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1067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滚动轴承端面损伤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用于磁带录像机、硬盘驱动器、激光束打印机等的主轴电动机、旋转致动器、旋转编码器等所使用的精密仪器用滚动轴承,如果其表面有损伤或缺损等微小缺陷, 则有可能给精密仪器的寿命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滚动轴承的制造工序中或者将滚动轴承装配到机器之前,要求对表面是否有损伤或缺损等缺陷进行确实检查。以往,作为滚动轴承的表面损伤检查方法,有依据外观检查的方法用相机拍摄部件的表面,进行一维或者二维映像的图像处理并检查表面是否有损伤。此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扫描装置,其一边使扫描装置的探头与轴承端面进行接触一边移动进行扫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2005-5535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中,将轴承保持固定于转台上,通过该转台的旋转操作以及探头进行扫描操作,因此提高其检查速度成为一大课题。此外,存在不能对与转台接触的内侧进行检查的课题。该课题在非接触式检查装置中也同样存在。进而,进行高精度检查时还存在需要设置转台等使得检查装置大型化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课题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端面检查装置, 其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对滚动轴承端面的缺损或损伤进行检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项1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为了对顺序传输到检查位置的所述轴承的内圈进行检查,构成为在用于保持轴承使其能够被检查的保持部上,在所述轴承的检查位置设置有可以使轴承端面内侧露出的底面开口;在所述检查位置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轴承固定于检查位置的押压部件和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接触并使所述内圈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进而在所述底面开口的下侧相对于所述内圈的端面设置有可检查图像的检查用探测器。权利要求项2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项1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押压部件,位于所述轴承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并构成为可上下移动,具有用于将所述轴承的外圈向所述保持部方向推压的推压臂。[0016]权利要求项3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项1或者2所述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轴承旋转部件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以及比所述接触部的直径小并可嵌入内圈内侧的插入部。根据权利要求项1的技术方案,设置有用于将轴承固定于检查位置的押压部件, 并且设置有使轴承的内圈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进而设置有可从用于检查轴承的保持部底面开口对图像进行检查的检查用探测器,因此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对载置于保持部的轴承内侧(保持部侧)的缺损或损伤进行检测。根据权利要求项2的技术方案,通过构成为可上下移动的押压部件,通过设置将轴承外圈向保持部方向推压的推压臂,能够迅速且确实地将轴承保持固定于检查位置。根据权利要求项3的技术方案,通过轴承旋转部件的前端部设置的接触部和插入部,能够与内圈确实接触并且使该内圈旋转,因此可迅速且正确地进行检查。此外,构成为通过将插入部插入内圈使得向轴承的检查位置定位的情况,能够以非常简单的构成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可进行快速检查。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关键部件立体图。图2是表示轴承传输到检查位置的状态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的关键部件剖面图。图3是表示轴承检查状态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的关键部件剖面图。符号说明[0025]1轴承端面检查装置[0026]2轴承保持部[0027]2a底面开口[0028]3探测器支承部[0029]4检查用探测器[0030]5控制部[0031]7押压部件[0032]7a推压臂[0033]8轴承旋转部件[0034]8a插入部[0035]20轴承[0036]21内圈[0037]22外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 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例举了对具有滚珠23的滚动轴承20端面的缺损或损伤进行检查的检查装置1。如图1所示,该检查装置1设置有用于保持轴承20使其处于能够被检查状态的保持部2,在该保持部2中,在轴承20的检查位置设置有可以使轴承端面内侧露出的圆形底面开口加。该底面开口加的大小(直径)构成为使得开口边缘部与轴承20的外圈22的端面22a的位置对应。此外,在检查位置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轴承20固定于检查位置的轴承固定结构。该轴承固定结构设置有押压部件7和与轴承20的内圈21接触并使内圈21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8。押压部件7中,在位于轴承旋转部件8的后侧由驱动装置(未图示)驱动而上下移动的主体部7b的下端,设置有一对的推压臂7a,其位于轴承旋转部件8的径向外侧与保持部2相对。通过该押压部件7的推压臂7a,能够将轴承20的外圈22向保持部2的方向推压。轴承旋转部件8的整体形状构成为圆柱形,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可与内圈21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8b以及比接触部8b的直径小并可嵌入内圈内侧的插入部8a。此外,插入部8a能够构成为例如前端侧多少有些纤细的锥形形状。插入部8a插入内圈时,依据该锥形结构通过前端的锥形面的引诱作用能够将轴承20定位到检查位置。本实施方式中,进而在底面开口加的下侧相对于内圈21的端面设置有可检查图像的检查用探测器4。该检查用探测器4由探测器支承部3适当支承,检查用探测器4的前端部分构成为与内圈21的端面21a正确对应。此外,检查用探测器4中电连接有检查控制部5,通过该检查控制部5能够对顺序传输到检查位置的轴承20的内圈21进行检查。另外,押压部件7以及轴承旋转部件8的动作控制也可以通过该检查控制部5进行。以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1的检查工艺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所示,轴承20的检查位置的保持部2上,从一定的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A的方向)将轴承20顺序移动过来。关于该移动装置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使用从侧向推动轴承20使其移动的推杆等。如图2所示,相对于对应底面开口加移动的轴承20,向下方移动(向图3所示的箭头Yl和箭头Y2的方向移动)押压部件7以及轴承旋转部件8。轴承20具有未图示的其他定位装置的情况下,所述向下方的移动可以是押压部件7和轴承旋转部件8大致同时动作,也可以是任何一方多少提前与轴承20接触。但是,在不设置其他的定位装置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构成为使轴承旋转部件8多少快速地与轴承20接触,能够通过插入部8a前端的锥形面的引诱作用将轴承20正确地定位且同定于检查位置。即,仅通过押压部件7和轴承旋转部件8的上下动作就可以进行轴承20的正确定位。如图3所示,在实施了预定的定位的状态下,押压部件7通过推压臂7a向保持部2 的方向推压轴承20的外圈22。另外,轴承旋转部件8,其前端部的接触部8b与内圈21的端面21a接触,插入部8a插入内圈内侧。其后,一边使轴承旋转部件8向预定方向旋转(图3中箭头X的方向)一边通过检查用探测器4实施检查。由此,可快速进行轴承20下侧端面21a的检查。检查结束后, 押压部件7和轴承旋转部件8向上方移动(图3中向箭头Y2和箭头W的方向移动)。并且,图3中轴承20向左侧移动,下一个轴承20被移动从而实施下一次检查。[0054]这样依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用于将轴承固定于检查位置的押压部件和使轴承内圈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并且设置有可从用于检查轴承的保持部底面开口对图像进行检查的检查用探测器,因此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对载置于保持部的轴承内侧(保持部侧)的缺损或损伤进行检测。而且,通过非检测体的上下移动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轴承旋转部件使其旋转,因此能够实施迅速且正确的检查。以上,对适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构成为用于检查轴承20内圈21的端面21a,但是也可以构成为用于检查外圈 22的端面22a。此时,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轴承旋转部件8作为押压部件进行构成,将押压部件7作为轴承旋转部件进行构成,并且底面开口加构成为环状以推压内圈21,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将检查用探测器4与外圈22的端面2 相对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端面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对顺序传输到检查位置的所述轴承的内圈进行检查,该轴承端面检查装置构成为在用于保持轴承使其处于能够被检查状态的保持部上,在所述轴承的检查位置设置有可以使轴承端面内侧露出的底面开口;在所述检查位置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轴承固定于检查位置的押压部件和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接触并使所述内圈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进而在所述底面开口的下侧相对于所述内圈的端面设置有可检查图像的检查用探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押压部件,位于所述轴承旋转部件的径向外侧并构成为可上下移动,具有用于将所述轴承的外圈向所述保持部方向推压的推压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承端面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旋转部件在其前端部设置有可与所述内圈的端面接触的接触部以及比所述接触部的直径小并可嵌入内圈内侧的插入部。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轴承端面检查装置,其能够快速且高精度地对滚动轴承端面的缺损或损伤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为了对顺序传输到检查位置的轴承(20)的内圈(21)进行检查其构成为在轴承(20)的检查位置设置有可以使轴承端面内侧露出的底面开口(2a),在检查位置的上侧设置有用于将轴承(20)固定于检查位置的押压部件(7)和与轴承(20)的内圈(21)接触并使内圈(21)旋转的轴承旋转部件(8),进而在底面开口(2a)的下侧相对于内圈(21)的端面设置有可检查图像的检查用探测器(4)。
文档编号G01N21/952GK202092970SQ20112009736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山口登志树 申请人:昆山恩斯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