验时,流量系数可以通过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 和与测量段相连的管路上的流量计来测得,由于测量段直接与进气道出口相连,当进气 道唇口或管道内壁出现气流分离时,会引起较大的总压分布不均勻,导致测量段测得的 总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影响流量测量的准度。因此,评价进气道的性能时一般采用 气流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而现有的气流流量计由过渡腔、节流段、稳定腔、截流锥、 伺服电机、减速器、蜂窝器、阻尼网、总压测量段、收缩腔、静压测量段和扩压段等组 成,能同时实现气流流量的测量与控制。在进气道试验中安放于风洞试验段后方,通过 一段通气软胶管与试验模型的出口测量段相连。由于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与气流流 量计相距较远,在测试过程中,气流流量计处测量的气流流量与测量段处测得值相差较 大。表5是某次大口径二元S型进气道在不同流量下二者的测量结果对比。从表5可 以看出测量段测得的流量系数比流量计处测得值大,其差量随着流量的增大有减小的趋 势。用于温度补偿的热电偶受现有流量计截流锥的电机伺服驱动器电磁信号干扰严重, 对温度的影响量最大达到了 7摄氏度左右,严重影响了温度补偿的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气流流量计的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与流量计相距较 远,在测试过程中,流量计处测量的流量与测量段处测得值相差较大,由于测量段直接 与进气道出口相连,当进气道唇口或管道内壁出现气流分离时,会引起较大的总压分布 不均勻,导致测量段测得的总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影响气流流量测量的准度;流量 计的整体尺寸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技 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由扩散腔、稳定腔、收缩腔、过 渡腔、中心整流锥、蜂窝器、阻尼网、喷嘴和十字幅板组成,过渡腔设在腔体的左侧, 扩散腔设在过渡腔的右侧,稳定腔设在扩散腔的右边,中心整流锥设在扩散腔内的十字 幅板上,中心整流锥上设有金属网,十字幅板固定在稳定腔的壳体上,蜂窝器设在第一 层和第二层阻尼网中间,蜂窝器和阴尼网固定在稳定腔的壳体上,收缩腔设在喷嘴的左 端,喷嘴的左端与收缩腔右端的壳体连接,气流流量计的左端与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 相连。所述的蜂窝器由具有一定长度的正六边形格子组成,四周固定在稳定腔的壳体 上。扩散腔的主要作用是把气流的动能变成压力能。从整个管路布局考虑为了能缩短扩散腔长度并减小管路充气容积,选用了大开角扩散腔。大开角扩散腔“扩散”损失 的大小可以用冲击完全系数Φ来表示,该系数为扩散腔的扩散损失ΔΡΜ与截面突然扩大
时(既扩散角θ =90° )的理论冲击损失之比,即 φ= ^
权利要求1.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它由扩散腔(1)、稳定腔(2)、收缩腔(3)、过渡 腔(4)、中心整流锥(5)、蜂窝器(6)、阻尼网(7)、喷嘴(10)和十字幅板(11)组成,其 特征在于过渡腔(4)设在腔体的左侧,扩散腔(1)设在过渡腔(4)的右侧,稳定腔(2)设 在扩散腔(1)的右边,中心整流锥(5)设在扩散腔(1)内的十字幅板(11)上,中心整流 锥(5)上设有金属网,十字幅板(11)固定在稳定腔(2)的壳体上,蜂窝器(6)(设在第一 层和第二层阻尼网(7)中间,蜂窝器(6)和阻尼网(7)固定在稳定腔(2)的壳体上,收缩 腔(3)设在喷嘴(10)的左端,喷嘴(10)的左端与收缩腔(3)右端的壳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蜂窝器(6)由六 角形格子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扩散腔(1)内腔 体的角度为20° 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蜂窝器(6)的六 角形格子的长径比为3 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其特征在于蜂窝器(6) 的六角形格子长径比为3.75。
专利摘要一种高精度大范围气流流量计,它涉及气流流量计。它解决了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与流量计相距较远,测得值相差较大,会引起较大的总压分布不均匀,导致测量段测得的总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影响气流流量测量的准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过渡腔设在左侧,扩散腔设在过渡腔的右侧,稳定腔设在扩散腔的右边,中心整流锥设在扩散腔内的十字幅板上,中心整流锥由十字幅板支撑,十字幅板固定在稳定腔的壳体上,蜂窝器设在两个阻尼网中间,蜂窝器固定在稳定腔的壳体上,收缩腔设在喷嘴的左端,喷嘴的左端与收缩腔壳体连接,气流流量计与进气道模型出口测量段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尺寸小、干扰小和测量精度高的特点。
文档编号G01F15/02GK201795822SQ20092024413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周志坚, 宋志安, 李长坤, 闫永昌, 高静, 魏立辉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