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空间测振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重工机械领域中,一些整机(例如泵车)中具有长臂架结构。在工作时长臂架结构的末端或多或少存在振动,既有可能影响工作面的定位,也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在整机设计开发出来后,有必要在出厂之前进行此方面的测试,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但在振动测试中,单自由度测振装置比较常见,而三维空间测振还缺乏相应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测试振动(1)现有的远程振动测试一般是首先测得被测物体的加速度信号,再对信号进行二次积分和去除趋势项处理,从而得到振动位移信号;( 采用三个激光位置敏感装置探测器(PSD)组成一集成的激光测量系统, 可以用于空间挠性杆件位姿偏差的精确测量。上述两种测振方式分别具有相应的缺点。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首先测得的是加速度信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在通过二次积分后误差会进一步放大,且对于被测对象的频率成分和干扰频率成分不了解,在滤波时很难进行频率截断,所以最终得到的振动位移信号有较大的失真。第二种方式的缺点是在确定挠性杆件位姿偏差的时候,在测出挠性杆件的转动角度后,还需要知道其挠度偏差,然后才能间接得到挠性杆件的准确位移。 而且除了需破坏挠性杆件的末端以便固定PSD集成装置外,还需要在挠性杆件的前端固定一个激光发射装置,系统颇为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空间测振装置,以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测振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以及测量精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特别地,测振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三个安装部,安装部分别定位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相互垂直的三个轴线上;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每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本体和从本体拉出的拉线,本体分别安装在安装部上,拉线的末端能够相交于由本体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原点限定的空间中的测点;以及处理器,通过采集装置与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通信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分别沿三个轴线延伸的三个支臂,每个支臂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刚性连接在一起,并且三个安装部分别设置在三个支臂上。进一步地,三个支臂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安装部安装在第二端上,并且本体安装在安装部上。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固定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端的安装板。进一步地,安装部包括托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托架的安装板。进一步地,三个支臂均为细长结构,并且在三个支臂中的至少两个支臂之间设置有斜支撑加强件。进一步地,三个支臂由三根角钢制成,斜支撑加强件为钢板。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首先,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对测量信号的处理简单直接,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振动位移值;其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操作简单,易于实施。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原理的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传感器安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传感器安装部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传感器安装部的示意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注意,下文仅对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的特征进行说明,对于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发现的技术特征,这里就不赘述了。为便于理解,首先简单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用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测出被测物体在对应三个方向上的振动位移信号,然后用空间坐标转换方法,把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转化成三个互相垂直的自由度上的振动位移。首先参照图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该测振装置包括由三个角钢制成的长度相等的支臂1、2、3组成的支架,三个支臂1、2、3的第一端通过螺栓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并限定出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原点0,三个支臂1、2、3从该原点 0相互垂直延伸;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每个传感器包括本体4、5、6和从这些本体拉出的拉线4’、5’、6’,这些本体4、5、6分别安装在三个支臂1、2、3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拉线的末端能够相交于由三个支臂1、2、3所限定空间内的测点7 ;以及例如计算机的处理器 (未示出),通过采集装置(未示出)与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通信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测振装置的稳固性,进一步地,在三个支臂1、2、3之间还设置有由钢板制成的斜支撑加强件8、9、10。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在所有三个支臂之间均设置斜支撑加强件,也可以通过部分加强方式实现,例如,仅在两个支臂之间设置支撑加强件。应该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三个支臂1、2、3是由三个角钢制成,并且斜支撑加强件8、9、10为钢板,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任何适合的其他材料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图2中所示实施例的三个支臂1、2、3上的安装部优选地包括相互连接的安装板11和位于该安装板11下方的一个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至支臂的托架14,安装板11上具有与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本体上的连接件(未示出)相配合的连接孔13。优选地,安装板11和托架14通过转动轴12连接,从而安装板11可以绕转动轴12在180度范围内自由转动,具体地参见图3和图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11下面通过一个转动轴12来保证其自由转动,这样即可保证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拉线4’、5’、6’沿着出口方向伸缩,以减小拉线的摩擦力,同时也可以保证测试的精度。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简化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5和图6,安装部是一个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至支臂的安装板(具体是一个折弯板15),拉线传感器的本体安装于该折弯板15之上。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安装方式不能实现随动,但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图1-图3并结合本装置的具体操作来进一步进行说明。首先,将该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固定在地面或者一个能接近被测点的平台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这些支臂1、2、3本身的自重,可以很容易将其固定在地面或平台上,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通过一重物压其固定,或是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固定。然后,把三个合适量程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的本体4、5、6固定在各自的安装板上(当然可以设想,这些拉线式位移传感器一直安装在相应的位置处),并把拉线拉出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被测物体的测点7上,保证被测物体的运动限制在x+y+z > a的范围内。下面具体参照图1,详细说明如何通过从拉线传感器获得的值来计算出振动相关的位移值。图1中a为立方体的边长(对应三个支臂1、2、3的长度),Li、L2、L3分别为安装在三个轴线χ、y、ζ上的拉线传感器的拉线长度,与对应的坐标满足如下关系
权利要求1.一种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振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三个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分别定位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相互垂直的三个轴 ^^ —t- 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每个所述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本体和从所述本体拉出的拉线,所述本体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拉线的末端能够相交于由所述本体与所述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原点限定的空间中的测点;以及处理器,通过采集装置与所述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通信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分别沿所述三个轴线延伸的三个支臂,每个所述支臂包括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刚性连接在一起,并且所述三个安装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三个支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支臂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端上,并且所述本体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端的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托架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托架的安装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支臂均为细长结构,并且在所述三个支臂中的至少两个支臂之间设置有斜支撑加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支臂由三根角钢制成,所述斜支撑加强件为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维空间测振装置,特别地,该测振装置包括支架,具有三个安装部,安装部分别定位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相互垂直的三个轴线(x、y、z)上;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每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包括本体(4、5、6)和从本体拉出的拉线(4’、5’、6’),本体分别安装在安装部上,拉线的末端能够相交于由本体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原点(O)限定的空间中的测点(7);以及处理器,通过采集装置与三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通信并处理所获得的数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空间测振装置,对测量信号的处理简单直接,可以获得更精确的振动位移值;并且,测振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测振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
文档编号G01B21/04GK201964952SQ20112008703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吴斌兴, 黄毅, 黄永辉 申请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