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93365阅读:8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尤其涉及一种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 率检测仪。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在生产微型驻极体传声器中,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及一致性常需对产品 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在线检测或成品检测,在驻极体传声器的制作中,振膜是关键 零件之一,在其他零件和制作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其谐振频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重要指标 频响曲线和灵敏度,尤其在对频响曲线要求一致性较高时,若采用的振膜谐振频率不同,做 出的产品合格率会出现无法掌控的局面。所以,能否测量出振膜零件的谐振频率,进而给出 对振膜制作中的其他控制要求或进行振膜频率的分选,是基本实现可自由掌控产品频响曲 线的关键之一。其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为此,必须要有一种可以满足生产现场需求,进行 快速检测的仪器才行,当然,专业的测使用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是非常需要 的。对膜片谐振频率的测量一般使用的测量方法由信号发生器、音箱(喇叭声源)和电声 测试仪组成的系统进行扫频读取其共振频率f0,但这对于尺寸较大的膜片常被使用。而对 于微型传声器则由于其尺寸小而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生产现场检测的简易型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 检测仪。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声源、立柱及旋 转轴,所述声源连接于信号发生器,所述旋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在旋转轴上套设有被测物 载物台,所述被测物载物台与旋转轴轴向滑动连接且被测物载物台由固紧机构固紧,在立 柱和旋转轴上设有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与旋转轴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在测试平台上 设有声传感器,所述声传感器连接于电声测试仪,当被测物载物台处于测试位置时,被测物 及声传感器位于声源的声传播同轴方向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蜂鸣器作声源,来制作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仪。蜂鸣器常用电磁式蜂 鸣器,电磁式蜂鸣器,用1. 5V就可以发出85dB以上的声压级了,电磁式的蜂鸣器,响应频率 可以做的比较宽,能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范围,而且,电磁式蜂鸣器的声级最大还能达到 90dB。电磁式蜂鸣器体积小,重量轻,安全性好,可靠性高,适宜,制作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 频率仪。(2)利用无振膜、背极式驻极体专用检测头进行检测。电容传声器是由一个金属环 上贴敷被金属化了的聚合物膜(或者直接用超薄金属膜)通过一个绝缘的薄垫圈与一个金 属板(称为背极)相对而立,形成一个“电容”,在这个“电容”的上、下极板上施以一定的直流电压(偏压),若这个电容的电容量为C',施加的电压为V,则“电容”极板上的电量Q =
CV,而“电容”的电容量又是符合C = j的规律,S为“电容”两极板相对面积,ε为气隙的
介电常数,d是电容两极板间的距离。当外来的声振动使振膜振动时,则相应的d就会随之 按外来声信号振动,而使d有规律的变化,因而C也同样有规律的变化。不过当d变大时, C则变小。反之亦然,由于C的变化则会产生一个相应的电压变化。(因为外来偏压不便,Q 不变)这个电压就是由外来声信号振动引起的诱生的电动势。拾取这个诱生电动势,就可 以把声电转换过程完成了。本实用新型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将电容传声器中的振膜部分,设 定为待测振膜,而除去了振膜部分的电容传声器(包括提供偏压的电源),则为无振膜、背 极式专用检测头。上世纪60年代,G · Sessler教授和J · West教授用聚合物膜制成了世 界上第一个驻极体电容传声器(ECM)后,用驻极体膜提供的电场取代了直流偏压电源,这 就使电容传声器丢掉了必需要有偏压电源的大包揪,使得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得到了非常广 泛的应用。因此,将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中的振膜部分,设定为待测振膜,而除去了振膜部分 的驻极体电容传声器,则为无振膜、驻极体背极式专用检测头。,(3)用于生产现场检测的简易型。对于生产现场的检测,必须要简易可行,方便准 确,不需提供特殊的环境、条件要求,而且,它还可进行生产现场的检测膜片相位的工作,这 对选择配对、配伍用的传声器阵列用的传声器生产更为有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C-C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包括底座9,在底座9上设有声源12、立柱 16及旋转轴10,所述声源12连接于信号发生器,所述旋转轴10与底座9转动连接,旋转轴 10与底座9的转动连接通过轴承8来实现,在旋转轴10上套设有被测物载物台18,所述被 测物载物台18与旋转轴10轴向滑动连接且被测物载物台由固紧机构固紧,在立柱16和旋 转轴10上设有测试平台19,所述测试平台19与旋转轴10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在测试平 台19上设有声传感器4,所述声传感器4连接于电声测试仪,当被测物载物台18处于测试 位置时,被测物及声传感器4位于声源12的声传播同轴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声源12为蜂鸣器,所述声传感器4为无振膜、背极式驻极体麦克风;被测物 载物台18包括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在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上设有第一传声孔及被测物 放置板14,第一传声孔与被测物放置板14上的被测物安放位置重叠。在被测物高度调节 板13上设有定位凹槽20,当被测物载物台18处于测试位置时,所述定位凹槽20嵌入立柱 16,并且,定位凹槽20与立柱16相接触;固紧机构采用螺钉7,所述螺钉7与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螺纹连接,当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处于锁紧状态时,螺钉7抵紧旋转轴10 ;测试平 台19包括高度调节板6,所述高度调节板6设在立柱16及旋转轴10上,并且,高度调节板 6与立柱16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板6与立柱16的固定连接由螺钉11来实现,高度调节板6 与旋转轴10转动连接,在高度调节板6上设有声传感器放置板5和第二传声孔,所述声传 感器4设在声传感器放置板5上且声传感器4第二传声孔的上方;在高度调节板6上设有 用于固定声传感器的固定支架3,由此保证电声测试仪上的探针1能够与声传感器4形成稳 定的接触。本实用新型测量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时,先将被测膜片装好,并将检测仪安 装完毕,则就将信号发生器开启,使蜂鸣器发出声信号,受该声信号的激励,使放置在测量 用麦克风膜片座上的麦克风膜片振动,当达到谐振频率fo时,通过由声传感器所拾取的信 号最大,这样就在电声测试仪上显示出来了。由此可求得fQ。若对于圆膜而言,则也可从下式就可求得张力T。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在底座(9)上设 有声源(12)、立柱(16)及旋转轴(10),所述声源(12)连接于信号发生器,所述旋转轴(10) 与底座(9)转动连接,在旋转轴(10)上套设有被测物载物台(18),所述被测物载物台(18) 与旋转轴(10)轴向滑动连接且被测物载物台由固紧机构固紧,在立柱(16)和旋转轴(10) 上设有测试平台(19),所述测试平台(19)与旋转轴(10)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在测试平台(19)上设有声传感器(4),所述声传感器(4)连接于电声测试仪,当被测物载物台(18)处 于测试位置时,被测物及声传感器(4)位于声源(12)的声传播同轴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源 (12)为蜂鸣器,所述声传感器(4)为无振膜、背极式驻极体麦克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被测物载物 台(18)包括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在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上设有第一传声孔及被测 物放置板(14),第一传声孔与被测物放置板(14)上的被测物安放位置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被测物高 度调节板(13)上设有定位凹槽(20),当被测物载物台(18)处于测试位置时,所述定位凹槽(20)嵌入立柱(16),并且,定位凹槽(20)与立柱(16)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固紧机构采 用螺钉(7),所述螺钉(7)与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螺纹连接,当被测物高度调节板(13) 处于锁紧状态时,螺钉(7)抵紧旋转轴(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测试平台 (19)包括高度调节板(6),所述高度调节板6设在立柱(16)及旋转轴(10)上,并且,高度 调节板(6)与立柱(16)固定连接,高度调节板(6)与旋转轴(10)转动连接,在高度调节板 (6)上设有声传感器放置板(5)和第二传声孔,所述声传感器(4)设在声传感器放置板(5) 上且声传感器(4)第二传声孔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在高度调节 板(6)上设有用于固定声传感器的固定支架(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声源、立柱及旋转轴,所述声源连接于信号发生器,所述旋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在旋转轴上套设有被测物载物台,所述被测物载物台与旋转轴轴向滑动连接且被测物载物台由固紧机构固紧,在立柱和旋转轴上设有测试平台,所述测试平台与旋转轴之间为转动连接关系,在测试平台上设有声传感器,所述声传感器连接于电声测试仪,当被测物载物台处于测试位置时,被测物及声传感器位于声源的声传播同轴方向上。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生产现场的在线检测,是一种简易型微型传声器振膜共振频率检测仪。
文档编号G01H13/00GK201788018SQ20102023536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3日
发明者吴宗汉, 李铠, 林朝阳 申请人:吴宗汉, 李铠, 林朝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