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餐具汤勺,具体涉及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
背景技术:
喝汤不仅有利于健康,更有利于补充人体营养且易被机体所吸收。我国民间曾长 期流传着各种“食疗汤”,今人则将其誉为“营养健疗汤”。由于具有这样的优点,喝汤就成 为中国人就餐时的一种习惯,而汤勺是喝汤时必备的餐具。成年人在喝汤时,往往可以通过汤液上是否冒热气来判断汤的温度,但是这种方 式对于未成年的儿童来说是难于做到的。有些汤在制作过程中,汤液表面往往会被一些悬 浮物(如油脂)所覆盖,而无法判断汤的温度。因此,即便成年人有时也容易被温度较高的 汤烫伤舌头或嘴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它主要解决人们(特别是儿 童)在用汤勺喝汤时,容易被高温汤液烫伤的技术问题,它可让使用者很方便的观察到汤 液的温度,并在适合的温度下食用,避免烫伤的事故。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它包括金属材质的勺体和勺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体 上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 A/D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所 述A/D转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一 LED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LED显示器设置在 勺把上。所述的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把由下端与勺体上端连接的金 属把芯,以及包设在把芯外围的塑料保护体所构成,所述的LED显示器嵌设在塑料保护体 上。所述的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是)(C31B系列的温度 传感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汤勺勺体上设置一温度传感器,并且在勺把上 设有可显示温度传感器所测得温度读书的LED显示器,就可以让使用者直观、准确地获得 烫液的具体温度,避免了喝汤时被烫伤的情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它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包括金属材质的勺体11和勺把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体11上设有一温度传感器2,所 述温度传感器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 A/D转换器3的信号输入端,所述A/D转换器3的信号 输出端连接到一 LED显示器4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LED显示器4设置在勺把12上。在 勺把12内可以设有连接上述电子器件的金属导线。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是)(C31B系列的温度传感器,XC31B系列是具有 负温度系数的电压输出超小型CMOS温度传感器集成电路,内置带隙型温度传感器,线性优 于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其使用温度范围为-30°C +100°C。采用超小型S0T-25封装, 消耗电流仅为10μΑ(2.0ν型),非常适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因采用线性稳压器型的电路 结构,可在2. OV 6. OV(25°C )范围内,以0. IV间隔设定输出电压。为了将电路中的电流转换为LED显示器4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其中要加入A/D 转换器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勺把12由下端与勺体11上端连接的金 属把芯,以及包设在把芯外围的塑料保护体所构成,所述的LED显示器4嵌设在塑料保护体 上,这时,金属把芯也成为了连接各电子器件的导线,而且可以同时提高勺把12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汤勺的勺体插入汤中,传感器将感知的汤的温度产生电 流通过A/D转换后传递给LED,LED所显示的数字就是汤中的温度。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它包括金属材质的勺体(11)和勺把(12),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勺体(11)上设有一温度传感器0),所述温度传感器O)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 A/D转 换器(3)的信号输入端,所述A/D转换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一 LED显示器(4)的信 号输入端;所述的LED显示器(4)设置在勺把(1 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把(12)由下端与 勺体(11)上端连接的金属把芯,以及包设在把芯外围的塑料保护体所构成,所述的LED显 示器(4)嵌设在塑料保护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 是)(C31B系列的温度传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餐具汤勺,具体涉及一种可显示温度的汤勺。它包括金属材质的勺体和勺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勺体上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A/D转换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A/D转换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一LED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的LED显示器设置在勺把上。它主要解决人们(特别是儿童)在用汤勺喝汤时,容易被高温汤液烫伤的技术问题,它可让使用者很方便的观察到汤液的温度,并在适合的温度下食用,避免烫伤的事故。
文档编号G01K1/02GK201814302SQ2010202248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凌锡祥, 宛津津, 杨明, 王朝晖, 郭佳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