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露点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属于建筑物检测领域。
二、背景技术为了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行业作为耗能大户,在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的同时,降低建筑耗能总量,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因此,这使得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适应国家降低建筑能耗,大力发展节能型建筑的要求,提高降耗节能监督能力, 国家对建筑外窗、幕墙中空玻璃露点做了一系列规定和检测标准。依据《GB/T 11944-2002》 中对建筑外窗、幕墙中空玻璃露点的检测标准,为了满足此规定,为了符合检测标准,经研究发现由于检测环境复杂,传统检测设备采用干冰制冷,实验检测繁琐复杂,干冰不易保存留置,工作效率低,致使检测成本加大。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采用系统控制制冷和加热的方式对中控玻璃进行露点试验。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部分、温度采集部分和集中控制系统, 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包括微型压缩机、第一风机和微型加热棒;所述温度采集部分为一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和温度采集部分的数据信息传回到集中控制系统,并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来。所述微型压缩机与检验接触面的蒸发器、冷凝器和第二风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其温度控制部分包括微型压缩机、第一风机和微型加热棒。使用微型压缩机对接触面进行快速制冷降温,并达到要求温度,试验时试验降温时间更短、降温操作过程更简单、试验温度更稳定。克服了现有设备中因使用干冰 +酒精来达到降温目的、操作过于繁琐、并且干冰不易保存等的缺陷;使用加热棒对接触面进行快速控温,并达到要求温度条件,使试验温度更稳定、并且控制温度更准确。2、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其温度采集部分为一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可以对试验箱的温度准确的采集,并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来。3、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在供电后,温度控制部分在集中控制系统的精确计算下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快速、稳定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露点温度稳定控制精准,超过检测标准需要的
3标准要求,保证在标准规定范围内来完成对中空玻璃露点的试验检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原理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部分、温度采集部分和集中控制系统1,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包括微型压缩机3、第一风机2和微型加热棒7 ;所述温度采集部分为一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8 ;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和温度采集部分的数据信息传回到集中控制系统1,并通过数显仪表9显示出来;所述微型压缩机3与检验接触面的蒸发器4、 冷凝器5和第二风机6相连接。该实用新型使用微型压缩机对接触面进行快速制冷降温,并达到要求温度,试验时试验降温时间更短、降温操作过程更简单、试验温度更稳定;使用加热棒对接触面进行快速控温,并达到要求温度条件,使试验温度更稳定、并且控制温度更准确;使用一支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对试验箱的温度准确的采集,并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来;供电后,温度控制部分在集中控制系统的精确计算下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快速、稳定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部分、温度采集部分和集中控制系统 (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包括微型压缩机⑶、第一风机⑵和微型加热棒(7); 所述温度采集部分为一高精度温度传感器(8);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和温度采集部分的数据信息传回到集中控制系统(1),并通过数显仪表(9)显示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压缩机(3) 与检验接触面的蒸发器G)、冷凝器( 和第二风机(6)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空玻璃露点检测系统,包括温度控制部分、温度采集部分和集中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包括微型压缩机、第一风机和微型加热棒;所述温度采集部分为一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部分和温度采集部分的数据信息传回到集中控制系统,并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来;所述微型压缩机与检验接触面的蒸发器、冷凝器和第二风机相连接。该实用新型使用微型压缩机对接触面进行快速制冷降温,使用加热棒对接触面进行快速控温,使试验温度更稳定、并且控制温度更准确,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对试验箱温度准确采集并通过数显仪表显示出来,温度控制部分在集中控制系统的精确计算下进行控制,使得整个系统快速、稳定的达到要求的工作状态。
文档编号G01N25/68GK202256227SQ2011203537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淑景, 李宁, 李明, 程媛, 程浩军, 胡继勇, 陈华岩, 韦伟, 魏香玉, 黄晓天 申请人: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