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校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测量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校秤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达到较准确的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搅拌站通常要求称重系统有较高的准确度。为此,混凝土搅拌站所有的电子秤经常需要进行校秤,以减小其误差。目前搅拌站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是电子智能秤,其自身具有校秤功能并具有LED显示屏,校秤结果能够通过该LED显示屏进行显示。电子智能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靠性不足。例如,当电子智能秤自身出现问题导致校秤数据丢失,就需要重新校秤;又如,在混凝土搅拌站这样的工业环境中,LED显示屏可能被污物遮挡从而导致无法读取其显示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称重系统的可靠性,需要一种新的校秤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校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称重系统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校秤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校秤系统包括控制器,与秤的称量斗下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相连接, 用于根据所述称重传感器发来的模拟信号生成对于装载有砝码的所述称量斗的重量的测量数值;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数值,以及接收所述砝码的重量的数据,然后根据多组所述测量数值与砝码重量的数据的组合,生成校秤数据然后将该校秤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搅拌站计算机校秤系统,电脑自动进行校秤操作,只要在秤斗中加入砝码并输入砝码值,且校秤顺序随意自由,一次可以进行所有秤的校对,并且校秤数据保存在控制器中,不易丢失,以便下次读取使用。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秤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砝码重量与测量数值的关系曲线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秤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视化的校秤界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上位机一侧校秤过程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秤系统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中还示出了秤的称量斗、校秤用的砝码以及称重传感器。具体地,如图1所示,校秤系统10主要包括控制器11,与秤的称量斗IA下安装的称重传感器IB相连接,用于根据称重传感器IB发来的模拟信号生成对于装载有砝码IC的称量斗IA的重量的测量数值;计算机12,与控制器11 连接,用于接收上述测量数值,以及接收砝码IC的重量的数据,然后根据多组测量数值与砝码重量的数据的组合,生成校秤数据然后将该校秤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1。校秤系统10还可以包括变送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在称重传感器IB与控制器11之间,用于放大称重传感器IB发出的模拟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在向称量斗中放置砝码后,控制器得出上述测量数值然后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提供了人机界面,通过该人机界面,计算机能够接收该砝码的重量的数据。 于是计算机能够对应地保存砝码的重量和测量数值,从而能够在坐标系中得出一个点,该点的横坐标为砝码重量值,纵坐标为该砝码重量值对应的测量数值;在对多个砝码进行测量之后,能够在上述坐标系中得到多个点。例如图2所示。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砝码重量与测量数值的关系曲线的示意图。该测量数值是控制器根据称重传感器发来的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之后得到的数值。一般来说,所得到的点不会全部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可采用直线拟合的方式得到尽可能接近所有点的一条直线作为校秤曲线,例如图2 中的直线20。因为称量斗具有自重,所以在未放入砝码时也有一个测量数值,即直线20的起点并不在坐标原点。计算机12的一种可选结构是具有保存装置、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保存装置用于保存校秤曲线的数据。在保存时,根据两点确定直线的原理,从上述校秤曲线中任选2个点的坐标并保存,即保存了校秤曲线的所有数据,并且占用较小的存储空间。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调用校秤曲线的数据的指令。该指令可以由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发出。发送装置用于将保存的校秤曲线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可以具有存储装置以保存接到的校秤数据。作为上位机的计算机12和作为下位机的控制器11都具有以太网通讯接口,二者之间可通过以太网进行通讯。计算机12可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器11可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校秤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 称重传感器采集模拟信号之后发送给PLC,PLC读取模拟信号,然后进行模数转换再交由上位机显示,并且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包括直线拟合等处理内容,得到校秤数据然后发给PLC,PLC存储校秤数据。在实际的称重操作中,PLC接收称重传感器采集的模拟信号,模数转换后得到一个数字量,在校秤曲线中找到纵坐标为该数字量的点,该点的横坐标即为实际的称重值。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计算机作为上位机进行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校秤,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校秤界面再作一说明。如图4所示,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视化的校秤界面示意图。[0022]参见图4所示,图4示出了校秤界面40,校秤界面40内设置初始化41、清零42、校秤43及退出44四个按钮。因此在进入校秤界面40之后,在校秤界面40中点击校秤43之前,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操作,比如初始化操作、清零操作。校秤时,选择要校的秤,填入图4 中的表格45内的相关位置,并在秤量范围内选择砝码值,砝码的测量值会根据控制器传来的数据自动输入到图4中的表45内的相关位置,然后点击校秤43就可以完成该秤的校秤过程。初始化41是防止由于意外操作导致校秤数据发生丢失而设计的一个恢复出厂设置功能,初始化是指让秤采用系统内部设置的一条秤重曲线,这条曲线其实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每个秤的实际数据不一样。由于秤及秤的托架本身有重量,在秤量的过程中需要减去这个部分的重量,清零就是在第一次秤量时将这部分重量减掉。另外当秤长期使用后由于粉料砂子会粘附在秤的内壁上,这时候秤本身的重量就会发生变化,另外秤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零点漂移,秤的零点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就需要清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经常进行秤的清零操作。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上位机一侧校秤过程的主要步骤示意图。参见图5所示,首先进入校秤界面(步骤S50),在调试界面中点击校秤(步骤 S51),在校秤界面中,选择需要校验的秤(步骤S52),对该秤首先进行清零操作(步骤 S53),清零操作之后给该秤加入砝码(步骤S54),并将砝码值填入在“校秤”界面中(步骤 S55),系统同时会接收到来自控制器发送来的该砝码的测量值,然后点击校秤(步骤S56), 系统即对应地保存了下位机发来的数字量以及实际的砝码重量。在步骤S56之后,判断实际重量值是否为最大砝码值(步骤S57);若否,转入步骤S54,继续增加砝码;若是,则继续校验其他秤(步骤S58)。在每完成一个秤的校秤过程之后,上位机可以计算并绘制校秤曲线并保存,还可以发送给下位机。所有秤校验完毕后,结束校秤(步骤S59)。当所有的秤都校对完后,可以将所有校秤数据保存在上位机存储空间的指定位置,这样如果下位机出现故障使得自身保存的校秤数据丢失,仍可以从上位机中重新获取校秤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控制器接收称重传感器发送的模拟信号,根据该模拟信号得到测量数值,再交由计算机处理而得出校秤数据,这种校秤方式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特别是采用可视化的人机界面来进行校秤过程,从而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并且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能够方便地进行清零操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校秤数据可以保存在计算机中,从而能够进行控制器内的数据恢复,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与秤的称量斗下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称重传感器发来的模拟信号生成对于装载有砝码的所述称量斗的重量的测量数值;计算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测量数值,以及接收所述砝码的重量的数据,然后根据多组所述测量数值与砝码重量的数据的组合,生成校秤数据然后将该校秤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送器,连接在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模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具有保存装置、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其中所述保存装置,用于保存所述校秤曲线的数据;所述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调用校秤曲线的数据的指令;所述发送装置,用于将保存的所述校秤曲线的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模拟信号输入端口 ;所述变送器通过该模拟信号输入端口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和计算机具有以太网通讯接口,二者通过所述以太网通讯接口进行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所述校秤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为工业控制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校秤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校秤成本高,且校秤系统不稳定的问题。该校秤系统包括控制器,与秤的称量斗下安装的称重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根据称重传感器发来的模拟信号生成对于装载有砝码的称量斗的重量的测量数值;计算机,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测量数值,以及接收砝码的重量的数据,然后根据多组测量数值与砝码重量的数据的组合,生成校秤数据然后将该校秤数据发送给控制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助于节约校秤成本,提高校秤效率和稳定性。
文档编号G01G23/01GK202274920SQ2011204206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邓小梅, 邓立波, 齐华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